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COUNTER 10 %颗粒剂对甘蔗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3 - 5月份结合甘蔗松、培土 ,每公顷施 COUNTER 10 %颗粒剂 2 0、2 5、3 0 kg,对蔗龟的防效达 85.79%以上 ,对蔗螟的防效在 80 %左右 ,可作为蔗龟、蔗螟防治中的轮换用药。田间使用每公顷以 2 0 - 2 5kg为宜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贵州甘蔗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采用五点取样法和“Z”字型取样法对贵州省甘蔗园害虫种类进行系统调查,并结合调查结果,以甘蔗绵蚜和条螟为对象,使用2%吡虫啉颗粒剂、3%克百威颗粒剂、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作为对照药剂,研究0.5%吡虫啉·杀虫单缓释粒剂对甘蔗绵蚜和条螟的田间防效及对甘蔗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省甘蔗产区主要害虫有7种,其中甘蔗绵蚜和条螟为蔗区害虫优势种群;0.5%吡虫啉·杀虫单缓释粒剂防治甘蔗绵蚜药后60 d的防效为79.09%~91.80%,防治甘蔗条螟药后70 d的防效为71.52%~83.04%,能提高甘蔗产量7.1%~14.4%;生产上推荐使用2.25~4.5 kg/hm2.  相似文献   

3.
2种药剂防治甘蔗螟虫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和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种药剂进行甘蔗螟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防治效果较好,60kg/hm2、75kg/hm2的防效分别为80.1%、84.2%,且对甘蔗生长无不良影响,采取土壤施药,对蔗园有益生物安全无害,不影响生态环境。结合生物防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5%丁硫克百威·毒死蜱颗粒剂防治花生蛴螬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丁硫克威·毒死蜱颗粒剂每667 m2用药量3 kg和5 kg对花生上蛴螬的防治效果,药后15天分别为66.12%、71.28%;30天分别为64.26%、69.7%;收获时分别为64.52%和70.97%.与20%丁硫克百威乳油、48%乐斯本乳油防效无差异.该药剂防治花生蛴螬有较好的药效,可以替代进口的48%乐斯本乳油,且对花生安全.  相似文献   

5.
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5%特丁硫磷颗粒剂为对照,进行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对甘蔗螟虫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在甘蔗松蔸时施用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2.0-3.0kg ai·ha-1,药后60、90d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均超过75%,与对照药剂5%特丁硫磷颗粒剂3.0kg ai·ha-1处理的防效相当,差异不显著.因此,生产中建议结合新植蔗播种、宿根蔗松蔸时使用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防治甘蔗螟虫,推荐使用剂量为2.0-3.0kg ai·ha-1.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甘蔗螟虫防治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研究了6种不同杀虫剂一次性施药对甘蔗螟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对甘蔗产量和锤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植蔗一次性施用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75 kg/hm~2、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600 mL/hm~2、2%吡虫啉颗粒剂75 kg/hm~2、3.6%杀虫双颗粒剂75 kg/hm~2和60%呋虫胺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150 g/hm~2对苗期螟虫均有较好的防效,其中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75 kg/hm~2和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600 mL/hm~2药后第45天和第60天的防效均超过70%;宿根蔗也以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75 kg/hm~2和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600 mL/hm~2对苗期螟虫的防治效果较好;新植蔗中6种药剂处理甘蔗锤度、有效茎和蔗茎产量与不施任何农药对照差异均不显著;宿根蔗6种药剂处理甘蔗锤度和有效茎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但产量差异显著,以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75 kg/hm~2蔗茎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17.5%。综合来看,生产上一次性施用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75 kg/hm~2对甘蔗螟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拌细沙撒施法,于2011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两个蔗区进行了几种杀虫剂对甘蔗螟虫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康宽悬浮剂225 mL/hm2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61%和79.11%,30%度锐悬浮剂600 mL/hm2的防效分别为97.34%和73.09%,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的防效分别为61.68%和74.95%,明显优于其他药剂的防效。说明20%康宽悬浮剂和30%度锐悬浮剂对甘蔗螟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特丁硫磷颗粒剂为对照,进行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对甘蔗螟虫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在甘蔗松蔸时施用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2.0~3.0kg ai·ha^-1,药后60、90d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均超过75%,与对照药剂5%特丁硫磷颗粒剂3.0kg ai·ha^-1处理的防效相当,差异不显著。因此,生产中建议结合新植蔗播种、宿根蔗松蔸时使用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防治甘蔗螟虫,推荐使用剂量为2.0-3.0kg ai·ha^-1。  相似文献   

9.
韦茂春 《农学学报》2015,5(8):40-43
摘 要:探讨甘蔗螟虫的化学防治,为筛选高效的防治药剂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蔗茎浸渍法测定了噻虫嗪、杀虫单及其混配对黄螟幼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噻虫嗪和杀虫单复配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噻虫嗪与杀虫单比值为1︰18时增效作用最显著,共毒系数为133.43。根据最佳配比配制成3.8%颗粒剂进行防治甘蔗蓟马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8%杀虫单? 噻虫嗪颗粒剂制剂用量55、70kg/hm2施药90d后的防效分别为80.1%、85.4%,可作为防治甘蔗螟虫替代农药。  相似文献   

10.
不同杀线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防治甘薯茎线虫病的高效药剂。[方法]采用在甘薯田人工接种的方法,于2014和2016年测试了4种杀线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在甘薯栽秧时穴施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和10%噻唑膦颗粒剂,对甘薯茎线虫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90、60、30kg·hm~(-2)处理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42%、85.25%和82.71%,10%噻唑膦颗粒剂45和30kg·hm~(-2)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74%和78.69%;而20%丁硫克百威乳油和5%阿维菌素乳油处理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较差。[结论]施用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30~90kg·hm~(-2)和10%噻唑膦颗粒剂30~45kg·hm~(-2)可以有效地防治甘薯茎线虫病。  相似文献   

11.
杀虫剂配比对水稻大螟的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内吸性杀虫剂不同混配比例对水稻大螟的防治效果,采用水稻茎秆对药剂的内吸性进行水稻大螟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内吸性强毒力性高的药剂和内吸性弱毒力性差的药剂复配时,前者药剂所占比例越大,混合后效果较好;内吸性强毒力性弱的杀虫剂与内吸性弱毒力性强的杀虫剂复配时,将增强药剂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甘蔗螟虫的形态特征、习性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贵州蔗区的主要螟虫(条螟、大螟、二点螟)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水稻螟虫的越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对四川省水稻螟虫的越冬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在四川稻区均可越冬。二化螟在越冬数量和分布区域上都占优势。二化螟主要以老龄幼虫在稻桩稻秆中都能越冬,以稻秆中越冬的数量更大;三化螟在龙泉、珙县等稻区有分布且占优势数量,幼虫只在稻桩中越冬;大螟数量很少,在部分地区有分布,主要以大龄幼虫在稻秆中越冬。  相似文献   

14.
对广东稻区近年钻蛀螟虫群落组成、分布及发生为害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稻区钻蛀螟虫主要种类有三化螟、二化螟、台湾稻螟、大螟.三化螟的分布遍及广东全省且在台山、南雄及新会稻区占绝对优势.二化螟具有由北向南扩散的趋势;台湾稻螟除了在南雄稻区未发现外,其余稻区都有发生.从蛀茎稻螟在稻田的为害程度来看,蛀茎螟虫在调查区中的发生为害因为化学防治和农业栽培防治措施总体上较轻.  相似文献   

15.
大螟的营养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害虫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对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幼虫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大螟幼虫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虫体的蛋白质、脂肪、总糖、胆固醇及灰分含量分别为146.0,119.1,2.0,0.4和23.1 g/kg;含有17种氨基酸,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94.7 g/kg,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2.6%,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74.1%,符合FAO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即蛋氨酸和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亮氨酸;大螟幼虫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97.9 g/kg,高于大多数动物性油脂及畜肉类食品,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尤其丰富,含量高达580.1g/kg,而必需脂肪酸含量相对较低,为17.8 g/kg;大螟幼虫还含有K、Ca、Mg、Fe、Zn、Cu、Mn、Co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6.
针对近年大螟种群显著上升、而主治药剂不明确的实际需要,在室内测定了不同类型化学药剂对大螟的卵和3龄幼虫触杀毒性以及对初孵幼虫的胃毒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毒力高的两种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测定的13种杀虫剂中,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和康宽对3种虫态的杀虫活性均较高;田间试验表明,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11.25 g.hm-2防治效果最佳,杀虫效果达95.54%,保穗效果为97.37%,20%康宽悬浮剂30 g.hm-2杀虫效果为89.61%,保穗效果为95.33%,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40%毒死蜱乳油48 g.hm-2或92.1%杀虫单1 200 g.hm-2的相应防效。  相似文献   

17.
南京地区3种越冬水稻螟虫耐寒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测定过冷却点的方法比较了南京地区同一越冬时期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的耐寒能力及其不同越冬期耐寒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 :越冬中期老熟螟虫的过冷却能力以三化螟最高、二化螟次之、大螟最低 ,越冬后期三化螟过冷却能力仍高于二化螟 ;三化螟和二化螟体内含水量显著低于大螟 ,说明其过冷却能力的差异与体内含水量有一定关系 ;大螟的过冷却点随温度降低和龄期的增加而升高 ,表明其以耐冻对策越冬 ,而三化螟和二化螟过冷却点则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表明其以避冻对策越冬  相似文献   

18.
吕军  胡靖  汪洋  刘金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780-9782,9932
[目的]建立基于Snake模型的水稻灯诱害虫轮廓提取方法.[方法]在matlab编程环境下,以3种常见水稻灯诱害虫(大螟、二化螟和直纹稻弄蝶)不同姿态图像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贪婪算法的Snake模型水稻灯诱害虫轮廓提取方法.[结果]首先选择不同姿态害虫的初始轮廓和能量权重;其次采用贪婪算法成功提取不同种类、不同姿态的水稻灯诱害虫轮廓;最后设计了GUI操作界面.[结论]该模型为带有虫体残缺、姿态各异的灯诱害虫形态特征提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运用生命表方法研究南京地区1981年第二代大螟自然种群动态的结果表明,该代个体死亡主要出现在低龄和老龄幼虫期。就其致死原因而言,低龄期主要是气候因素(暴雨),老龄期则主要是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该代大螟种群的世代存活率为4.99%,种群增长指数为5.43。  相似文献   

20.
为推广实施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开展了香根草种植诱杀水稻螟虫试验。通过调查,田埂种植香根草大螟2代和3代危害穴率分别达到92.3%和82.4%,种植香根草的田块水稻枯心率显著低于未种植区。香根草诱控大螟产卵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轻大田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