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于1979年开始,应用组织瓣移植方法对口腔颌面部缺损进行了修复重建手术28例。应用的组织瓣种类计有:额瓣、胸大肌肌皮瓣、前臂皮瓣、髂骨肌瓣、背阔肌肌皮瓣、颈阔肌肌皮瓣、头项皮瓣、胸锁乳突肌肌皮瓣等。带蒂移植56例;吻合血管移植32例。均能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带肋胸膜的肋骨-胸大肌复合瓣联合修复晚期舌癌根治术后软硬组织大型缺损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6例累及同侧口底和下颌骨并越过中线的晚期舌癌患者实施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开胸切取以胸肩峰动静脉为血管蒂的带肋胸膜的肋骨(第5肋).胸大肌复合瓣即刻修复根治术导致的全舌、口底和下颌骨大型复合组织缺损,其中胸大肌肌皮瓣用以重建全舌和口底,肋骨瓣则用以修复患侧下颌骨。结果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肋骨.胸大肌复合瓣全部成活,术后口腔、颈部和胸部创面均一期愈合。重建全舌、口底和面下部形态良好,上下颌咬合关系正常,下颌骨无偏斜,语言和吞咽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带肋胸膜的肋骨.胸大肌复合瓣修复口腔颌面大型软硬组织缺损安全可靠,开胸切取肋胸膜不会导致患者术后胸廓运动和呼吸功能异常及其他胸肺部并发症,而且制备简便,带肋胸膜确保了肋骨-胸大肌复合瓣中肋骨的血运。  相似文献   

3.
曹秀红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175-176
目的:探讨带蒂胸大肌肌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护理。方法: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争取社会支持,供皮区及受皮区准备,口腔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皮瓣血供情况,根据专科护理特点,做好口腔护理,气道护理,创面护理,负压引流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咀嚼、吞咽,语言功能恢复良好,对术后面容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只有认真细致做好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才能使护理工作卓有成效,保障皮瓣成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岛状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在面颊部复合组织缺损尤其是面颊部洞穿性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以胸锁乳突肌上端为蒂部,蒂部包含枕动脉,以乳突尖下2 cm处为肌皮瓣旋转轴点,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进行肌皮瓣设计,以该点至缺损区最远点为肌瓣的长度,肌瓣宽度以稍大于创面宽度即可,但最大宽度不宜超过7 cm,下界不超过锁骨下2 cm.沿设计线切开,切断胸锁乳突肌起点,在胸锁乳突肌下分离切取皮瓣.蒂部仅包含胸锁乳突肌而不带皮肤.肌皮瓣经蒂部与缺损之间皮下隧道转移至缺损区,逐层缝合切口.供区视缺损大小可行直接拉拢缝合或邻近皮瓣转移或植皮修复.结果 应用岛状胸锁乳突肌肌皮瓣转移修复面颊部组织缺损12例,其中面颊部软组织肿瘤10例,颊部洞穿性缺损2例,术后肌皮瓣全部成活,被修复处色泽、厚度及外形均尚满意.结论 岛状胸锁乳突肌肌皮瓣血供丰富,血管恒定,切取及转移方便,是修复面颊部较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的理想肌皮瓣.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岛状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在面颊部复合组织缺损尤其是面颊部洞穿性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以胸锁乳突肌上端为蒂部,蒂部包含枕动脉,以乳突尖下2 cm处为肌皮瓣旋转轴点,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进行肌皮瓣设计,以该点至缺损区最远点为肌瓣的长度,肌瓣宽度以稍大于创面宽度即可,但最大宽度不宜超过7 cm,下界不超过锁骨下2 cm.沿设计线切开,切断胸锁乳突肌起点,在胸锁乳突肌下分离切取皮瓣.蒂部仅包含胸锁乳突肌而不带皮肤.肌皮瓣经蒂部与缺损之间皮下隧道转移至缺损区,逐层缝合切口.供区视缺损大小可行直接拉拢缝合或邻近皮瓣转移或植皮修复.结果 应用岛状胸锁乳突肌肌皮瓣转移修复面颊部组织缺损12例,其中面颊部软组织肿瘤10例,颊部洞穿性缺损2例,术后肌皮瓣全部成活,被修复处色泽、厚度及外形均尚满意.结论 岛状胸锁乳突肌肌皮瓣血供丰富,血管恒定,切取及转移方便,是修复面颊部较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的理想肌皮瓣.  相似文献   

6.
颈部高压电烧伤的修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颈部高压电烧伤的修复方法. 方法 1985年以来笔者单位共收治37例颈部高压电烧伤患者,清创后采用背阔肌肌皮瓣、斜方肌肌皮瓣、颈阔肌肌皮瓣、胸大肌肌皮瓣、背阔肌肌皮瓣联合胸大肌肌皮瓣移植修复创面. 结果 除3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坏死带宽1~2 cm)外,其余皮瓣成活,移植局部外观、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颈部高压电烧伤后,早期彻底清创并采用带蒂肌皮瓣及联合皮瓣修复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种保留胸大肌功能的改良胸大肌肌皮瓣的制作方法。方法根据胸大肌肌皮瓣的解剖学特点设计皮岛,将胸大肌肌皮瓣的血管蒂完全解剖出来而不携带肌肉,使肌皮瓣成为名副其实的岛状瓣,从而完整保留了胸大肌的锁骨部分以及胸大肌外侧大部分肌纤维。结果2002至2005年采用该方法制做改良胸大肌肌皮瓣29例,其中20例修复口内缺损,4例修复颈部缺损。3例修复腮腺区缺损,2例修复下咽部缺损。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至2年,所有患者术后进食、吞咽功能良好,语言功能大多恢复良好。结论改良胸大肌肌皮瓣应用于头颈外科克服了传统的胸大肌肌皮瓣的缺点,提高了肌皮瓣血供的可靠性,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胸大肌的功能和胸部的外形。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在兔腹部复制缺损创面并于创基放置硅胶垫片,用背阔肌肌皮瓣带蒂移植进行修复,构建一种新型的肌皮瓣带蒂移植模型。方法采用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在兔腹部设计软组织缺损创面约6.0 cm×8.0 cm,创基覆盖硅胶垫片,背阔肌肌皮瓣带蒂转移修复腹部创面。按移植术后时间的不同进行分组,每组5只。观察肌皮瓣的大体存活情况、肌纤维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肌瓣中微血管密度的改变。结果大体观察各组肌皮瓣均存活良好,无皮瓣坏死,取材时见肌肉外观红润。HE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各组肌纤维形态良好。各组间微血管计数6周5周4周3周,各组内微血管计数近端中段远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胸背血管为蒂的兔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腹部创面是一种理想的肌皮瓣移植模型,适用于药物、细胞及血运重建等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的整体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系统回顾分析我科2005年6月~2011年6月我科24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伴缺损患者和20例口腔癌术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一期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的临床资料。结果 :44例患者胸大肌肌皮瓣存活42例,存活率为95.45%,3例患者皮瓣出现部分坏死。患者无血管危象、感染、瘘管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年,41例患者皮瓣平整,吞咽、进食、发音等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具有组织量大、局部血运丰富、灵活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恢复完美外形和功能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报告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及带血管蒂的皮瓣移位修复颈部重度疤痕挛缩畸形43例,失败2例,成功率为95.35%。根据术后的功能、外形、皮肤色泽,认为前臂皮瓣仍为修复面颈部烧伤疤痕挛缩畸形的首选组织瓣。若畸形严重,软组织缺损较深,术时为了保护颈部重要神经血管,可选用胸大肌、背阔肌皮瓣带蒂移位。  相似文献   

11.
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的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手术或肿瘤术后放射性骨髓炎导致的缺损,尤其是大面积缺损,造成患者颜面部畸形以及语言、咀嚼、吞咽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各种带蒂和游离组织瓣被用来移位修复缺损。在众多组织瓣中,胸大肌肌皮瓣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被广泛应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的重建。我们于1999年8月~2004年11月,应用带蒂或游离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9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良的胸大肌岛状肌皮瓣在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延长血管蒂及改善皮瓣血运的可行性.方法 自2002年至2009年,对11例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创面,应用改良的胸大肌岛状肌皮瓣进行修复.术中通过彻底松解血管蒂(胸肩峰动脉胸肌支),完全断开蒂部肌肉组织,将血管蒂从锁骨后骨膜下穿过,以增加血管蒂长度.切取皮瓣远端时携带部分腹直肌前鞘,并保留肋间血管的穿支与胸肩峰动脉胸肌支远端的吻合血管,以改善皮瓣远端的血运.结果 11例患者获随访2~36个月,胸大肌岛状肌皮瓣未发生坏死或部分坏死.2例患者术后发生腮腺漏,1例发生口腔内霉菌感染,1例发生轻度睑外翻.结论 改良的胸大肌岛状肌皮瓣在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中可以延长血管蒂,增加转移范围,并具有改善皮瓣远端血运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来稿摘登     
来稿摘登·胸大肌岛状肌皮瓣修复头颈部组织缺损李晓江1陶远孝2张虹21987年10月~1994年7月,我们应用带血管蒂的胸大肌岛状肌皮瓣修复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60例。男54例,女6例。年龄34岁~75岁,平均58岁。修复口腔23例,颈部19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方法:对97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根据缺损部位、性质、范围,分别采用鼻唇沟皮瓣(6例),邻位滑行皮瓣(13例),Abbe瓣(4例),胸大肌肌皮瓣(17例),颈阔肌肌皮瓣(14例),下斜方肌肌皮瓣(4例),前臂皮瓣(13例),额瓣(6例),颞肌筋膜瓣修复(6例),舌瓣(11例),腓骨肌皮瓣(3例),观察修复效果。结果:97例区域组织瓣中,胸大肌肌皮瓣坏死1例,下斜方肌肌皮瓣尖端坏死1例,另1例胸大肌皮瓣术后放疗后坏死(术后4月),其余皮瓣存活,外形基本满意。所有患者均能进食,97%能正常饮食(食饭),其余可流质饮食。舌、腭、咽、口底肿物T3以上,术后语音轻度影响。结论:采用以上多种区域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建议应尽可能采用邻近带蒂皮瓣;对于较大缺损修复主要是修复组织缺损,采用不同组织修复缺损,对进食、语音影响似区别不大,日后尚需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前期建立的兔背阔肌肌皮瓣带蒂移植模型,探索肌皮瓣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运重建情况,确定肌皮瓣移植后最佳断蒂时间。方法:采用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一期复制背阔肌肌皮瓣带蒂移植模型,二期行断蒂术并按断蒂时间不同分为2w组、3w组、4w组和5w组,每组5只。术后7d进行取材,观察各组肌皮瓣的大体存活情况、肌纤维及微血管密度的改变。结果:各组间皮瓣平均存活率5w4w3w2w,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纤维的形态及微血管计数结果与肌皮瓣存活率相符。结论:肌皮瓣带蒂移植血运重建直至完全建立可能需要5w,推断其最佳断蒂时间是移植术后5w。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皮瓣与钛板联合即刻修复口腔癌根治术后的下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2001年11月~2003年2月,对32例口腔癌根治术后下颌骨缺损患者,其中11例下颌牙龈癌行龈颌颈联合根治术,13例舌癌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4例口底癌行口底颌颈联合根治术,4例颊粘膜癌行颊颌颈联合根治术。术后遗留下颌骨缺损长度4~12 cm,邻近软组织缺损范围5.5 cm×7.6 cm~8.2 cm×10.5 cm,采用大小为6 cm×7 cm~9 cm×10 cm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与钛板即刻修复。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修复效果。结果术后肌皮瓣29例全部成活,3例有小部分皮岛坏死。均获随访2~19个月,27例面部外形基本满意,5例呈轻度不对称畸形;余留的上下颌牙咬牙合关系、咀嚼功能恢复良好;张口度2.7~3.4 cm;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颞颌关节疾病。结论胸大肌肌皮瓣与钛板联合应用是修复口腔癌根治术后伴较多软组织缺损和下颌骨节段性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下肢广泛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先行清创,然后行吻合血管的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结果16例背阔肌肌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吻合血管后成活。14例患者创面I期愈合,2例皮瓣出现浅表坏死,经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愈合。其中,随访12例患者1个月至2年,皮瓣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背阔肌肌皮瓣具有解剖位置恒定、血管蒂长、口径粗、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等特点,对无法采用局部带蒂肌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988年7月~2003年12月我科应用胸大肌肌皮瓣对头颈部病变术后组织缺损进行一期修复共131例次,皮瓣面积为6cm×8cm~12cm×25cm。结果119例(90.8%)胸大肌肌皮瓣完全存活,10例(7.6%)胸大肌肌皮瓣部分坏死,2例(1.5%)胸大肌肌皮瓣完全坏死。结论胸大肌肌皮瓣血供可靠,组织量多,成功率高,适用于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一期修复和重建。  相似文献   

19.
带蒂斜方肌肌皮瓣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头颈肿瘤根治性切除手术后的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经常选用带蒂斜方肌组织瓣。但对该组织瓣的血供和临床应用等问题尚有争议。为此,采用解剖学研究方法,对57具114侧尸体进行解剖,观察斜方肌的形态结构和动脉血供。斜方肌的动脉血供呈多源性,其中肩胛背动脉的出现率为100%,其起点与颈横动脉共干者占68.4%,直接单独起始者占31.6%。临床应用斜方肌上部肌皮瓣6例,下部岛状肌皮瓣7例,获得较好的效果。认为带蒂胸大肌肌皮瓣、斜方肌上部肌皮瓣和下部岛状肌皮瓣三者各有优缺点,并互为补充。临床应用灵活,可提高头颈部癌术后组织缺损修复和功能重建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钛网、重建钢板及背阔肌带蒂肌皮瓣,修复上胸壁乳腺肉瘤样癌切除后巨大缺损1例,观察术后早期效果。方法于2006年2月收治1例56岁女性上胸壁乳腺肉瘤样癌患者,行肿瘤切除后缺损约20cm×15cm,钛网覆盖胸壁缺损,重建钢板连接双侧锁骨残端,右侧背阔肌带蒂肌皮瓣约20cm×15cm移位修复软组织缺损。结果患者术后3d脱呼吸机,反常呼吸较明显。2周皮瓣血运稳定后,用胸带固定胸廓,反常呼吸渐消失,皮瓣血供良好。复查胸片,钛网及重建钢板位置良好。术后1个月转入肿瘤科化疗。随访3个月,局部及全身无不适;双肩活动度前屈90°,外展90°;肿瘤未见复发。结论胸壁巨大缺损重建时应选择质地较硬的材料,重建钢板维持双侧锁骨的解剖位置,肩关节功能恢复好,背阔肌带蒂肌皮瓣可适当扩大切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