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Fenton法对渗滤液进行预处理,并对处理前后的渗滤液进行了GC-MS分析。实验结果表明,Fenton处理渗滤液原液的反应条件为pH=3、m(H2O2):m(COD)=3:1、n(H2O2):n(Fe2+)=4:1、t=0.5 h时,COD从5262 mg/L降至1078 mg/L,BOD5从680 mg/L降至345 mg/L,BOD5/COD从0.129升至0.32,可生化程度明显提高;GC-MS测定结果显示,原液成分复杂,可检测出41种难降解大分子有机物,而Fenton处理后检测出9种有机物,其中具有生物毒性的邻苯二甲酸酯类99.93%被氧化分解。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电芬顿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系统考察电流密度、n(H2O2):n(Fe2+)、pH等工艺参数对渗滤液纳滤浓缩液COD的去除性能,运用响应曲面法推算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电芬顿处理渗滤液纳滤浓缩液的最优工艺参数反应时间为2h,电流密度为6.471 mA/cm2,n(H2O2):n(Fe2+)为12,pH为3.78,COD去除率可达到80.7%。  相似文献   

3.
《云南化工》2019,(9):57-58
以垃圾中转站渗滤液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混凝-臭氧氧化工艺对渗滤液COD和色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11.2,FeCl_3加量为900 mg/L,臭氧反应时间为20 min,臭氧流量为35 mg/L的优化条件下,垃圾中转站渗滤液的COD、色度分别可去除78.39%与95.34,BOD5/COD由反应之前的0.152提升到了0.415,可生化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制备了TiO2-γ-Al2O3复合催化剂,在其最佳合成条件下,比较了太阳光/TiO2-γ-Al2O3与UV/TiO2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性能。结果表明,当Ti(SO42与Al2(SO43·18H2O摩尔配比为1:2、聚乙二醇2000投加质量分数为1.25%、焙烧温度为650℃时,TiO2-γ-Al2O3的催化活性最强。当催化剂投加量与垃圾渗滤液COD质量比为1.75、反应时间为90 min、渗滤液pH为3时,太阳光/TiO2-γ-Al2O3对COD、NH4+-N的去除率几乎达到最高,分别为81.97%和54.95%,...  相似文献   

5.
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絮凝-纳滤处理及过程机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是一种含高浓度腐殖酸类物质和高盐含量的复杂有机废水, 传统生化处理后仍难达标排放。本工作围绕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的特性, 开展了Ca(OH)2絮凝、臭氧氧化预处理与NF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工艺, 并对处理过程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 渗滤液生化出水经过Ca(OH)2絮凝处理, 可以有效地去除其中的杂环类化合物。生化出水经8 g·L-1的Ca(OH)2絮凝处理后, 比MBR出水产水通量提高达8.2%。对Ca(OH)2絮凝出水进行臭氧氧化处理, 虽然降低了它的COD, 但并未进一步提高其NF膜通量,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臭氧氧化生成的硅氧烷类物质造成了膜的污染;与RO处理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相比较, NF膜无法分离废水中的酮类、胺和酰胺类、杂环类化合物, 使得NF产水的COD处在100~160 mg·L-1。NF平均膜通量的增大可导致产水COD略有上升;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及其预处理水在NF处理过程中, 都没有表现出严重的膜污染。  相似文献   

6.
采用矿化垃圾吸附-Fenton-NaClO氧化联合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吸附实验在矿化垃圾粒径为2 mm,用700℃焙烧改性的矿化垃圾作为吸附剂,投加量为60g/L、pH=9的条件下进行,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最大的53.15%和78.77%;吸附出水在初始pH为6、H_2O_2投加量为60 mmol/L、n(H_2O_2):n(Fe~(2+))为4:1、反应时间为75 min的条件下进行Fenton氧化,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最大的52.37%和11.5%;Fenton氧化出水在NaClO,投加量为60 mmol/L、pH为6、温度为50℃和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进行NaClO氧化,NaClO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最高的81.86%和98.96%,此时COD为78 mg/L,氨氮的质量农度为0.42mg/L,均可满足GB16889-2008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采用O3+UV+Ca(OH)2法处理含镍废水,对氢氧化钙加入量、臭氧流量、反应时间、pH和紫外灯功率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利用DesignExpert 8.0中Box-Behnken法进行了响应面设计,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废水处理的工艺条件为:紫外灯功率30 W,氢氧化钙加入量59.5 mg,臭氧流量98.7 mL·min-1,反应时间29.3 min,pH 7.9。在此条件下处理后的废水中镍离子浓度为0.0865 mg·L-1,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含有多种复杂有机物,毒性高,难以直接生化。为了提高废水的生化性及处理效果,新型膜曝气膜生物反应器(MABR)耦合高级氧化技术对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以铁-碳微电解、芬顿反应作为预处理,膜曝气膜生物反应器为生化系统,臭氧化技术作为深度处理,探究了操作条件对出水COD浓度、BOD5/COD(B/C)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铁碳反应时间为1.5 h,pH值为4时,B/C比可从0.05提高到0.12;而芬顿反应的最适宜n(H2O2)∶n(Fe2+)和pH值分别为9和3。经预处理的废水在MABR和深度处理臭氧化的共同作用下,出水COD<500 mg/L,达到了进入污水处理厂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磷酸铵镁法综合处理磷酸盐工业废水和垃圾渗滤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琪  罗固源 《工业水处理》2008,28(1):63-66,82
探讨了磷酸铵镁法综合处理磷酸盐工业废水和垃圾渗滤液的可行性.探讨了pH、物质摩尔配比、搅拌速度、反应时间、陈化时间等因素对氨氮和磷酸盐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得出只加MgSO4·7H2O)处理氨氮质量浓度为2 677.34 mg/L的垃圾渗滤液和磷酸盐质量浓度为l 804.48 mg/L的磷酸盐工业废水时的较佳实验条件为:搅拌速度200 r/min左右,反应时间20 rain,pH=9.5,n(Mg):n(P):n(N)=1.5:1.187:1.0.在陈化时间为30 min以及上述实验条件下,磷酸盐的去除率为99.53%,处理液中的残磷质量浓度为6.79 mg/L,氨氮的去除率为87.56%,残氮质量浓度为76.12 mg/L.并对所得磷酸铵镁沉淀进行了X-衍射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利用臭氧氧化技术处理甲硝唑抗生素废水,考察了废水初始pH值、反应温度、废水的初始浓度对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20 mmol/h下,甲硝唑浓度1 000 mg/L,反应时间50 min,反应温度40℃,废水初始pH值为12的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58.2%,废水的5天生化需氧量(BOD5)与COD的比率(BOD5/COD)从0.17提升到0.41。为了进一步探索甲硝唑抗生素废水的矿化途径,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FT-IR光谱对甲硝唑的处理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臭氧氧化技术可大幅提高抗生素废水的可生化降解性。  相似文献   

11.
MAP法预处理高氨氮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磷酸铵镁沉淀法(MAP法)去除老龄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试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8.25,Mg、N、P的量比为1.3∶1∶0.8,反应时间为2h,搅拌速度为200r/min,沉淀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对氨氮、COD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515、3295mg/L的垃圾渗滤液,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1.2%,COD的去除率为26%,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黄平丹  曹钰嵘 《山西化工》2023,(3):189-191+204
以所排放的稀土氨氮废水达到标准为目的,研究基于化学沉淀法的稀土氨氮废水处理,通过磷酸铵镁沉淀法实现稀土氨氮废水中的氨氮去除。通过对比MgCl2+Na2HPO4、MgSO4+Na2HPO4、MgO+Na2HPO4、MgCl2+NaH2PO4、MgSO4+NaH2PO46种沉淀剂,得出MgCl2+Na2HPO4具有最佳的氨氮去除效果,对该沉淀剂展开深入分析,得出当pH值为9.5、反应时间为1.5 h、反应温度为25℃、沉淀剂配比为n(Mg2+)∶n(NH4+)∶n(PO43-)=1.3∶1∶1.1时,氨氮去除效果最...  相似文献   

13.
采用UV/O_3高级氧化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反应时间、p H和臭氧进气流量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是p H=9、臭氧进气流量80 L/h、紫外光功率为10 W、反应时间120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UV/O_3高级氧化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二级出水COD、氨氮、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80.61%、64.47%、91.70%,相比单独臭氧处理时,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9.31%、17.77%、6.10%。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气浮-混凝-Fenton氧化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气浮条件:气水比为45~60mL/L、氧化石蜡皂用量为300mg/L、气浮时间为15min;最佳混凝条件:PAM投加量为9mg/L、PAC投加量为1100mg/L、pH值为5、搅拌强度为200r/min;最佳Fenton氧化条件:pH值为3,Fe2+投加量为0.04mol/L,n(H2O2)/n(Fe2+)为15,反应时间为90min。垃圾渗滤液经过气浮-混凝-Fenton氧化处理后COD、NH3-N得到了较好的去除,最终出水COD、NH3-N、TP可达《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的排放浓度限值。  相似文献   

15.
单级好氧脉冲式SBR处理垃圾渗滤液深度脱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朱如龙  王淑莹  李军  王凯  苗蕾  彭永臻 《化工学报》2012,63(10):3262-3268
为了考察单级好氧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可行性和脱氮性能,采用脉冲进水式SBR工艺处理高氨氮实际垃圾渗滤液。脉冲SBR运行周期共分为4个缺氧段和3个好氧段,采用3次等量进水模式。缺氧4(An4)不投加外碳源,利用微生物内碳源将NO2--N 还原为N2。结果表明,经过4个不同进水TN阶段(118 d)的连续运行,获得了稳定和高效的脱氮性能。在进水COD为733~3971 mg·L-1的条件下,出水COD稳定在298 ~888.15 mg·L-1;在进水TN为299.78~1100.34 mg·L-1的条件下,出水TN稳定在13.89~36.27 mg·L-1。An4的平均理论内源反硝化速率(TDNRm)达到1.53 mg N·h-1·(g MLVSS)-1。运行阶段的单个周期内,An4内源反硝化速率(DNR)分为快(DNR1)和慢(DNR2)两部分。其中阶段2(Ph2)中的一个周期内DNR1可达2.80 mg N·h-1·(g MLVSS)-1。在没有物化预处理和不投加外加碳源的情况下,实现单级好氧系统对垃圾渗滤液的深度脱氮。  相似文献   

16.
采用Fe/C微电解和Fe/C微电解-Fenton氧化联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研究了废水初始pH、药剂投加量、药剂投加比例和反应时间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获得Fe/C微电解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最佳工艺条件:初始pH=3、m(Fe)/m(C)为4、ρ(Fe/C)为0.6 g/L、反应时间为60 min,处理后COD降至5 960 mg/L,COD去除率达51.8%。Fe/C微电解-Fenton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最佳工艺条件:在Fe/C微电解最佳条件下,H2 O2投加量为11 mL/L,反应时间为100 min,出水COD为4 480 mg/L,COD总去除率为63.8%。垃圾渗滤液中的腐殖酸类有机质经过Fe/C微电解或微电解-Fenton氧化处理后变成小分子产物,与Fe/C微电解相比,Fenton氧化对腐殖酸等大分子有机质有更强的氧化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臭氧催化剂效率低、易流失等问题,采用焙烧法制备FeOx-CuOx-MnOx/活性炭-蒙脱土臭氧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EDS)等方法对所制备臭氧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将该催化剂应用于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实验。分别考察了臭氧催化剂载体中粉末活性炭与蒙脱土质量比、活性组分Fe2+、Cu2+、Mn2+物质的量比、载体与活性组分的质量比、焙烧温度与时间等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载体组分中粉末活性炭与蒙脱土质量比为1∶1,活性组分Fe2+、Cu2+、Mn2+物质的量比为3∶1∶1,载体与活性组分质量比为4∶1,焙烧温度为600℃,焙烧时间为60 min时,所制备臭氧催化剂孔道结构清晰,活性组分Fe2+、Cu2+、Mn2+负载率高且分布均匀;在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时,臭氧催化剂投加量为5 g/L,臭氧投加量为100 mg/L,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率达到67.46%,有较高的催化效率,且臭氧催化剂经过多次重复使用后,催化性能仍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8.
针对纤维素乙醇生产废水,采用新型垂直折流生物处理反应器(VTBR)开展中试试验研究,对系统稳定运行过程中COD、氨氮、SO42-、沼气产量等指标进行了考察分析。结果表明,VTBR技术可用于对高有机物、高氨氮、高硫酸盐特征的纤维素乙醇生产废水的处理,且处理效果稳定可靠,装置最终出水COD稳定在(2 617.9±442.7) mg/L,氨氮稳定在(75.7±21.4) mg/L,SO42-稳定在(1 639.6±139.2) mg/L;中试装置COD、氨氮和SO42-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5.2±1.4)%、(83.1±4.9)%和(62.5±2.9)%;厌氧平均COD容积负荷为(3.5±0.6) kg/(m3·d),好氧平均COD容积负荷为(1.0±0.5) kg/(m3·d),好氧硝化作用平均NH4+-N容积负荷为(0.27±0.05) kg/(m3·d);厌氧系统单位COD平均沼气产率为(0.50±0.08) ...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絮凝-电化学氧化组合工艺对工业垃圾渗滤液中的总磷(TP)进行去除。首先考察了电极材质、电极间距、电解电压、电解时间、曝气时长、反应体系pH等反应条件对电絮凝TP去除效果的影响,并综合经济性得到电絮凝除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铁、铝电极,脉冲电源,电极间距1.0 cm,铁电极电解电压2.0 V,电解20 s倒极,铝电极电解电压2.5 V,电解10 s倒极,反应体系pH 7~8,电解总时间15 min,电絮凝结束后无需采用曝气辅助除磷。在此最佳条件下,TP为11~15 mg/L的渗滤液样本经电絮凝处理后残余TP降至1.0~1.3 mg/L,TP去除率可达91.7%。将电絮凝工艺同Ti/Ru O2-Ir O2电极电化学氧化工艺组合,用于处理TP为14.7 mg/L的渗滤液,处理后渗滤液残余TP为0.2 mg/L,满足工业垃圾渗滤液TP≤0.3 mg/L的直接排放标准。同时,处理后渗滤液COD及氨氮也大幅下降,表明电絮凝-电化学氧化组合工艺对渗滤液样本中氨氮、COD也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CaCl2和BaCl2依次沉淀法净化卤水中的SO42-,采用基于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曲面法,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n(SO42-)∶n(Ca2+或Ba2+)比例对SO42-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aCl2沉淀SO42-的最优实验条件为: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20℃和n(SO42-)∶n(Ca2+)比例为1.18,BaCl2沉淀SO42-的最优实验条件为: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25℃和n(SO42-)∶n(Ba2+)比例为1.15,SO42-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