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引入骨料级配与粒径、体积砂率两个参数,并研究设计孔隙率、骨料级配与粒径、体积砂率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设计孔隙率与透水系数存在指数函数关系;骨料级配与粒径对混凝土的强度及透水性能影响较大;适量体积砂子的掺入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而不降低其透水性能,且体积砂率的大小取决于水泥用量及骨料级配与粒径;以设计孔隙率、水胶比、骨料粒径与级配、体积砂率为参数的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能够有效的指导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2.
通过将废弃水泥混凝土试块破碎、筛分制备成再生粗细骨料,重新拌制水泥混凝土,研究再生粗骨料粒径大小、级配情况以及再生细骨料颗粒级配、粗细程度对水泥混凝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再生骨料可用于制备水泥混凝土,通过界面胶结以及微粉填充密实,使得级配连续的大粒径再生粗骨料或Ⅱ区中砂的再生细骨料更有利于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以及硬化后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能,但同时应注意控制再生骨料中石粉及针片状含量。  相似文献   

3.
针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特点,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设计孔隙率、骨料粒径、水胶比、砂率等因素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水泥裹石法和人工锤捣成型,透水混凝土强度和透水性能有较好的协调性;各因素对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顺序为:设计孔隙率砂率水胶比再生粗骨料级配,对透水系数的影响顺序为:设计孔隙率再生粗骨料级配砂率水胶比。  相似文献   

4.
粗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不同级配粗骨料对混凝土工作性能与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粗骨料粒径、级配变化与混凝土抗压强度变化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骨料级配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水灰比 0.55 和水泥、细骨料、粗骨料的配合比为 1∶2∶2.75 情况下,对不同粗骨料级配情况下的再生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受压强度进行了试验测试,通过试验发现再生混凝土破坏形态和普通混凝土破坏形态相似,当混凝土工作性能有保证时,再生混凝土的强度会增大.但当混凝土工作性能没有保证或变差时,强度会降低.在不同粒径粒数分布满足分形规律和满足骨料级配的情况下,计算了包裹骨料需要的水泥浆与总水泥浆的比值γ,γ值可以反映不同骨料级配变化引起的骨料表面积的变化.γ值越大,骨料的表面积越大.γ较大时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受压强度降低.比值γ较小时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受压强度提高.中部粒径范围骨料级配的变化对再生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受压强度有明显影响.再生骨料替代率分别为50%、60%、100%时,粒径范围 9.5~19mm 和 19-26.5mm 的骨料级配接近.再生混凝土强度可以高于天然骨料的混凝土强度.再生骨料替代大粒径范围骨料的强度小于替代小粒径范围骨料的强度.  相似文献   

6.
骨料是混凝土重要组成部分,对混凝土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对二级配凸多边形骨料随机分布混凝土动态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凸多边形粗骨料体积含量、粒径大小和试件尺寸对二级配混凝土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二级配凸多边形骨料随机分布混凝土表现出率敏感性和尺寸效应;二级配混凝土承载能力随粗骨料最大粒径的增大而降低;随着粗骨料中间粒径和粗骨料体积含量增大,二级配混凝土承载能力呈先增大后降低趋势;随粗骨料最小粒径的增大,二级配混凝土承载能力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
基于优化的间断级配骨料,分别研究了间断级配粗骨料、间断级配细骨料和砂率对于混凝土干燥收缩和线膨胀系数的影响,确定了高体积稳定性混凝土的骨料方案。结果表明:5~10mm与20~25mm比例为4:6下配制的混凝土干缩率最小。细骨料粒径为0.16~0.32mm、0.63~1.25mm和2.5~5mm以4:3:3的比例配制的混凝土干缩率和线膨胀系数最小。砂率小于45%时,混凝土的干缩率和线膨胀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研究了粗骨料的级配与强度、砂的细度模数以及砂率等因素对配制C80~C90高强混凝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粗骨料的级配达到孔隙率较低时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粗骨料的强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与其砂浆强度关系密切;砂的细度模数在2.6~2.9范围内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不大;砂率存在一个最佳值,约为41%时混凝土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9.
邓连娣 《土工基础》2001,15(4):59-60
本文阐述了混凝土中骨料和胶结材料的质量问题,分析了骨料级配、粒径、颗粒形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针对水泥的质量与用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针对机制砂级配不良的特点,试验对不同间断级配机制砂对新拌混凝土坍落度、泌水率、振动离析率等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机制砂间断颗粒粒径增大,机制砂平均粒径减小,混凝土坍落度、泌水率和振动离析率均随之减小;强度等级越高,机制砂级配变化对混凝土泌水率影响越小;间断级配机制砂颗粒级配在合理范围波动时,也可配制出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11.
李跃东 《山西建筑》2007,33(25):16-18
利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了粗集料最大粒径和级配、水灰比、砂率对卵石混凝土路面抗折强度离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砂率对卵石混凝土路面抗折强度的离散性影响不显著,而水灰比、卵石最大粒径和级配对卵石混凝土路面抗折强度的离散性影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2.
冯爱权 《建筑施工》2021,43(2):303-305
根据Dinger-Funk方程,计算混凝土砂石材料的最紧密堆积理论级配,调整颗粒分布系数。混合现有不同级配的砂石,计算混合后砂石级配在不同情况下与理论级配的相关性,选取相关性较大的几组级配进行试验,对比混凝土流动性、强度。结果表明:碎石的紧密堆积有利于混凝土流动性,对混凝土强度影响不大;砂紧密堆积时无法满足混凝土和易性要求,需改变砂级配或通过特细砂对浆体稠度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3.
胡斯亮  曾丽莎 《四川建材》2012,38(3):63-64,66
重点从原材料品质诸如砂石料含泥量、减水剂、水泥、碎石级配以及施工工艺等方面简要阐述水泥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为水泥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骨料级配、水灰比、砂率、设计孔隙率、胶骨比等因素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抗压强度与弯拉强度的影响;并通过改变水泥品种、添加增强剂、电炉渣与再生骨料复配等方式协同优化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透水性能、力学性能、抗冻性能、路用性能。结果表明: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和透水性能影响因素主次顺序均为:设计孔隙率>骨料级配>砂率>水灰比;建议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设计孔隙率为10%~20%,水灰比为0.29~0.32,砂率控制在5%~10%,胶骨比为0.29;采用电炉渣可以大幅提升透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但其透水性和抗冻性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质量分数风积砂代替河砂配制风积砂混凝土,研究其基本力学性能和影响机理.用核磁共振(NMR)技术、CT切片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混凝土内部孔隙演变特征、受荷面的初始损伤、界面过度区(ITZ)结构形态及水化产物微观形貌.基于美国ACI经验模型,构建了考虑砂子细度模数或者比表面积变化的抗压强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当风积砂掺量为20%时,混凝土力学性能最优;适量风积砂改善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机理在于其优化了颗粒级配,改善了混凝土内部孔径分布范围及ITZ结构,减小了受荷面的初始损伤;建立的抗压强度预测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研究了养护时间、骨料级配、水灰比、骨料体积含量和最大骨料直径对早龄期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早龄期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大而减小,但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增大;早龄期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随着骨料体积含量和最大骨料粒径的增大而减小;也发现骨料级配对早龄期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高波  龚平 《四川建材》2014,(3):35-36,38
本文以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再生骨料粒径的大小对透水混凝土强度和空隙率的影响,在保证混凝土取得较高强度和孔隙率的基础上确定了最佳的再生骨料粒径。同时,还尝试性地研究了体积砂率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并以试验数据为基础确定了达到强度峰值时的最佳体积砂率值。  相似文献   

18.
结合防水混凝土的工作机理,从透水通道和骨料级配两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影响防水混凝土抗渗能力的因素,并详细阐述了提高防水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具体措施,以期完善和提高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从而保证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再生粗骨料的基本性能并给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本文通过试验对天然骨料和再生粗骨料之间的物理性能差异进行对比,通过对再生粗骨料和天然粗骨料的级配、堆积密度、表观密度、吸水率、压碎指标值对比得出:将废旧混凝土经过多次破碎、筛分去除杂质和清洗后,可以得到级配良好、质量符合规范要求的再生粗骨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