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课题研究了粉末活性炭悬浮床(PACF)吸附技术的工艺方法和技术关键。试验结果表明: (1)PACF作为受污染水源预处理工艺,能有效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在没有矾花包裹作用下,一个过滤周期中,COD_(Mn)、UV的平均去除率可达32.9%和44.9%。 (2)PACF作为絮凝-澄清、吸附于一体的工艺,可同时去除浊度和有机物。一个过滤周期中,COD_(Mn)、UV、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8.9%、50.8%、94.1%。 (3)PAC的包嵌不会改变吸附柱的运行特性,对水头损失及出水浊度影响甚微。 (4)PACF具有操作灵活的特点,可根据水质污染情况随时更换炭种,失效炭易从吸附柱中冲洗下来。  相似文献   

2.
粉末活性炭悬浮吸附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在饮用水处理中粉末活性炭应用的一种新方法——粉末活性炭悬浮吸附技术的试验结果和技术关键;重点阐述在一定条件下,悬浮床中的载炭量和絮凝作用对活性炭吸附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由于水源污染日趋严重,常规水处理工艺难以满足现代饮用水水质要求.本课题研究了应用粉末活性炭处理污染原水的工艺方法和关键技术.试验结果表明:(1)模拟静态吸附选炭试验是一种可靠的接近生产实际工况的试验方法.常用炭种中木屑炭的吸附效果较好.(2)粉末活性炭的最佳投加点是在絮凝中段.这样可有效避免吸附与混凝的竞争,并使粉末活性炭附着于矾花的表面而易分离.建议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10~15mg/L,该条件下COD_(Mn)去除率可稳定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4.
通过改变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混凝搅拌时间、污染物的浓度测试粉末活性炭对目标污染物(乐果)的吸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在水中的接触时间与其吸附效果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接触时间越长,活性炭吸附目标污染物(乐果)的量越大,而且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在60~120 min内基本达到平衡,在最大投炭量条件下,活性炭所能应对的最大污染物浓度为标准限值的25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对灭草松的去除效果以及吸附时间、投炭量和水质对粉末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对灭草松有一定的去除率,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吸附时间为60min时,吸附率已达到45%以上;随着投炭量的增加,灭草松的去除率提高,粉末活性炭的吸附容量降低;在不同水质条件下,粉末活性炭的吸附等温线可能不同,因此在应急处理中,首先应该确定该水质下的吸附等温线,然后求出投炭量。  相似文献   

6.
粉末活性炭吸附技术应用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金伟  李怀正  范瑾初 《给水排水》2001,27(10):11-12
粉末活性炭吸附技术作为水厂改善水质的有效措施 ,运行方式灵活 ,费用低廉 ,效果明显。通过综合研究成果 ,对粉末活性炭吸附技术在水厂应用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常规水处理工艺应用粉末活性炭技术的最佳投点选择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研究探讨了在常规水处理工艺中选择粉末活性炭投加点的一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絮凝池中,当絮体尺度发展到与粉末活性炭颗粒尺度相近时的位置应作为最佳投加点。在该点投加粉末活性炭既可避免竞争吸附,又可使絮体对粉末活性炭颗粒包裹作用最小,可以充分发挥粉末活性炭的吸附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原水输水管渠中投加粉末活性炭,对污染原水进行预处理,已经成为水源地突发污染事故条件下的应急处理技术手段。本文提出了原水输水渠道中粉末活性炭动态沉降条件下,粉末活性炭—污染物耦合数学模型,以水源地硝基苯浓度超标为例(分别超标2、5和10倍),模拟了粉炭对硝基苯的吸附净化效果。得出基本结论为:粉炭吸附污染物的效果既与水流条件(实际水流剪应力或供水水量)有关,也与输水渠道的断面水深有关。在相同的粉炭投加浓度条件下,水流剪应力越低,断面水深越低,污染物吸附平衡浓度就越高。当水源地水质严重超标时(超标5–10倍),应将增加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作为解决方案;而当水源地水质超标不明显时(超标2倍),可在合理调控供水水量和粉炭投加量的条件下,达到供水水质要求。该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对突发污染事故条件下城市应急供水,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受毒死蜱污染的水源水,通过小试研究了粉末活性炭(PAC)-混凝联用工艺对毒死蜱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混凝工艺对毒死蜱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当原水中毒死蜱浓度较高时,混凝后毒死蜱浓度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 30 μg/L的限值,因此为使出水达标还需增加PAC吸附处理措施;针对原水中不同初始浓度的毒死蜱(超标5~50倍),调节PAC投量(10~60mg/L),吸附30 min后,再投加30mg/L聚氯化铝,经PAC-混凝联用工艺处理后出水中毒死蜱浓度小于30 μg/L,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PAC-混凝联用工艺可以作为水源水突发毒死蜱污染时的应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当前世界饮用水臭味问题和常见的臭味物质,并对粉末活性炭应急吸附臭味物质过程中的原水水质、活性炭种类、投加点以及预氧化等影响因素和机理进行了综述。指出深入研究不同水质的吸附竞争机理,建立相关的指标体系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吴维  赵新华  刘旭 《给水排水》2012,38(5):133-136
探讨了粉末活性炭对抗生素的去除效果.在对水体中30种常见抗生素污染调研的基础上,选取萘啶酸、土霉素、林可霉素3种代表性抗生素进一步分析所需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研究结果表明:当污染物在1 mg/L时,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分别为115 mg/L(萘啶酸)、75 mg/L(土霉素)、25mg/L(林可霉素),去除率均在99%以上,并根据其他抗生素的吸附难易度,推导出在相同污染程度下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当原水中出现小于1 μg/L的持续性污染时,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应保持在1~35 mg/L,以保证稳定高效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2.
微囊藻毒素-LR(MC-LR)是蓝藻暴发期常见的毒素,其毒性大、分布广、结构稳定,难以通过常规工艺去除。S水厂原水取自太湖,蓝藻暴发期存在MC-LR污染。研究了木质、竹质、椰壳、煤质粉末活性炭对MC-LR的吸附特性。选取吸附性能较好的木质和竹质粉末活性炭,在高藻期开展生产试验,考察了S水厂净水工艺对MC-LR的应急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沉淀池后投加活性炭可使MC-LR去除50%~70%;当原水中MC-LR浓度较高时,还应考虑采用臭氧或光氧化等深度处理技术以保障饮用水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13.
模拟试验和生产应用的结果表明,在取水口投加高锰酸钾、加矾前投加粉末活性炭对低温低浊原水具有强化处理效果,能明显去除水中的浊度、CODMn、三卤甲烷等污染物,保证饮用水水质.该技术使用灵活、方便,特别适用于原水水质随季节变化较大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结合南水北调北京市配套工程--团城湖至第九水厂输水工程粉末活性炭投加系统设计情况,研究了当前粉末活性炭投加系统中投加点、投加量、进料方式、精确制备、定量投加等关键技术问题,并介绍了南水北调活性炭投加系统设计要点,为其他输供水工程应对突发性水源污染事件采取粉末活性炭投加处理工艺提供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刘利 《给水排水》2012,(Z2):14-18
采用静态模拟试验,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应急投加技术中存在的碳种优选、最佳投加量和投加点确定等问题。结果表明,投加粉末活性炭作为头部原水水质变化的应急处理手段是完全可行的,能够保证给水厂的供水安全;PICA煤质碳为粉末活性炭应急处理原水的最佳碳种;结合UV254、CODMn和色度三项指标以及给水厂的实际情况得出,吸水井处为粉末活性炭应急投加的最佳点;在水质急剧变化时,粉末活性炭投量为20~30mg/L是适宜的,其中UV254的去除率净增加20%左右,CODMn的去除率净提高10%左右;当水质极端变差时可考虑将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增加至50mg/L。  相似文献   

16.
以煤质活性炭(CAC)为吸附剂,吸附水溶液中Cr(Ⅵ)和As(Ⅲ)。研究了pH值、温度、吸附时间和活性炭投加量等因素对活性炭去除Cr(Ⅵ)和As(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r(Ⅵ)和As(Ⅲ)最佳吸附的pH值分别为2和5,且pH值对吸附率的影响较大。Cr(Ⅵ)的吸附受温度影响较大,当温度从20℃增加到40℃,吸附率由70%提高到了95%;As(Ⅲ)的吸附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其最佳吸附温度为30℃。Langmuir吸附等温式能够很好地拟合Cr(Ⅵ)和As(Ⅲ)的实验数据,而Pseudo second order模型则较好描述了Cr(Ⅵ)和As(Ⅲ)的吸附动力学。Cr(Ⅵ)和As(Ⅲ)吸附的热力学研究表明,该吸附是一个自发进行的自然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17.
粉末活性炭技术处理水中臭味物质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水质恶化,原水臭味问题成为我国给水厂迫切关注的水质问题.经过对B市地表水水源突发臭味问题进行分析,确定2-MIB为水体主要致臭物质.通过臭氧、高锰酸钾预氧化和粉末活性炭对水中2-MIB的去除试验,发现粉末活性炭对其处理效果最佳.原水投加粉末活性炭与现有水厂常规处理 活性炭工艺构成解决臭味问题的双重技术保障.通过实验室吸附试验和中试确定了粉末活性炭投加点位置和投加量等技术参数.在加强滤池反冲洗及部分回流水排放的条件下,原水2-MIB浓度达到100 ng/L时,投加15 mg/L粉末活性炭、20 mg/L聚氯化铝时,可将出厂水2-MIB控制在10 ng/L以下.  相似文献   

18.
粉末活性炭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津市团泊再生水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粉末活性炭(PAC)在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的吸附特性、投加方式、投加系统的组成、投加点的选择、投加浓度的确定等内容。总结了粉末活性炭用于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的技术特点和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9.
王球 《给水排水》2015,(4):52-55
中国石化某分公司炼化一体化工程废水处理场采用西门子粉末活性炭和氧化再生技术处理石油化工废水,主要构筑物和设备为分流池、曝气池、絮凝池、鼓风机、再生反应器等。2013年9月系统投入运行,石化废水出水COD≤60mg/L,BOD≤20mg/L,NH3-N≤15mg/L;炼油废水出水主要水质指标COD≤60mg/L、石油类物质≤2mg/L、SS≤10mg/L,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水质,研究了活性炭—陶粒复合吸附工艺。陶粒对有机物中极性分子和不饱和分子有较高的选择吸附优势,对饮用水中常见的污染物NH3-N的吸附能力也很强。陶粒与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有很好的互补性能,组合工艺可有效去除污染物。静态试验结果表明,吸附剂最佳配比为70%活性炭+30%陶粒,通过吸附特性比较得出,活性炭—陶粒组合工艺对水中CODMn的吸附性能优于单独使用活性炭。在最佳条件下,对CODMn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28.6%和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