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甲状腺功能与中医证型、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为中医药防治NAFLD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160例均为厦门市中医院肝病中心2019年1月—2021年12月NAFLD患者,120例符合纳入标准,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为肝郁脾虚证、痰湿内阻证、湿热蕴结证、痰瘀互结证4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观察NAFLD患者甲状腺功能与不同中医证型、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120例NAFLD患者中,各中医证型均以男性患者居多,但各证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结证较其他3型年龄更大,病程更长(P<0.05);肝郁脾虚证体重指数较其他3型更轻(P<0.05)。NAFLD患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激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低,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不同中医证型中,痰瘀互结证NAFLD患者血清T3、T4、FT3、FT4水平最低,TSH水平最高,与肝郁脾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2.
酒精性肝纤维化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中医治疗存在一定的优势。中医虽然对酒精性肝纤维化病名、病机及治疗进行了研究,但是至今仍然不够深入。本文从酒精性肝纤维化证候的文献回顾、证素研究、临床证候分布、实验室指标方面对证候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认为对酒精性肝纤维化的病机和症状特点认识不同,造成证型判定不同或者证候命名不同,主要证型间的程度分级以及证候减轻、缓解或演变与病变的关系不明确,没有与病相结合形成合理的证型。酒精性肝纤维化证候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值得深入研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中医证与肝纤维化指标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方石  卜平 《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1):481-482
对131例6种证型组的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血清有关指标检测,结果显示,6组4项指标均较正常人增高,除肝郁脾虚型的LN外,其余各证型的各指标与正常人均有显著性差异。4项指标在各证型中均以肝郁脾虚型为最低,HA、LN以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型为最高,且证型彼此间大多差异明显。PⅢP以气滞血瘀型为最高,并与其余5年有显著差异,NAG以肝肾阴虚型为高,证型彼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HA、LN、PⅢP值升高在证型  相似文献   

4.
酒精性肝纤维化中医症状和证候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精性肝纤维化是国内外酒精性肝病研究的重点,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优势,对"证"的研究也是当今中医研究的热点。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全面地收集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的中医四诊资料和相关临床检查数据,从数理统计角度探讨酒精性肝纤维化临床中医证候的特点以及中医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不同中医证型与无创肝纤维化诊断仪(FibroScan)肝脏硬度值等客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NAFLD诊断标准的患者194例,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探索各中医证型与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纤维化中医证候特点分布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前期酒精性肝纤维化中医证候特点的研究基础上,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全面地收集可能影响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分布的因素并对其进行探讨。结果总酒精摄入量以及家族酗酒史条件下的总酒精摄入量是影响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分布的重要因素。结论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中医证候特点的分布和相应病机的演变与酒精对脏腑(肝脾)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并且遗传体质因素为影响证候特点分布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医证型与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清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对249例诊断为NAFLD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湿浊内停、肝郁脾虚、湿热蕴结、痰瘀互结4组间BMI、血压、肝功能、血脂及空腹血糖等方面的差异,探讨NAFLD中医证型与各因素的关系。结果:湿浊内停型、肝郁脾虚型ALT、湿热蕴结型、痰瘀互结型BMI逐渐增高。4组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值最低者均为湿浊内停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最高者为痰瘀互结组,湿浊内停组的ALT、AST与其他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血糖方面,湿热蕴结组的空腹血糖(FBG)与其他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血脂上,湿浊内停组的胆固醇(TC)与肝郁脾虚组、湿热蕴结组及痰瘀互结组比较均有差异;4组间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无显著性差异。结论:NAFLD患者BMI指数、血压、血生化指标对其中医辨证有一定参考意义,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与客观指标的关系.方法:通过临床病例观察及实验室检测,收集20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辨证分型、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肝功能(AST,ALT),经统计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为肝郁脾虚型>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湿热中阻型与其他各型ALT及AST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型与其他各型PCⅢ数值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阻络型与其他各型HA、LN数值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Ⅳ数值各组间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各证型与肝功能水平、肝纤维化标志物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纤维化(AF)的致病因子酒精与中医证候特点分布相关性。方法多中心收集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的中医四诊资料和一般资料,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应用统计软件处理和分析AF的临床信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对AF的致病因子酒精与中医证候特点的相关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结果对有限AF病例(92例)的研究结果初步表明,饮酒时间因素对AF患者中医证候特点的分布无影响;累计摄酒量是影响AF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分布的重要因素,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饮酒量与AF患者中医证候特点的分布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是判断病情、决定治疗及随访疗效的关键环节。尽管目前肝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依然是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金标准”,但肝穿仍有一定的有创性和潜在风险,使有些患者不愿接受,尤其难以重复进行。另外取样误差及观察变异(约10%~20%)也影响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因此,运用无创性诊断方法评价肝纤维化十分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酒精性肝硬化(AC) 患者中医证型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3 例A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证型不同分肝气郁结证组39 例、湿热蕴结证组54 例、瘀血阻络证组28 例、肝肾阴虚证组27 例和脾肾阳虚证组15 例,比较各组肝功能特征和Child-Turcotte-Pugh(CTP) 分级。结果:AC 中医证型分布中以湿热蕴结证为主。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 和CTP 分级在各证型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湿热蕴结证组ALT 高于肝气郁结证组、肝肾阴虚证组,且AST 高于瘀血阻络证组、肝肾阴虚证组,且GGT 高于其他4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气郁结证组Alb 高于肝肾阴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且CHE 显著高于湿热蕴结证组、脾肾阳虚证组,且PT较湿热蕴结证组、肝肾阴虚证组和脾肾阳虚证组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组的TBil高于肝气郁结证组、瘀血阻络证组、肝肾阴虚证,且TBA 高于肝气郁结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 患者中医证型与肝功能、CTP 分级存在相关性,其证型演变与CTP 分级递增一致,且湿热蕴结证是本病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属于常见慢性间质性肺系疾患,是肺间质纤维化的主要成因[1,2],隶属于中医"喘证""肺痿"等病范畴,病位在肺,多以肺肾气阴两虚或痰瘀阻于肺络的虚实夹杂为主要表现。研究证实,本病以肺泡上皮损伤、形成成纤维细胞灶以及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以至于肺组织结构的异常重塑为主要病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中医证型与肝纤维化指标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 131例 6种证型组的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血清有关指标检测 ,结果显示 ,6组 4项指标均较正常人增高 ,除肝郁脾虚型的 L N外 ,其余各证型的各指标与正常人均有显著性差异。4项指标在各证型中均以肝郁脾虚型为最低。HA、L N以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型为最高 ,且证型彼此间大多差异明显。P P以气滞血瘀型为最高 ,并与其余 5型有显著差异 ,NAG以肝肾阴虚型为高 ,证型彼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 HA、LN、P P值升高在证型中颇有规律 ,可考虑将三者作为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诊断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中医不同证型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关系.血清Ⅲ型胶原(PC Ⅲ)、Ⅳ型胶原(Ⅳ C)、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等被认为是较好的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1].近几年来我院对上述4项指标开展了联合检测,为探讨上述指标与慢性肝炎中医证型的关系,我们对120例慢性肝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采血检测上述4指标,比较不同中医证型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关系.结果:血清PCⅢ、HA、ⅣC、LN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有相关性,在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升高较为明显,尤以PC Ⅲ、HA水平较为突出,各期中差异有显著性;湿热中阻型为56.75%,肝郁脾虚型分别为60.49%;肝肾阴虚型为75.48%,瘀血阻络型分别为80.31%,与湿热中阻及肝郁脾虚型比较均P<0.01.结论:慢性肝炎不同中医证型在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上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5.
肝病血2证与肝功能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测定30例肝病血瘀证、32非血瘀证患及20例正常人肝功能和血清PCⅢ、LN、HA含量。结果显示HBV感染复制标志血瘀证与非血瘀证均表现较高的阳性率,两比较无差异。T-BIL升高及A/G降低,血瘀证患显高于非血瘀证(P〈0.05 ̄0.01)。血瘀证患血清HA、LN含量明显高于非血瘀证患及正常人,后两无显差异;PCⅢ虽有上述变化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提示:ALG下降或倒置及血清HA、L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慢性乙型肝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检测值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笔者随机对150例经肝活检确诊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了同步血清中肝纤维化标志物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的检测及中医辨证分型,发现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检测与肝组织病理及中医证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医痰瘀互结证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翠玲  李延  赵艳波 《中医杂志》2003,44(7):535-536
目的:通过对慢性病毒性肝炎181例的临床发病及病变过程进行研究,探讨其中医痰瘀互结证与肝纤维化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三型前胶原(PCⅢ)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病例进行证候分类,统计各证候出现的例数。同时运用放免法检测初诊患者肝纤维化的指标。结果:患者中涉及痰瘀互结证者64例,构成比占35.35%,其发生频数最高为312次,说明痰瘀互结证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常见证候,并且痰瘀证积分与血清HA、LN、PCⅢ水平及甘油三酯(TG)水平呈正相关(r=0.85、0.78、0.82、0.64);TG与HA、LN、PCⅢ呈正相关(r=0.54、0.62、0.58)。结论:提示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医痰瘀互结证与肝纤维化关系密切,为痰瘀互结可能是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化中医病理实质之说提供了临床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6月佛山复星禅诚医院体检中心15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纳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根据脂肪肝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48例)、中度组(49例)、重度组(5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102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测定身体质量指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固醇、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肝纤维化指标血清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分析各指标在不同分组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固醇、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和透明质酸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轻度、中度、重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逐渐升高(P <0.0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与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P ...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表达水平的关系,为NAFLD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参数。方法:将NAFLD患者130例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5型,即脾虚湿痰证(32例)、肝郁脾虚证(30例)、痰瘀互结证(30例)、湿热内蕴证(34例)和肝肾不足证(4例,因样本数太少,未纳入统计分析),测定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并以同期不嗜酒的30名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NAFLD不同中医各证型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NF-α、IL-6水平在中医各证型间按脾虚湿痰证→肝郁脾虚证→痰瘀互结证→湿热内蕴证依次升高,湿热内蕴证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高于其他三个证型(P0.05);痰瘀互结型血清TNF-α、IL-6水平高于脾虚湿阻证、肝郁脾虚证(P0.05),但肝郁脾虚与脾虚湿痰两证型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NAFLD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在不同中医证型间的表达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刘炜 《江苏中医药》2012,44(2):22-23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尿酸(UA)的相关性.方法:对162 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所有患者均在药物干预前检测UA 值,同时选取50 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UA 水平依据中医证型依次为痰瘀互结型>湿热蕴结型>湿浊内停型>肝郁脾虚型>健康对照组,各型相互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情程度依肝郁脾虚型、湿浊内停型、湿热蕴结型、痰瘀互结型的顺序逐次加重,UA 水平也依此顺序逐渐升高,与UA 水平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