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鼻部手术中联合应用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的麻醉效果.方法 81例鼻部手术患者,联合应采用2%利多卡因与0.75%布比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比例为2:1,分析其麻醉效果.结果 麻醉效果非常满意51例(62.9%),满意30例(37.1%),总有效率100%.结论 鼻部手术中联合应用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混合溶液,麻醉起效快、作用强、维持时较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麻方式.  相似文献   

2.
手术治疗小儿异位耳前瘘管3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瘘口多位于耳轮脚前方。然在我院 1 981~ 1 999年收治的 566例小儿耳前瘘管中 ,异位耳瘘管 34例 (6% )。由于其瘘口异位 ,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困难。现将这 34例异位耳前瘘管的手术情况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34例 (36耳 )患儿中 ,男 1 1例 ,女 2 3例 ;年龄 6岁以下 1 9例 ,6~ 1 4岁 1 5例。先天性异位耳前瘘管瘘口位于屏间切迹软骨上 2 9耳 ,耳道口内 4耳 ,耳甲腔内 3耳。 36耳术前全部合并感染 ,感染灶位于瘘口周围 5耳 ,位于耳甲腔 6耳 ,位于耳后的 2 5耳。2   手术方法及结果手术采用全麻 1 5例 ,局麻 1 9例 ,术中局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行瘘管切除术的最佳时机。方法 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78例局麻下进行手术治疗, 显微镜辅助,其中在非感染期间手术43例, 在感染得到基本控制后手术35例。结果 78例均获得满意疗效。术后随访1年以上, 两组术后各出现复发1例。结论 先天性耳前瘘管在感染得到基本控制后, 加以显微镜辅助行瘘管切除术, 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先天性耳前瘘管治疗时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对97例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患者进行手术治疗,55例在非炎症期手术,42例在感染初期或感染控制后手术,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结果 97例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通过手术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 在非感染期和感染初期或炎症控制期以手术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均可取得同样治疗效果,可根据不同要求的患者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选择不同手术时机.尽可能做到可以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碘酊换药在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治疗中减少复发的意义。方法 常规局麻下切开感染的瘘管,彻底清创后,以2%碘酊换药3天。结果 本组46例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复发。结论 经过实践证明,本法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效果良好,患者痛苦小,费用低,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复杂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手术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对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住院治疗的复杂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71例(80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所有病例均于术耳感染控制后1周以上再行手术,术中均采用整块组织切除原则进行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5年, 78耳(97.5%)未复发,仅2耳(2.5%)术后复发并经再次手术后治愈。另有1耳(1.25%)术后第4天出现切口缝线感染,经伤口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治愈。 结论 合适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界限的精准确定及病变组织的整体切除有利于彻底切除复杂先天性耳前瘘管病变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手术疗效与瘘管长度、分支及感染情况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治疗效果比较满意 ,但有一部分反复感染或术后多次复发有较大瘢痕者 ,术后效果不尽人意。我们应用菱形皮瓣修复术 ,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1 994~ 2 0 0 0年收治的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 1 6例 ,男 6例 ,女 1 0例 ;年龄 635岁。感染后单纯切开者 1 0例 ,其中 2次以下切开者 6例 ,3次以上切开者 4例。切开并手术者 6例。1 .2   手术方法1 .2 .1   手术设计〔1〕 采取等边菱形皮瓣及不等边菱形皮瓣。等边菱形皮瓣 :如图 1所示 ,A…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显微镜下配合消融电极手术治疗复发性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6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术后复发并再次手术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进行,消融电极术中分离切除颞筋膜浅面以外的瘢痕、肉芽、残余管及靠近瘘管的耳轮角部分软骨膜,局部加压包扎,术后用抗生素3~5 d预防感染。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结果 其中15例Ⅰ期愈合,治愈率93.75%,耳轮脚外形保持良好,术后1例再次复发,此例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疏于控制血糖,经局麻下第3次手术治愈。结论 显微镜下确定清晰的耳前瘘管手术切除的界限对于治疗复发性耳前瘘管具有切除彻底、复发率低的优势,同时显微镜下清楚的分清界限并切除与管靠近的部分耳轮角软骨膜是防止瘘管复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常见的先天性外耳畸形。一旦出现急性感染后易反复发作,需手术切除,切除瘘管不彻底可导致复发,目前报道的术后复发率在0%-42%之间[1]。特别是术前有脓肿形成者复发率较高[2],我们于2011年2月-2013年1月,对28例先天性耳前瘘管伴脓肿形成患者应用双切口联合"Z"成形术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发性与初发感染性耳前瘘管显微镜下整块切除的临床疗效。 方法45例(52耳)耳前瘘管并感染患者在全麻或局麻下进行手术,术前先探查瘘管的位置与方向,在莱卡F40显微镜下充分显示病变组织与瘘管并整块切除。 结果显微镜下手术治愈率98.1%,有效率100%。未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各种瘘管的效果满意,创伤小,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外耳畸形,手术摘除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时机的选择和合理的切口设计对于彻底摘除瘘管和整复局部瘢痕非常重要。我院2006-02-2010-05手术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140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140例(162耳),男78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极电凝联合显微镜在儿童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手术中的应用, 分析总结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总结分析亳州市人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患儿50例, 年龄1~11岁, 平均年龄6.5岁, 均为单侧感染期手术, 术前明确耳前瘘管合并感染, 经抗炎治疗并根据情况切开引流换药3~5次后及时行手术治疗, 手术采用全身麻醉, 术中使用双极电凝配合显微镜完全切除瘘管组织, 同时清理感染灶, 术前切开引流口根据情况在术中尽可能采取缝合措施。结果术后46例愈合良好, 按时拆线, 4例术后切口延迟愈合, 经积极换药后痊愈。常规随访半年, 无复发病例。结论先天性耳前瘘管患儿感染期手术可以有效减少感染期反复换药对患儿带来的痛苦, 同时双极电凝联合显微镜感染期手术可以达到更好地控制出血、彻底分离并切除瘘管组织, 术后随访无复发病例,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与合并感染患者行手术时间及术后伤口愈合效果差异。方法 所有纳入研究组的6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耳前瘘管与合并感染患者,两组在不同时期行手术治疗,研究组于感染期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控制感染后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组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治疗费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治疗时长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级愈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先天性耳前瘘管与合并感染患者,在感染期行手术治疗,与控制感染后行手术治疗相比,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降低出血量及减少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治疗时间,且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该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前耳前瘘管感染期手术是否可行已不再有争议。我科自2000年2月~2003年6月在显微镜下行感染期耳前瘘管切除36例,疗效令人满意,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36例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2~42岁;左耳13例,右耳23例;门诊手术11例,住院手术25例;感染1~2次23例,2次以上13例。均为感染期耳前瘘管,但红肿尚局限,体温低于38度。对成年人且病变范围小者于门诊手术,对小儿及病变范围大者住院手术,局麻或基础麻醉加局麻下进行,术前未用美蓝染色。在感染灶及瘘口周围作一梭行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迅速找到耳前瘘管总管,多膨胀成囊状,在显微镜下沿囊壁…  相似文献   

15.
耳前瘘管感染的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常见的先天性耳畸形,为胚胎时期形成耳廓的第一、二腮弓的6个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一鳃沟封闭不全所致[1].耳前瘘管感染多有发生,耳前瘘管切除后感染复发的再处理值得探究,现报告43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耳前瘘管手术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小儿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感染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小儿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感染期手术是个有争议的问题。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 1月 ,我们对小儿先天性耳前瘘管 1 0 4例在感染期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将其观察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0 4例中 ,男 5 1例 ,女 5 3例 ;年龄 6个月~ 1 4岁。左耳 4 8例 ,右耳 30例 ,双耳 2 6例。病程 2周~ 6年。感染 1~ 2次 90例 ,≥ 3次 1 4例。感染灶在耳前 91例 ,耳后 1 3例。 75例是在抗感染治疗(静脉输入青霉素 2 0万U/kg和氨氯西林 1 0 0mg/kg) 3~ 5d后手术 ,2 9例是在感染完全控制后手术。对病变范围小、炎症轻的患者于门诊手术。术前 30mi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特殊类型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诊断与治愈水平。方法对3例特殊耳前瘘管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合并先天性颞骨胆脂瘤同期手术;1例瘘管口隐蔽,术中找到瘘管口彻底切除;1例瘘管长,自耳轮脚伸入外耳道深部,后达乳突表面,行双切口彻底切除。结论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有听力下降,术前有必要行颞骨CT检查;手术后是否复发取决于瘘管切除是否彻底、被波及的耳郭软骨及感染灶内的肉芽和瘢痕组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手术治疗方式,以降低术后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6年8月-2012年11月采用以颞筋膜浅层、耳轮软骨膜及颅耳沟皮下为手术界限的耳前组织整块切除治疗的187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87例患者,切口甲级愈合181例,乙级愈合6例,随访1-7年,4例复发,复发率约2.1%(4/187)。结论确定一个耳前瘘管手术切除的界限对于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具有操作简便、切除彻底、复发率低的优势,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影响其预后的关键因素是手术时机的选择和潜在病变的寻找。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常因耳前红肿疼痛就诊,一旦脓肿形成常规治疗是切开排脓,但切开后伤口换药至愈合需较长时间,有的甚至达1个月左右,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采取耳前瘘管感染期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有一定的复发率。我科于2006年6月-2008年6月采用经瘘管冲洗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并脓肿患者,并与同期常规治疗相比,效果更佳,现将经验和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一期手术治疗和二期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43例(43耳)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4耳正处于感染期耳前瘘管为实验组,19耳感染控制后耳前瘘管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治疗时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拆线天数、切口二期愈合、瘢痕、耳廓畸形、复发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耳前瘘管在感染期行手术切除,并一期修复,缩短了患者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同时降低了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