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南通话程度副词“老”是表次高级的绝对程度副词,相当于普通话程度副词“很”。由于南通话在形成过程中,受到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交叉影响,所以“老”在句法功能上与普通话、吴方言相同等级程度副词有一些共性,但又有其鲜明的个性。在南通话中,“老”的使用频率较高,有向成词语素发展的倾向。南通话程度副词“老”含有情态义,是非典型的客观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2.
谈南通话与普通话词法句法的几点差异余宙南通话与普通话在词法与句法上的差异很大。本文就方言调查中碰到的这些现象,作一点探讨。一、词的形态变化不同(一)南通话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比较丰富,有不少区别于普通话的地方。形容词的重叠大致有:1、单音节形容词前加成分...  相似文献   

3.
释“没”     
本文探讨唐宋佛经语录等白话文献里指代系统中“没”的演变以及“没”与“是没”的关系;特别在“没”与“是没”的关系上,本文通过语义和功能分析,提出平行互补的见解,并通过古今汉语、通语和方言的印证,试图说明“没”在近代汉语指代系统中的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4.
指代副词是医古文中的特殊副词 ,它兼有代词和副词的双重作用。指代副词共有 2个 ,即“相”和“见”。它们用在及物动词之前 ,用于指代动作、行为的受事者 ,在语法上的作用相当于前置于动词前的宾语。“相”“见”在医古文和古汉语中频频出现 ,但教学者往往未能深究 ,而是一晃而过。在此特对医古文中指代副词用法作一分析。“相”的本义是观察、仔细看 ,所以从“目”。《说文解字》谓 :“相 ,省视也。”《说文解字注》谓 :“省视 ,谓察视也。”又引申为看相 ,如“相面”“相人”。“相”还用作名词 ,如“体相”“相貌”“丞相”。但它大多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在全国的普遍开展,普通话培训工作显得愈来愈重要。对于那些普通话基础较差、方言较重的应试人,普通话培训就更加繁重和艰巨。本文拟结合普通话培训和测试的实践,就测试中经常出现的缺陷和错误,谈谈南通方言区普通话培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声母1、南通地区的几种方言,主要指南通话、如海话(如皋、如东、海安)、启海话(启东、海门等地),它们的声母大部分和普通话声母是一致的。如南通话除零声母以外的二十个声母中,有十七个与普通话相同,即b、p、m、f、d‘t、n、l、g、k‘h、]、q、x、z、c、s。要注…  相似文献   

6.
没食子于北魏自波斯传入中国使用至今, 其译名繁多。综合参考中外医学及历史文献, 以没食子为对照, 从墨食子、跋屡子以及五倍子相关的外语音译展开, 从来源、含义的角度进行考辨。研究发现, 墨食子之"墨"用于描述没食子不够恰当, "墨"既不符合没食子音译的语音演变, 也不能准确体现没食子本身的医学含义。中医典籍中的跋屡子与没食子实为一物, 但希腊-阿拉伯古籍中"Bullut"对应橡树群体及其虫瘿, 而并非跋屡子。跋屡子应为"Omphacitis"。在外来医籍《西药大成》中, "没石子"对应Quercus infectoria属的虫瘿类药物, 五倍子实际列于"没石子"附注部分, 作为性质类似的拓展内容出现;而在本土医籍中, 没食子与五倍子是明确的两味不同药物, 但二者在药性上互为替代补充。  相似文献   

7.
没食子酰表没食子儿茶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没食子酰表没食子儿茶素(EGCG)抗肿瘤作用.方法:用小鼠肉瘤180(S-180)、小鼠肝癌(Hep)为瘤株,对EGCG进 行体内外抗肿瘤药效试验和观察其对荷瘤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结果:EGCG灌胃80、40mg/kg·d-1,连续7 d,对小鼠移植性S-180实体瘤有明显抑制作用;80 mg/kg·d-1可延长Hep腹水癌小鼠生命;160、80、40、20 mg/L的EGCG对S-180和Hep瘤细胞的体外存活有明显抑制;160、80、40、20、10mg/L的EGCG可完全或部分灭活Hep瘤苗;除10mg/L浓度组外,其余各浓度组亦可部分灭活S-180瘤苗;80、40 mg/kg可增加荷瘤小鼠胸腺重量.结论:EGCG在实验条件下有一定抗肿瘤作用,能延缓免疫器官衰退.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粘骨膜下潜没活髓牙根的方法,对2只犬的8个下颌第二前磨牙(P_2)牙根进行6、12个月的组织学观察。实验证实全部切口均一期愈合;粘膜正常,粘膜下结缔组织与牙髓融合;牙根内牙髓全部存活;牙本质断面上有一层牙骨质覆盖,牙周膜正常,根尖无炎症及吸收现象。因此,该法可作为一种保持牙槽骨高度和宽度的变通方法用于临床,以提高义齿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邢连国 《大家健康》2013,(12):55-55
对于说话的技巧,台湾作家刘墉在他的书中写道:坏话好说、狠话柔说、大话小说、笑话冷说、重话轻说、急话缓说、长话短说、虚话实说、废话少说,如此才能把话说到点子上。但最关键的技巧是,一个人能把话咽回去“忍住不说”。一次,刘先生的朋友老王去浦东看房。售楼小姐问:“先生是第一次来我们社区9”老王没说话,只伸出两根手指。“噢!第二次了。我们还剩下3个保留户,160平方米、270平方米和310平方米,您要?”老王伸出3根手指。她带着老王参观310平方米的房子。  相似文献   

10.
急性软组织扭挫伤是门诊常见病,我们自拟“乳没桃红散”外敷内服治疗29例,效果良好。方剂与用法:乳香、没药、桃仁、红花各适量,研末用酒调湿外敷,内服亦可。适应症:一切因跌扑扭挫伤致红肿痛皆可。  相似文献   

11.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明确,临床表现多样,尚无彻底根治的方法,易于迁延反复,缠绵难愈,中医药对慢性前列腺炎有较好疗效。中医学认为“通则不痛”,现代研究证明芳香透窍药麝香、乳香配伍能调控炎症因子,抑制炎症反应,且具有调节前列腺上皮屏障的促通透、促新生作用,从而缓解慢性前列腺炎疼痛症状。基于“通则不痛”理论对芳香透窍药在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中缓解疼痛作用进行探讨,为芳香透窍法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运用提供一定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2.
高敬话中的处置式和普通话比较有很多特殊的地方。在高敬话中“把”字意义还很实在.还没完全虚化到介引受事成分的程度。但是,虽然不用“把”字句来表处置义,但可以用“帮”字句。与普通话“把”字句有一系列比较严格的规定相比,高敬话处置式具有限制较少,句型较多,谓语可以是光杆动词,宾语可以是无定的,也可以没有任何标记词等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段玉裁《说文解字》运用自己建立的古音体系 ,以“声与义同原”、“义存于音”为理论基础 ,深入分析了词与词之间的音义关系。段氏的同源词研究融声训法、转语说、“古文说”为一炉 ,形、音、义互求 ,充分重视汉字形体的辅助作用 ,总结出汉语语词孳生、演变的一些规律 ,这对于主要以训释单个字词意义为目标的传统训诂学来说 ,是一大进步。同时 ,他注意将词义引申、新词派生的研究与同源词研究相结合 ,并把同源词研究与训诂实践相结合。段氏的同源词研究在同时期的同类研究中独对一帜 ,在同源词研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讨论了“anaphoric reference”和“cataphoric reference”及其相关术语的汉译问题,有关这些术语的汉译,国内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的译法,有些甚至从译名称的字面上来看,意思完全相反。为此,通过对这些术语的不同汉译名的对比。并从这些术语的英文释义和词源学的角度。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丰富的词汇及其赖以产生的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 ,这两种语言文化词汇内涵的形成有语用心理文化、民俗文化及其褒贬意义的制约等诸多方面的原因 ,可按其指称意义和功能特点对具有文化内涵的英汉词汇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6.
"捉"在南通话中主要用作动词,词义丰富,常带表受事、结果、原因、方式的宾语;同时,在"捉 O1 V O2"或"捉 O V"结构中,当"捉"的动词性特征减弱、语义虚化时,可以介引后面动词的借助工具、支配对象、施事主体、方位处所等,用作表工具义、处置义、致使义、处所义的介词。  相似文献   

17.
以南京市326名学步期儿童为研究对象,使用普通话版中文早期语言与沟通发展量表,分别在儿童14~16个月(T1)和24~26个月(T2)时两次评估儿童的词汇能力。研究发现,在T1时,儿童象声词表达能力显著高于其他词汇,动词表达能力高于名词,儿童词汇理解能力的性别差异表现于5类词汇,词汇表达能力的性别差异表现于4类词汇;在T2时,儿童词汇表达能力的性别差异表现于12类词汇。第15个月是儿童表达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游戏/常规词和象声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数词、量词、方向词、代词、疑问词、时间词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可能在第17~23个月间。  相似文献   

18.
根据古今语音对应规律、词义的相关性与文献资料印证三条标准,考证了南通方言的30个本字。  相似文献   

19.
Comments were made on the "word-for-word" literal translation method used by Mr. Nigel Wiseman in A Pract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Medicine. He believes that only literal translation can reflect Chinese medical concepts accurately. The so-called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is actually "English-wordfor- Chinese-character" translation. First, the authors of the dictionary made a list of Single Characters with English Equivalents, and then they gave each character of the medical term an English equivalent according to the list. Finally, they made some minor modifications to make the rendering grammatically smoother. Many English terms thus produced are confusing. The defect of the word-for-word literal translation stems from the erroneous idea that a single character constitutes the basic element of meaning corresponding to the notion of "word" in English, and the meaning of a disyllabic or polysyllabic Chinese word is the simple addition of the constituent characters. Another big mistake is the negligence of the polysemy of Chinese characters. One or two English equivalents can by no means cover all the various meanings of a single character which is a polysemous monosyllabic word. Various examples were cited from this dictionary to illustrate the mistak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