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白内障小切口超声乳化与非超声乳化摘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8~2009年238例(眼)老年性白内障分别行两种白内障手术后视力、散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超声乳化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后1d视力在0.5以上的患者分别占61%和46%;术后1个月散光分别是(0.35±0.24)D和(1.25±0.2)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安全、可靠,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恢复快、散光少、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夏世全 《中外医疗》2011,30(36):75-75
目的 探讨总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及推广价值.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年在本院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80例,对其术后视力及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术后1d、1周、3个月裸眼视力达0.5以上者分别为53.12%、64.81%、76.88%.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以外最理想的补充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和超声乳化摘除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120眼)老年白内障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组70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对两组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后1月及3月两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7d、1月两组散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术式疗效相近,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易掌握、并发症少及术后散光小等优势,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切口囊外摘除和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成小切口囊外摘除组(实验组)和超声乳化吸出组(对照组)各30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1d、1周,3个月的视力恢复状况,角膜散光状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2组术后1d、1周视力改善实验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月视力改善实验组较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d及1周时散光实验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散光实验组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比较,近期视力恢复较差、散光较大,远期视力恢复及散光无明显差异和术后并发症,更适合基层医院及防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120例高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B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视力、术后散光度数、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术后3天后B组的视力均要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视力对比,A组的视力均要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与术前视力相比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2)A、B两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及3个月散光度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3)A、B两组术中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8.33%(11/60),23.33%(14/6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患者,其效果与超声乳化吸出术接近,且手术费用低、操作简便、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适合于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120例(142眼)老年性白内障行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并与同期116例(136眼)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比.结果小切口组术后1周、2周、1个月裸眼视力≥0.5的眼数分别为106眼(74.64%),117眼(82.38%),130眼(91.5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小切口术前平均角膜散光为(0.88±0.41)D,术后1周为(1.55±0.58)D,术后2周为(1.33±0.45)D,术后1个月为(1.08±0.46)D,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术后平均角膜散光高于小切口组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视力恢复快、术后散光小的优点,适合基层医院及防盲工作中运用.  相似文献   

7.
刘霞  秦礼宝  李国梁  薛源 《海南医学》2013,24(16):2380-238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高龄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将60例高龄白内障患者分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内障摘除术治疗组(观察组)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12h、24h的眼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d、1周、1个月时的视力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时的散光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1个月时的散光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成本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容易导致患者术后眼压增高,但与超声乳化手术疗效近似,成本少,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实用性.方法实验组300眼,行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照组22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haco),均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手术源性散光、并发症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术后1wk、1mo、3mo裸眼视力和角膜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是一种简单易行、学习曲线短、效果理想的白内障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曹蓓 《当代医学》2021,27(34):105-107
目的 探究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高龄白内障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高龄白内障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对照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比较两组视力、角膜散光度、眼压、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费用.结果 术后1、7、30 d,两组视力>0.5的人数比例均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7 d,两组角膜散光度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两组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7 d,两组角膜中央厚度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两组角膜中央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高龄白内障的疗效相当,后者的应用范围更广,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危险因素选取适宜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研究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2例(152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MSICS组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PHACO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比分析并发症及术后1 d和1周的裸眼视力情况.结果 术后1 d及1周的裸眼视力手法小切口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处理硬核白内障时手法小切口摘除术的疗效与超声乳化术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其医疗成本明显低于超声乳化术,应成为扶贫扫盲活动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与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文勇  迟革  门大伟  陈玉洁  李华 《西部医学》2010,22(11):2072-2073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合并白内障与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针对同时期同术式治疗的80眼糖尿病患者合并白内障与单纯老年性白内障80眼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视力恢复情况与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与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研究分析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硬核白内障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硬核白内障患者8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天、1周、3个月视力水平与术后散光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硬核白内障中的临床效果相当,但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95例硬核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实验组予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达到0.5~1.0患者(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81.01%)(P〈0.05);实验组术后1d、1周角膜散光情况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术中并发后囊膜破裂发生率、角膜水肿发生率分别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少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在治疗硬核性白内障方面优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相似文献   

16.
硬核白内障改良囊外摘除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对硬核(Ⅳ+/Ⅴ)白内障采用囊外摘除法(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cion,ECCE)的优点,探讨术中应用前囊连续环行撕囊(continuous circular capsularhexis,CCC)后的娩核方法。方法: 角膜缘外2 mm做一长7~8 mm巩膜隧道切口,行CCC直径为6~7 mm,以"T"型晶体调位钩及自制撕囊针相互配合,将直径9 mm左右的晶体核旋转脱位入前房,圈套器套核,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结果: 49眼中46眼撕囊口娩核后仍平滑连续完整,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3眼发生前囊膜放射状撕裂并延至后囊,只有1眼高度近视未植入人工晶体,另外2眼仍囊袋内植入晶体。术后第1天49眼角膜全部清亮,瞳孔圆,光反应正常。术后一周裸眼视力≥0.5者43眼(87.8%)。结论: 对于硬核白内障,传统ECCE仍有意义,CCC克服了开罐式截囊的缺陷,改进的娩核方法保持了撕囊口的平滑连续性,从而确保了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使其效果与超声乳化吸除术(phacomulsification,PHACO)更接近,而器械投资少,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7.
是否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术前散瞳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托品酰胺眼液对合并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散瞳的效果。[方法]将50例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与50例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共100例(100只眼),均采用复方托品酰胺眼液给予患眼散瞳,30min时测量瞳孔的直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30min时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瞳孔直径为6.87±1.41mm,非糖尿病白内障组患者的瞳孔直径为8.59±3.09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示合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散瞳后瞳孔直径明显小于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结论]应重视合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前散瞳,确保医师按时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8.
单纯晶状体摘除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间12例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入院急诊给予缩瞳、高渗剂等降眼压治疗,术前3天,眼压控制正常,瞳孔能缩小,房角开放1/2以上。术前局部滴用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药物。表麻下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术中针对膨胀期白内障囊膜脆性大、囊袋内压力高等特点,采取针头穿刺并抽吸部分液化皮质后行CCC,卡巴胆碱缩瞳;术毕结膜下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并在术后加用甘露醇静脉滴注。结果术后3天视力均〉0.3,眼压均在18mmHg以下;11例随访6个月,矫正视力〉0.8者10例,未用任何降眼压药物情况下,11例眼压均〈18mmHg。术中无特殊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有角膜轻中度水肿6例,前房渗出2例,经治疗后吸收。结论只要术前能控制眼压、缩小瞳孔并且房角开放,围手术期处理合理,膨胀期白内障继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单纯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不仅能很好的控制眼压,而且视力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例家族遗传性白内障系谱的遗传性类型及致盲规律。方法:在患者就诊时所做系谱调查的基础上,10年后对其变化进行随访。结果:①本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类型;②其发病特点及发展规律为:年青时晶体混浊对视力影响不大,成年后病情加速发展,中年因白内障致盲,需白内障手术治疗;③符合绕核性白内障的双侧性静止性的发病特点。结论:根据此类白内障早老性发生的特点,对静止期的患者,应及时指导日常防护并定期随访,成年后用药物延缓病情发展,以推迟因白内障过早致盲。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白内障的治疗(附4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婴幼儿白内障的治疗方案及视力矫治方法。对象及方法  4 6例 (83眼 )婴幼儿白内障眼经手术治疗 ,并行后囊膜环行撕开。术后配戴眼镜矫正屈光不正 ,2岁以上者植入人工晶体。结果 随访 2~ 3年 ,患儿视觉固视反射及对外界环境反应能力增强。结论 婴幼儿白内障应及早治疗以防止弱视发生 ,手术中进行后囊膜环行撕囊有利于防止后发障的发生 ,视力应早期矫正 ,避免弱视形成 ,2岁后可植入人工晶体矫治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