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城市交通的环境也愈加复杂,而且时常会受到交通拥堵,雾霾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我国对于高效率,低成本的智能化车辆管理模式的需求变的日益紧迫。于是,车牌识别技术应运而生。推行电子车牌对于缓解当今交通问题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以此为背景,本文将推行电子车牌对于交通的影响作为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
电子车牌制卡子系统是"青岛海关海运物流监控平台"的一个子系统。所谓电子车牌,就是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以下简称RFID)开发的一种车辆身份自动识别卡,它可以与设置在闸口通道的读卡设备进行双向通信,以达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的目的。电子车牌制卡子系统能够对安装电子车牌的集装箱车进行自动检测,身份识别,通行控制以及信息管理等相关功能。  相似文献   

3.
主要分析了图像处理技术在机动车车牌自动识别技术中的应用。按照车牌定位由彩色图转化到灰度图、车牌区域分割、车牌位置校正等步骤,对车牌字符的识别进行了分析,并对自动识别技术进行了改进。基于图像处理技术设计的机动车辆车牌自动识别系统,在保障交通顺畅运行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从实际应用效果看图像处理技术在机动车车牌自动识别技术实际运用中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已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车辆牌照识别系统作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对车辆牌照识别系统中的主要部分进行了研究,其中车牌图像预处理部分包括空间平滑滤波、图像锐化等过程;车牌图像定位采用了基于车牌色彩特征的车牌定位法,并使用Radon变换进行车牌图像的矫正;车牌字符分割采用灰度投影和阈值分割的方法;车牌图像识别采用模板匹配的方法。使用MATLAB软件构建识别系统,经过实验测试,该系统实现了对机动车牌照的准确识别。  相似文献   

5.
车辆牌照自动识别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是现代交通控制管理系统中备受关注的问题,而车牌定位又是车牌识别的关键.在分析和研究目前有代表性的车牌定位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法和形态学梯度的车牌定位算法,49个原始图像的实验结果表明,正确分割率由传统方法的91.84%提高到97.96%.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汽车物理车牌图像自动识别及车型自动识别技术的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稽查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在电子不停车收费车道完成电子交易后通行的每一辆汽车进行物理车牌图像及车型的自动综合识别,并将识别结果与电子交易流水中的车辆信息进行比对,自动从中筛选出两者不一致的车辆,辅助管理人员达到快速、准确稽查目的。  相似文献   

7.
一种基于投影法和形态学梯度的车牌定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辆牌照自动识别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是现代交通控制管理系统中备受关注的问题,而车牌定位又是车牌识别的关键.在分析和研究目前有代表性的车牌定位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法和形态学梯度的车牌定位算法,49个原始图像的实验结果表明,正确分割率由传统方法的91.84%提高到97.96%.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Haar特征的车牌识别方案,利用Haar特征可靠性高、计算复杂性低和容错性强等方面的特点,能够对含有噪声的中文车牌图像快速准确识别,并在Python和OpenCV开源环境下设计和实现了该方案。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案具有识别率较高(94%)、识别时间短(单字符低于0.02 s,全车牌低于0.63 s)和鲁棒性强等特点,可应用于实际智能交通控制。  相似文献   

9.
多特征与BP神经网络车牌识别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  任安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2):5645-5648
汽车牌照识别技术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理论,将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技术相结合,对车辆牌照识别系统进行了研究。为了提高系统车牌识别能力,提出了一种综合颜色特征和投影特征相结合的车牌定位方法。字符分割采用了投影法;字符特征选取了互补性强的粗网格特征、投影特征以及外围轮廓特征;最后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车牌字符识别。对车牌字符的识别分为汉字、字母及字母数字三类进行。实验表明,多种图像处理技术与模式识别技术有机结合能有效地提高系统的识别能力;本系统所采用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立涛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4):68-68,147
车牌的自动识别是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应用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是实现交通管理智能化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车牌定位、字符车牌分割和车牌字符识别三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交通出行具有明显的双峰出行规律,将可变收费的理论应用于高速公路交通出行时间的调控,以缓解高峰时间交通拥挤。可变收费是一种在不同时段采取不同收费费率的收费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交通需求管理手段。在分析影响高速公路可变收费费率标准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给出高速公路交通需求模型以及不同时段费率同交通量关系模型,并根据山东省高速公路调查样本,采用线性回归法对模型进行标定。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一种通过红外方式传输智能卡内数据的自动收费系统,实现了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它能有效的解决高速公路收费处车辆堵塞问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讨电子收费(ETC)通道设置的必要性,研究高速公路收费站路段的交通流能耗模型。【方法】在元胞自动机NaSch交通流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单向单车道的收费站路段提出交通流的能耗公式,并数值模拟周期边界条件下车辆在收费站的滞留时间对交通流能耗的影响。【结果】车辆在收费站的滞留时间越长,道路上交通流的能耗值越小,对应的流量和平均速度也越小,交通堵塞现象就越早发生;人工收费站路段的交通流能耗比电子收费站路段的交通流能耗值小。【结论】人工收费站路段比电子收费站路段更容易发生交通堵塞现象。  相似文献   

14.
借助智能交通系统(ITS),本文把扩展的车辆跟驰模型应用于双车道,建立根据确定规则进行换道的扩展交通流跟驰模型。通过改变发车车头间距,在开放边界条件下左车道有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重现实际交通中的交通流现象。数值模拟发现:双车道交通流模型能够有效的抑制交通流阻塞,提高交通流量。  相似文献   

15.
运用JAVA开发工具,以Microsoft 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基于TCP/IP短信平台设计一个GPS/GIS/GSM智能公交管理系统.该系统由监控中心、GPS车载终端和GSM网络通信3大模块组成,实现了车辆的准确定位、车辆的实时监控和车辆调度等公共交通管理要求.该系统经测试定位误差较小,能够满足公共交通管理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贺钊  杨欣  李广  吴迪  赵建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5):11235-11240
为实现车道在正常情况下的少人化、无人化交易服务,为特情车辆提供智慧化的服务,提高车辆的通行效率,完善智慧高速建设。结合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在车道前端以智能硬件和应用软件为载体,后台以软件服务化(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云服务为主要形式,构建智慧收费云+无人收费站系统。该系统节约了路段经营单位的收费运营成本、建设投资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提升了路段经营管理单位的服务水平,彰显了高速公路的智慧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7.
使用概率模型的桥梁维护成本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改进的事件树模型,考虑维护活动的相关性以及维护时间的不确定性,建立了桥梁的维护成本计算公式;推导了在维护过程中由于交通耽搁、交通堵塞以及改线所造成的燃油消耗成本、收费损失等用户成本以及社会成本的评估公式.由于桥面铺装属易损结构,其维护对交通流将产生很大的干扰,本文通过一座桥梁桥面的维护进行实例计算,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对折现率、分析基准年等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出其对成本分析的影响规律.该方法适用于新建的或既有的桥梁劣化结构,同时该方法适用于在可预见的维护策略下的一座或一组桥梁的成本计算.该方法和结果对桥梁基于全寿命成本设计、维护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结合辽宁省高速公路网收费系统的方案设计,对管理模式、收费方式、通行载体3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各种方案比较的结果对高速公路网收费系统的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智能信息检索代理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过载已成为Internet用户信息检索时的最大难题,利用智能信息检索代理技术可解决这些问题.在对智能代理特征(主要包括智能搜索,导航向导,自动通告,个人信息管理,动态个人化网页,以及页面辅助阅读工具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参照模块化的代理结构,讨论了智能Agent的各组成模块功能和各个模块在实现不同功能时的组织方法.经过初步实践表明,智能Agent用于提高信息检索效率和减小网络信息过载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交通事件管理系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我国高速公路上的交通拥挤日趋严重,据估计交通事件引起的拥挤占60%以上,预计到2005年该比例将增加到70%.为了减少由交通事件带来的负效应,许多国家的运输部门建立了高速公路交通事件管理系统.本文在ITS技术基础上,通过对比国内外交通事件管理研究和发展的现状,提出了适合于我国事件管理系统结构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事件管理的活动和工作过程进行了探讨,从整体上把握了事件管理实施过程中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