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格氏栲群落林窗边缘效应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应用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标以及边缘效应强度指数,对福建三明格氏栲保护区森林群落林窗的边缘效应现象进行了研究.格氏栲群落的38个林窗样地不同部位上述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用物种多样性指数测定的林窗边缘效应强度值为0.7~1.3左右;而用生态优势度值测定的林窗边缘效应强度值为0.3~1.8左右,林窗边缘区由于边缘效应的作用有增大物种多样性的趋势,林窗的面积及林窗所在的森林群落类型,都对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林窗的边缘效应强度产生影响.从而为格氏栲群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谢寿安  吕淑杰  袁锋  杨忠岐 《生态学报》2005,25(11):2961-2967
为探讨不同森林植物群落中植物类群与小蠹类群的结构特征以及小蠹类群随海拔高度而发生的变化,于2001~2003年夏季,采用取样调查法,依据海拔高度将秦岭火地塘生态定位站植物群落划分为山麓农田和侧柏群落(群落Ⅰ)、油松-华山松-锐齿栎群落(群落Ⅱ)、油松-华山松-栓皮栎群落(群落Ⅲ)、油松-华山松-辽东栎群落(群落Ⅳ),亚高山云杉林群落(群落Ⅴ),亚高山冷杉林群落(群落Ⅵ)6种类型的植物群落中,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个层次,分别计算出高等森林植物群落和针叶树小蠹类群的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B erger-Parker生态优势度和P ie lou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在山麓灌丛群落至针阔混交林群落之间,森林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呈递增趋势;在针阔混交林群落与亚高山云杉林群落、亚高山冷杉林群落之间,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从总体看,阔叶林中森林植被的多样性程度高于亚高山云杉林和冷杉林。群落优势度指数的变化规律则与之相反。不同森林群落类型中针叶树小蠹类群的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研究结果表明,针叶树小蠹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油松-华山松-栓皮栎群落、油松-华山松-锐齿栎群落、油松-华山松-辽东栎群落、亚高山云杉林群落、亚高山冷杉林群落、山麓农田侧柏群落;针叶树小蠹群落优势度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6种类型的植物群落中,共获得针叶树小蠹21种。讨论了小蠹这一昆虫类群对森林植物群落的指示意义、海拔高度对森林植物和小蠹组成及分布的主要影响、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各部分组成及相互关系的必要性以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缙云山森林林隙与非林隙物种多样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运用Gleason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均优多指数和群落优势度指数对缙云山森林群落林隙与非缃隙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对群落稳定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林隙以个体数为基础的物种丰富度为12.14,Shannon-Wiener指数为4.62,均匀度为0.70,Simpson指数为13.32,灌木层所起作用较大;非林隙林分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低于林隙,依次为6.32、3.74、0.66、8.16。林隙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非林隙,而生态优势度和群落优势度又明显低于非林隙,表明作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的产物,林隙的存在增加了群落物种多样性,但同时也降低了群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浙江仙居俞坑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采用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指标对浙江省仙居县俞坑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本木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以生境优越的常绿阔叶林为高,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草本植物。在群落垂直结构中,木本植物等2层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大于第1层。物种丰富度以木本第3层最大,草本层最小;而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则以木本第2层最大、草本层最小。木本植物各层次、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各项指标在群落各样地间均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蝶类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伟  马玲  刘哲强  焦玥  王利东  张琛  孙虎  孙美欧 《生态学报》2015,35(22):7387-7396
2012—2013年选取原始阔叶红松林、人工林、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草甸4种典型植被生境,对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的蝶类进行了系统研究。共捕获蝶类1438头,分属7科47属76种,4种植被生境中蝶类群落优势类群均为蛱蝶科,不同生境蝶类群落相似性与生境植被类型密切相关。计算分析了4种植被生境中蝶类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种-多度关系,结果表明:3种森林生境蝶类多样性大于灌丛草甸,原始阔叶红松林蝶类具有最高的多样性指数、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指数以及最低的优势度指数,种-多度分布为对数正态分布,说明环境质量优越,最适合蝶类生存和繁衍;灌丛草甸蝶类的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均为最低,而优势度指数最高,种-多度分布为对数级数分布,反映植物群落结构较单一,适合各种蝶类生存和繁衍的资源不足;天然次生林蝶类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高于人工林,均匀度小于人工林,但前者种-多度分布为对数级数模型,后者为对数正态模型,说明在封山育林状态下,对森林植被组成进行适当合理的干扰,有利于森林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广东亚热带森林群落的生态优势度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彭少麟 《生态学报》1987,7(1):36-42
本文应用simpson优势度指标,测定广东亚热带14个森林群落的生态优势度。对测定结果深入分析,说明了生态优势度指标在森林群落分析上有较大的意义,可以衡量不同的群落类型,作为群落分类的辅助指标;能反映群落生境变化对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说明森林群落演替过程群落结构的变化;广东亚热带森林在自然状况下向气候顶极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生态优势度指标逐渐下降。 本文还进一步探讨生态优势度的生态学涵义。说明生态优势度指标的群落生态学意义,指出与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在概念上的联系与差别,以及三者在应用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湖南八大公山亮叶水青冈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以及群落均匀度、丰富度等指标均能较好地反映亮叶水青冈群落的类型划分、群落结构、生境等特性。也能体现出该群落结构组成的特殊性。群落种多度分布说明此群落富集种少、稀疏种多,而且这些种的多度有一定的规律性的特征。通过研究说明物种多样性定量指标对于深入研究森林群落的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四川缙云山森林群落林窗边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标以及边缘效应强度指数,对缙云山亚热带森林群落林窗的边缘效应现象进行了初步研究。29个林窗样地不同部位上述指标的测定表明用物种多样性指数拟合边缘效应测度通式,缙云山亚热带森林群落林窗的边缘效应强度值为1—3左右;而用生态优势度值拟合边缘效应强度测式,则上述边缘效应强度值为0.1一1.2左右。研究表明林窗边缘区由于边缘效应的作用有增大物种多样性的趋势。而林窗面积、所处坡向以及林窗所在的森林群落类型,都对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林窗的边缘效应强度具有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林窗边缘效应强度的变化规律、效应性质、测定意义以及对森林营造和优化管理上的作用进行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9.
深圳南山区天然森林群落多样性及演替现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对南山区5个主要天然森林群落(铁榄群落、鼠刺 降真香群落、鸭脚木群落、假苹婆群落、水翁 假苹婆群落)的组成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并与相邻的香港地区地带性森林群落(黄桐群落)作比较。结果表明,依照亚热带及南亚热带森林群落演替规律,南山区天然林处于不同的演替发育阶段:铁榄群落处于演替第3阶段;鼠刺 降真香群落处于第4阶段;其它3个群落处于第5阶段,均未达到稳定的顶极群落阶段。随着铁榄群落、鼠刺 降真香群落、鸭脚木群落、假苹婆群落、水翁 假苹婆群落这个演替序列,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是:先逐渐上升,到达一个峰值,再缓慢下降。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规律与物种丰富度相同,Simpson指数变化曲线与这些指数相反。但这些指数反映的结果是一致的。综合多个指数分析,鸭脚木群落物种多样性最大,即当群落中阳生性树种与中生性树种优势度相差不大时。群落具有最大的物种多样性。多样性比较结果显示,南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大大低于香港黄桐群落。5个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2.04~2.953之间,明显低于黄桐群落,其Shannon—Wiener指数为4.74;Simpson指数0.1~0.268,黄桐群落为0.05;Pielous均匀度指数64.2%~74%,黄桐群落为79%。南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低下的状况与长期的人类干扰有关,必须尽快采取“封山育林”等相应措施来促进群落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10.
贵州部分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贵州省178个森林群落样地的数据研究了群落物种的多样性。测定的指标有群 落物种丰富度,群落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垂直带生物气 候条件下的森林群落有不同的多样性。相同垂直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基质生境相同时,不同森林植被亚型的群落的多样性近似,基质生境不同时,群落多样性则不同;同一群落类型的各个样地的多样性也有变化,结构不同的群落个体,其多样性指数不同,演替趋势也不同。乔木第二亚层的多样性普遍地高于乔木第一亚层。同一演替系列中,越接近顶极阶段多样性越高。多样性指数与群落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呈紧密的正相关,与群落个体总数没有相关。认为多样性测定在比较、说明群落的结构、类型、组织特征、生境、演替等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广东南澳岛马尾松林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6年调查了广东南澳岛马尾松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群落的组织水平结构。南澳岛马尾松群落的组成种类数量为28-32种,群落高度为7-10m,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水层3个层次,乔木层的平均个体密度为17-32株m-2,群落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为1.715-3.269,均匀度0.439-0.818,生态优势度为0.223-0.102。马尾松群落是海岛植被破坏后形成的先锋群落,但山于海岛环境的特殊性,不宜大面积发展马尾松林,可通过间种台湾相思等阔叶树种进行林分改造。  相似文献   

12.
探讨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功能性状与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内在关联,有助于构建结构-性状-功能的研究脉络,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过程与功能,为群落结构优化配置和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以贵州喀斯特高原峡谷区森林草灌、灌木、灌乔和乔木4个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为对象,通过群落学调查和植物功能性状、生态化学计量测度,研究其物种多样性、功能性状和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互作关系。结果表明:(1)乔木阶段的Shannon-Wiener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为最高,依次达8.62、2.41,表明伴随着群落演替,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增加。(2)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之间仅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Simpson优势度指数未呈显著相关(-0.644),其余均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表明物种多样性指数之间存在较强的促进或抑制作用。(3)叶片厚度与其余指标,以及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功能性状、化学计量之间均未呈显著相关,比叶面积(SLA)仅与土壤N∶P呈显著正相关(0.742),表明群落物种多样性、功能性状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较弱。(4)SLA为灌木阶段的272.13 cm2/g为最大,δ13C值在演替后期略高,草灌、灌木阶段倾向于受N、P共同限制,说明随演替进展,植物的适应策略和资源利用对策等均发生了一定的调整,表明植物和环境之间存在较强的协变关系。(5)该区森林培育时,应构建完整的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片,提高生态系统对养分矿化、转化和循环等的自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对永久样地连续5 年定位观测的基础上,应用Shannon 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研究了雾灵山落叶阔叶林采伐前后更新苗木、草本植物和灌木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群落均匀度和种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林分采伐后的4 年内,迹地上苗木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均匀度指数均高于伐前林分.从无到有并迅速繁衍的树种为山杨,伐前林分中有林木存在,但迹地上缺乏幼苗的树种为油松.灌木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呈增加趋势.始终处于优势的树种为锦带花和胡枝子,后期迅速繁衍的树种为山楂叶悬钩子.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均匀度指数均是在林分采伐后第3 年达到最大值,第4 年开始下降.主要草本植物种群的动态变化可归纳为8 种类型.阳性植物充分发育,阴性或耐荫植物逐渐衰退,是草本植物种群最明显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王贺新  杨秀清 《植物研究》1994,14(3):292-298
本文通过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群落均匀度、重要值等指标综合分析了野生人参自然分布的典型椴树阔叶红松林的群落特征.结果认为椴树阔叶红松林内物种数及其个体数量较多,多样性指数及群落的均匀度都较高,物种分布均匀并具有明显的层次,生态优势度较低,具有较稳定的群落结构.这种群落特征给人参的生活和生长创造了适宜的生态条件,是人参这一古老遗植物在这种群落中得以长期保存和生长繁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广东澳头红树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陈桂珠  缪绅裕 《生态学杂志》1994,13(2):34-35,43
广东澳头红树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种群分布格局研究陈桂珠,缪绅裕(中山大学环科所,中山大学生物系,广州510275)SpeciesDiversityandPopulationDistributionPatternofMangroveCommunity...  相似文献   

16.
在野外样方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大青沟国家自然保护区5种不同植被类型地面生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1)共发现苔藓植物12科27属55种,以丛藓科(Potti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和真藓科(Bryaceae)等为优势科,青藓属(Brachythecium)、真藓属(Bryum)和小石藓属(Weissia)等为优势属,优势种有双色真藓(Bryum bicolor)、西伯利亚瘤冠苔(Mannia sibirica)、密叶绢藓短柄变种(Entodon compressus var.zikaiwiensis)、绒叶青藓(Brachythecium velutinum)和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等;(2) Alpha多样性指数中,Patrick丰富度指数6~29,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1.439 2~2.608 0,变化规律均为:水曲柳林(Fraxinus mandschuria forest) > 蒙古栎林(Quercus mongolica forest) > 大果榆林(Ulmus macrocarpa forest) > 西伯利亚杏灌丛(Armeniaca sibirica shrub) > 羊草草地(Leymus chinensis community);Simpson优势度指数0.131 6~0.295 5,与上述两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ielou均匀度指数0.663 0~0.803 3,与以上指数相关性不强;(3)影响物种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有空气湿度、土壤水分、乔木盖度和灌木盖度;(4) Bata多样性指数0~0.652 2,大果榆林与蒙古栎林之间相似度最大,羊草草地与水曲柳林之间无相似性;水曲柳林和蒙古栎林是研究区地面生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白龙江上游地区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71,自引:3,他引:6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龙江上游地区属长江防护林工程重点地区之一。根据36个样地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特征:群落内各层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大小顺序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均匀度指数变化比较复杂,在杜鹃巴山冷杉(Rhododendron fastigiatum-Abies fargesii)林中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在苔藓巴山冷杉林中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其余群落中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多样性指数的大小顺序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而灌木层与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随林分郁闭度变化而变化,在郁闭度30%的杜鹃巴山冷杉林中,草本层大于灌木层,在郁闭度47%的箭竹巴山冷杉林中,草本层和灌木层相当,在郁闭度55%以上的各个群落内,灌木层大于草本层。同一海拔不同坡向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表现为分布于阳坡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大于分布于阴坡的草类云杉(Picea asperata)林。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表现为随海拔升高先降低后增加,从海拔2 400 m的栎类阔叶林,2 600 m的草类云杉林,2 800 m的箭竹(Sinarundinaria nitida)巴山冷杉林,到3 000 m的苔藓巴山冷杉林和3 200 m的杜鹃巴山冷杉林,物种多样性依次下降,到海拔3 400 m的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fastigiatum)灌丛,物种多样性增加。物种多样性在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林的演替系列中表现为随群落演替发展而增加,后降低,在针阔混交林阶段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