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年性肌萎缩是一种随年龄而出现的,以骨骼肌质量减少、肌力下降、功能减低等为特点的慢性综合征,严重影响临床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活动减少和营养缺乏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也是防治肌萎缩的重要举措。国内关于运动结合营养的综合研究甚少,本文就老年性肌萎缩的发生、发展进行分析,剖析运动和营养与老年性肌萎缩的关系,为运动结合营养改善老年性肌萎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肥胖人痰湿体质与脑中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肥胖人痰湿体质基础研究”的一部分,采用临床流行病学(DME)的方法,探讨肥胖人痰湿体质与脑中风的相关性。结果发现:被调查的320例脑中风病人中,属痰湿体质者为190人,占59.38%,其中肥胖人痰体质的发生率为95.26%,发生年龄45-55岁,同时还调查了生命体征、体型特点、发胖程度,体型因素,饮食因素,兼扶证候,以及瘫痪部位等初步揭示了肥胖人痰湿体质是发生脑中风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康复运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状况。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0000,P=0.0253)。试验组在生理功能、疼痛、健康总体自评、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总有效率,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该院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52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用中医护理干预措施护理观察组患者,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Barther指数、Fugl-Meger评分与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arther指数、Fugl-Meger评分均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肢体瘫痪的运动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对脑卒中的治疗进行了很多临床和基础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尚无重大突破;方法虽多,疗效尚不十分肯定,特别是在卒中后功能的恢复方面。脑卒中患存在一定的自然恢复性,其自然恢复率一般约38%,这主要是由于急性期病灶周围水肿逐步吸收,脑血流自我调节的重建,使半暗带神经细胞恢复功能所致。尽管如此,但经  相似文献   

6.
7.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刚  崔利华 《中国医刊》2000,35(4):13-16
当患者急性期通过临床治疗以及早期康复介入后 ,随着病情的逐步稳定 ,身体一般状况的好转 ,可离开病床进入训练室进行全面、系统的康复时 ,即进入系统康复期。此期康复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通过采取以功能训练为主的综合措施 ,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同时防治并发症 ,并充分发挥其残余功能 ,以争取患者达到生活自理 ,重返社会的目的。训练内容包括患侧的恢复和健侧的代偿。1 弛缓阶段的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弛缓期的康复介入其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关节挛缩和畸形 ,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 ,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发生 ,诱发随意运动的出现。①上…  相似文献   

8.
早期研究认为,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眼球运动功能相对豁免。近年研究发现,ALS可选择性累及部分眼球运动功能,但对其眼球运动异常的情况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就ALS眼球运动异常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扶阳灸对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肢体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0例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扶阳灸治疗。利用Ashworth痉挛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的运动功能和肢体痉挛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shworth痉挛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shworth痉挛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阳灸对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肢体痉挛均有积极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加味四君子汤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AR2小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转基因方法制作保留部分运动功能的ADAR2flox/flox小鼠为对照组(I组),将ALSAR2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Ⅱ组)、中药低剂量组(Ⅲ组)及高剂量组(Ⅳ组)。各组小鼠正常进食水,中药组分别给予灌胃低、高剂量的加味四君子汤,每日1次。每4周观察小鼠活动状况以及抓握力、爬滚筒能力等运动功能,并在第24周检测小鼠血常规、心肝肾功能。结果:各组小鼠第8周开始均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减退,到24周为止I组运动功能减退速度缓慢,Ⅱ组AR2小鼠从12周开始无论活动度、抓握力还是爬滚筒能力均迅速下降,而AR2小鼠中药治疗组运动功能降低程度被延缓,且与中药剂量有关;24周时Ⅱ组AR小鼠的体质量、抓握力和爬滚筒能力与其余3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小鼠24周时的生化检测均无异常。结论:加味四君子汤能够延缓ALS小鼠运动功能的衰退。  相似文献   

11.
王小兵 《铁道医学》1999,27(6):367-369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治疗后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和神经功能缺损恢复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善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76例患者用Brunnstrom法评定上下肢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作相关分析。结果 偏瘫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呈正相关,上肢r=0.75(P〈0.001),下肢r=0.57(P〈0.001);神经功能缺损恢复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呈高度正相关,r=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减轻结缔组织增生的干扰,促进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和轴突再生,提高脊髓神经纤维的再生效果,延缓肌萎缩提高功能恢复.方法:切除狗L1-2L3-4脊髓节段,采用缝匠肌尾侧部桥接脊髓缺损局部,术后不同时间采用行为学和形态学方法进行测试和观察.结果:肌桥段内有再生的神经纤维,肌萎缩逐渐恢复,双下肢运动功能有所恢复,Tarlov Motor Scotol分级2~4级.结论:肌桥桥接脊髓缺损局部减轻结缔组织增生的干扰,提高脊髓神经纤维的再生效果,延缓肌萎缩提高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低位神经侧侧吻合术防止失神经肌萎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周围神经损伤的模型,观察早期在受损神经低位行神经侧侧吻合术,是否对相应的骨骼肌有延缓萎缩的作用,以期寻找防止失神经肌萎缩的方法。方法:24只新西兰兔分成A、B两大组,每组12只,各组中均将右后肢为实验组,左后肢为对照组,A组:(1)实验组:大腿上段切断右侧腓总神经,近端结扎,翻转固定,在其远端远侧距胫前肌1cm处与附近的同侧胫神经行外膜开窗并以侧侧缝合术式吻合;(2)失神经组:大腿上段切断左侧腓总神经,并将两断端翻转固定为失神经对照侧。B组:(1)实验组:处置同A组的实验组;(2)正常对照组:右侧腓总神经不作处理,术后3月行胫前肌肌电图检查记录神经传导速度,神经吻合口远段5mm处神经组织及对照组相应处腓总神经组织作HE染色和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神经再生情况并计数有髓神经纤维数,胫前肌肌湿重称重,肌肉组织作HE染色观察肌细胞形态并测量肌纤维横截面积,SY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运动终板形态。实验结果(神经传导速度,有髓神经纤维数,肌湿重,肌纤维横截面积)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实验组肌电图检查可记录到神经传导速度,神经吻合口远段5mm处可见大量再生有髓神经纤维,而失神经组均测不到神经传导速度,远段神经呈纤维化;实验组胫前肌肌湿重与肌纤维横截面积数值均大于失神经组,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实验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少于正常腓总神经,实验组肌电图检查的神经传导速度慢于正常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胫前肌肌湿重与肌纤维横截面积数值均小于正常神经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3)肌肉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肌肉细胞及运动终板形态有一定程度恢复,虽不及正常组,但明显不同于肌肉萎缩较严重的失神经组,结论:利用神经侧枝性生芽机制对受损神经早期实行低位神经侧侧吻合,可有效保护失神经肌肉的运动终板功能,避免失神经肌肉过早出现严重萎缩而影响神经再生后功能恢复,但侧侧吻合再生的神经支配肌肉的功能不足以替代原支配神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中风后遗症患者行针灸、康复运动疗法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重点筛选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该院接收的69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以不同治疗方法为依据,对69例病例进行分组:试验组(n =35例,展开针灸联合康复运动疗法救治),参照组(n=34例,展开单一的康复运动疗法救治),对2组治疗有效率、生活自理能力等指标展开对照.结果:展开不同方法救治后,验组35例治疗有效率有效率97.14%(34/35),参照组34例治疗有效率76.47%(26/34),组间对照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80±3.26)分,明显高于参照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64±5.69)分(P<0.05).结论:临床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展开救治时,以针灸联合康复运动疗法救治,可在改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基础上,提升生活自理能力,临床效果比针灸治疗更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推荐.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基本理论和过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刚 《中国医刊》2000,35(4):7-9
1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基本理论脑卒中后神经系统的病理改变是由于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 ,同时失去了机体的代偿性保护而发生。由于死亡的脑细胞不可能再生 ,加上旧的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学说认为大脑皮层具有许多狭隘的定位中枢 ,即脑的某一固定部分 ,专门负责某一特定的功能 ,该部分损伤后 ,相应的功能将不复存在 ,其余的脑不能取代的观点 ,为此有关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问题 ,长久以来认为主要取决于脑组织和血管病变的恢复过程 (侧支循环的建立 ,病灶周围水肿的消退 ,血肿的吸收 ,血管的再沟通等 ) ,而对其他方面的可能性多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8.
李兆祥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X):125-126
ALS是一种进行性运动神经元变性疾病,主要累及大脑皮质、脑干和脊髓等处的运动神经元,导致神经元细胞变性死亡,临床上多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及锥体束征等,感觉系统一般不受累。AL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弄清,病因有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免疫因素等多种学说;发病机制可能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神经纤维、神经元周围胶质细胞的异常以及氧化物的毒性有关。最近,美国研究人员揭示了突变的SOD发生聚积的机制,日本研究者发现了ALS发病新机制:因为合成受遗传信息控制的蛋白质机能部分失效,无法形成构成神经细胞的物质,导致运动神经细胞死亡而引起ALS发病。  相似文献   

19.
现代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现代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71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将其中急性期和(或)恢复期接受过现代正规康复治疗的患者设为康复A组(61例);未接受过现代正规康复治疗的患者设为康复B组(57例);另设急性期和(或)恢复期接受过现代正规康复治疗而后遗症期出院回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53例)。康复A组、康复B组采用现代综合康复治疗手段,对照组出院回家自行康复锻炼。对3组患者分别在入选时(V0)、入选第1个月末(V1)、入选第3个月末(V2)和入选第6个月末(V2)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Fugl-Meyer评分,V1康复B组较V0增加(P〈0.01);V2康复A组较V1增加(P〈0.05),康复B组较V1增加(P〈0.01);V3康复A组与康复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现代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期运动功能的改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断面研究,21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为ALS组,选取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Hcy、叶酸、维生素B12,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荧光检测仪测定两组血浆总Hcy水平.结果 Hcy水平:肌萎缩侧索硬化组[(17.65±11.23)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0.32±6.72)μmol/L].肌萎缩侧索硬化组叶酸水平[(9.52±2.57)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3.56±3.23)ng/ml].维生素B12水平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肌萎缩侧索硬化组为(651±112.34)pg/ml,对照组为(632±164.89)pg/ml.结论 Hcy水平升高与肌萎缩侧索硬化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