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染色体分带技术(G-,C-带和银染色),对云南兔(Lepus comus)的核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t:2n=48,NF=88。常染色体由6对中着丝粒染色体, 5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10对亚端着丝粒染色体和2对端着丝粒染色体组成;X染色体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除少数几对染色体(Nos.9,14,16,20)着丝粒C-带呈阴性外,其余均呈阳性或浅染,但异染色质的含量差异较大。Ag-NORs的数目为5-6个,分别位于Nos.1 7,19,21。通过与兔科其它属种核型的比较,对其染色体进化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部长臂猿的分类与分布——附三个新亚种的描记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长臂猿(Gibbons)系灵长类(Primates)中严格营树栖生活的较高级的一个类群。以前肢长于后肢及无尾为其特征,在灵长类中占有独特的分类地位,且仅分布于亚洲东南部的热带、南亚热带地区。迄今已知现生长臂猿共9种另12亚种。 过去,Anderson(1879);Thomas(1892);Allen(1938);Ellerman & Morrison-Scott(1951);李致祥等(1983)等先后报道中国南部及邻近地区有长臂猿3种另2亚种: 1.白掌长臂猿Hylobales lar carpenteri Groves  相似文献   

3.
努布拉鼠兔(Ochotona nubrica)的分类地位迄今未能得到合理解决,曾被列为草原鼠兔(O.pusilla)、灰鼠兔(O.roylei)或藏鼠兔(O.thibetana)的同物异名。作者根据原始文献、地模标本及邻近地模产地的标本与有关的鼠兔种类进行对比研究,证实了努布拉鼠兔既不同于藏鼠兔,也不同于灰鼠兔,而是一个有效物种。  相似文献   

4.
双扇蕨科是一个自然的类群,为单型科,有8种。中国产3种:中华双扇蕨Dipteris chinensisChrist、双扇蕨D.conjugata(Kaulf.)Reinw.和喜马拉雅双扇蕨D.wallichii(R.Br.)T.Moore。云南产2种:中华双扇蕨和喜马拉雅双扇蕨。其中,喜马拉雅双扇蕨为云南分布新纪录。文中列出了国产种类的分类检索表,并均附有彩色图片。  相似文献   

5.
侯兰新  蒋卫 《动物学杂志》2003,38(2):107-109
对新疆的属 (Motacilla)亚种进行了整理研究 ,认为过去文献对黄 (M .flava)和灰 (M .cinerea)的亚种鉴定有值得商榷之处 ,由此提出了不同的分类观点。  相似文献   

6.
黄顺友 《动物学研究》1985,6(3):209-217
为编写中国动物志,对分布于云南的裂腹鱼类进行了全面整理,发现其中有五个以往文献中所没有记载过的新种和新亚种,现报道如下。少鳞裂腹鱼 Schizothorax oligolepis,新种(图1) 〔地方名〕冷水花 全模标本21尾,1978年2月采自盈江县铜壁关。体长110—176毫米。 背鳍条Ⅲ—7;臀鳍条Ⅱ—5;胸鳍条I—17—18;腹鳍条Ⅰ—9—10。侧线鳞第一鳃弓鳃耙,外侧13—14,内侧17—20。下咽齿3行,2.3.4  相似文献   

7.
云南赤麂的亚种分类记述(英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赤麂(Muntiacus muntjak)又名印度麂或吠鹿,广泛分布于亚洲南部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麂属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同时又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毛皮兽。迄今,本种已记载过15个亚种,其中7个分布于中国大陆(Ellerman和Morrison-Scott,1951),8个见于东南亚诸岛(Chasen,1940)。近来,本文作者之一的Groves和他的同事Grubb又将这15个亚种归并为8个(论文已交付出版)。 关于云南赤麂的亚种问题以往很少深入研究,仅在部份区系分类报告中有过简要记载。但因各学者所获标本有限(或者仅得少数皮张),而将云南及整个中国大陆的赤麂 (Muntiacus muntjak)统统归入了M.m.vginalis亚种。事实上,真正的M.m.vaginalis仅局限于尼泊尔,锡金,印度东北部,缅甸西部的阿拉刚(Arakan)和中国的西藏东南部(Grubb和Groves,待发表)。 笔者查看了采自云南各地的60余号赤麂标本,经与已知亚种的外部形态、头骨特征和主要性状差异系数值的比较(表3)发现:云南的赤麂不仅与M.m.vaginalis,海南亚种M.m.nigripes以及邻国的其它亚种(如M.m.curvostylis和M.m.annamensis等)明显有别,而且与中国的四川、贵州和广西等省的标本差异亦颇大。就说云南南北(约为22°20`N.以南;23°10`N.以北)两地标本的差异也十分显著(两地之间有一狭窄的过渡地带,发  相似文献   

8.
侯兰新  蒋卫 《动物学杂志》2003,38(2):107-109
对新疆的鶺鴒属(Motacilla)亚种进行了整理研究,认为过去文献对黄鶺鴒(M.flava)和灰鶺鴒(M.cinerea)的亚种鉴定有值得商榷之处,由此提出了不同的分类观点。  相似文献   

9.
杨岚 《动物学研究》2002,23(4):311-314
红头噪鹛(Garrulax erythrocephalus)全世界有14个亚种,中国有5个亚种,云南原记录有3个亚种.采自云南近中部哀牢山脉景东、双柏、新平等县境内的红头噪鹛7号成鸟标本与记录的各亚种有显著区别,并且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分布区域.因而鉴定为一新亚种,命名为红头噪鹛哀牢山亚种(Garrulax erythrocephalus ailaoshanensis).  相似文献   

10.
黄河鼠兔Ochotona huangensis(Matschie,1907)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河鼠兔(Ochotona huangensis)由Matschie(1907)发表,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意见纷纭,有人将它归入藏鼠兔(O.thibetana),有的则作为达乌尔鼠兔(O.daurica)的同物异名。经查对地模及邻近地模产地的标本,并与其相似种进行了仔细的对比,认为黄河鼠兔不同于藏鼠兔、甘肃鼠兔、达乌尔鼠兔,而是一有效物种。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橙腹长吻松鼠种下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系统观察我国西南部的橙腹长吻松鼠,应分为4亚种。西藏东南部米什米山区、察隅和云南西北部高黎贡山一带的D.l.subflaviventris应为一有效亚种;西藏南部聂拉木等地的橙腹长吻松鼠D.l.nielamuensis为新亚种,它们有头骨小、体色浅等特点;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以西的墨脱亚种D.l.motuoensis也为有效亚种:南亚亚种D.l.garonum亦应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中国猕猴的分类及分布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本文根据外部形态、头骨特征及地理分布,对猕猴(Macaca mulatta)在中国的亚种分类进行了重新整理。结果表明M.m.mulatta、M.m.breuvcaudus、M.m.lasiotis、M.m.littoralis和M.m.uestita均为有效亚种,M.m.tcheliensis可能也是一有效亚种。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银鱼属NEOSALANX的初步整理及其一新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张玉玲 《动物学研究》1987,8(3):277-286
中国的新银鱼属至今尚无全面的总结。本文根据近年野外和室内工作所得资料进行初步整理。结果表明中国新银鱼属有效种共8个,其中包括1新种及1中国新纪录。  相似文献   

15.
中国树鼩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对中国南部和西南部树鼩的分类问题进行了整理。讨论了中南半岛树鼩的种级分类,提出了中南半岛北部地区的Tupaia belangeri及其近似亚种应恢复其种级分类地位;T.belangeri yunalis,T.belangeri tonquinia和T.belangeri modesta应是3个有效亚种;记述了分布于中国南部和西南部的树鼩为6个亚种,其中有两个新亚种T.belangeri gongshanensis subsp.nov.(云南高黎贡山地区)T.belangeri yaoshanensis subsp.nov.(广西瑶山)。  相似文献   

16.
西南地区社鼠的亚种分化兼二新亚种描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整理了我国西南及其邻近地区的社鼠标本,发现原指名亚种分布区内的四川雅江八角楼一带的标本,因体背暗黄褐色显著,尾无白色尖端等特征有别于社鼠指名亚种和其他亚种,且其颧板宽与指名亚种Niviventer confucianus confucianus之间的差异系数(C.D.)达1.49,达到亚种水平;而云南德钦的社鼠,因其体背毛黄灰褐色显著,听泡较小,平均约4.9mm等特征与指名亚种及其他亚种差异明  相似文献   

17.
云南复叶耳蕨属的分类修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云南产复叶耳蕨属植物,提出了新的分类处理。云南共有本属植物20种2变种,其中包括1新组,3个改级新组合,7个云南分布新记录,并清理出了54个云南及其他省区种类的新异名。  相似文献   

18.
在四年横断山地区考察所获的雨蛙标本中,发现华西雨蛙一新亚种,贡山亚种(Hyla annectans gongshanensis)。它与指名亚种有别的三个特征是:1)体侧及股前后,胫后均无黑斑点。前肢腋部、上臂基部及口角均无黑小斑。2)胫跗关节达鼓膜或略超过,左右跟部仅相遇或不相遇。3)前臂和后肢胫外侧有细小疣粒缀连成一线。前臂和后肢跗部腹面疣粒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