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费30亿美元破译人类基因组的主要目的,是基于能够发现使人们易患的一些常见疾病(如癌症和老年性痴呆症)的基因变体。研究人员普遍有这样一个期望:这些基因变体并没有被自然选择消除掉,因为它们只是在人们生育期结束后的生命晚期才危害人们,因而它们也是普通的基因。  相似文献   

2.
维克多·马克库斯克(Victor A McKusick),心脏病学家,医学遗传学之父,他一生不遗余力推动的医学遗传学已成为当今医学的核心之一。他于2008年7月22日在他位于巴尔的摩的家中去世,享年86岁。  相似文献   

3.
西奥多·冯·卡门,1881年5月11日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1902年他毕业于布达佩斯皇家理工综合大学,1908年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这两所大学是当时奥匈帝国和德国最有名的理工科大学.冯·卡门还是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的助手.后来,他担任德国亚琛航空学院院长,主持空气动力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5.
“虽然我们无法知道他长大的时候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是他总得位于某一领域的前列。不管怎么变,他都要奋勇争先。”美国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的竞争意识,这种意识也充分体现在美国大学的发展历程中。众所周知,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每年推出的“大学排行榜”上,位居前  相似文献   

6.
2003年中国载人飞船发射返回成功.2004年初欧空局和美国的火星登陆热热闹闹开头,使航天事业重新聚焦到人们的视线里。这时,人们不应忘记航天先驱冯·布劳恩。  相似文献   

7.
一到开罗,扑面而来的阿拉伯文化的浓郁气息,令人陶醉不已。 在下榻的旅馆推窗眺望,映入眼帘的是高渺的蓝天下耸立的一座座清真寺纤细的尖塔,与四周的现代风格的高楼相映成趣。几乎每天黎明,那拖长音调的浑厚的喊声破窗而入,打破了我的清梦。我不懂阿拉伯语,听人说,那是清真寺阿訇招唤穆斯林祈祷的声音,如今通过麦克风传播全城,一日数次。开罗的清真寺多得不可胜数,不管走到何地,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的许多犹太科学家为躲避纳粹迫害,纷纷迁居美国.他们的贡献为美国科学界增光添彩.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制造成功,有爱因斯坦、费米、西拉德、特勒等科学家相当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美国虽然有自己的"女兵下士"液体火箭,但仅300余千克,与V-2相比几乎不值一提.美国人于是把"女兵下士"放到V-2上面作为第二级.这种二级火箭代号"庞然大物",于1949年2月24日发射升空,达到400千米高空,实际上超越了大气层.  相似文献   

10.
祝凤武 《科学之友》2008,(12):120-122
文章通过对凡·高生活经历与作品艺术风格的解析,透过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美学观念的革新探索,力图展现出凡·高在西方美术史上的地位及作品对20世纪多样艺术思潮和表现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关于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历史,我们不能不想到197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因为当年有三位生物学家因对动物行为研究的开创性贡献而被授予了这一奖项。他们是奥地利的康拉德·洛伦茨(Konrad Lorenz),德国的卡尔·冯·弗瑞希(Karlvon Frisch),还有本文的主人公荷兰裔英国动物学家尼可拉斯·廷伯根(Nikolaas Tinbergen)。  相似文献   

12.
弗雷德里克·塞茨(Frederick Seitz),著名的科学家、作家和学科带头人,固体物理学发展中的一个主要参与者,国内国际颇有影响力的科学代言人,厄巴纳-尚佩恩的伊利诺伊大学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固体物理学研究小组的奠基者,于2008年3月2日在纽约去世。  相似文献   

13.
人们都知道:英国人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并由此引发了工业革命。然而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时代和技术背景、以及瓦特成功的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人们都知之甚少。本文对此作一个说明。工匠们的贡献有些人认为蒸汽机是科学和科学家奉献给人类的最好礼物,然而英国科学史的主流观点却认为:这一发明是实际工作的工匠完成的,仅仅由工匠来完成。而且,也是由他们改良和完善了蒸汽机。这里补充一点:除工匠之外,还有甘冒风险的投资人和坚韧不拔的企业家。纽可门的蒸汽抽水机早在1700年,普通水所具备的潜在热能还鲜为人知。蒸汽压力和真空发动机(英国人…  相似文献   

14.
蒋国梁 《科学之友》2007,(9B):122-123
在诸多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文献中,柯林斯文章的引证率位居同类研究者榜首,文章分析了哈里·柯林斯在其研究范围内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1953年4月25日,英国《自然》杂志同时发表了沃森和克里克、弗兰克林、维尔金斯的3篇实验报告,这3篇报告是人类首次对遗传基因DNA的揭示。也正是由此,生命科学才得以飞速的发展。让我们回顾一下DNA的发现吧。 为什么种瓜得瓜? 为什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为什么“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是多少年来人类  相似文献   

16.
2000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教授艾伦·黑格、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艾伦·马克迪尔米德和日本筑波大学教授白川英树,以表彰他们在导电聚合物领域内作出的卓越贡献。 歪打正着 导电聚合物的最初“问世”,说起来颇富戏剧性——源于一次偶然  相似文献   

17.
1953年,当海洋植物学家西尔维亚·厄尔勒(Sylvia Earle)开始研究海藻的时候,海洋植物和相关微生物通常被认为是杂草和有害的,船员们甚至嘲笑它们是把大海变成“豌豆汤”的浮渣。现在厄尔勒博士注意到,单单一种藻类——只有一滴水百万分之一的绿藻——就可完成地球上大部分的光合作用,每天向大气中释放无数吨的氧气。  相似文献   

18.
吕吉尔 《世界科学》2007,(6):5-46,11
化学家兼教育家艾伦·麦克迪尔米德(Alan G.MacDiarmid)1927年4月14日出生在新西兰的马斯特顿市,1955~2007年任教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系,1988~2007年被聘为布兰查德化学教授,2002~2007年荣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詹姆斯·冯·欧尔科学技术讲座教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哈佛大学能源政策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军人物、物理学家约翰·霍尔德伦(John P.Holdren)被美国当选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提名为他的科学顾问.担任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这一提名,表明了新一届政府希望在应对全球变暖问题上将比布什政府有更加积极的作为。  相似文献   

20.
在科学家中,现年84岁的阿诺·莫图尔斯基(Arno Motulsky)有“药物基因组学之父”之称。1957年,莫图尔斯基博士(当时他是华盛顿大学的医生兼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文章,该文报道了两个药物与某些人类基因产生的酶有负的相互作用,他同时也很想知道这种现象是否在其他药物中也存在。结果,这一问题引发了一场学术革命(莫图尔斯基是犹太人,在纳粹德国长大,二战时离开了欧洲来到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