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温病学辨证理论与脏腑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温病学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与脏腑辨证关系密切,温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具体体现为三焦所属脏腑的卫气营血不同阶段的证候类型.在具体的辨证过程中,以卫气营血及三焦为纲,以脏腑为目,从而明确特定病程阶段的证候病机.  相似文献   

2.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诊断、防治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在中医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温病学的教学,始终是中医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重教轻学,学生的知识面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差。温病学的教材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内涵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是关键的环节。对此,笔者兹将教学中摸索并总结的几点体会与同道共勉。  相似文献   

3.
赵博  高繁 《光明中医》2015,30(1):16-17
<正>温病有别于伤寒,并且温病是在伤寒的基础上发展而完善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早在《难经·五十八难》就有提到温病,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病"。说明温病与广义的伤寒是隶属关系,温病与狭义的伤寒是外感病中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疾病,两者是并列关系经过不断发展到明清时期才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到了清代就有了对温病病因病机的阐述。治法上与伤寒也大不相同。一般用辛寒清热,苦寒泻心,甘寒生津,咸寒滋阴,甘淡渗湿,芳谷化浊等治法。  相似文献   

4.
<正> 病毒性脑炎是一年四季均有散发的传染病。1982年5月~1983年9月,我们运用温病学的辨证原理,单纯用中药治疗4例,疗效良好,现报告于下。例1、农某,男,2岁,1982年5月19日入院,住院号1662。患儿8天前突然高热,口渴喜饮,出汗多,纳呆少思,夜寐不安,但无咳嗽、流涕,二便正常。于当地卫生院肌注青霉素、“退热剂”等3天,仍高热不退,继后出现嗜睡,右侧肢体瘫痪不举,抖颤,坐立不能等症,遂转我院治疗。  相似文献   

5.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的具有复发倾向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归属于中医学“白疤”的范畴。斑疹是银屑病最直观的皮损表现,通过观察其色泽、形态、分布等情况,并结合全身的临床表现,可判断疾病的轻重、病位的深浅、气血津液的盛衰、病势的进退及预后等情况,故斑疹辨证对于银屑病的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温病学说深入发掘并全面认识,是我们今天的任务。我们认为,金元之前温病学说已经盛行,无论在温病病因、病机以及辨证论治等各个方面,均已悉  相似文献   

7.
过敏性紫癜又称亨一舒综合征(HSP),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血管炎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特征性皮疹,常伴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及蛋白尿、血尿。流行病学研究提示过敏性紫癜的发病率为(13.5~18.0)/10万.好发年龄为3-10岁。现代医学多采用激素治疗为主,虽然症状缓解较快,然而病情易反复,药物副反应较大,患儿及家长难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丹毒-病与温病相联系,从温病学出发,将其逐一分证论治,并结合外治,旨在参以经典。  相似文献   

9.
张思超 《中医教育》2012,31(2):46-48
温病学的教学备课应从资料采集、内容归纳、图画展示、整体分析、多向思维等多方面讲究其艺术性.资料采集要注重纵横联系和学科交叉,能融古纳今,实效实用;小结归纳则可以运用数字、顺口句等形式;图画艺术能将深奥理论以物理或数学方式更直观地展示;整体观分析将知识点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的联系进行理解;多向思维艺术注意把握由表面向纵深、由个别向一般的认识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从病因病机,证侯表现,治则治法方面阐述温病学源于伤寒学,并为伤寒学之发展,提出两者同属一脉,治疗上应相互参用。  相似文献   

11.
蒙宣么而 六、清营法作用—清营泄热,滋养营阴。适用范围—热人营的营分热盛之证。临床运用—分以下两种: 1、凡热人营,营热盛,即可在清营 f分热邪中伍以轻清透泄之品,其中之使其邪热转出气分而解,这谓 硬之“清营泄热”。 2、凡邪热入营而气分热仍盛的气 营两播之证即可用清营合以清 气之法,这谓之“气营两清”。 注意事项—邪热末人营者不可用本法,若初人营用药一定在凉营基础上加上轻清透泄之品。 ·七、凉血法作用—凉血养阴、清火解毒、通络散血等。适用范围—热邪深人血分,热毒炽盛络伤动血之证。临床运用—根据作用不同,分以下两种: …  相似文献   

12.
第六章温病的治疗温病在总的治疗原则指导下,根据温热病邪性质的不同以及发病的不同阶段和一些特殊病理变化,确立了若干个治疗方法(共十一个),下面在讲义基础上,归纳整理如下: 一、解表法:作用——疏泄腠理,逐邪外出。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温病初起的卫分证。临床运用——因感邪性质不同,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3.
14.
《伤寒论》的阳明腑实证以津液辨证为纲:转属阳明的主要因素是阴亏津伤,而津液外泄是阳明腑实的主要病机,验汗问便是阳明腑实的主要诊断方法。从病因病机到诊断治疗均确立了津液辨证的体系,对后世温病学派的创立和温病保津理论的产生,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温病学》是中医学专业主干课程,在中医临床中有着极其重大的指导价值,尤其在抗击非典、手足口病、甲流等急性传染病的过程中彰显了其独特的优势,所以加强温病学的教学工作对培养中医临床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将图表应用于温病学教学中,不仅便于教学对象直观地理解温病的因、机、证、治,还能用于温病类证的鉴别,同时可以帮助归纳记忆,实为《温病学》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6.
吴瑭,字鞠通,江苏淮阴人。少习儒,其父侄死于庸医之手,始发愤自学医术。他潜心研究温病,遍考晋唐以后的先贤著作。曾说:“瑭进与病谋,退与心谋,十阅春秋,然后有得。”他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刻苦深钻,终于成为著名的温病学家。著有《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后人搜罗其方案,辑有《吴鞠通医案》行世。吴氏在温病学方面,首先受吴又可《温疫论》的影响。其《温病条辨》中焦篇应下  相似文献   

17.
刘完素,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金之河间(河北河间县)人,因又称刘河间。约生于宋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卒年未详。治病多奇中,名重当时。刘读书甚博,对《内经》钻研尤深。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伤  相似文献   

18.
14.大头瘟大头瘟:是感受风热时毒而引起的一种以头面焮赤肿大为特征的外感热病。刘河间称本病为“大头病”,张景岳称为“虾膜瘟”,俞根初称为“大头风”,吴鞠通将本病称为“温毒”。风热时毒:是在温暖多风的春季及应寒反暖的冬季,产生的一种易引起憎寒发热,头面红肿疼痛的致病因素。 15.烂喉痧烂喉痧:是感受温热时毒而引起的发热,咽喉肿痛糜烂·肌  相似文献   

19.
一、选择题A型题1~5BACCD6~10DACCA11~15DBBEB15~20AEECBB型题21~22CA23~24BC25~26EA27~28AE29~30EA31~32DB33~34DE35~36CE37~38BD39~40EA41~42BE43~44CD45~46AEX型题47BCD48ACDE49ABCD50ABCD51ABCE52CDE53BD54DE55BD二、改错题1、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提出六气皆从火化的观点。答:朱丹溪改为刘河间2、烂喉痧的治疗以畅汗为总原则。答:畅汗改为清泄热毒3、血分证以身灼热,舌质红绛,出血,斑疹为辨证要点。答:红绛改为深绛4、牙齿干燥如枯骨,为胃热津伤之象。答:胃热津伤改为肾阴已竭5、…  相似文献   

20.
叶天士作为温病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创立卫气营血的辨治理论,针对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分别用“汗之”“清气”“透热转气”“旅血散血”的治则、并提出“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治原则,但现代临床依叶法施治而乏效,暴露出叶氏治法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