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受损,骨折危险性增加为主要表现的骨骼疾病。是体内体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维生素D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日光中的紫外线能够预防维生素D的缺乏和不足,其强度及量与机体内骨代谢、骨密度以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我国不同海拔、不同日照量、不同地方,相同条件人群的骨密度有一定差异。适当的日照,不仅能改善骨代谢、骨密度情况,而且能够有效缓解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老年性常见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绝经后雌激素缺乏及与年龄相关的骨量丢失.肌肉作为骨骼最为邻近的组织之一,收缩时产生的机械负荷作用于骨骼,使骨产生应变;这种应变再作用于骨组织中的力学-生物力学调控系统,刺激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调节骨形成和骨吸收,使骨密度和骨矿物含量发生改变.此外,肌肉收缩可增加身体协调和稳定性,减少跌倒的发生,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关系密切.该文就肌肉在骨代谢中的作用、肌肉与骨密度和骨矿物含量、肌肉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k2 —新型骨质疏松防治药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及骨组织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系统性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减少,骨质量降低,骨强度下降及骨折增加。维生素K2在骨形成及维持骨健康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且具有良好的药用安全性。临床上,可利用维生素K2防治妇女绝经导致的骨质疏松及其他类型的骨质疏松症,大量的人体试验研究证实,定期摄入维生素K2不仅可显著增加骨密度,而且可改善骨质量,从而提高骨强度,有效降低骨折风险及减少骨流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40基因rs1883832多态性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和骨密度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18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折组)和163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对照组)。采用SNa Pshot法进行SNP分型,化学发光法测定骨代谢标志物PINP和β-CTX水平,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腰椎L2-4和髋部骨密度。分析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有无差异,并分析两组rs1883832基因多态性与骨代谢标志物和各部位骨密度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基因型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 05)。骨折组和对照组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0. 3%、69. 7%和32. 2%、67. 8%(P0. 05);两组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1. 5%、37. 7%、50. 8%和10. 4%、43. 6%、46. 0%(P0. 05)。骨折组骨转换标志物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各部位骨密度低于对照组;两组AA基因型各部位骨密度均低于AG、GG基因型(P0. 05)。结论未发现CD40基因rs1883832多态性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和骨密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在骨量减低阶段进行干预对骨质疏松的发生及骨折的预防作用,探寻最佳的骨质疏松健康管理原则,从而为更早期防治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到本医院行双光能X线骨密 度仪(DEXA NORLAND)测定的骨量减低绝经后的妇女273例,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研究时间为1 年。所有数据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 05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骨量减低阶段进行干预对骨质疏松的发生及骨折的预防作用显著,探寻出最佳的骨质疏松健康管理原则。结论 在骨量减低期间即进行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观察不同干预方式对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的影响程度,通过不同方式干预,骨量减低的绝经后妇女转归情况及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为更早期防治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积极相关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重要的危险因素.在机理上,同型半胱氨酸主要通过影响骨胶原的交联,增强破骨细胞的活性、形成,及促进成骨细胞的凋亡起作用的.笔者将从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及其与骨量、骨质量和骨的代谢等方面的关系进行综述.进一步阐明如何预防和治疗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所导致的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7.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四肢骨折临床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四肢骨折的关系 ,为防治绝经后四肢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有用的数据和预防措施。方法 :测量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值和雌二醇水平 ,统计近 8年来收集的 978例绝经后四肢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的年龄、骨折部位和致伤原因的分布规律及其与骨密度和雌二醇的相关性。结果 :年龄与骨密度、雌二醇均呈显著负相关 ,骨密度与雌二醇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绝经后四肢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增加 ;跌倒是绝经后四肢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原因 ;骨折组与非骨折组骨密度、雌二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骨密度值和雌二醇水平下降是绝经后四肢骨质疏松性骨折重要的内在因素 ,但外在因素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老年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人群的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探讨血清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对受试者骨折风险的影响。方法研究84例中老年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受试者资料,记录相关人口统计学数据,检测受试者骨密度和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使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计算个体10年骨折发生的概率。根据FRAX计算结果,将受试者分为骨质疏松骨折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t检验比较二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骨质疏松比例、股骨颈、髋部和腰椎的骨密度以及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差异; 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了解各临床指标与FRAX骨折概率的相关性; 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FRAX骨折风险的因素。结果骨折高风险组的年龄、骨质疏松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低风险组,股骨颈和髋部骨密度以及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25-Hydroxyvitamin D_3,25(OH) D_3]水平明显低于低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25(OH) D_3水平的中位数和(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20.61(12.19~43.24)和29.97 (11.91~72.70);年龄与两个骨折概率均呈正相关(P0.05),股骨颈和髋部骨密度以及血清25(OH) D_3水平与两个骨折概率均呈负相关(P0.05),其中25(OH) D_3水平与两个骨折概率的相关系数r值均为-0.51;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股骨颈骨密度和血清25(OH) D_3是FRAX骨折风险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血清25(OH) D_3可能是预测中老年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人群脆性骨折风险较敏感的骨代谢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定量超声骨测量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表现为骨量 (bonemass)的减少和骨组织微观结构的破坏 ,并导致骨脆性和骨折危险度的增加。随着人的寿命增长和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加 ,骨质疏松症患者也随之迅速增加 ,并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 ,诊断骨质疏松的方法有多种 ,常用的有双光子吸收法 (DPA)、双能X线吸收法 (DEXA)、定量CT(QCT)等 ,这些技术都基于骨量、骨密度 (g cm3)、DEXA面密度BMD(g cm2 )的测量。虽然BMD能准确了解骨的矿物质含量 ,并成为诊断骨质疏松和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手段 ,但由于…  相似文献   

10.
骨转换标志物为骨重塑期间骨组织的自身代谢产物,可分为骨吸收标志物和骨形成标志物.与骨密度相比,骨转换标志物能更敏感地反映体内骨代谢情况,其早期检测有助于及时发现骨质流失患者.在评估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和抗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监测上,骨转换标志物也有重要临床价值.近年来,骨转换标志物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学者们对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