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的抗震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山锁  杨勇 《工业建筑》2002,32(7):30-33
基于底部框架 -抗震墙砖房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及底部两层框架 -抗震墙砖房的抗震计算方法与设计控制的研究成果 ,并参考当前国内的有关研究成果及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和抗震构造手册的有关规定 ,从实用出发 ,对底部框架 -抗震墙砖房的抗震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郑山锁 《工业建筑》2001,31(6):30-33
根据底部两层框架 -抗震墙砖房的受力和变形特点 ,并基于已有研究成果 ,对这种结构的抗震计算 ,包括楼层的水平地震作用、倾覆力矩、层间剪力、框架与抗震墙内力、剪力和倾覆力矩的分配、构件受剪承载力、第二层楼板厚度及竖向荷载作用下底部两层框架内力等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底部两层刚度比计算方法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多种结构方案的布置,利用时程分析方法及其它结构动力方法,讨论了刚度比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影响,并给出了参考刚度比。  相似文献   

4.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底部两层框架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提出了改善底部两层框架砖房结构抗震性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框剪层抗震墙数量的合理确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郑山锁 《工业建筑》2001,31(5):22-25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提出的砖混过渡层与相邻框剪层的侧移刚度比限值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 0 0 11)规定的楼层侧移刚度比、层间弹性和弹塑性位移、抗震墙最小厚度、抗震横墙最大间距等限值 ,探讨了底部框架砖房框剪层抗震墙的合理数量范围 ,并从实用出发 ,提出了抗震墙数量可采用两重或三重约束的简化方法确定。  相似文献   

6.
底部框剪砌体房屋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底部两层框架—砖抗震墙、上部三层砖房 ,底层框架—砖抗震墙、上部四层砖房及底部两层框架—混凝土抗震墙、上部五层砖房 (三榀 ) 1 6比例模型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分析了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力学性能 ,包括受力特点、变形特征、破坏形态等 ,以及结构在不同受力阶段的动力特性变化规律、地震反应分布规律 ,结构的抗震能力、薄弱层和薄弱部位 ;提出了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的力学模型和方法 ,尤其框剪层和砖砌体层的恢复力特性计算模型及其特征点的计算公式 ;最后对三种房屋的模型和原型结构进行了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并在与试验结果对比的基础上 ,提出了抗震设计建议 ,为底部框剪上部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与动力分析提供了依据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一底部两层框架砖房的振动台试验 ,实测了不同地震波作用下模型的动力反应以及破坏形态 ,提出了保证结构良好抗震性能的构造措施和刚度比控制范围。还给出恢复力模型及其特征点的取值方法 ,可进行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的弹塑性动力分析。  相似文献   

8.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抗震设计的关键为:第三层与第二层侧段与刚度比进行合理取值;在底部两层的纵横向合理的设置抗震墙;加强过度楼层的抗震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9.
谈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的抗震概念设计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郭华  马三平 《山西建筑》2004,30(4):11-12
基于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的结构特点 ,结合GB 5 0 0 11 2 0 0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提出了底部框架层、过渡层、上部砌体结构等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要点 ,从而提高了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性能,提出了底层框架砖砌体抗震墙及底部二层框架混凝土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数量的简易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无筋砖墙的受剪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LGORFEA计算程序 ,分析了竖向压应力和水平力共同作用下无筋砖墙的应力。基于文中提出的平面受力砌体的破坏准则 ,对墙体裂缝分布进行了描述 ,并提出了不同高宽比砖墙的水平开裂荷载的计算公式。最后建立了墙体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其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所提出的方法可供砌体结构设计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有填充墙框架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刚度的计算方法,并对纯框架和填充墙两个部分分别进行刚度分析计算,指出填充墙计算时应考虑刚度的折减系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以往砌块建筑抗裂设计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采用调查研究、有限元数值分析、理论研究、砌块墙体试验相结合的综合手段来研究砌块建筑中的温度裂缝,并通过调查研究、有限元数值分析、砌块墙体试验的结果,对砌块建筑进行了整体的抗裂概念设计,把砌块建筑的抗裂设计从感性转变为理性,并通过理论研究与试验分析相结合推导了砌块墙体的初裂荷载计算公式和砌块建筑温度效应计算公式,提出了基于抗裂的砌块建筑层间位移控制方法,并根据上述公式提出了砌块墙体的抗裂截面设计步骤和方法,使砌块建筑的抗裂设计从理性提高到量化设计的水平,并针对杭州市砌块建筑试点工程进行了实例设计研究,为以后砌体规范中抗裂设计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多层内框架砖房抗震设计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多层内框架砖房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抗震横墙间距、外壁柱和内框架柱的计算模型 ,与有关抗震承载力计算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作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对新型短肢剪力墙-砌块组合墙体各部分的相互作用、受力模式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砌块墙的破坏形态、导致破坏的原因。分析表明,组合墙的破坏模式为整体弯曲破坏,混凝土墙肢为拉剪破坏;砌块墙的破坏模式以斜压、剪摩破坏为主,伴随局部压碎及剪压-剪摩复合破坏;与普通连梁相比,组合墙连梁还额外承受由砌块墙反作用的剪力,容易产生剪切破坏。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新型混凝土横孔连锁空心砌块,通过在新型砌块墙体中设置构造柱和水平钢筋混凝土带,形成对墙体的约束。进行了3片新型混凝土横孔连锁空心砌块承重墙体的拟静力试验,得到了其破坏形态、滞回特性、变形能力、刚度退化等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设置构造柱和水平钢筋混凝土带能有效提高墙体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该新型砌块墙体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7.
粘贴碳纤维片材加固砌体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其抗震性能,但并不适用于建筑立面有要求的古建砌体结构。为此,采用碳纤维板嵌缝加固砌体墙,即在墙体表面剔除既有水平灰缝内的部分砂浆,通过结构胶将碳纤维板嵌入砌体墙内,使墙体、结构胶、碳纤维板黏结成为整体。该方法既不改变墙体的外观现状,又可以有效提高砌体墙的抗震性能。为研究这种方法对砌体结构的加固效果,通过3片墙体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对比研究了单面和双面碳纤维板材嵌缝加固砌体砖墙的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碳纤维板材嵌缝加固可以改变墙体的破坏模式,使墙体的破坏模式由脆性的剪切破坏转为延性较好的弯剪破坏或者弯曲破坏,显著提高墙体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与未加固墙体相比,单面加固和双面加固墙体的位移延性系数分别提高了3.94%和25.81%,双面加固墙体的延性提高幅度更大;与单面加固墙体相比,双面加固墙体的滞回曲线更加饱满,耗能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多孔砖墙片的拟静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多孔砖是一种新近推出的墙体材料。通过对竖向荷载作用下2片混凝土多孔砖墙体的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墙体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及变形能力。试验表明,混凝土多孔砖墙体具有较好的抗震能力。研究为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结构的应用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混凝土-粉煤灰砌块砌体剪力墙进行了试验研究,试件共2榀,其中一榀是有配筋芯柱的。低周反复水平力作用下的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边柱与粉煤灰砌体能共同工作,受力特点和破坏形态与剪力墙的相同,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对比两榀试件的试验结果,表明芯柱可显著提高这种砌体剪力墙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