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危重颅脑疾病患者高血糖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与危重颅脑疾病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等预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64例危重颅脑疾病患者分为常规组(n=32)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n=32)。常规治疗是指当患者血糖≥11.1mmol/L时,控制其血糖水平〈11.1mmol/L;强化治疗组则控制患者血糖接近正常水平(3.9—6.1mmol/L),直至患者转出ICU或死亡。分析两组病例预后指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两组存活病例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在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发生率、血培养阳性率、病死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危重颅脑疾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将血糖控制于正常范围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心内直视手术后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63例术后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33例)和常规胰岛素治疗组(30例),强化治疗组对术后血糖超过8mmol/L者即行胰岛素治疗,剂量从0.1U/(kg·h)开始,根据血糖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目标水平为血糖控制在6~8mmol/L;常规治疗组术后血糖超过11.1mmol/L才给予胰岛素治疗,目标水平为血糖控制在10~11.1mmol/L。结果强化治疗组患者血糖水于术后48h内控制在目标水平;常规治疗组患者术后48h内控制29例,死亡1例。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感染率、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5.43±6.31)d]少于常规治疗组[(22.51±6.37)d],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将血糖水平控制在6~8mmol/L,可以减少心内直视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危重病人强化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危重病人对预后的影响,并分析相关护理问题。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320例危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60例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维持危重病人血糖在4.4—6.1mmol/L;对照组按常规控制在血糖10.0~11.7mmol/L,每2h进行血糖监测和分析。观察指标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危重病人使用胰岛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死亡率、ICU住院天数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低血糖发生率及危重病人压疮愈合情况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危重病人强化胰岛素治疗并不能降低病死率,反而增加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结合其他近期研究的阴性结论,该疗法还不成熟,危重病人实施强化胰岛素治疗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合理血糖控制范围。【方法】收集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 ),且合并应激性高血糖(随机血糖>11.1 mmol/L )的危重患者200例,根据血糖控制范围的不同分为常规胰岛素治疗(CIT组)和强化胰岛素治疗(IIT组),每组100例,比较两组低血糖发生率。【结果】IIT 组低血糖总发生率为29.0%(29/100),明显高于CIT组13.0%(13/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严重低血糖事件分别是7.0%、5.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危重应激化高血糖患者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较常规胰岛素治疗低血糖发生率增加,但两种方法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症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应用胰岛索强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0例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ICU危重症患者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以不同的胰岛素泵人速度控制血糖,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患者的人住ICU时间、呼吸机待机时间、MOF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的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强化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危重病患者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将血糖控制在4.4~6.1mmol/L可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但同时也增加了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强化治疗伴高血糖的脑梗死病人6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能否降低伴有高血糖的脑梗死病人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方法将128例伴有高血糖的脑梗死住院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4例当血糖≥6.1mmol/L时。即予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4.4~6.1mmol/L;对照组64例当血糖≥11.2mmol/L时,予常规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控制在8.0~11.2mmol/L。观察两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感染发生率14.09%,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15.6%,死亡率1.5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于住院治疗第15、28天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伴有高血糖的脑梗死病人,可降低痛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大手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监护室收治的大手术后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老年危重患者56例,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与胰岛素常规治疗组,每组各28例。监测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泵入胰岛素天数、伤口愈合情况、住ICU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病死率等指标及发生低血糖反应和低钾血症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强化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下降水平、使用胰岛素天数、住ICU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死亡率明显降低,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愈合率高于常规组(P〈0.05);强化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低血钾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危重病术后发生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更有效、更及时地控制血糖,显著改善临床疗效。但应注意加强对低血糖反应和低钾血症的预防和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至少在ICU监护2d且既往无糖尿病史的危重病患者144例,收住ICU时血糖水平(14.21±5.87)mmol/L,随机分为3组,均静脉泵入胰岛素控制血糖。A组48例控制血糖在4.4—6.1mmol/L;B组48例控制血糖在6.1—8.3mmool/L;C组48例控制血糖在8.3~11.1mmol/L。观察3组患者使用抗生素天数、升压药和机械通气应用率,院内感染、应激性溃疡、低血糖、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在ICU最后1dAPACHEII评分、住ICU天数及病死率等参数。结果A组使用抗生素天数,升压药和机械通气需用率,院内感染、应激性溃疡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在ICU最后1dAPACHEII评分、住ICU天数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C组,但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A组使用抗生素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住ICU天数均明显低于B组,但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其余参数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升压药与机械通气需用率,应激性溃疡、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在ICU最后1dAPACHEII评分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5),B组其余参数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危重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水平控制在4.4—6.1mmol/L可改善病情,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营养干预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君花 《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0):871-872
目的 观察营养干预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疗效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及家属对营养支持的接受与否,分为营养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营养组术前和术后均在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经口摄食和肠内营养治疗,而对照组自行控制。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营养治疗前、术前或术后的平均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时间、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淋巴细胞总数,并观察低血糖的发生率、伤口愈合及并发感染的情况。结果营养干预后,两组患者均可有效降低血糖(P〈0.05),降糖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营养组胰岛素用量及术前调整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营养组血清前白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的增高、低血糖发生率及伤口一期愈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合理的营养治疗和营养支持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营养状况,促进病人术后的伤口愈合,防止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强化血糖控制对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急危重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住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ApacheⅡ评分〉15分、同时合并高血糖(随机血糖〉11.1mmol/L)的内科危重病人200例,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IIT)组和常规治疗(CIT)组(胰岛素泵血糖控制),其中IIT组和CIT组各包含肺部感染引起的呼吸衰竭31例和33例,观察2组患者呼吸机、抗生素使用天数,近期死亡率(28d内)、入院3d及7d后的APACHEⅡ评分、低血糖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IIT和CIT2组年龄、性别构成比、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血压、呼吸衰竭类型、血糖、炎症指标、电解质、心功能、肝肾功能、空腹C肽、HbA1c、APACHEⅡ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IIT组院内感染发生率、3d及7d后的APACHEⅡ评分、死亡率、住院天数、呼吸机、抗生素使用天数、住院费用低于CIT组(P〈0.05);IIT组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高于CIT组(P〈0.01),但2组严重低血糖发生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S)。结论严格强化血糖控制对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急危重患者可能带来较多益处,并降低近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The characteristics (period, mesor, amplitude) of the rhythms of urinary excretion of sodium, potassium, chlorine, calcium, magnesium, and phosphorus were examined in normal women during various seasons. The urine was collected for 5 days with 4-hour intervals. The rhythms were detected and their parameters established with the use of mathematical methods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tested curve fragments repetitions and by the least squares nonlinear method. The rhythms of renal urinary and electrolyte excretion were found very smooth, particularly so in the fall and winter. The circadian rhythms have been found the most stable during all the seasons. Examinations of individual electrolyte excretion have shown that Na and K excretion is more stable all the year round and therefore this parameter is the most informative for the detection of disorders in renal electrolyte excre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在胎儿和新生儿的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通过应用心脏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0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580例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孕妇,统计其产前与产后的超声检查结果,并于胎儿的尸检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产后超声提示新生儿先心病共计13例,产前超声共计检出12例,检出率为92.31%,漏诊率为7.69%,与产后超声结果比较中P>0.05;10例均采取引产方式,尸检结果与产前超声诊断结果完全一致,且比较中P>0.05。结论:通过运用心脏超声有利于实现对胎儿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明确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成本核算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一种趋势。笔者仅就护士长在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中如何发挥作用进行探讨。加强内部管理,协调管理的诸要素,以节约降耗,挖掘潜能为基础,严格计划、控制,从而实现大价值、高功效、低成本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4.
国人脊髓圆锥位置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MRI研究非脊柱脊髓畸形的国人人群圆锥位置的变化.方法应用1.5T MRI机对1199例病人行腰椎MR扫描,自旋回波T1加权、正中矢状位像上观测其圆锥末端的位置.根据其与相应椎体的上、中、下1/3及椎间盘的对应关系定位.结果圆锥末端的平均位置为L1的下1/3水平(范围T12的中1/3~L3的上1/3),圆锥末端的位置呈正态分布,女性圆锥位置低于男性(P<0.001),各年龄段无差别(P>0.05).结论 MRI可以观测到圆锥末端的位置,对临床椎管内麻醉、腰椎管手术和椎管造影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