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石油钻杆加厚过渡区失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鹏  于杰 《钢管》2009,38(3)
对钻杆加厚过渡区失效事故进行分析,确定了钻杆加厚过渡区的失效特征、失效机理与原因,为预防钻杆失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分析结果表明,钻杆加厚过渡区的失效特征是钻杆刺穿;失效机理为腐蚀疲劳;失效原因为钻杆管体由于应力集中与腐蚀集中,在内加厚过渡区消失点内外壁萌生腐蚀疲劳裂纹,裂纹逐渐扩展,裂纹部位的壁厚也逐渐减薄,当剩余壁厚不足以承受钻杆内壁压力的时候,钻杆内壁的高压钻井液冲破剩余壁厚,最终形成钻杆刺穿孔洞。  相似文献   

2.
在加重钻杆管端加厚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加重钻杆管端加厚设备,并实现了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3.
石油钻杆内加厚区超声检测评价方法和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西民 《无损检测》1998,20(6):164-167
介绍石油钻杆内加厚区超声检测评价原理、技术及系统组成,给出的实验室和现场检测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油田现场钻杆加厚区实用、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根据生产需要,要求将钻杆管体同公母工具接头采用焊接方法连成一体。为增加焊接处的强度,焊接前钻杆管体两端要进行管端加厚;部分油管及套管因工艺要求需在管端车丝,管端亦需要加厚或定径。框架式管端加厚机组主要适用于油管和钻杆管端加厚(内加厚、外加厚及内外加厚)工艺及套管管端的定径工艺。  相似文献   

5.
首先介绍了钻杆的发展历程和生产现状,然后对钻杆管端加厚工艺进行了分析,最后按照管端加厚设备的发展进程分别介绍了平锻机、组合压机式加厚设备和整体框架式加厚机的特点并对这三种机型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6.
宝钢钻杆技术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鹏  黄子阳  朱世忠 《钢管》2009,38(6):9-14
介绍了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钻杆技术的最新发展。从理论研究方面,叙述了钻杆加厚过渡区失效分析与有限元分析的研究成果。在质量的持续改进方面,介绍了材质的纯净度、韧性、内加厚过渡区Miu长度、直度等钻杆关键技术指标的改进情况。在新产品开发方面,介绍了BGDS高抗扭钻杆、NC52非标钻杆、抗硫钻杆等新产品的开发与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石油钻杆端部镦锻加厚工艺基本原理及加厚方式.针对φ137.9 mm×9.17 mm石油钻杆,提出了加厚工艺方案,并用DEFORM-3D有限元模拟软件,对其端部镦锻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后处理模块显示的模拟结果,发现在原有的工艺方案中,终锻成形管坯的内壁与凸模间有较大的间隙.提出了改进方案,在第二工步将凹模的型腔部分加长,同时增大凸模的行程.模拟结果表明,适当增大凹模型腔部分长度及凸模行程时,管坯内壁充满情况最为理想,内加厚锥度也较为光滑.得出的改进方案是可行的,并为同类钻杆镦锻模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庆社  尹振浩  任晋军 《无损探伤》2011,35(3):37-39,48
通常钻井生产中使用的钻杆大多是进口的,为节约钻井成本,反复周转使用,其钻杆本体将发生质的变化,产生疲劳缺陷,特别是钻杆加厚过渡区,是钻杆整体中最薄弱的部位、极易产生应力集中,若不进行跟踪检测,将在钻井过程中发生本体断裂事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本文对钻杆加厚过渡区内典型缺陷进行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石油钻杆管端加厚工艺基本原理、加厚方式 ,提出了加厚工艺方案及工艺规程设计、分别计算出在专用液压机和机械平锻机上的成形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油管加厚生产线的介绍,分析了管端加厚机的结构及控制情况,提出了生产线运行过程中的常见故障,针对初始条件未满足时和管端加厚机常见故障,分析了故障原因,给出系统的解决方案.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运行中故障大多是信号及液压阀的卡阻所致.提出了减少及防止故障发生的途径,为以后生产线故障自动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1.
石油钻杆生产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之奇 《钢管》1994,(4):1-9
介绍了我国钻杆生产及其工艺在钢级、管端加厚型式、钻杆管体和工具接头的连接型式等方面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及国产钻杆生产工艺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2.
钻头钥匙镦锻工艺和模具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在通用冲床上镦锻钻头钥匙的新工艺和模具设计要点 ,并给出了实用的模具结构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特种电机端罩冲压工艺方案.基于压杆稳定理论,探讨了该制件镦压凸肩的工艺条件,计算了所需的工艺力,介绍了其镦压成形模具的设计结构、工作原理.该模具已经投入实际生产使用,完全满足制件制造质量要求和企业新产品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非对称断面钢轨镦粗时的波浪变形问题,设计了局部镦粗成套装置,利用已有的锻造生产线,有效地控制了非对称断面钢轨镦粗时产生的失稳和轨肢波浪变形,减少了模具更换次数;同时,设计的镦粗测量和显示装置,可精确控制镦粗量,保证镦粗成形质量稳定。经实物验证,采用本装置及工艺,单根镦粗时间由原工艺的60 min降低至8 min,效率提高了7倍以上;镦粗钢轨一次合格率达100%,较原工艺合格率提高了3倍以上。利用已有的锻造生产线,减少了设备投入,降低了投资成本,在工艺布局上可以减少镦粗工序的生产区域,优化了车间的工艺布局。最后,通过实物验证了方案可行性,并确定了工艺参数,可用于指导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5.
液压机上镦粗与拔长新理论与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镦粗工艺理论方面 ,提出了圆柱体镦粗的刚塑性力学模型的拉应力理论和静水应力力学模型的切应力理论 ,设计了锥形板镦粗的新工艺。在拔长工艺理论方面 :应用方柱体镦粗的两个新力学模型与拔长的刚端影响问题 ,论证了只有砧宽比一个工艺参数的不足 ,而应补充一个新的工艺参数——料宽比 ,才能正确描述拔长体中心区域的应力状态与有效控制锻件质量 ;并进一步解决了该拔长理论工艺参数量值的合理匹配与确定 ;在“锻造条件对毛坯内部空洞闭合的影响”研究中 ,提出了增加料宽比对横向拉应力控制的“新 FM(Free from Mannesmann effect)锻造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横向无拉应力锻造法。用上述理论指导工艺生产 ,可大幅度提高锻件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钻杆焊缝磁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党  李森  唐晓华  程干权  沈刚  蒋璐霜 《钢管》2011,40(Z1):1-6
钻杆焊缝磁粉探伤出现磁痕是钻杆生产中的一种典型质量问题.分析了磁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对磁痕进行了金相观察和扫描电镜能谱鉴定,发现钻杆焊缝磁痕有条状和点状两种,靠近焊缝,与焊缝平行,出现在管体端距焊缝约5mm内的环形条带状区域.分析认为,钻杆焊缝磁痕是钻杆管体中的夹杂物造成的,建议研究制定一个钻杆焊缝磁痕放行或判废的检验...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两种工艺方案中成型凹模受力情况的分析比较,说明用镦挤工艺生产沉头方颈螺栓,可降低镦锻力,提高模具寿命,保证零件质量。  相似文献   

18.
原传送钻杆的直流伺服驱动系统因元器件老化等原因,其可靠性差。由可编程控制器、脉冲输送模块、伺服控制器、人机界面组成的石油钻杆生产线钻杆传送链条自动控制系统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以及维护方便等特点,适应了传动控制技术向交流传动发展的趋势。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软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