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38例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SAE) ,亦称Binswanger病 (BD) ,是一种老年性缺血性白质脑病。临床以高血压、卒中发作和慢性进行性痴呆为主要表现。作者总结了 1998~ 2 0 0 1年 38例住院病人的临床及CT表现 ,对该病的病理、病因、临床表现与影像诊断进行了讨论。1 对象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8例 ,男 2 5例 ,女 13例 ,年龄 6 0~ 83岁 ,平均 6 8 7岁。既往病史有高血压 35例 ,冠心病 12例 ,糖尿病 8例。病程 3月至 8年 ,平均 3 5年。1 2 临床表现  32例隐匿起病 ,缓慢加重 ;6例发病较急 ,呈阶梯样进展。其共同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脑cT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128例经临床和脑CT诊断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患者。结果 均有6—40年不等的高血压病史,伴有多年吸炯史或有糖尿病史,脑CT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白质疏松及脑梗塞。结论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直接病因即是高血压,对有长期高血压和进展性痴呆,伴多发性腔隙性卒中者,结合脑CT改变可考虑本病诊断,及时给了治疗,可延缓病程。  相似文献   

3.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与智能障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报告58例经CT、MRI证实的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均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有高血压和/或反复脑卒中史。临床上以慢性进行性智能衰退为突出表现,中晚期呈痴呆,多伴有与智能障碍同时或提前出现的神经体征。指出对SAE的诊断,应强调存在智能障碍,而不应过分强调痴呆。并对其智能障碍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临床表现及头颅CT特点,旨在提高对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以便及早治疗.方法 对120例经临床和头颅CT诊断为SA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常发病于50岁以上;高血压为其主要病因;脑CT均表现为不同的白质疏松及脑梗死;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智力障碍,可有不同程度局灶神经系统缺损体征.结论 SAE的直接病因是高血压,对有长期高血压和进展性痴呆伴多发腔隙性卒中者,结合头颅CT白质疏松改变可考虑诊断本病,给予及时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CT表现及其在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对79例SAE病人的临床和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SAE病人多有高血压病病史和/或反复发作的中风史,CT表现为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及半卵圆区中心呈对称性低密度影,病灶边缘模糊不规则,两侧脑室扩大,脑沟、脑池增宽、增深,脑白质CT值降低,可伴发腔隙性脑梗死或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熟悉掌握本病的临床及CT特点,对提高本病的CT诊断率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又名Binswanger病,系一种发生在老年人脑深部穿支小动脉硬化造成的白质、基底节、桥脑和小脑白质等处多灶性“腔隙状态”,而皮质和脊髓不受损害。临床上以慢性高血压动脉硬化、痴呆和脑室周围白质广泛低密度灶为其特征。由于老年人SAE缺乏特异性临床症征,仅根据病理作出诊断,七十年代以前国外仅有散在病例报道,因此认为十分罕见。近年来随着人口寿命延长,CT普及和MRI的应用使老年人SAE在生前能作出诊断,从而激起了人们对老年人SAE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临床、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方法:收集分析临床资料完整并有CT扫描的病例330例,其中54例加磁共振成像。结果:进行性智能障碍是SAE的主要临床表现,CT扫描显示脑内白质区多发低信号灶,MRI表现为长T1、长T2异常信号灶,同时合并多发腔隙性脑梗塞和脑萎缩。结论:CT平扫结合临床是SAE最简便有效的诊断手段,MRI能更敏感地显示合并的脑内细小梗塞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老年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注意力缺损状况.方法 应用划销测验,检测95例老年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注意力缺损状况,按认知障碍程度分成三组:认知正常组33例,轻度认知障碍组30例,痴呆组32例.检测结果与32例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划销测验四组相互比较均有明显差别(P<0.05),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均减低,并且按照认知障碍程度逐步减低.结论 注意力受损是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症状之一,可用于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合并认知障碍的早期发现和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临床、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 方法:收集分析临床资料完整并有CT扫描的病例330例,其中54例加磁共振成像. 结果:进行性智能障碍是SAE的主要临床表现,CT扫描显示脑内白质区多发低信号灶,MRI表现为长T1、长T2异常信号灶,同时合并多发腔隙性脑梗塞和脑萎缩. 结论:CT平扫结合临床是SAE最简便有效的诊断手段,MRI能更敏感地显示合并的脑内细小梗塞灶.  相似文献   

10.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梯级诊断模式和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D)临床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改变都有一个明显积累过程和呈台阶式进展的特点,收集初诊为BD的80例临床、影像学和随访资料,结合文献,提出“临床确诊”、“临床很可能”、“临床可能”三级动态诊断模式及其标准,并指出随诊是动态诊断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中药治疗根据中医理论辨证分型,选穴百会、四神聪、神庭、风池、本神、关元、气海、足三里、肾俞针灸治疗,配合相关西药共治疗42例。结果42例经治疗,按长谷川智力量表评分,积分增加≥6分者26例,有效率61.9%。结论针药结合可能是治疗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有效方法。可不同程度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疗效。方法 将86例SAE患者分成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1(40例),治疗组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丁咯地尔。结果 治疗组46例,总有效率97.83%。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盐酸丁咯地尔能有效地改善SAE患者的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痴呆、局灶性神经定位体征和精神症状,是一种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研究认为其形成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疾病可以损害包括自主神经在内的多种神经功能[1],但也有学者认为在疾病的形成过程中,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参与并加重疾病的进展[2].本文通过对自主神经功能指标之一的心率变异性(HRV)的观察,探讨在SAE的不同阶段自主神经功能与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这一诊断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东  张秀敏 《山东医药》1996,36(2):49-49
对“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这一诊断的商榷山东省立医院(250021)徐东,张秀敏1894年Binswanger首先报道8例慢性进行性痴呆病人,病理检查为大脑半球白质广泛萎缩而皮层未受累,称为Binswanger病(BD)。此后病理进一步证实为伴随神经...  相似文献   

15.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和CT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临床和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SAE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SAE早期表现为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非特异性症状。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临床上可表现为渐进性智能障碍,78例中痴呆患者仅8例,表明痴呆并非诊断SAE的必备条件。本病还常伴有脑卒中样表现。CT表现根据Goto等分型分为Ⅰ型43例,Ⅱ型25例,Ⅲ型10例。结论结合临床资料和CT对SAE能明确诊断,特别能早期发现,对本病的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TCD和EEG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45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CT、TCD和EEG改变,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了神经心理学测验。认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及病理基础:CT扫描显示脑室周围低密度(PVLD)改变和中老年人缓慢进行性痴呆是诊断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32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是较常见的小血管性痴呆,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目前主要依据影像学特征和临床症状确诊.现将我院诊断的32例SA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统计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检出率、分型、高发年龄组及与临床症状的关系和合并症。材料和方法 从我院做颅脑CT检查的病例中收集 14 0例皮质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14 0例皮质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病占我院同期颅脑CT检查病例的 13%。男性 10 8例 ,女性 32例。年龄在 5 0岁以下 2例 ,5 1~ 6 0岁 34例 ,6 1~ 70岁 6 6例 ,70岁以上38例。CT表现 :①脑白质低密度改变局限于脑室前后角周围的 5 2例 ,属GOTO分类Ⅰ型 ;②除侧脑室前后角改变外 ,侧脑室体旁半卵圆中心白质亦有低密度改变的 4 6例 ,属Ⅱ型 ;③大脑半球白质亦受累者 4 2例 ,属Ⅲ型。病变双侧对称者 92例 ,占6 5 .7%。伴有脑梗死的 10 0例 ,多数为腔隙性脑梗死 ;有多发性脑梗死的 78例 ;伴有不同程度脑萎缩者 136例 ;脑出血者 2 0例。结论 皮质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病是 6 0岁以上男性的常见病。本院CT检出率为 13% ,与国内有关报道接近。发病率高峰年龄为 6 1~ 70岁 ,早中期可无症状 ,多数为脑血管意外就诊 ,多并发脑萎缩、腔隙性脑梗死 ,后者易反复发生 ,可发生脑出血。皮质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病尚需与引起脑室周围白质弥漫性低密度改变的疾病 ,如脑积水、多发性硬化鉴别。  相似文献   

19.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老年脑血管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加上影像学上有其特殊表现已引起临床上的重视。本文结合最新文献对其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问题,分别给予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踝臂指数(ABI)及B型脑钠肽(BNP)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的94例SAE患者,根据血浆Hcy的水平,分为Hcy正常组(<15μmol/L)和Hcy增高组(≥15μmol/L),进行两组间动脉硬化指标、BWP和生化指标的比较。结果 Hcy增高组ABI降低、BWP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BI、BWP是SAE患者血浆Hcy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浆Hcy增高的老年SAE患者,更易伴发动脉硬化与心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