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被测材料布氏硬度通常采用力加载测量实验获得。以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为基础,研究被测材料布氏硬度值与材料力学性能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布氏硬度测量误差产生的根源和布氏硬度测量的力加载特性,对整个材料布氏硬度测量全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依据蒙特卡罗方法进行大样本的材料布氏硬度测量仿真,统计分析后获得材料布氏硬度测量结果和测量不确定度,进而在理论上分析具体材料布氏硬度测得值的合理性与正确性。最后采用HB-3000C进行布氏硬度测量为例论证本文力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里氏硬度值与布氏硬度值的转换方法,该方法可以针对某一种材料,建立在已知里氏硬度值情况下布氏硬度值的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布氏硬度值吻合性较好,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对12CrlMoV钢高温球化模拟后的试样,进行了显微硬度试验,对球化过程中的显微硬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球化过程中,同样温度、应力下铁素体显微硬度随时间增加而降低;同样温度、时间,铁素体显微硬度随应力增加而降低;较小应力与不加应力时,时间增加,两者铁素体硬度相等;球化级别与显微硬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T92铁素体钢在高温时效后的硬度变化,对其在温度700℃、725℃和750℃下进行了时效试验,结果表明,随温度的提高和时间的延长,T92钢的硬度会逐渐下降,时效温度是硬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硬度的降低会加剧材料蠕变寿命的损耗.结合试验数据拟合出时效硬度与Larson-Miller参数之间的关系,按照Larson-Mmer参数整理得到T92钢的硬度下降规律与试验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通过力学性能等常规试验和热处理试验对电厂锅炉的P91主蒸汽管道硬度偏低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所取管段的外壁硬度和横截面上的硬度值都偏低而且分布不均匀,硬度偏低位置的室温和高温(545℃)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均不符合ASME SA-335/SA-335M标准。对硬度偏低和硬度较高部位分别取样进行重新热处理试验,结果金相组织均正常,硬度值和拉伸性能均恢复到正常状态。可见重新热处理后的各项试验结果值均符合ASME SA-335/SA-335M P91的标准要求。这表明参照规范的热处理工艺以及严格控制热处理各环节的质量,管道的硬度和拉伸性能可以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火电厂超临界机组检修过程中发现的P91钢管硬度偏低的问题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及硬度检测、金相检测等试验,结合现场检测中多例P91管硬度偏低的情况,总结发现表面脱碳造成P91钢管硬度检测值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针对此现象提出了对检测中硬度偏低的P91钢管进行综合检验的建议,以避免误判.  相似文献   

7.
维氏硬度测试是一种精度高、应用范围广的硬度测量方法,但人工操作测量误差高、局限性大。本研究基于机器视觉的方法,搭建维氏硬度测试平台,通过采集压痕图像并对其进行处理、运算得出被测物硬度值。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用里氏硬度仪现场测试轴承合金布氏值的方法,经大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办法测试的布氏硬度值准确,且较方便,对成品损伤小,在没有方便、精确的布氏硬度仪的情况下,宜采用本办法解决轴承合金的现场布氏硬度的测试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铬黑T(T)为主要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微量硬度指示剂的新配方.试验结果表明,新配方可提高硬度检测的灵敏度,误差小,最低检测下限可达到0.15 μmol/L(以Ca^2+计),适用于各种低硬度水的硬度检测.  相似文献   

10.
电厂反馈的信息表明,汽轮机安装时使用的紧固螺栓硬度经常超标.为此,对螺栓的生产工艺及质量检测等进行了分析.针对机械加工过程中造成的螺栓硬度偏低现象和热处理工艺不当引起的螺栓硬度超标现象,以及由于检测方法不一致引起的螺栓硬度超标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安徽某中外合资发电机组,进行循环水阻垢缓蚀剂的性能评价和筛选.通过对现场水进行静态阻垢试验、极限碳酸盐试验、旋转挂片试验和电化学测定,分别评价1号、2号和3号药剂的阻垢和缓蚀性能.试验表明:2号药剂的阻垢和缓蚀性能最好,3号药剂的阻垢和缓蚀性能次之,1号药剂最差.  相似文献   

12.
何水清  刘敬涛 《黑龙江电力》2003,25(6):458-459,468
伊敏电厂前苏制1号500MW超临界汽轮机组在试运期间,1号汽动给水泵的小汽轮机4号轴承出现剧烈振动。经过对多次试验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确认1号小汽轮机发生了油膜振荡。采取了相应处理措施,保证了小汽轮机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3.
汽轮机轴瓦温度偏高的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军  扎永强 《中国电力》2003,36(10):82-84
分析红雁池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l号汽轮机5号瓦瓦温偏高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运行过程轴瓦前后荷载不均.并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方案,彻底消除了l号机组自投产以来严重威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5号瓦瓦温高这一重大缺陷.  相似文献   

14.
山西同华发电有限公司轩岗发电厂660 MW机组的高压调节阀开启至15%位置处时拒绝动作,分析认为阀门在此位置处卡涩.提出将阀门开启顺序由“1号+2号”→3号→4号更改为“1号+3号”→2号→4号的处理方案,并对现场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处理方式可以在短时期内保证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5.
徐超  陈剑  谢欣涛 《湖南电力》2010,30(4):17-20,51
随着风能大范围的推广应用,湖南省规划建设1号风电场。通过分析计算1号风电场的穿透功率极限及其影响因素,为规划设计1号风电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挠性转子电机现场动平衡的方法。根据转子-阶振型和二阶振型成正交关系,在一阶临界频率处校正转子的不静不平衡,在二阶临界频率处校正转子的偶不平衡,从而实现电机的理想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7.
段铁城 《电力建设》2003,24(3):10-0
绥中发电有限公司 80 0MW机组是国内引进俄罗斯单机容量最大的火电机组。在试运中出现清洗效果不好 ,1号锅炉个别燃烧器烧损 ,1号汽轮机转子不平衡 ,1号锅炉费斯顿管爆破 ,电除尘器除灰系统堵、漏灰 ,调节阀电动执行器存在位置反馈零点漂移严重 ,行程定位不准 ,空气预热器转子停转保护存在故障等问题。在对上述问题加以分析、研究后 ,确定了各自的处理办法。经质量检查 ,l号机组安装工程优良率为 94 .l% ,2号机组为 96 .8% ,2号机组被评为达标投产机组。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一台300MW汽轮发电机组1、2轴瓦振动异常情况,通过变负荷、润滑油温、油压等试验,并结合对振动现象及振动特征的分析,得出了1、2轴瓦振动异常是由汽流激振和轴系中心发生变化导致的动平衡状况恶化引起的,并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包春  蔡国樑 《电力建设》2001,22(11):32-0
员村热电厂C50 - 8. 83/ 1. 27 单抽1、2 号机组自投产以来,一直存在着凝汽器真空度偏低、17 级缸温超标、5 号低加加热效果极差等缺陷。针对以上问题,通过改进1、2 号腔漏汽,加装3 号腔漏汽手动调整门,改进3 号腔漏汽,改进低加空气系统等办法加以解决。经过了近1 年时间的运行情况证明:以上缺陷得到了彻底解决,机组的热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针对神头第一发电厂苏制K 2 0 0 1 3 3型汽轮机 (4 #)在低负荷运行过程中一、二瓦出现的异常振动进行了原因分析 ,并提出了解决振动故障的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