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姜辉  夏伦祝  李颖  李翔  吴健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8):1206-1210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表达的影响,探讨PNS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PNS低、中、高剂量(50,100,200 mg·kg-1)组和秋水仙碱(Col,0.1mg·kg-1)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CCl4皮下注射的方法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每周2次,连续18周.于造模第9周起,给药组分别灌胃相应的受试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疗程10周.实验结束后,计算肝脏、脾脏指数;比色法测定血清中ALT,AST含量;同时取固定部位肝脏组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技术测定肝组织中MMP-13,TIMP-1蛋白的表达,RT-PCR技术测定MMP-13,TIMP-1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三七总皂苷(100,200 mg·kg-1)不仅可减轻大鼠肝纤维化程度,降低肝脏、脾脏指数及血清ALT,AST的含量,还可显著升高肝纤维化大鼠肝脏MMP-13的表达,降低TIMP-1的表达.结论: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MMP-13,抑制TIMP-1的表达,促进胶原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肝散逆转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白蛋白建立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后,用含乙肝散颗粒饲料喂养12周,应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术、免疫组织化学及纤维化学染色结合血清学纤维化指标,动态观察不同时期肝组织TGF-β1、TIMP-1、MMP-2基因表达量及肝纤维化组织变化.结果:乙肝散组肝组织TGF-β1、TIMP-1表达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MMP-2变化无统计学差异;同时肝组织Ⅰ胶原、Ⅲ胶原、Ⅳ胶原水平和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明显降低.结论:乙肝散逆转肝纤维化过程中抑制肝组织TGF-β1、TIMP-1基因表达,TGF-β1、TIMP-1在肝纤维化的逆转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八味柔肝颗粒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以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八味柔肝颗粒治疗组(0.75,1.5,3 g·kg-1)、模型组、秋水仙咸碱组(0.5 mg·kg-1)和空白对照组。均连续ig 6周,观察各组肝组织中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八味柔肝颗粒组TGF-β1,α-SMA,TIMP-1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八味柔肝颗粒能抑制CCl4诱导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β1,α-SMA,TIMP-1的表达,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扶正化淤方通过影响基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与高脂低蛋白饲料复合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扶正化淤方药物干预组.药物组自造模之日起以扶正化淤方稀释液灌胃,共用药6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炎性病理变化,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胶原沉积,盐酸水解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Western 印迹法分析肝组织α-SMA、Ⅳ型胶原、MMP-2、MMP-9、TIMP-2和MT-MMP1蛋白表达水平;明胶酶图法检测肝组织MMP-2/9活性.结果 与正常大鼠比较,模型大鼠血清肝功能异常、肝组织炎症明显、肝组织IV型胶原表达与沉积增加,α-SMA、Ⅳ型胶原、MMP-2、MMP-9、TIMP-2和MT-MMP1蛋白表达升高,而MMP-2/9活性水平明显上升.扶正化瘀方显著改善模型大鼠血清肝功能、减轻肝脏炎症和胶原沉积;减少肝星状细胞活化;抑制Ⅳ型胶原蛋白表达和沉积;降低MMP-2、TIMP-2和MT1-MMP蛋白表达;抑制MMP-2/9活性.结论 扶正化瘀方可通过抑制MMP-2的激活与活性水平,并减少Ⅳ型胶原沉积,而起到减轻肝组织的破坏与重构而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膈下逐瘀汤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MMP-13)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膈下逐瘀汤组、猪血清组、猪血清+膈下逐瘀汤组。猪血清2.0 mL.kg-1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12周诱导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同时膈下逐瘀汤每天按7.37 g.kg-1灌胃给药12周。Masson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肝组织MMP-13和TIMP-1含量,实时定量Rt-PCR检测肝组织MMP-13和TIMP-1 mRNA表达。结果:猪血清组肝组织胶原面积为(10.38±2.01)%;MMP-13蛋白(14.05±2.64)ng.g-1;MMP-13 mRNA(1.91±0.73)倍;TIMP-1蛋白(14.91±1.07)ng.g-1;TIMP1 mRNA(18.40±2.84)倍。与猪血清组比较,膈下逐瘀汤给药可显著降低肝组织胶原面积(6.66±1.04)%(P<0.05),增加肝组织MMP-13蛋白(20.03±2.14)ng.g-1和MMP-13mRNA(4.12±0.59)倍(P<0.05),降低肝组织TIMP-1蛋白(13.47±1.22)ng.g-1和TIMP-1mRNA(4.89±0.74)倍(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可有效地逆转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胶原纤维含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MMP-13和TIM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水蛭桃仁煎剂抗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水蛭桃仁煎剂对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mRNA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对肝纤维化是否具有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二甲基亚硝胺(DMN)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给予水蛭桃仁煎剂灌胃治疗,另设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的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和TGF-β1,RT-PCR检测肝内TIMP-1的mRNA含量。结果:经图像分析,药物防治组α-SMA和TGF-β1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1);TIMP-1mRNA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水蛭桃仁煎剂抗肝纤维化的机制可能为抑制HSC的激活、减少TGF-β1的生成和降低TIMP-1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肝乐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于造模第7周起,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的受试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疗程6周。实验结束后,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四型胶原(CⅣ)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RT-PCR技术测定肝组织中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肝乐颗粒各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A、LN、PⅢNP、CⅣ和TGF-β1的含量,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结论肝乐颗粒能有效抑制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纤维化指标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不同剂量的养营活血汤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1及α-SMA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比较各组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并用ELISA法检测大鼠肝组织α-SMA及血清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养营活血汤各剂量组肝纤维化程度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GF-β1及肝组织α-SM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养营活血汤对大鼠肝纤维化具有明显的干预和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及α-SMA的表达,直接或间接抑制了HSC的活化,从而抑制了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半枝莲水煎液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Ⅰ、Ⅲ型胶原、TGF-β1及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半枝莲水煎液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及秋水仙碱对照组共6组;采用猪血清腹腔内注射构建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组织切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染色法(SABC型)观察肝组织Ⅰ、Ⅲ型胶原、TGF-β1及TIMP-1含量变化.结果 半枝莲水煎液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肝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半枝莲中、高剂量治疗组Ⅰ、Ⅲ型胶原、TGF-β1及TIMP-1水平又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半枝莲水煎液能够显著降低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Ⅰ、Ⅲ型胶原、TGF-β1及TIMP-1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对TGF-β1/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索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Wiste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柴胡疏肝散高、中、低剂量组5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用腹腔注射CCl4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各治疗组于第6周给药至第10周结束。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中剂量组TGF-β1蛋白、p-p38MAPK和α-SMA蛋白表达显著减弱,MMP-9蛋白表达显著增强,TIMP-1蛋白表达显著减弱。结论:柴胡疏肝散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柴胡疏肝散经TGF-β/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使HSC低表达TIMP-1、高表达MMP-9从而促进基质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11.
<正>肝星状细胞(HSC)是肝脏的一种间质细胞,肝纤维化(HF)是肝脏对各种原因所致肝损伤的创伤愈合反应,由于损伤引起HSC激活及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MF),从而大量合成各种细胞外基质(ECM)沉积于肝脏,最终导致HF。激活状态HSC减少主要通过HSC的凋亡来实现,抑制HSC激  相似文献   

12.
乳果糖预防肝性脑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和亚临床型肝性脑病(subclinic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SHE),均为肝脏疾病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文献报道乳果糖多用于HE和SHE的治疗,在急性肝损害过程中尽早应用乳果糖作为HE和SHE的预防性用药以减轻肝生脑病的发生的研究尚少.本研究在家兔急性肝衰竭的同时口服乳果糖,以探讨其对肝性脑病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化痰行瘀汤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化痰行瘀汤低、中、高剂量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6组,每组10只。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橄榄油溶液复制肝纤维化模型,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化痰行瘀汤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细胞、库普弗细胞(KC)、星状细胞(HSC)、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化痰行瘀汤能减少肝细胞损伤,阻断胶原纤维的生成,而达到抗肝纤维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潘智敏  施铁英  马宝莲 《河北中医》2006,28(12):948-950
目的研究调脂积冲剂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清洁级Wister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各12只,每日上午模型对照组、调脂积组、易善复组每只按1 ml/100 g体重灌服乳剂,正常对照组灌服等量蒸馏水,并每间隔2日按每只0.2 ml/100 g体重给模型对照组、调脂积组、易善复组腹腔注射25%四氯化碳(CCl4)油液1次,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每日下午按1.5 ml/100 g体重给调脂积组、易善复组灌服调脂积药液,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灌服等量蒸馏水,连续8周。第8周末末次给药后禁食,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光镜下行肝组织切片病理学观察。结果调脂积组可显著降低血清HA、PCⅢ[(141.52±3.81)ng/ml、(44.82±1.26)ng/ml],与易善复组[(143.04±12.37)ng/ml(、45.07±1.21)ng/m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光镜下显示调脂积组炎症活动度、肝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轻(P<0.05),与易善复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调脂积冲剂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患者触珠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患者血清触珠蛋白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其机制。方法 血清触珠蛋白测定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 (RatenNephemometry)。结果 各肝病组血清触珠蛋白水平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其中肝癌和肝硬化组下降最为明显 ,但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患者触珠蛋白水平却明显升高 (P <0 .0 1 )。结论 肝病患者触珠蛋白下降的原因可能和肝实质的广泛受损、肝脏合成触珠蛋白功能低下以及溶血有关 ,血清触珠蛋白水平的升高对诊断肝硬化腹水继发感染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药扛板归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不同浓度扛板归干预后,肝脏常规制片并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E-cadherin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扛板归高、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中E-cadherin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扛板归具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降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而调控细胞外基质的代谢。  相似文献   

17.
雷玲  闵珺  刘锋  肖秀清  杜凡 《陕西中医》2020,(9):1192-1196
目的:研究黄芪对肝纤维化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黄芪后处理组和阳性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活性和TBIL水平变化;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5种主要致纤维化因子p38MAPK、TGF -β1、α-SMA、CTGF和Collegen Ⅳ mRNA表达水平; 免疫印迹法检测p38MAPK信号通路上下游蛋白MKK3和ATF-2的表达变化。结果:与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黄芪后处理组大鼠血清中ALT、AST和TBIL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纤维病理变化明显减轻,p38MAPK、MKK3和ATF-2蛋白表达量均降低(P<0.05)。结论:黄芪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损伤具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行肝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共同戍像成功的护理及操作技术要点。方法:应用双高压注射器在右肘前静脉及下肢浅静脉双通路按造影要求注入造影刑,利用自动示踪软件行肝门静脉系统分期扫描,分别评价肝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的显示率及程度。结果:双通路注入造影剂护理技术的准确操作,而且术前、术中、术后三期护理到位的患者肝门静脉系统显示率达100%,肝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显示评分为2.70~2.90。结论:护理技术是确保肝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共同成像成功的关键。在右肘部静脉及下肢浅静脉注入造影荆行MSCT动脉期扫描完成后,延时20.1±5.54秒行肝门静脉系统造影检查,共同成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1994年Zhang等利用位点克隆技术成功克隆出小鼠肥胖(ob)基因。1995年Tsse等又成功克隆了人的肥胖基因并首次阐明了瘦素的基因来源,分子结构及生理功能。瘦素(Leptin)是由ob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7q31.3)编码的一种167个氨基酸组成的分泌型蛋白质,分子量约为14~16kD,它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产生,进入血循环后,游离或与瘦素结合蛋白结合,通过多种组织及多种形式的瘦素受体,作用于包括中枢和外周的多个位点,影响机体许多生理系统及代谢通路,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最新的一些临床与研究显示,Leptin与肝纤维化具有密切关系。作为新的肝纤维化形成因子,  相似文献   

20.
作者在总结多年诊治肝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三辨"治肝癌方略,即"辨证论治"、"辨病论治"和"辨症论治",我院以此理论为指导,在肝癌的治疗上滤清了思路,提高了疗效。文章主要从诊断与治疗的思路及辨治方法两大方面,阐述了中医药在肝癌治疗上的新思路新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