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性沸石结合组合菌固定化小球去除河水中氨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定量研究了以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为骨架载体,采用包埋法制作改性沸石吸附去除氨氮组合菌的固定化小球.结果表明,包埋剂质量分数10%PVA+2%SA、组合菌(3g:2g)·L-1、包菌量(10g:100g)、改性沸石1 g·100mL-1、交联剂为质量分数2%的CaCl2中性饱和硼酸溶液、交联时间24 h,氨氮去除率达83.445%,小球成球效果较好,且表现有较佳的机械强度以及传质性能.  相似文献   

2.
3.
包埋固定化硝化菌去除氨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包埋固定化硝化菌颗粒投加率为15%的流化床反应器考察该包埋固定化菌在不同HRT条件下的驯化情况以及DO含量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并使用驯化后的包埋菌考察燃料乙醇生产废水中氨氮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平均水温24.8℃、DO的质量浓度为5 mg·L-1左右时,该包埋菌对燃料乙醇生产废水具有较强的除氮能力,出水氨氮的质量浓度<15mg·L-1,能够达到GB 18918-2002中对氨氮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4.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去除水体中氨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有关概念、固定化微生物的载体的选择以及固定化微生物脱氮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同时展望了固定化微生物脱氮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固定化硝化菌去除氨氮的工艺条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考察了固定化微球投加量、通气速率、反应温度和pH值4个因素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获得固定化细菌对模拟废水中氨氮的最优去除条件。结果表明:当固定化微球投加量为200 g/L,反应温度为40℃,体系pH值为9.0,通入空气表观气速为1.5 L/(min·L)时,氨氮去除率最高。4种因素的影响程度依次为pH值固定化微球投加量反应温度表观气速。在此最优条件下,当初始氨氮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可使其去除率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6.
郝瑞刚  梁美生  耿振香 《河北化工》2009,32(10):10-11,31
研究了以聚乙烯醇(PVA)为骨架载体,添加适量的添加剂,利用活性炭吸附硝化细菌,采用包埋法制作固定化硝化小球,去除水中氨氮的方法。通过实验寻找出最优的实验条件,氨氮去除率最大可达到97.8%。该方法去除水中氨氮,具有效率高、稳定性强、生物浓度高、能保持高效菌种的优点,故在水处理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固定化硝化菌包埋载体为主要材料,采用人工配置氨氮水样,考察了不同活化时间、温度和载体投加比条件下,固定化硝化菌包埋载体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及其与普通填料的效果比较,并对实际生活污水的氨氮去除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固定化硝化菌包埋载体的最佳活化时间为15 d,并且活化稳定后在低温下(<10℃)仍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在某个温度下,固定化硝化菌包埋载体处理废水的投加量只与进水氨氮浓度有关;同样的投加比条件下,包埋载体的去除率比普通填料高近40%;包埋载体处理生活污水,25℃和20℃时氨氮在6 h内基本降解完全,去除率均接近100%。  相似文献   

8.
9.
固定化硝化细菌去除氨氮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比例因素制备的固定化硝化细菌小球去除氨氮的效率差别很大。文章使用正交试验,通过直观分析和模型分析找出固定化小球去除氨氮的最佳因素水平值。确定了在PVA质量浓度为10%,活性炭含量占PVA凝胶的2%,交联时间32 h及包菌量的值为1︰2的情况下,包埋的固定化小球去除氨氮的效率最高,42 h就可以达到80%以上,去除氨氮效率强。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氨氮吹脱—生物絮体吸附—混凝沉淀—改性兰炭吸附的组合工艺对兰炭废水中的氨氮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p H=11,温度35℃,气液比为6 000的条件下,氨氮的吹脱去除率为85%;投加活性污泥,控制废水MLSS为5 g/L,连续曝气12 h,控制聚合硫酸铁投加质量浓度为1.0~1.5 g/L,p H为6.5~7.5,氨氮去除率为80%;沉淀后出水用改性兰炭吸附,出水氨氮降至10~20 mg/L,氨氮去除率可达到99.5%。  相似文献   

11.
氨氮过度排放加剧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破坏水生态环境,对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甚至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威胁,去除废水中氨氮十分必要.采用氨氮去除剂对江西某厂含氨氮废水进行化学氧化处理,并与次氯酸钠在处理效果和成本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氨氮去除剂的处理效果好于次氯酸钠,处理成本约为次氯酸钠的50%,且具有氧化能力强、反...  相似文献   

12.
氨氮降解微生物菌株的分离筛选及去除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并驯化出4株具有氨氮降解能力的菌株,研究了氨氮废水的浓度、pH值、温度及反应时间对4株菌去除氨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7.5~8.0左右、温度30~32℃时,4株菌对氨氮浓度200mg/L的模拟废水去除效果较好,反应时间在7~8d为宜。  相似文献   

13.
以次氯酸钠为氧化剂,对预处理过的实际电镀废水中的氨氮进行处理。研究了NaClO投加量、进水pH、曝气量和搅拌方式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量和搅拌方式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不大。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NaClO溶液(有效氯含量6%)50 mL/L,pH 1.50,曝气量0.40 L/min。经本工艺处理的出水氨氮符合国标要求,说明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去除电镀废水中的氨氮可行。  相似文献   

14.
固定化微生物法处理含氨氮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振香  邱新发 《应用化工》2007,36(9):933-935
采用聚乙烯醇-硼酸包埋固定从活性污泥中筛选的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对生活污水进行硝化反硝化工艺处理,当废水中氨氮浓度为45 mg/L,pH值为7.5,DO为2.0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18 h,氨氮去除率可达96%。  相似文献   

15.
不同藻菌配比下菌藻共生去除水产养殖废水中氮磷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在不同的藻菌配比下菌藻共生系统中小球藻的生长情况和对水产养殖废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在实验室搭建了小球藻和细菌的共生反应器,按照CODCr、总氮(TN)、总磷(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0、10.0、1.0 mg/L配制了模拟水产养殖的废水,进行小球藻和细菌的配比分别为1∶5、1∶2、1∶1、2∶1和5∶1的5组光照生长试验,试验周期为7 d。试验结果表明:当藻菌配比为5∶1时,藻类生长情况最好,叶绿素a含量最高可达753.18μg/L,废水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DCODCr)、总溶解性磷(TDP)、总溶解性氮(TDN)、氨氮和硝态氮(NO3--N)去除率分别为68.90%、90.83%、87.18%、99.97%和98.11%。藻类的吸收、同化作用是主要的磷去除机制。微生物脱氮和藻类吸收同化作用为主要的氮去除机制,分别占总去除率的51.10%和48.50%。  相似文献   

16.
王欣  徐雪婧 《辽宁化工》2022,(9):1296-1298
与传统污水处理技术相比,菌藻共生系统处理污水不仅能有效去除水中的营养物质、降解有机物等,还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介绍了菌藻共生系统去除污水中氮磷的研究现状,阐述菌藻共生系统的影响因素,并对该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王秀  张小平 《净水技术》2009,28(1):54-57
在自制的流化床光生物反应器中加入固定化藻菌小球来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通过水泵调节液体流速,使固定化藻菌小球达到流态化,试验考察了废水浓度、光照强度、固定化藻菌小球浓度等因素对有机废水中COD、NH4^+-N以及PO4^3- -P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COD的去除率最高可达到79.2%,对NH4^+-N和PO4^3- -P的去除也有较好的效果,最高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0.1%和82.4%。  相似文献   

18.
固化菌藻系统处理养殖废水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海藻酸钠-氯化钙固定法固化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与小球藻的混合物,来处理养殖废水中的氨氮污染,考察了处理时间、温度、p H和氨氮/固化小球用量比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固化硝化细菌小球和固化菌藻小球均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氨氮,但固化菌藻小球的去除效果更佳。在28℃、p H=8、氨氮起始质量浓度为50 mg/L、氨氮/固化菌藻小球用量比为1∶40的实验条件下,24 h内能去除废水中96.51%的氨氮。实验结果证实,硝化细菌和小球藻具有一定的共生关系,在去除氨氮时有协同效应,固化菌藻小球在养殖废水脱氮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陆家骝 《广东化工》2013,(16):155-157
文章采用专门的氨氮菌处理焦化废水中的氨氮和COD,处理流程为:原水先经MAP法预处理,再用氨氮菌处理,出水再经絮凝处理。MAP法即在pH为9.75时,按照最佳配比:MgC12 6H2O∶NH3-N∶Na2HPO4 12H2O=1.2∶1∶1投加药剂,原水氨氮去除率可达83.58%。氨氮菌处理时,最佳氨氮菌为AQ-01型,最佳实验条件为pH 8.0,温度25℃,当加菌量200 mL时,连续曝气25 h后,氨氮去除率达75.6%,COD去除率达97.2%。絮凝剂选择聚合硫酸铁,经絮凝处理最终出水氨氮值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薛媛  李世强 《应用化工》2010,39(5):727-731
探讨了两种固定EM菌的方法及两种固定化微生物小球的物理性质,通过正交实验,研究炼油废水的pH、投菌量、处理时间3个因素对石油类物质,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白球在pH为5、小球投加量(投菌量)为40个、处理时间为2 d时,固定化EM菌对炼油废水的石油类物质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40.17%和49.51%;②黑球在pH为6、小球投加量为40个、处理时间为3 d的条件下,固定化EM菌对炼油废水的石油类物质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2.26%和46.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