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超声筛查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治疗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价值。方法对6个月内临床提示有臀纹不对称或髋外展及其它具有DDH高危因素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采用Graf测量方法对2150例新生儿和婴儿(4300个髋关节)进行测量;采用Graf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的实际使用标准将受检髋关节分为六大类(正常髋关节,髋关节位于临界状态,髋关节发育欠佳,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髋关节脱位);对超声检查非正常的患儿在经过相应的临床治疗后进行跟踪随访。结果4300个受检髋关节中正常髋关节约占85.53%,位于临界状态的髋关节约占3.05%,发育欠佳的髋关节约占6.93%,发育不良的髋关节约占3.10%,半脱位及脱位的髋关节约占1.39%。2150例受检者中阳性患儿共465例,其中112例接受了超声复查,105例患儿(93.75%)首次超声复查即提示病情明显好转,7例继续治疗;未接受超声复查的353例患儿中,绝大部分由于复查时年龄超过6个月而直接接受X线柃查,小部分失去随访。结论超声检查能对髋关节进行准确的定性和定量评估,可以在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是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有效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我院婴儿室于1989年12月~1990年元月分娩高峰期间46天内所遇到新生儿结膜炎132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和结果一、一般资料:此期间分娩婴儿数为373(男201,女172),其中高危儿137。产房评分断脐滴眼后即入婴儿室,由护士护理,部分母乳喂养。先后有132婴儿出现眼部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获得确证。总发病率为35%,其中高危儿55人,故其发病率为40%。二、临床表现。婴儿出生后1.5~183.5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报道采用超声波髋关节检查技术诊断新生儿和小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和早期处理的初步经验。方法 2002年4月~2002年9月,391例临床怀疑DDH,年龄小于l岁的婴幼儿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了超声波髋关节检查,其中男193例(49.4%),女198例(50.6%)。最小年龄5d,最大年龄354d。其中新生儿24例(6.14%),2个月婴儿52例(13.30%),3个月婴儿54例(13.81%),4~6个月婴儿164例(41.94%),6~12个月婴儿97例(24.81%)。参照Graf等分类方法,检查者被分为五类,其中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和髋关节全脱位者定为DDH。髋关节发育不成熟者采取随访观察。年龄小于6个月的DDH接受了早期Pavlik吊带治疗,并采用超声波跟踪,决定治疗的终止或改动。结果 300例超声波检查正常,91例超声波检查阳性,其中42例诊断为DDH。接受随访的35例髋关节发育不成熟病例中,29例自行恢复。Pavlik吊带治疗在小于6个月DDH婴幼儿中成功率为91.67%。结论 采用超声波髋关节诊断技术可以早期发现新生儿和小婴儿DDH,并施行早期治疗,可以提高DDH在儿童期的治愈率,减少漏诊病例,简化治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婴儿细菌性痢疾是婴儿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本文收集经大便培养证实的婴儿菌痢63例,并与同期收治的成人菌痢1067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婴儿菌痢与成人菌痢有诸多不同,其特点为(1)起病隐袭,婴儿组近半数(29例)起病较缓慢(病程超过一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便比色卡联合腹腔镜胆管造影在婴儿延迟性黄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72例延迟性黄疸患儿(男34例,女38例,平均日龄64 d),由父母连续7d以上进行大便颜色观察并与比色卡对照:大便颜色持续异常者,以及大便颜色波动在正常与异常之间经内科治疗无效的患儿直接行腹腔镜探查和胆管造影、肝脏组织病理检查;大便颜色持续正常者,以及大便颜色波动在正常与异常之间经内科治疗转为正常的患儿则行内科治疗.所有患儿均行B超、MRCP、ECT检查并随访6~12个月.结果 48例患儿大便颜色连续7d以上为异常,腹腔镜探查及胆管造影结果示:43例为胆道闭锁(BA),5例为非BA.14例患儿大便颜色持续至少7d正常,诊断为婴肝综合征(IHS),内科治疗并随访6~12个月全部治愈.10例患儿大便颜色波动在正常和异常之间,4例经内科治疗后大便颜色转为正常,排除BA行内科治疗,随访3例治愈,1例为漏诊BA;6例内科治疗后无变化,腹腔镜检查诊断1例为IHS,3例为BA,2例为胆道发育不良(CBDH).72例患儿中8例(11.1%)非BA接受了腹腔镜胆管造影,大便比色卡诊断BA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7.9%、73.9%和90.0%.结论 大便比色卡筛查延迟性黄疸患儿,有选择地行腹腔镜检查,显著降低了IHS患儿行腹腔镜检查比率,提高了BA的早期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16例新生儿窒息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1986.3至1092.2共接活产婴儿4281例,新生儿窒息占151例,其中轻度窒息112例,死亡1例;重度窒息39例,死亡15例。为降低新生儿窒息病死率,现对16例死亡病例进行分析。本病死亡数占同期新生儿死亡总数64%(16/25例),提示为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足月儿常见(14/16例),产程延长(第一产程延长14例,第二产程延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小儿超高热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对高原地区40例小儿超高热并发MODS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高热发病率低,占同期住院病人的2.13%,3a以内婴儿发病率为60%,感染是超高热发生的主要原因,受累器官频度顺序为脑衰、呼衰、循环衰、心衰、肾衰、胃肠衰等。结论 感染、超高热、高原缺氧是引起MODS原重要因素,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原发病重受累器官数目越多,病死率越高,愈后越差。  相似文献   

8.
1989年月3底至4月中旬该院婴儿室暴发流行性新生儿腹泻计58例,占同期产婴总数39.2%。其中重型12例,死亡3例,死亡率5.2%。病原菌为致病性大肠杆菌O_(119)B_(14),大便培养阳性率为45%。药物敏感试验新霉素高度敏感。治疗选用新霉素,禁食、补液,尤注重纠正代谢性酸中中毒及支持疗法。中度脱水酸中毒患儿阴离子隙(AG)正常,而重度脱水酸中毒患儿AG均增高,提示AG可作为腹泻合并脱水酸中毒时观察病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武汉地区新生儿及小婴儿人类轮状病毒(HRV)感染的研究结果。采用微型简易凝胶电泳法(PAGE)与ELISA法对250份新鲜粪样进行轮状病毒检测,两者均阳性者123例,占49.2%;表明新生儿及小婴儿腹泻的半数是轮状病毒感染。在HRV-PAGE-RNA阳性病例中,收回58份脐血和小婴儿静脉血,其HRV-CF-Ab滴度≥1:4~1:128者48例(82.75%),与粪便配对进行平行试验,其HRV-PAGE-RNA的阳性率达67.3%,新生儿大便HRV阳性率不比小婴儿阳性率低,提示新生儿及小婴儿抗HRV抗体不能保护其免受轮状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0.
婴儿持续性阻塞性黄疸鉴别诊断程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鉴别诊断婴儿持续性阻塞性黄疸,我们采用鉴别诊断程序进行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对象 78例婴儿持续性阻塞性黄疸具有血清胆红素值升高、且以直接胆红素值升高为主,肝脏肿大≥3cm和大便颜色呈浅黄或白色。年龄15天~4个月,其中15~28天11例,~90天55例,>90天12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临床有便秘表现的1岁以内婴儿进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对其结果进行临床评估。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作者对126例因便秘就诊的婴儿进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用白行制作的球囊替代原有球囊进行检查,结合钡剂灌肠、直肠黏膜活检等方法。在测压检查后进行1至3个月随访。结果126例中,未出现内扩约肌松弛反射的婴儿76例,其中钡剂灌肠检查明确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70例;50例有内括约肌松弛反射出现,经保守治疗1至2个月后门诊随访,其中39例能自行排便,便秘改善,7例偶尔用泻剂辅助治疗,4例症状无缓解,经强力扩肛及Lynn氏手术后,能自行排便。结论 肛门直肠测压是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的方法之一,对1岁以内便秘患儿进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时应将测压的球囊进行改进,使其适应1岁以内婴儿,同时应用少量镇静催眠药,对内括约肌松弛反射阴性者可作1~3次反复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纯母乳喂养婴儿少量便血的原因。方法:研究对象为75例以少量便血为症状的纯母乳喂养婴儿,记录便血症状出现的年龄、伴随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大便培养、结肠镜及肠黏膜活检等)的结果。75例患儿的母亲均被指导进行膳食回避,即去除饮食中的动物及植物蛋白类食物4周,观察便血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患儿出现便血症状的平均年龄为7.4周,最常见的伴随症状是腹泻(71%),实验室检查中以轻度贫血最多见(60%),大便常规可见红、白细胞,但大便培养均为阴性。结肠镜检查提示结肠炎,20例患儿行肠黏膜活检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母亲去除蛋白饮食后的72~96 h,患儿肉眼可见的便血消失。结论: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因对母亲摄入的蛋白过敏而出现便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对院内感染逐渐引起注意,而沙门氏菌通过食物感染又占一定比例。美国1979~1981年发生的院内感染中有39%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占34.8%。沙门氏菌引起的感染中有2/3发生在儿科和婴儿室,本文结合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一次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情况重点从实验室检查方面作一简要的分析。一般情况 1988年4月中旬~5月中旬在我院婴儿室发生了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共有4例新生儿发病,发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97例年龄<三个月的婴儿肝炎及婴儿肝炎综合征免疫球蛋白检测,并对其中21例进行随访,结果表明:本组病例中IgG高于正常者60例,IgA高于正常者7例,IgM增高者82例,其中高度增高者(在正常高值300%以上)IgA1例,IgM28例。从21例随访中发现免疫球蛋白下降正常(主要指IgM),需在一年左右,占95.23%。结合文献对小婴儿肝炎及婴儿肝炎综合征的发病与免疫球蛋白IgM的关系进行探讨,初步推测免疫球蛋白IgM高度增高的婴儿可能与宫内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73年12月~75年12月的400名小于2岁的门诊腹泻患儿进行了严格的观察。患儿以3~6个月龄发病率最高,夏秋季最多见。腹泻标准是24小时内水泻3次以上或12小时内已有2次者。400例中10%患儿24小时内水泻>4次;60%4~6次;>6次的占30%。有248例是在发病3天内就诊,67例是复发者。大便带血者19例,单纯腹泻占27%,39%伴有发热(7例>39.5℃),32%有呕吐,伴有肠道外感染(中耳炎、肺炎等)的占5%。 400例中除37例必须住院者外,余363例皆在门诊治疗。初诊时都进行大便培养,单纯饮食调整(包括暂忌奶、肉食、麦食、蔬菜、水果而给予胡萝卜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观察小于胎龄儿(SGA(脑的发育,对在我院住院的59例SGA在出生后进行了颅脑超声的检查。其中22例也进行了脑CT检查,检查发现SGA脑异常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异常发现包括,室管膜下或脑室内有小囊泡(25例,42.3%),脑室增大(17例,28.8%),小脑发育不良(7例,11.9%),脑有钙化灶(6例,10.2%)。CT表现脑白质密度降低。随访时发现,室管膜下或脑室内囊泡大多在6个月  相似文献   

17.
<正>婴儿稀便筛查干预流程见图1。1询问病史和临床评估1.1稀便情况了解婴儿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每次大便量,排便与进食的关系;大便是否带有黏液、脓血;如大便带血,是鲜红色还是暗红色。1.2伴随症状婴儿是否伴有烦躁哭闹、恶心或呕吐、发热,有无皮肤及呼吸道的过敏症状和体征(皮疹、发作性咳嗽等)。必要时进行大便常规及潜血试验检查。1.3喂养情况  相似文献   

18.
近年麻疹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总结分析1985~1986年收治的76例小儿麻疹,结果表明,近年麻疹的发病季节、高峰后移,3~5月份发病率为44.7%,小婴儿发病增多,大龄儿童发病上升,外来流动人口发病多。麻疹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仅1994年~1996年占76例中的32.99%。全身症状较轻,皮疹稀疏,Koplik’s斑发现率下降,并发症病例占86.8%,其中腹泻病例多占35.5%,预后好,无1例死亡。  相似文献   

19.
对30名新生儿期使用呼吸器治疗的婴儿做了随访。随访时年龄平均为3.3岁,其中2例出院后不久死亡,存活28例中75%有反复呼吸道感染。22名婴儿摄胸片检查,其中3例有符合Ⅳ级BPD的X线改变。26名婴儿做了眼底检查,未发现有晶体后纤维增生。28名随访患儿中6名有神经后遗症,连同2名死亡患儿,预后不良者共8名,占26.6%。此8例患儿住院期间均曾发生过可能造成神经损伤的病情变化,与使用呼吸器时间,最高吸气压和氧浓度无关。  相似文献   

20.
1987~1992年我院出生活产婴儿共5442例,发生新生儿窒息206例,发病率为3.8%;其中男111例,女95例;轻度窒息150例,重度窒息56例,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