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妊娠妇女宫颈筛查及产后随访情况。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间共2118例孕妇于我院行正规产检与分娩,选择其中孕前半年没有接受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孕早期或中期接受检查,对结果异常者实施病理学、阴道镜或HPV检查,分析结果,于产后1年进行随访,观察转归情况。结果:细胞学筛查结果显示为ASCUS或以上者76例,占3.7%,包括ASCUS 61例,LSIL 5例,HSIL 10例;接受HPV检查者48例,阳性率为72.9%;接受阴道镜检查者35例,行病理活检21例,结果显示CINⅠ4例,CINⅡ2例,CINⅢ10例,炎症/湿疣变10例,CIN患者占0.76%。产后细胞学转阴率达81.6%;28例妊娠期HPV检查呈阳性者复查时转为阴性者22例,孕期与产后的HPV检查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仍为CIN者7例,没有发生早期浸润癌。结论:妊娠妇女的宫颈细胞学异常与HPV感染在产后大多会转阴。对于CIN患者需要在妊娠期与产后进行密切随访,及时给予治疗,避免出现浸润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孕妇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和临床解决对策,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11月期间,入住我院住院分娩的90例产后出血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并选取同一时间段在我院接受分娩的正常产妇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之间的差异,分析影响患者产后出血的重要因素,并给予临床解决对策。结果:本组研究中72例(80.0%)患者的产后出血症状发生于产后2小时内,产程延长特别是在产妇第三产程延长导致的产后出血人数共38人,占42.2%,前置胎盘10人(其中剖宫产8人,顺产2人),占11.1%,妊娠合并肝炎5人,占5.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人,占5.6%,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人,占1.1%,双胎4人,占4.4%,有9人无妊娠合并症,对照组中第三产程延长的人数共6人,占6.7%,前置胎盘3人(均为剖宫产),占3.3%,妊娠合并肝炎5人,占5.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人,占1.1%,双胎3人,占3.3%,72人无妊娠合并症。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产妇胎盘粘连行胎盘人工剥离后出现子宫出血症状的产妇共35例,占38.9%,与对照组(6/90,6.7%)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合并肝炎、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和双胎等情况,具有较高的产后出血发病率。结论:产后出血是妇科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有妊娠合并症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增加,应加强临床检查和监护。  相似文献   

3.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浅部及深部血栓性血管炎及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化脓性骨盆血栓性静脉炎及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形成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妊娠并发症之一,肺栓塞是一种罕见的妊娠合并症,但是随着其它妊娠期死亡原因下降,它已成为妊娠期相关死亡率的重要原因,有报道孕期静脉血栓形成的总发病率为0.09%,产前浅部血栓性静脉炎发病率为0.15%,深部血栓性静脉炎发病率为0.36%,产褥期发病率可高达3%,孕期静脉血栓栓寨的诊断可能比较困难,收集我院2002年-2007年4例妊娠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诊治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妊娠合并栓塞性疾病的正确,有效临床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4.
赵翠翠  马锦琪 《黑龙江医学》2022,(18):2184-2187
目的:探讨我国孕产妇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分娩的2 159例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及产前和产后相关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分,对高危患者进行预防性抗凝预防。结果: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剖宫产,肥胖和高龄产妇。关于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分,有99例患者的得分≥3,只有16例接受预防性治疗妊娠期抗凝治疗,并未发生产前静脉血栓栓塞。分娩后有302例得分≥3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低分子量肝素以防止血栓形成,出院后,随访至产后42 d,仅仅发现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结论:积极的对血栓风险进行评估、采取预防措施和早诊断以及采取相应对症治疗,尤其对于高危孕妇,对降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合并妊娠,系指妊娠期间或产后6个月内发现的宫颈癌。国内资料统计宫颈癌合并妊娠的发生率为0.7%~9.5%,而妊娠并发宫颈癌更为少见,占孕妇的0.035%~0.26%,故很难估计妊娠对宫颈癌进展及预后的影响。宫颈癌合并妊娠的诊断宫颈癌合并妊娠的症状与非妊娠者相同。早期常无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病毒(HR-HPV)的感染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2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50例和宫颈诊断正常的50例妊娠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检测所有病例孕期和产后HPV阳性感染率、种类和载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IN患者病变程度与HPV的阳性率和载荷量的相关性。结果:CIN感染的主要类型为HPV-16和18,占感染率的81.00%(162/200),正常健康组妊娠妇女感染类型主要为HPV-31、33和35;CINⅠ~Ⅲ组妊娠期和产后的单一感染率和多重感染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妊娠期和产后CIN患者HPV载荷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INⅡ和CINⅠ组患者产后HPV负荷量显著低于妊娠期(P<0.05),CINⅢ组和健康组患者产后HPV负荷量与妊娠期无显著差异(P>0.05);CIN病变程度与HR-HPV阳性率和载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1和0.901,两者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妊娠合并CIN患者感染的HPV主要类型为HPV16和HPV18,两者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宫颈病变的级别与HPV的阳性率和载荷量呈显著正相关,两者可以作为妊娠合并CIN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周升萍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1892+1899
目的:观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及危害。方法:对本院412例住院分娩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正常孕妇对照研究。结果:412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早产97例占39.6%、胎儿宫内窘迫139例占33.7%、新生儿窒息56例占13.6%、产后出血63例占15.3%。对照组的早产27例占6.6%、胎儿宫内窘迫40例占9.7%、新生儿窒息24例占5.8%、产后出血31例占7.5%。两组各项发生率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严重影响围生儿的预后,应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降低围生儿发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病因,发病时间及防治方法。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2月产后出血222例资料分析,同时采用1∶4随机选配同期分娩产妇888例作配比对照分析。结果:本组222例产后出血病例中,27.90%(127/222)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 h内。第三产程延长致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9.64%(88/222),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人工剥离胎盘产后出血组占31.51%(70/222),与对照组5.40%(48/888)相比有显著差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双胎,妊娠合并贫血等产后出血发生率增高。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对产妇危害极大。产后出血重在预防,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 h以内者占77.93%,产后2 h的观察和处理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9.
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出现或发现的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原有糖尿病的女性患者以后妊娠者不包括在内.妊娠糖尿病发病率约占孕妇的2%~3%,如果此病在妊娠未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胎儿畸形及产后死亡率明显升高.1 临床特点妊娠糖尿病在其发生、发展、治疗方式、预后等方面有如下特点:①妊娠前无糖尿病,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一般发生于妊娠的中期或后期,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高危因素。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0年5月剖宫产产后出血10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5.60%(108/1928),观察组分娩前诊断为病理妊娠88例,占所有剖宫产产后出血病例的81.48%(88/108);对照组诊断病理妊娠19例,占17.60%(19/10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9.53,p<0.01);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首位原因(66.67%),其次为胎盘因素(28.70%)。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中,在孕期有不同程度的高危因素存在;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子痫前期及子痫)、胎盘因素、巨大儿或双胎妊娠、羊水过多及全身因素等。结论:病理妊娠是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子宫收缩乏力是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88~1998年共收治产后下肢深部静脉血栓患者16例,均采用溶栓、祛聚,抗凝综合治疗,效果满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均为住院病例,年龄21~34岁,发病时间为产后7~26 d,病程3~8 d,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全部为左下肢,10例经多普勒超声确诊.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活动障碍,其中高龄产妇(有长期服避孕药史)2例;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14例,为本组病例的87.5%;12例为手术分娩,占本组病例的75%.  相似文献   

12.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两种情况,即妊娠前已有糖尿病和妊娠后才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后者又称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孕妇中80%以上为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者不足20%,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多数于产后糖代谢异常能恢复正常,但是将来患糖尿病的几率增加。近年来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其发病率占孕妇的1%~2%,妊娠期复杂的代谢使糖尿病的控制更加复杂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纵向观察整个妊娠期从臂到踝脉波速率(PW V)可扩张性的变化及其在正常妊娠与妊娠期高血压(PIH)患者之间的差异。研究设计:183例孕妇纳入本研究。分别在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产后即刻及产后1个月测定PW V。结果:正常妊娠组妊娠中期PW V显著降低,从晚期妊娠到产后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在妊娠妇女多于非妊娠妇女,在妊娠中的发生率约为1/3500。妊娠期较易发生ARF,特别是肾皮质坏死(占妊娠中ARF的15%)这可能与妊娠时细菌内毒素更易于引起肾缺血和妊娠时的高凝状态有关。ARF可发生于妊娠的任何时期或产后(流产、引产及正常产)。妊娠早期的ARF,多为急性肾小管坏死(ATN),严重者发生急性肾皮质坏死。共病因多为感染性流产所致的败血症引起,目前已少见。妊娠期ARF常发生于晚期及产后,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新郑华信民生医院于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妊娠晚期孕妇9358例,根据产妇是否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分为深静脉血栓组98例和无深静脉血栓组9260例。统计两组孕妇临床基本资料,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358例孕妇有100例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为1.07%,其中深静脉血栓为98例,2例为深静脉血栓合并肺栓塞;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深静脉血栓组年龄≥35岁、有吸烟史、盆腔感染史、孕次>2次、经产、双胎或多胎、卧床久坐、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剧吐、子痫前期、经产、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占比均高于无深静脉血栓组(均P<0.05);多因素Los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卧床久坐、妊娠期糖尿病、年龄≥35岁、子痫前期、双胎或多胎均为妊娠晚期孕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O^R=2.912,1.958,2.228,4.509,2.646,P<0.05)。结论卧床久坐、妊娠期糖尿病、年龄≥35岁、子痫前期、双胎或多胎均为妊娠晚期孕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其危险因素并针对性预防,及时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妊娠晚期孕妇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2年我院分娩的胎盘早剥离患者48例。结果: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为0.388%,诱因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首位,其次是外伤。产前确诊率为62.00%,胎儿窘迫发生率为33.00%,围产儿死亡率为14.58%,产后出血率为16.67%。B超对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结论:重视诱因及临床表现,并结合B超检查等可有助于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一旦确诊,应迅速终止妊娠,对重型者应及早手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7.
背景:妊娠期出现的生理变化包括胰岛素抵抗、血栓形成倾向、免疫抑制以及高血容量,这些改变均可提示孕妇今后容易患上某种疾病。目的:对妊娠期慢性病发病风险的证据进行总结。证据获取:在 MEDLINE 上检索1990年至2005年发表的有关妊娠期慢性病的文章,复习国际产科医学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Obstetric Medicine)和国际妊娠高血压症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Hypertension in Pregnancy)的文献目录及网站内容。证据综合:妊娠可加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系列变化,其中包括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异常,临床上表现为先兆子痫或妊娠期糖尿病。这些妊娠合并症预示着孕妇产后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可能增加,其中冠心病和中风的患病风险可增加2倍。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妇女可进一步发展为2型糖尿病,其发病率为6%-92%不等,视诊断标准、种族及监测时间(6个月-28年)而定。妊娠可使静脉血栓的风险增加7-10倍。在西方人群中,至少有15%的人具有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而50%的妊娠期静脉血栓见于这些人。因此,妊娠期间出现高凝状态可提示机体具有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胎儿胎盘单位之所以能够出现免疫耐受,其中一个重要的转变是辅助性 T 细胞(helper T-cell,TH)2占优,取代 TH 1的优势地位。患有 TH 1占优的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多发性硬化症)的患者在妊娠期间病情会有所缓解。但是,产后出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性较其他时期高出5倍。妊娠期间,机体血容量将增加50%,这可能与肾小球肾病、围产期心肌病、动脉瘤或者动静脉畸形有关。妊娠期间若出现肝内胆汁淤积,则预示将来发生胆石症的可能性有所增加。结论:妊娠期间出现的生理变化可提示机体出现慢性病的可能性。代谢综合征的典型变化亦可见于先兆子痫和妊娠期糖尿病,这些变化预示着机体将来有可能会发生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为此,临床上应抓住妊娠这个重要契机,对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筛查,提供相应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8.
上海第一医学院肿瘤医院自1953年1月初到1964年5月底,共治疗子宫颈癌6,149例,其中子宫颈癌合并妊娠者75例,占1.2%。按国际分类,第Ⅰ期19例,第Ⅱ期53例,第Ⅲ期3例。妊娠期限,妊娠早期24例,中期21例,晚期7例,产后期23例。母体的预后,初步统计治疗后各期的总存活率:治疗五年以上的存活率占32例中的62.5%,3~5年者占10例中的90%,不满3年者占33例中的84%。  相似文献   

19.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彤  杨咏梅 《中国医刊》2008,43(6):59-6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及妊娠期的监护和处理。方法对8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病因、治疗方法以及分娩方式的选择。结果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62例(72.09%),子痫前期引起16例(18.6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引起6例(6.98%),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再障各1例(占2.33%)。PAT组及HDCP组血小板计数产后与妊娠期及产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ITP组血小板计数产后与妊娠期及产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剖宫产占69.8%,产后出血率为2.3%。结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是最常见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类型。对血小板持续下降或血小板<50×109/L者应明确诊断,给予病因治疗及升高血小板治疗,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分娩前后使用血小板制剂。分娩方式取决于产科情况及血小板水平。如血小板<50×109/L可输注单采血小板后行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20.
吴星光 《海南医学》2012,23(16):81-83
目的分析双胎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点。方法我院产科诊治的双胎妊娠患者515例,其中双胎妊娠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7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18例未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双胎妊娠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生儿预后情况、孕妇生产方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双胎妊娠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率为3.30%;观察组中发生胎儿窘迫、胎儿窒息及胎儿死亡的比例分别为41.2%、52.9%和3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11.1%和0(P<0.05);观察组患者中剖宫产比例为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妊高症及产后出血并发症的比例分别为58.8%和41.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7%和5.6%(P<0.05)。结论双胎妊娠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率高,胎儿预后较差,孕妇并发症多,临床工作中应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