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添加Cu元素和热轧工艺,制备了含有0.2%(质量分数)Cu元素的两组不同含C量的Cr9Mo1钢。利用拉伸试验机、光学显微镜(OM)及盐雾试验箱等,对比研究了添加Cu元素前后,Cr9Mo1钢力学性能、组织形貌及耐盐雾腐蚀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Cu元素均可显著提高Cr9Mo1钢的耐腐蚀性,但对力学性能及组织形貌无显著影响。低C钢组添加Cu元素后耐腐蚀性显著提高,强度和延伸率仅略有提高;高C钢组添加Cu元素后耐腐蚀性显著提高,强度略有提高,延伸率有所降低。热轧后的低C钢组的基体组织为混晶铁素体,高C钢组的基体为马氏体组织和少量δ铁素体。C含量的多少主要影响钢的力学性能,对耐腐蚀性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相较于含C量低的Cr9Mo1钢,含C量高的Cr9Mo1钢强度较高、塑性较差,但耐腐蚀性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发电机的发电效率,进一步使发电机轻量化和小型化,要求开发发电机保持环用的高强度无磁材料,以便减小保持环的尺寸和质量。为此,日本制钢公司开发成功一种含氮很高的高强度无磁不锈钢,其成分为(%):C<0.2,Si<1.0,Mn 15~25,Ni<1,Cr 15~25,N 0.4~1.0,并进一步添加V 0.02~0.15,Nb 0.02~0.15中的至少一种元素,其余为铁和难免杂质。 该新钢种是在耐应力腐蚀破裂性优良的传统无磁不锈钢18Mn-18Cr-N基础上,通过单独或复合添加适量的固溶强化元素钒和铌,而达到高强度化的目的,并且保持了传统钢优良的无磁特性。氮是本发明钢中特别重要的元素、固溶于奥氏体相中,有效地提高钢的强度和耐应力腐蚀破裂性,氮少于0.4%则  相似文献   

3.
采用热膨胀仪测定Al质量分数分别为0.77%和1.43%以及无Al的热挤压模具钢SDAH13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并结合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显微硬度仪分析Al元素对SDAH13钢相变点、连续转变规律、组织以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l元素显著提高SDAH13钢的Ac1、Ac3和Ms点,降低淬火残留奥氏体含量,同时扩大铁素体及奥氏体两相区.在1060℃奥氏体化温度下,Al元素对SDAH13钢贝氏体相变的临界冷速(0.30℃·s-1)无明显影响,但使贝氏体相区变宽,Al质量分数分别为0.77%和1.43%的SDAH13钢的珠光体相变的临界冷速(0.05℃·s-1和0.3℃·s-1)均高于无Al的SDAH13钢的临界冷速(0.02℃·s-1),且Al质量分数为1.43%的SDAH13钢在0.02—0.08℃·s-1冷速下出现先共析铁素体组织.Al的加入还使SDAH13钢淬火硬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4.
1 IF钢的定义尽可能地减少铁中的侵入型元素C、N的含量,添加适量的能与C、N生成化合物的Ti和Nb等元素,将基体内固溶的C、N完全清除的高纯度钢,近几年来称之为IF钢,即无间隙固溶原子的意思,IF钢这一名称现在  相似文献   

5.
钢中残余元素对CSP产品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论述了钢中残余元素对CSP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影响及相关控制措施,包括钢中残余元素的来源和含量,板材中残余元素Cu等含量与边裂的关系;板材中残余元素的偏析;残余元素过多可导致冷轧板卷酸洗不净、表面发暗等现象;残余元素对板卷性能如抗腐蚀性能的影响等。提出了钢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提高钢水的纯净度和合理控制钢中残余元素含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向无取向硅钢中添加适量的铌元素,可以有效改善成品钢的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但会对电磁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截至目前,尚不清楚铌元素在无取向硅钢中的存在形式、作用机理,以及在不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对电磁性能的影响效果。研究结合0.25%Si含铌无取向硅钢生产实际,探讨了铌元素在钢中的存在形式、作用机理和影响效果,并借助热处理工艺优化以减轻铌元素对钢电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铌元素在钢中会形成百纳米级、数量众多的有害夹杂物,钉扎晶界和降低晶界扩散率,并推迟钢的再结晶开始温度和结束温度,因而,导致晶粒细化和铁损升高。随着钢中铌含量增加,钢的涡流损耗基本相当,但磁滞损耗不断增加。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可以促进消除应力退火之后的晶粒尺寸长大,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磁滞损耗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轻质钢是在超低碳钢或C-Mn钢基础上添加Al元素而形成的Fe-Al或Fe-Mn-Al-C合金钢。简要介绍了Al元素对钢的密度、相组织构成和基体碳化物形成的影响,并依据合金成分和相组织构成将轻质钢大致分为单一铁素体钢(多为富Al无间隙原子钢,即Al-IF钢)、铁素体钢(多为δ-TRIP钢)、铁素体—奥氏体双相钢和奥氏体钢四类。重点阐述了Al-IF钢和δ-TRIP钢的微观组织特征、力学性能和强韧化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开发上述种类轻质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铜、硫元素对4Cr13不锈钢切削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车削试验研究了铜、硫元素对4Cr13不锈钢切削性能的影响,并用浸泡试验和极化曲线研究了铜、硫元素对4Cr13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铜、硫元素均能提高4Cr13钢的切削性能,含铜4Cr13钢的切削性能达到了含硫4Cr13钢的切削水平。另外,铜元素还可提高4Cr13钢的耐腐蚀性能,而硫却致使4Cr13钢的耐腐蚀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9.
赵吉庆  杨钢  彭涛 《钢铁》2021,56(4):76-82
 为研究Cu元素对AMS6308钢耐温性的影响,采用SEM、TEM、EBSD、相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下,AMS6308钢(含2%Cu)与不含Cu对比试验钢的组织与力学性能,探讨AMS6308钢中Cu元素对提高抗回火性能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提高,AMS6308钢强度先升后降,450 ℃出现峰值,并且整个回火温度区间强度均高于无Cu钢。400 ℃以下温度回火,Cu元素提高整体强度与抗回火性能,主要依靠固溶强化、增加M6C相的析出强化、细晶强化3种方式的共同作用,主要强化机制是M6C相析出强化。400 ℃以上温度回火,Cu元素主要依靠ε-Cu相的析出强化,提高强度与抗回火性能。ε-Cu相通过与位错的交互作用,产生强烈的沉淀强化,并在更高回火温度下,使钢保持较为完整的板条结构。  相似文献   

10.
TRIP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和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TRIP钢的试制提供参考,对各种合金元素在TRIP钢中的作用进行了描述,并介绍了热轧和冷轧TRIP钢的处理工艺。认为TRIP钢的研究、生产、应用与双相钢相似,能生产双相钢的生产线即可生产TRIP钢。为生产符合我国国情的TRIP钢,应加强微合金元素钒、钛在TRIP钢中作用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1.
 结合工业化生产的无取向硅钢,采用非水溶液电解+扫描电镜观察方法,探讨了化学成分体系对夹杂物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i、Al元素含量升高,氧化物夹杂数量明显减少。氮化物夹杂数量先是快速增多、而后逐渐减少。与此同时,夹杂物平均尺寸逐渐变大。低铝状态下,硫化物夹杂数量较多;高铝状态下,硫化物夹杂数量明显减少,而且CuxS夹杂消失。高硅低铝系列钢、中硅低铝系列钢、低硅无铝系列钢、高硅高铝系列钢夹杂物数量依次减少。  相似文献   

12.
鞍钢第三炼钢厂IF钢冶炼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言 IF钢是英文Interstitial-Free Steel的简称.这类钢的基本特点是钢中碳、氮原子被铌、钛等微量合金元素固溶成碳、氮化合物,使钢中无间隙原子存在,故称之为无间隙原子钢.为获得IF钢成品钢材的高延展性、高r值以及优良的表面性能,要求钢中碳、氮、全氧及夹杂物的含量尽可能低.  相似文献   

13.
RE对铸造H13钢凝固组织及冲击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RE变质剂对铸态H13钢凝固组织各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变质处理使铸态H13钢的合金元素偏析现象明显减弱,白亮带(碳及合金元素高浓度区)由网状分布转变为少量孤岛状分布。与未变质H13钢相比,经过淬火、回火2后的变质H13钢中无晶界碳化物析出,冲击韧性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河钢唐钢高强无间隙原子钢TS250P1成功轧制,此批194吨成品通过检验其化学成分、几何尺寸、表面质量等各项指标均达到了用户标准要求,一次检验合格率为100%。高强无间隙原子钢又称IF钢,含磷IF钢主要是在IF钢成分基础上,通过磷、硅和锰等元素的固溶强化作用,提高钢板的  相似文献   

15.
Mo对耐火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种含Mo耐火钢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实验分析,发现合金元素Mo在耐火钢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提高贝氏体淬透性来满足钢的高温性能.从组织学角度看,降低合金中的Mo含量而增加其它提高贝氏体淬透性的元素也能够满足耐火钢成分设计要求.探讨了设计低Mo或无Mo耐火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浅谈微合金元素对低合金钢热塑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几种微合金元素对低合金C-Mn钢热塑性的影响,分析了这些微合金元素影响热塑性的原因。结果表明,C-Mn钢中C含量在0.18%左右时热塑性最低;Mn/S比低于50时热塑性明显恶化;凡是能够在未变形前的1000~1300℃生成晶界析出物的元素,如Nb、Al、S特能降低钢,那些生成高温晶内析出物的元素,Ti、Ca、B、RE等则能改善钢的热塑性。  相似文献   

17.
微合金化渗碳齿轮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莉  王毛球  董瀚 《特殊钢》2008,29(4):28-30
通过添加Al、Nb、Tj、N和B等微合金化元素可细化渗碳齿轮钢的晶粒,提高切削性能和钢的疲劳性能;同时通过添加Nb、Ti等元素,可缩短渗碳时间,精简工序,降低成本。介绍了微合金化冷锻齿轮钢,高温渗碳齿轮钢,高强韧性齿轮钢的钢种、化学成分、生产工艺特点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对钢试样制备过程和加工钢试样时机床所用切割液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切割液中的Na含量接近15%,K含量接近9%。对同一断口试样的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无切割液残留物时断口处未见Na、K类杂质元素,有切割液残留物时断口处发现了含Na、K类杂质元素,而且其它成分也与切割液的成分相近。确定机床所用切割液是钢试样中的Na、K类杂质元素的来源之一。建议在分析钢试样时,应做断口能谱分析,排除留在钢试样上的机床切割液残留物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涟钢开发耐海水腐蚀钢过程中,为了解Cr元素对耐海水腐蚀钢腐蚀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不同成分试样耐海水腐蚀性能比较,通过室内加速实验、电化学和腐蚀产物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耐海水腐蚀性能比较。通过试验得到在钢中加入合金元素Cr可以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因为在腐蚀过程中会形成含Cr2O3的致密的保护膜;合金元素Cr的加入会使钢发生点蚀。  相似文献   

20.
<正>微合金化理论被誉为20世纪物理冶金学领域所取得的最重要进展,极大地推动了微合金化钢的研究、生产与应用,钢中最常用的微合金化元素是铌、钒和钛等,其主要作用是细化晶粒与沉淀强化。钢中添加微合金铌元素可显著提高再结晶温度、细化晶粒,有利于提高钢的工艺性能及使用性能,但降低钢的高温塑性,恶化钢的焊接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