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福莓1号’、‘法兰地’、‘女峰’、‘红珍珠’和‘红实美’等5个草莓品种为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研究不同草莓品种果实成熟期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5个草莓品种主要含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不同品种间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存在差异,‘福莓1号’、‘法兰地’、‘女峰’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而‘红珍珠’和‘红实美’较低;果实外部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中心部位;‘福莓1号’和‘法兰地’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随果实成熟而逐渐下降,其中绿果期到白果期以及粉红果期到红果期含量下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新疆杏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新疆杏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组成与含量特征,揭示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5个新疆杏品种不同发育阶段的果皮和果肉为试验材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HPLC)检测各样品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对比分析果实发育过程中其组成与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从新疆杏果实中共检测到3种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其中,蔗糖和葡萄糖为主要糖。果实成熟时,果皮中两种主要糖分别占总糖含量的60.7%—79.1%和13.5%—34.7%,果肉中占总糖含量的65.5%—82.4%和8.2%—25.9%,果皮、果肉中果糖的含量相对较低,仅占总糖含量的4.6%—10.6%和6.5%—10.7%。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3种可溶性糖和总糖的含量均明显增加,各种糖的比例也发生明显变化。葡萄糖占总糖的比例不断减少,果皮中葡萄糖占总糖比例从79.4%降至13.5%,果肉中从74.1%降至8.2%;而蔗糖的比例不断增加,果皮中从11.0%增加到79.1%,果肉中从11.0%增加到82.4%,成为成熟果实中最主要的糖。从新疆杏果实中共检测到6种有机酸,包括苹果酸、奎宁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和富马酸。成熟果实中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是最主要的有机酸,占总酸含量的94.6%—98.3%。果实发育过程中,苹果酸和草酸呈下降趋势,柠檬酸、奎宁酸和富马酸呈上升趋势,酒石酸无明显变化规律。果实发育前期(幼果期至膨大期),总酸的含量明显增加,而在果实成熟过程中(转色期至完熟期)迅速下降。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尽管苹果酸占主导地位,但各品种在有机酸的积累模式上有明显差异,依据其变化特点可分为2种模式:由苹果酸和奎宁酸或苹果酸向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3种主要有机酸共积累。果实成熟时,3种共积累酸的比例在品种间差异较大:‘库尔勒托拥’(KE)、‘阿克牙勒克’(AK)和‘克孜佳娜丽’(KZ)中,柠檬酸苹果酸奎宁酸;‘索格佳娜丽’(SG)中,奎宁酸苹果酸柠檬酸;‘苏联2号’(SL)中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的比例相当。果皮和果肉在可溶性糖、有机酸的组成、含量和积累模式上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新疆杏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积累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糖的积累模式由葡萄糖积累型向蔗糖积累型转变,有机酸由苹果酸和奎宁酸积累型或苹果酸积累型向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3种酸共积累的模式转变,糖、酸积累模式的转变在新疆杏果实甜度和酸度以及风味品质决定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巴厘(Ananas comosusr cv. Yellow Mauritius)’、‘卡因(Ananas comosusr cv. Cayenne)’和‘台农11号(Ananas comosusr cv. Tainung 11)’3个菠萝品种的果实为试材, 进行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以及维生素C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是菠萝果实的主要糖类;在果实发育早期,各糖分含量较低,随着果实生长速度减慢,糖含量迅速增加,在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在成熟果实中,不同品种间糖份的比例有较大差异,其中,‘巴厘’为3.71:1.11:1,‘卡因’为2.67:0.74:1。菠萝果实中所含有机酸有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乙酸、草酸和马来酸;随着果实的发育,不同品种间有机酸的含量、比例以及变化规律有一定的差异;在成熟果实中有机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巴厘’为柠檬酸(约占65.7%)、苹果酸(约占24.9%)、乙酸、草酸和马来酸,酒石酸没有检测到,‘卡因’为柠檬酸(约占62.2%)、苹果酸(约占14.4%)、酒石酸、乙酸、草酸和马来酸。菠萝果实中也有较丰富的维生素C,不同品种维生素C含量差异较大,‘巴厘’最高(0.49mg/g),‘卡因’次之(0.19mg/g),‘台农11号’最低(0.11mg/g)。  相似文献   

4.
以‘玉环柚’果实为试材,观察了大棚设施栽培对‘玉环柚’物候期和果实裂果的影响,测定了大棚与露地栽培‘玉环柚’果实发育过程中单果重、色泽与糖、有机酸等品质成分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大棚设施栽培使‘玉环柚’物候期提前,成熟期提早10d,裂果率下降21个百分点。大棚设施栽培对单果重几乎没有影响,但提高了转色期色泽参数的L、a*、b*值,表明大棚设施栽培促进‘玉环柚’着色。蔗糖是‘玉环柚’果实积累的主要糖,占总糖含量的76%;葡萄糖和果糖在果实发育过程几乎保持恒定水平,二者之和仅占总糖含量的25%;大棚设施环境对‘玉环柚’果肉蔗糖含量影响较大,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大棚果的蔗糖含量都高于露地,且大棚栽培的‘玉环柚’蔗糖含量提早约45d。‘玉环柚’果实有机酸以柠檬酸为主,果实含酸量除在幼果期较高外,在果实发育进程中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大棚果的酸含量与露地果接近或略有下降,表明大棚栽培方式对‘玉环柚’果实酸含量影响不大。以上结果表明,大棚环境有利于‘玉环柚’果实着色和糖分积累,起促早成熟、防裂果与提高品质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研究‘黑樱桃’和‘红樱桃’2种中国樱桃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有机酸积累及相关代谢酶活性,探究中国樱桃发育过程中二者间的关系,为国内樱桃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汉源县当地种植的10 a生‘黑樱桃’和‘红樱桃’为试验材料,测定发育时期内果实有机酸组分的质量分数以及酸代谢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2种中国樱桃果实中苹果酸质量分数最高,并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成熟时苹果酸质量分数占总酸质量分数85%以上,其他有机酸质量分数很低,且‘红樱桃’果实总酸质量分数高于‘黑樱桃’;苹果酸脱氢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与苹果酸质量分数变化趋势相近,并呈显著正相关;苹果酸酶活性在果实发育后期迅速升高,与苹果酸质量分数呈负相关;柠檬酸合成酶活性与柠檬酸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2种中国樱桃果实有机酸积累以苹果酸为主,‘黑樱桃’果实有机酸质量分数更低,有着更好的风味,苹果酸脱氢酶、苹果酸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是2种中国樱桃果实苹果酸积累代谢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6.
设施油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油桃生长发育过程中糖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果实发育早期,糖分积累以还原糖即葡萄糖和果糖为主;果实发育后期,还原糖含量下降,蔗糖含量迅速升高。有机酸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苹果酸含量与有机酸变化趋势相似,柠檬酸呈逐渐升高趋势,至果实成熟有所降低。果实成熟期苹果酸与柠檬酸含量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综合果实品质优良的草莓品种,丰富草莓栽培、育种、加工及利用依据,以山西省内16个草莓品种品系为试材,测定其外观性状、营养物质及酚类物质含量等果实品质因子,并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主成分综合评分法进行比较和评价。研究表明,主成分分析可将草莓果实的9个品质因子简化为酚类构成因子、外观品质构成因子和营养构成因子3个类型的因子,其可反映81.0141%的原始数据信息量;16个草莓品种品系中,‘枥乙女’、‘章姬’和‘06-2-8’综合品质最佳,而‘温塔娜’、‘甜查理’和’05-1-5’综合品质最差,直观分析无法全面地对多个草莓品种品系的果实品质进行比较,说明草莓果实品质分析有必要运用科学的数学方法,减少主观片面性。  相似文献   

8.
以‘泰山三白甜’、‘三白酸’和‘牡丹’石榴成熟期的果实为试材,籽粒经紫外杀菌15 min后装入保鲜袋于(4±0.5)℃冷藏保鲜18 d,期间比较3个品种籽粒的保鲜品质、有机酸组分含量变化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2个酸石榴品种籽粒冷藏过程中的失重率、腐烂率、相对电导率均低于甜石榴品种‘泰山三白甜’;而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显著高于‘泰山三白甜’;2个酸石榴品种中可滴定酸和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整个冷藏期内较稳定,均比‘泰山三白甜’变化幅度小;3个品种均以柠檬酸、苹果酸、草酸和酒石酸为主要有机酸,2个酸石榴品种中柠檬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泰山三白甜’,而草酸含量均显著较低;‘牡丹’石榴中苹果酸含量在冷藏过程中均显著低于‘三白酸’和‘泰山三白甜’,三者酒石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冷藏过程中2个酸石榴品种鲜切籽粒保鲜效果均优于甜石榴品种,以‘牡丹’石榴中各有机酸组分含量最稳定,冷藏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菠萝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变化及品质形成特点,为菠萝品种改良和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巴厘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主要内源激素、可溶性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Vc)含量,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在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其单果重呈不典型的单S形曲线变化趋势;玉米素(ZT)含量最高,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吲哚乙酸(IAA)含量呈先降后升、再降再升的动态变化;脱落酸(ABA)含量变化与ZT相似,幼果期ABA含量随着果实发育不断升高,进入果实膨大期后趋于稳定,成熟期缓慢上升;赤霉素(GA3)微量存在.在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积累以果糖、葡萄糖和蔗糖为主,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随果实发育逐渐升高,而幼果期蔗糖含量逐渐下降,进入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后蔗糖含量急剧升高;有机酸积累以马来酸、柠檬酸和苹果酸为主,幼果期以苹果酸和马来酸积累为主,进入果实膨大期后柠檬酸含量急剧升高,成为成熟菠萝的主要有机酸;此外,在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检测到微量的富马酸和酒石酸.Vc含量在果实发育初期不断升高,进入成熟期后急剧下降.[结论]ZT和ABA是影响菠萝果实发育及成熟的重要内源激素,其含量随果实的发育呈动态变化;蔗糖和柠檬酸是决定巴厘菠萝果实品质的主要可溶性糖和主要有机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时期黑穗醋栗果实内抗坏血酸(AsA)含量及其合成代谢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以明确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AsA含量与代谢合成相关酶之间的关系,为全面揭示黑穗醋栗果实AsA积累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3个不同黑穗醋栗品种(‘亚德’‘布劳德’和‘黑丰’)为试材,测定果实在幼果期、膨大期、半转色期、转色期和成熟期时还原型抗坏血酸(AsA)、氧化型抗坏血酸(DH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以及AsA合成与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 不同品种黑穗醋栗果实大小、AsA含量以及AsA相关代谢物水平存在明显的多样性。其中‘亚德’单果重最大,为1.97 g。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总抗坏血酸(T-AsA)和AsA含量在3个品种中变化趋势一致,均在幼果期含量最高,其中‘亚德’幼果期果实中AsA含量最高,为83.17 μmol·g -1 FW,随着果实的生长迅速下降,在成熟期降至21.28 μmol·g -1 FW;3个品种果实中GSH和T-GSH含量随着果实发育呈升高趋势,但不同品种升高时期或增加幅度不同;GSSG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成熟果中‘黑丰’含量最低,为0.008 μmol·g -1 FW,仅为‘亚德’的10.2%。AsA-GSH循环再生代谢中,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活性在果实膨大期达到最高,成熟期降至最低,其中‘布劳德’果实中DHAR和MDHAR活性略高于‘亚德’和‘黑丰’;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在幼果期最高,‘亚德’幼果期果实中GR活性最高(0.06 μmol·min -1·g -1 FW),之后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不断下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变化与之相似;L-半乳糖途径的关键酶L-半乳糖-1,4-内酯脱氢酶(GalLDH)活性随着果实生长发育的变化趋势与AsA含量变化相一致,且‘亚德’果实中GalLDH活性在幼果期和成熟期均高于其他两个品种。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GalLDH与T-AsA、AsA、DHA、DHAR和MDHAR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可达0.91以上,即果实中GalLDH活性越高,果实中AsA含量也越高;DHAR和MDHAR与T-AsA、AsA间也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APX与T-GSH、GSH间相关性较强。【结论】 黑穗醋栗幼果期果实中AsA含量最高,且品种间差异显著;GalLDH、MDHAR和DHAR可能是黑穗醋栗果实中AsA合成代谢的关键酶,黑穗醋栗果实中AsA含量积累主要取决于GalLDH活性,说明合成途径起着更关键的作用,而AsA-GSH循环再生途径相关酶对AsA合成也有一定的贡献,黑穗醋栗高AsA含量的积累是由合成途径与循环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测定梅和杏果实不同发育时期有机酸含量、相关酶活性以及有机酸代谢酶基因表达量,分析2类果实有机酸生物合成与代谢的关键基因,进一步解析梅和杏果实有机酸含量差异形成机制。[方法]以梅品种‘养老’和‘丰后’以及杏品种‘金太阳’的果实为材料,首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生长期果实中有机酸组分和含量,然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有机酸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最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有机酸代谢酶关键基因在果实各个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结果]梅和杏果实中积累的主要有机酸均为柠檬酸和苹果酸,且相关代谢关键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在梅和杏果实发育过程中,柠檬酸合成酶(CS)活性与柠檬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磷酸丙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和NADP-苹果酸酶(NADP-ME)活性与苹果酸含量均具有显著相关性。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在梅果实中发现CS基因表达量与柠檬酸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在梅和杏果实中同时发现ME基因表达量与苹果酸含量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梅和杏果实中有机酸含量差异主要是由CS、PEPC和ME活性不同引起的,在梅果实中发现CS和ME基因是有机酸合成与代谢的关键基因,在杏果实中发现ME基因是有机酸代谢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12.
有机酸是决定植物果实品质及风味的重要元素,不同有机酸的组分及含量使不同物种果实风味存在明显差异。本试验以蛋黄果‘云热-205’果实为试材,利用常规的品质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云南保山市隆阳区岗党村、莫卡1号、热经所内的蛋黄果果实性状和有机酸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岗党村蛋黄果平均单果重最大,热经所蛋黄果可食率最高;有机酸含量,绿熟果的酸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同时以酒石酸(9.31~17.05 mg/g)、苹果酸(12.05~22.22 mg/g)和柠檬酸(2.18~12.62 mg/g)为主。在室温下贮藏,自绿熟至完熟时,果实总酸、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和没食子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富马酸则呈上升趋势。因此,蛋黄果果实品质随着海拔的升高,果实质量及总酸含量均呈升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黑晶、东魁和温岭大梅3个杨梅品种为材料,对杨梅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成分及其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确定了杨梅果实中的3种有机酸成分,分别为柠檬酸、苹果酸和奎宁酸。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柠檬酸始终为最主要的有机酸成分。随着果实成熟,3种有机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成熟果实中,黑晶、温岭大梅和东魁3个品种的柠檬酸含量分别为(7.423±0.530),(8.987±0.088 )和(7.820±0.306)mg·g-1 FW;苹果酸的含量分别为(0.113±0.002),(0.062±0.001)和(0.037±0.008) mg·g-1 FW;奎宁酸的含量分别为(1.122±0.098),(0.952±0.042)和(0.738±0.056)mg·g-1 FW。分析表明杨梅果实属于柠檬酸型果品。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6个草莓品种的果实香气物质进行测定,分析不同草莓品种的果实香气物质差异及共有香气物质。结果表明,6个草莓品种共检测出131种香气物质,其中有21种共有香气物质;‘甜查理’和‘圣诞红’的香气物质种类最多,‘红颜’品种的香气物质种类最少;‘艳丽’与‘隋珠’品种的香气物质总相对含量最多,总相对含量最少的为‘章姬’品种;经过主成分分析,‘红颜’和‘圣诞红’品种的香气物质较为相似,‘艳丽’和‘隋珠’品种较为相似,‘甜查理’和‘章姬’品种的香气物质差异较大。6个草莓果实的香气物质种类及相对含量以酯类物质最多,酯类的相对含量占总香气相对含量的50%以上,最高的达73.34%;1-己醇、己酸2-己烯酯、2-庚酮及5-丁基二氢-2(3H)-呋喃酮是6个草莓品种的特征挥发性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5.
苹果果实中糖、酸和花青苷的组分及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红星’、‘粉红女士’、‘澳洲青萍’和‘金冠’为材料,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成熟期不同色泽类型果实中糖、酸和花青苷组分及含量,分析不同色泽类型苹果果实中可溶性糖、有机酸和花青苷组成及含量差异。成熟期苹果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蔗糖、二磷酸尿甘半乳糖(UDP-半乳糖)和山梨醇组成,其中果糖含量最高,其次为蔗糖和葡萄糖;不同品种的果糖百分含量相对稳定,蔗糖和葡萄糖含量变化较大,其所占百分比变异系数分别为32.03%和35.46%;4个苹果品种的果实中,苹果酸含量最高,平均为85.58%,柠檬酸的含量次之,为9.89%,所占百分比变异系数为90.52%,乙酸的含量较低;苹果果皮中含量最多的花青苷为cy-3-gal,占95.36%~98.73%;其次为cy-3-ara,占比2.58%,但所占百分比变异系数高达58.53%;cy-3-gul含量最低,仅在红色品种‘新红星’和‘粉红女士’中被检测到。由此,黄色品种‘金冠’属于高果糖类型,绿色品种‘澳洲青苹’属于低果糖类型;4个苹果品种积累较多的糖分是果糖和蔗糖,属于果糖/蔗糖积累型;蔗糖、葡萄糖、柠檬酸和cy-3-ara可作为区分4个品种差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以我国东北地区栽培的8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葡萄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糖酸组分及含量变化。【结果】供试8个葡萄品种成熟果实中总糖平均含量为182.74 mg/g FW, 其中北冰红含量最高(236.82 mg/g FW),红地球最低(139.82 mg/g FW)。葡萄糖和果糖是为主要的可溶性糖,含量约为1.1∶1,均随果实发育逐渐积累;供试品种有机酸平均含量7.64 mg/g FW,以酒石酸和苹果酸为主,占总酸含量87.79%以上, 其中双红含量最高(12.69 mg/g FW),维多利亚含量最低(3.96 mg/g FW)。欧美杂交种藤稔、高妻以苹果酸为主要有机酸(分别占总酸含量52.60%、53.77%),其余6个品种以酒石酸为主(占比47.39%~66.16%)。【结论】葡萄果实中可溶性糖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总糖含量随着果实发育呈上升趋势;有机酸以酒石酸和苹果酸为主,总酸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各品种果实进入糖分快速积累、有机酸迅速分解阶段的先后与其生育期的长短存在对应关系,而糖分快速积累及有机酸快速分解所需时间长短与各品种生长发育周期的长短并无正比例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云南10个芒果栽培品种的果实性状和糖酸组分及含量,为今后系统开展云南芒果果实品质差异及新品种引种选育提供参考。以10个云南芒果栽培品种为试材,对果实的平均单果重、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果形指数等9个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利用HPLC对芒果果实中的糖酸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经HPLC检测发现所测10个品种中的主要有机酸为酒石酸、苹果酸和柠檬酸,主要积累糖组分为蔗糖。平均单果重和果实硬度最大为‘R2E2’;‘南逗迈4号’的甜度值和总糖含量最高;‘台农一号’的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最高;‘Khiew Saway’的总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红香酥梨果实采后货架期有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分离出酒石酸、L-苹果酸、乳酸、柠檬酸、琥珀酸和D-苹果酸等6种有机酸,其总含量为(3.53±0.21)g/kg;成熟的红香酥梨果实属于苹果酸优势型,其主要有机酸为苹果酸,占总有机酸含量的81.82%±0.38%,其中,苹果酸的2种异构体L-苹果酸和D-苹果酸含量分别占总有机酸含量的57.86%±0.71%和23.97%±1.09%;柠檬酸含量次之,占总有机酸含量的8.57%±0.25%;酒石酸、琥珀酸和乳酸含量较低,占总有机酸含量的比例均低于5%;红香酥梨果实总有机酸含量变化在货架期表现为前期上升、中期下降、后期再上升的趋势,说明货架前期果实有机酸含量仍在积累,且主要积累的是D-苹果酸含量;货架中期有机酸含量因消耗、转化的加强而降低,且在第20天时达到最低点,其中,柠檬酸下降幅度最大;货架后期可能由于果实开始衰老,其他物质转化为有机酸使其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6个日中性草莓品种开展主要经济性状测定与分析,为育种亲本选配和生产上品种选择提供性状信息。【方法】2个自育品种(‘秋怡’和‘秋香’)穴盘苗和4个美国品种(‘Monterey’,‘Portola’,‘Albion’和‘San Andreas’)裸根苗于2015年10月7日定植,深沟高畦双行定值,植株通过滴灌获得全营养肥。植株于次年3月初开始开花,鲜果从5月初开始采收至12月中旬止。期间对各品种夏季花量(单株花序数、单花序花朵数和单株花朵数)、果实产量(果实总产量,商品果产量,小果产量,畸形果产量及果数)、果实硬度、果实表面颜色和果实糖酸含量等经济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各主要经济指标在品种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同的基因型是造成性状差异的主要原因; 2个自育品种商品果产量达到美国品种的产量水平,可溶性糖含量高,有机酸含量低,但果实硬度低,适宜作为鲜食品种育种亲本和鲜食栽培; 4个美国品种普遍有机酸含量和果实硬度高,适宜作为加工品种育种亲本和加工用栽培。【结论】该研究为育种者育种亲本选配和生产上品种选择提供了有益的性状信息。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适宜广西南宁地区露地栽培的草莓良种,引进‘京藏香’、‘京桃香’、‘红颜’3个草莓品种并进行试种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京藏香’、‘京桃香’、‘红颜’在露地栽培条件下物候期与‘甜查理’较接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在10.5%以上,果实大小适中,平均单株产量在0.211 kg以上,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在18990 kg/hm2以上。这些草莓品种产量较高,果实品质优良,抗性中等或偏弱,在做好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情况下可作为优良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