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毫火针针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LBP)的临床疗效。方法:CLBP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8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37例(脱落2例)。对照组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隔日1次,每周训练3次,共治疗4周;试验组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毫火针针刺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并比较两组腰部耐力指标和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多裂肌收缩时平均肌电值(AEMG)、均方根值(RMS)、中位频率(MF)和平均中位频率(AMF)。结果:治疗后两组ODI评分、VAS评分、MF、AMF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腰部静态肌耐力、动态肌耐力评估值,以及AEMG、RMS较治疗前升高(P<0.01)。试验组治疗后ODI评分、VAS评分、MF、AMF均低于对照组(P<0.01),静态肌耐力、动态肌耐力评估值,以及AEMG、RMS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14%(34/35),高于对照组的85.71%(30/35,P<0.05)。结...  相似文献   

2.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是无明确病理性诊断同时疼痛时间超过12周的一类腰痛症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病情易反复,给患者带来巨大困扰。在临床上,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手段有许多。核心稳定训练是近年应用到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之中的一种运动疗法,通过增强核心稳定性达到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目的,同时具有安全、针对性强等优点,在临床上受到患者认可并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就核心稳定训练的定义、训练方式、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上核心稳定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法联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老年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行手法治疗,观察组加用核心稳定训练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VAS、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闭眼单脚站立时间、闭目原地踏步时间均较治疗前延长(P<0.01),观察组延长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可以瞬间纠正腰椎“骨错缝、筋出槽”,恢复力学平衡。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使筋强骨健,维持腰椎稳定,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意拳养生桩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SLB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惠安县中医院针灸科就诊的CNSLBP门诊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意拳养生桩训练,2组均隔日治疗1次,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0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的腰痛程度,采用焦虑和抑郁评分(HADS)评价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的腰背功能障碍程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VAS评分、HAD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均<0.05);与治疗后比较,治疗后30 d观察组VAS评分、HAD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30 d对照组VAS评分、HADS评分及ODI评分反而升高(P均<0.05)。结论针刺联合意拳养生桩训练法治疗CNSLBP可有效改善腰痛,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增强腰背活动功能,具有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结筋病灶点结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电针结筋病灶点结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和对照组(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各42例.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石氏针刺疗法结合太极拳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2020年6月—2022年2月治疗的6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单纯药物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针刺太极组给予石氏针刺疗法结合太极拳治疗,针药太极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及石氏针刺疗法结合太极拳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腰痛VAS评分及ODI功能障碍评分,评估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后3组受试者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治疗后针药太极组VAS疼痛评分绝对分数(治疗前VAS疼痛评分-治疗后VAS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单纯药物组(P<0.05)。治疗后针刺太极组和针药太极组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单纯药物组(P均<0.05),ODI评分绝对分数(治疗前ODI评分-治疗后ODI评分)均明显高于单纯药物组(P均<0.05)。针刺太极组和针药太极组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单纯药物组(P均<0.05),针刺太极组和针药太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形成可推广的技术方案.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案,将3个研究中心的入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评价者盲.评价指标包括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针刺不良反应.研究分为2个研究阶段,第1阶段:随机分组后4周.治疗组使用贺氏针灸三通法,对照组使用安慰针刺法,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第2阶段:随机分组后5~24周,治疗组患者可以继续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治疗次数不做限定;对照组使用毫针刺法常规治疗,治疗次数不做限定,2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4周贺氏针灸三通法有效率65.9%,安慰针刺有效率13.1%;治疗后24周贺氏针灸三通法有效率82.9%,常规毫针刺法有效率65.8%.结论 贺氏三通法较常规针刺疗法可更有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安全性高,且治疗次数少,起效时间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腕踝针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内服和常规传统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外用,再配合Bobath理念引导下核心肌群训练和腕踝针治疗。两组的变化情况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腰椎活动度、肌肉耐力测试、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在疼痛(VAS、Oswestry腰痛指数)以及腰椎活动度(腰椎前屈的指地距离、Schober试验)两个方面,两组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4个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电话随访观察组疼痛两指标亦优于对照组。在肌肉耐力测试方面,两组在腹肌、背肌耐力测试中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背肌和腹肌耐力测试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方面,两组均优于治疗前,但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效评定方面,观察组治愈2例,显效23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显效率62.5%(25/40);对照组治愈0例,显效16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显效率40.0%(16/40);两组显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用,再配合核心肌群训练联合腕踝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提高关节的活动度,缩短患者在院治疗周期,提高恢复疗效,同时促进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正骨推拿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88例分为治疗组112例和对照组76例,治疗组用正骨推拿、腘窝刺络放血,对照组用正骨推拿普通针刺,两组均治疗1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疼痛及功能障碍的改善治疗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骨推拿配合刺络放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四维牵引联合针刺整脊手法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患者腰背部疼痛的改善以及对腰椎-骨盆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CNLB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四维牵引联合针刺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联合整脊手法进行治疗,每组治疗14 d,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腰椎冠状面Cobb角、腰椎弓顶距离、腰椎前突指数、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I)、骨盆入射角(PT)、脊柱矢状轴(SVA)、骶-股距(SFD)。结果:观察组VAS评分、Cobb角、PI低于对照组,JOA评分、腰椎弓顶距离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前突指数、SS、PT、SVA、SF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维牵引联合针刺整脊手法能够有效缓解CNLBP疼痛,纠正患者腰椎曲度异常,调节腰椎-骨盆参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内功推拿结合倒走对非特异性腰痛(NLBP)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90例NLBP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推拿组(A组)、内功推拿组(B组)、内功结合倒走组(C组)各30例,用视觉类比VAS评分、JOA下腰痛评分、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观察患者疼痛、肢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3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C组VAS评分改善优于A组和B组(P0.01);B组疗效优于A组(P0.05),C组疗效优于A组和B组(P0.01);C组ODI评分改善优于A组和B组(P0.01)。结论:常规推拿、内功推拿、内功推拿结合倒走3种治疗方法均可以改善NLBP患者的疼痛、功能障碍以及生活质量,但内功推拿结合倒走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推拿和内功推拿。  相似文献   

12.
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是一种没有明确病因的异质性疾病。在临床研究方面,针刺治疗NLBP虽已进入多个国家的腰痛临床实践指南,但等级力度较低,且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仍存在争议,国际研究中度证据表明针灸治疗NLBP短期镇痛效应明确,可一定程度改善疼痛相关抑郁症状,但疗效规律探索较欠缺,缺乏指导针刺治疗NLBP的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方案;国内临床研究在量效选穴、特色针法、针刺器具等方面颇具特点,但存在研究缺乏系统性、质量不高、证据力度不强等问题。机制研究结果显示,针刺可能通过抗炎镇痛、改善中枢敏化及局部多裂肌和骨源性损害等实现镇痛效应;但由于NLBP病种的异质性,目前对针刺治疗NLBP机制的阐述可能无法达到共识,仍值得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针刺脐周四边穴结合悬吊下核心肌群训练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数表法将纳入的60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脐周四边穴加悬吊下核心肌群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悬吊下核心肌群训练。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表(ODI)评分。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6.67%(P <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针刺脐周四边穴结合悬吊下核心肌群训练对改善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疼痛症状、腰部功能障碍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张倩  陈祥芳  廉彬青 《光明中医》2022,(12):2260-2263
随着工作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变化,非特异性腰痛(NLBP)的发生越来越普遍且年轻化。据国内外统计结果,腰痛的时点患病率约为18%,终生患病率约为40%,NLBP患者占据了腰痛患者总数的85%,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以及工作环境的改变,国内外发病率均逐年上升。NLBP病程缓慢,与众多危险因素相关联,常反复发作,加重了家庭、社会经济负担。由于其较高的发病率,NLBP成为临床及研究人员的关注重点。此文通过查阅近几年关于中医治疗NLBP的临床研究文献,对目前NLBP的常用中医疗法进行了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筋灸法结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经筋组、训练组、结合组,每组46例。经筋组采用经筋灸法,首先对患者触诊标记,每次选取8~12个结筋病灶点,以艾条温和灸,30 min/次;训练组借助瑞士球,按端坐、双桥、屈膝双桥、反桥和俯卧撑的顺序,每个动作持续30 s,每次间隔休息1 min,重复3次。结合组采用先经筋灸法,后核心稳定训练的方法。3组均1次/d,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3组治疗前后VAS、RMDQ分值、静、动态肌耐力评估,并评价疗效。结果:(1)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经筋组和训练组(P0.05),经筋组疗效优于训练组(P0.05);(2)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后VAS、RMDQ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腰部静、动态肌耐力评估值明显增强(均P0.05);(3)治疗后,与经筋组、训练组相比,结合组VAS、RMDQ评分明显降低(P0.05),腰部静、动态肌耐力评估值明显增强(P0.05);(4)治疗后,与经筋组相比,训练组V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RMDQ评分明显降低(P0.05),腰部静、动态肌耐力评估值明显增强(P0.05)。结论:经筋灸法结合核心稳定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疼痛、腰部功能,并明显增强静、动态腰部肌耐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Modic改变分型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推拿近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Modic 改变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传统推拿手法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推拿治疗CNLBP患者82例,根据MRI中Modic改变分4组:A组Modic 0型43例;B组Modic I型13例,C组ModicⅡ型20例,D组Modic Ⅲ型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统一的推拿治疗。同时采集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采用IBM 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组间患者性别、年龄、腰痛时间、治疗前ODI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4组ODI明显减小(P<0.01)。A和B之间、C和D之间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LBP Modic改变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原因之一。无Modic改变和Modic I型CNLBP比ModicⅡ、Ⅲ型患者的推拿近期疗效好,提出ModicⅡ、Ⅲ型患者需要考虑叠加其他疗法。  相似文献   

17.
杨云涛  胡斌  李赛赛  左刚  娄亚兵 《河南中医》2020,40(10):1602-1605
目的:观察特色筋骨三联疗法配合八段锦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CNLBP患者均为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门诊、住院患者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康复科门诊、住院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过程,共脱落病例3例,治疗组2例,对照组1例。治疗组给予特色筋骨三联疗法配合八段锦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手法配合小燕飞式或五点支撑式腰背肌锻炼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和动、静态肌肉耐力。结果:两组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VA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RMD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动、静态肌肉耐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特色筋骨三联疗法配合八段锦治疗CNLBP...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浮针疗法联合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气滞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现代医学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浮针疗法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运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mJOA)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对患者的主观疼痛程度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对比两组患者伸展、侧屈、屈曲的活动范围。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P物质(substance P,SP)、5-羟色胺(5-hydroxy trptamine)的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mJOA评分明显升高,以治疗组患者升高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减轻,以治疗组减轻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伸展、侧屈、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运用膀胱经双角度排针结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1例CNLB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传统针刺加核心肌群训练,每日1次;观察组采用膀胱经双角度排针结合核心肌群训练,每日1次.两组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进行腰部疼痛视觉量表(VAS)评...  相似文献   

20.
形、气、神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作为中医重要的思想理论,至今仍指导着中医诊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对临床针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分析,探讨基于形气神理论针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思路。调形,主要作用于皮肉筋骨,纠正异常生物力学改变;调气,通过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以止痛;调神,通过对高级中枢脑的调节对机体进行调节;通过对形、气、神的共同调节,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值得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