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溴氰菊酯降解菌Pseudomonas sp.P1-1-B3产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降解酶对去除农药残留污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从海洋沉积物中筛选到一株高产溴氰菊酯降解酶的菌株Pseudomonas sp.P1-1-B3,研究了碳源、氮源、pH值、培养温度、培养时间、接种量及溴氰菊酯对菌株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菌产酶的最适条件为:以可溶性淀粉作为碳源,m(蛋白胨):m(酵母浸膏)=2:1为氮源,pH 7.5,温度30℃,培养时间2 d,接种量3%,溴氰菊酯含量15μmol/L.在此条件下,菌株产酶的比活力最大为113.3 U/mg.该降解酶对溴氰菊酯的降解,在12 h内降解率达54.6%.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门多萨假单胞菌DS04-T对Poly(3HB-co-4HB)的降解行为。以Poly(3HB-co-4HB)为唯一碳源,分别考察培养时间、培养温度、摇床转速、装液量、培养基起始pH值、接种量等因素对降解行为的影响。结合正交试验优化获得了菌株的最佳产酶条件:培养时间为28h,培养温度为30℃,培养基初始pH值为7.3,摇床转速为150r/min,培养基装液量为120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为1.5%(体积分数),此条件下菌株对Poly(3HB-co-4HB)的降解酶活力可达(26.2±0.7)U.mL-1。  相似文献   

3.
从活性污泥中经定向驯化、分离纯化得到一株能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降解菌P1,通过革兰氏染色和一系列生理生化实验,初步鉴定其为微球菌属。研究菌株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温度、摇床转速、金属离子等因素对菌株P1的苯酚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降解适宜条件为:初始pH值7.0、温度35℃、转速150r/min、接种量3%,在此培养条件下,菌株P1可将500mg/L的苯酚于12h内完全降解;当苯酚的初始浓度为100~500mg/L时,菌株P1对苯酚的降解满足Monod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一株脂肪酶的筛选和产酶条件及其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东营油污样中分离获得一株产脂肪酶的菌株BYCM-1,经鉴定为根霉属.研究了该菌株的产酶条件及其酶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最适的产酶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6.5,温度40℃,培养时间72 h.酶作用的最适pH值为8.0,最适温度为40℃.Ca2 和K 对酶活性有一定的激活作用,而Mg2 ,Cu2 ,Fe2 对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碱性纤维素酶生产菌株镰刀霉菌(Fusarum Sp.)的产酶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碱性纤维素酶的适宜碳源为1%麦杆粉+1%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O.2%的(NH_4)_2SO_4加0.1%的酵母粉,接种量为5%,培养时间为72 h,培养温度为46℃,培养基初始pH为8.0.在最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液中内切葡聚糖酶活力可达到1.29 IU/mL,而天然纤维素酶活力和滤纸酶活力却很低.具有这种组分结构的碱性纤维素酶系统在棉织品的生物整理及洗涤剂工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从低等木食性白蚁——黑胸散白蚁肠道中通过七叶苷与柠檬酸铁铵的显色反应筛选出14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采用选择培养复筛出1株在60℃, pH值为8的培养条件下,具有耐高温耐碱性的产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BH1.通过对BH1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结合16S rRNA序列对比分析,初步判断BH1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运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对其在产酶过程中的培养条件,如时间、温度、 pH等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可知BH1菌株产酶最佳碳源是麦麸,氮源是酵母膏,无机盐是NaCl,最适pH值为8.0,最适温度为60℃. BH1菌株最佳酶活力为36.24 U/mL,在pH值为9.0,温度为70℃时还具有相对较高的酶活,也进一步说明了该菌株所产的β-葡萄糖苷酶具有耐高温耐碱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从培养液初始pH值、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培养时间、初始接种量、不同的培养基等6个方面对四株石油降解微生物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探明它们的各自适宜实验室培养条件及这些微生物的普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该四种石油降解微生物有各自的培养适宜条件,它们的适宜条件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共性.对于初始pH值、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培养时间、初始接种量、不同的培养基的敏感性不一,但普遍适宜于温度范围为30℃~35℃、pH值范围为6.5~8.0、转速为150 rad/min、接种量范围为0.4~1 ml、培养时间范围为18~24 h.这些研究成果有利于对石油降解微生物的进一步筛选和培养,也为进一步研究石油污染的微生物降解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果胶高效降解菌株,结合HC比值(透明圈H与菌落直径C的比值)和果胶酶活力测定,从桔子园土壤和腐烂的水果等处筛选得到1株产果胶酶活力较强的菌株M3,结合菌株形态特征观察和IT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聚多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经发酵产酶试验可知,该菌株的最适发酵产酶条件为培养温度30℃,初始pH4.5,接种量(体积分数)7%,培养时间4 d.在该条件下发酵,果胶酶活力可达42.01 U.mL-1.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碱性蛋白酶高产菌株,从采集的海泥中筛选得到20株具有一定产碱性蛋白酶能力的菌株,经过复筛得到5株产酶能力较高的菌株,其中菌株SDL9产碱性蛋白酶能力强、pH耐受范围广。考察了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温度、培养时间、装液量、接种量等单因素对菌株SDL9产酶能力的影响,然后进行正交试验分析,得出该菌的较佳发酵条件为pH值9.0、发酵时间18 h、20 mL培养液/50 mL三角瓶和接种量3%。影响产酶的强弱顺序为:pH值、培养时间、接种量、装液量,菌株SDL9在较佳发酵条件下的发酵液的最大酶活力达197.58 U/mL。本研究表明从秦皇岛海域可以获得碱性蛋白酶高产菌株,丰富了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0.
从成都彭州蔬菜基地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以多菌灵作为唯一碳氮源生长的细菌,命名为GRPD-1.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以及16S rDNA基因同源性序列分析,鉴定其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研究了该菌株在不同pH值、温度、接种量和外加碳氮源条件下对多菌灵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在以多菌灵为唯一碳氮源的基础盐培养基中培养6 d,对50 mg/L多菌灵的降解率达到60%.添加少量葡萄糖、蛋白胨作额外碳氮源时可促进菌株GRPD-1对多菌灵的降解,第2天的降解率提高到90%以上.其最适降解条件为pH值7.0,温度30℃,接种量9%.研究结果表明菌株GRPD-1在农药污染的土壤修复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还考察了菌株在不同碳氮源生长条件下产生的蛋白酶的试验,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初步分析了酶谱条带,发现菌株在不同碳氮源生长条件下表达的蛋白酶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黑曲霉2是本实验筛选的一株具有降解有机废弃物的功能微生物,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产酶条件,提高应用效果,本研究基于现有研究结果,采用液体发酵培养法,分别测定了培养时间、接种菌龄、通气状况、初始pH、不同碳源底物对其产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黑曲霉2在采用原始菌株接种、基础培养基初始pH为6.5、每500mL摇瓶装量为150mL、发酵48h条件下产纤维素酶活性相对较高;同时采用不同碳源底物影响产纤维素酶活性,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木薯渣、中药渣、稻秸和糖泥。  相似文献   

12.
从腈纶厂污水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和筛选到一株丙烯酰胺转化菌.经初步鉴定,菌株T3属于红球菌属(Rlwdococcus sp.).对菌株T3产生腈水合酶的最适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适产酶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值7.5,培养温度35℃,培养时间72h,同时加入0.05g/L Co2+也会明显提高酶活性.在最适产酶条件下,菌株,13培养液的最高比酶活可达128.3U/mg,比优化前提高55.1%.  相似文献   

13.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三峡地区丘陵地带采集样品中分离以稻草秸秆粉为碳源的产纤维素酶菌株.方法:以刚果红为显色剂,采用CMC—Na固体培养基初步筛选产酶的微生物,然后将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较大的菌株分离纯化后,进行摇瓶复筛,最后经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该茵珠的产酶条件.结果:分离得到一株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菌株(X3),经初步鉴定其为曲霉属,该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为: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72h、初始pH值6、装量为15mL/250mL三角瓶.在此条件下FPA酶活为2.413IU/mL、CMC酶活为2.406IU/mI—J3一葡萄糖苷酶活为10.633IU/mL,分别是菌株X3初始酶活的l_04倍、2.20倍和1.19倍.结论:通过产酶条件优化后,菌株X3各酶活分别提高.  相似文献   

14.
张岩  吴丹  徐海洋  徐淋香 《广西科学》2021,28(6):599-606
为提高海洋细菌THN1产右旋糖酐酶的能力,本研究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菌株THN1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探究菌株THN1右旋糖酐酶的酶学性质。优化结果表明,菌株THN1的最佳产酶条件为麸皮5 g/L、胰蛋白胨20 g/L、NaCl 10 g/L、右旋糖酐T20 5 g/L,陈海水配置,pH值为8.2,30℃培养24 h。在此条件下,菌株THN1的发酵液酶活力达到3.71 U/mL,是优化前(初始酶活力为0.12 U/mL)的31倍。酶学性质分析表明,右旋糖酐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在30℃条件下放置5 h酶活力基本保持稳定;最适反应pH值为7.5,在pH值为5.0-9.0的条件下相对酶活力能保持50%以上。本研究成果可为缩短右旋糖酐酶生产周期和降低成本提供数据支撑,并认为菌株THN1右旋糖酐酶在口腔护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加速废弃生物质的转化速度,以林下土壤为菌种来源进行木质纤维素高效降解菌株的筛选和鉴定,利用BBD(Box-Behnken-Design)二阶模型优化其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条件,并探究预处理对细菌菌株降解小麦秸秆的影响.结果显示,初筛共计筛选出5株对木质纤维素具有降解能力的细菌菌株,经复筛后获得1株对木质纤维素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细菌菌株(RS22),经16S rRNA基因鉴定为Klebsiella oxytoca.RS22的滤纸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为1.01、0.82和5.87 U·mL-1,其对木质纤维素的最佳降解条件为pH:6.8、温度:30.9℃和转速56.8 r·min-1.小麦秸秆降解实验表明,经化学预处理后的小麦秸秆木质纤维素总量降低最为明显,达到了54.30%,各处理中滤纸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均呈现随时间缓慢增加的趋势,而对照组中各种酶活性变化呈“M”型.结晶度分析显示,除粉碎预处理外,其他处理组的小麦秸秆生物降解后木质纤维素的结晶度均有一定的提高,说明RS22可以有效加速非晶态木质纤维素的降解...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碳源、氮源、接种量、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等条件对产中性纤维素酶真菌菌株瓶霉菌(Phialophora sp.z8)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产中性纤维素酶的适宜碳源为1%稻草粉加1%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0.2%的(NH4)2SO4加0.1%的牛肉膏,接种量为5%,培养时间为72h,培养温度为28℃,培养基初始pH为6~7.在最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液中内切葡聚糖酶活力可达到2.95IU/mL,而天然纤维素酶活力和滤纸酶活力却很低。  相似文献   

17.
W1-2菌株是以好氧活性污泥为菌源,以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驯化筛选得到的一株新型好氧降解菌株.16S rDNA序列表明,W1-2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主要以酶降解的模式去除TBBPA.在30℃、pH=7、150 r/min和无其他碳源辅助的条件下,W1-2菌株对10 mg/L TBBPA 5 d的好氧降解率可达91.4%.温度、转速、pH值及TBBPA的质量浓度均会影响W1-2菌株的降解特性,其中pH值对降解率的影响最大.W1-2菌株最适宜降解和生长的环境条件为150 r/min、30~35℃,TBBPA质量浓度为10 mg/L和pH=8.此外,W1-2菌株也是为数不多的无需其他碳源支持、能在高TBBPA质量浓度(30 mg/L)和低氧(0 r/min)条件下仍保持高降解能力的好氧降解菌株.对W1-2菌株的研究,为探究好氧环境下能降解TBBPA的微生物的修复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W1-2 菌株是以好氧活性污泥为菌源, 以四溴双酚 A(tetrabromobisphenol A, TBBPA)驯化筛选得到的一株新型好氧降解菌株. 16S rDNA 序列表明, W1-2 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 主要以酶降解的模式去除 TBBPA. 在 30 ℃、pH=7、 150 r/min 和无其他碳源辅助的条件下, W1-2 菌株对 10 mg/L TBBPA 5 d 的好氧降解率可达 91.4%. 温度、转速、pH 值及 TBBPA 的质量浓度均会影响 W1-2 菌株的降解特性, 其中 pH 值对降解率的影响最大. W1-2 菌株最适宜降解和生长的环境条件为 150 r/min、30~ 35 ℃, TBBPA 质量浓度为 10 mg/L 和 pH=8. 此外, W1-2 菌株也是为数不多的无需其他碳源支持、能在高 TBBPA 质量浓度(30 mg/L)和低氧(0 r/min)条件下仍保持高降解能力的好氧降解菌株. 对 W1-2 菌株的研究, 为探究好氧环境下能降解 TBBPA 的微生物的修复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纳豆激酶产生菌的固体发酵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影响纳豆激酶产生菌固体发酵时产酶影响因子如碳源/氮源、含水量、温度、pH和培养时间等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菌株1适宜的固体发酵产酶培养基豆粕:麸皮比为3∶1;菌株2适宜的固体发酵产酶培养基豆粕:麸皮比为1∶1时产酶活性最高;菌株1适宜的培养基含水以50%最好,菌株2以70%最好;培养基初始pH均在7.0时酶活最高;发酵温度均以25℃最好,不易超过30℃;两个菌株的适宜发酵时间分别为36 h(菌株1)和72 h(菌株2).在优化发酵条件下,两个菌株单位发酵物中纤溶酶平均酶活力可分别达到1 407.25 U/g(菌株1)和953 U/g(菌株2).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培养温度、时间、pH值对根癌土壤杆菌UP-3生长的影响,选择了最合适的培养条件.通过考察底物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菌株UP-3降解二苯并噻吩(DBT)性能的影响,优化了生物降解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UP-3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1℃,培养时间30 h,培养基pH值7.3;UP-3催化降解DBT反应的适宜条件为DBT质量浓度500 mg/L,反应温度31℃,反应时间35 h;适宜条件下UP-3生长细胞对DBT的降解率达到85%,说明其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