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老年性黄斑变性病变分期的中医辩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医辩证角度对不同阶段的老年性黄斑变性(AMD)进行证型分析,以探讨AMD各期病理变化的中医辩证规律,结果显示,早期AMD以虚证表现为主,中后期则以实证表现为主,且伴有较明显的外显证候。中后期出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及出血以实证为多。提示在AMD在中医治疗上,早期应以健牌益益为主,兼以补肝肾,对中后期反应在扶正的基础上,兼以疏肝理气、清热化痰、行气通络或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中医虚证与免疫功能状态关系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125例恶性肿瘤患者按中医临床辨证标准分为虚证、实证两组,并设健康对照组30人。分析其免疫指标:SIL-2R,NK活性;CD3、CD4、CD8、CD4/CD8;LgG、LgA、LgA等的水平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发现:(1)恶性肿瘤无论虚证,实证:SIL-2R升高,NK细胞活性下降,CD3、CD4、CD4/CD8下降,虚证IgG、LgA、LgM下降,实证LgG、LgA、LgM升高;(2)虚证与实证  相似文献   

3.
李建生 《中医学报》2019,34(11):2261-2264
尘肺病的病机为尘痹肺络、积损伤正,常见证候有实证类(燥邪伤肺证、痰湿阻肺证)、虚证类(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兼证类(血瘀证)三证类六证候。疾病早期则以实证类燥邪伤肺证为主,常兼有气阴两虚证等;疾病中后期则为虚实夹杂、以虚为主,常兼有痰湿证、血瘀证及痰瘀互结证。治法体现于补、润、化、消,早期以润燥清肺为主,佐以补肺之气阴;中后期以补肺健脾益肾为主,佐以化痰、活血通络或软坚散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晚期大肠癌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方法:对中晚期大肠癌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检测病理组织学类型,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大肠癌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与中医证型相关(P〈0.001),中分化腺癌以脾肾阳虚型为主;低分化腺癌以肝肾阴虚型为主;乳头状腺癌及粘液腺癌以气血两虚型为主。早期实证多于虚证,晚期虚证多于实证。结论:中晚期大肠癌中医辨证分型具有相关的病理组织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肝纤维化41例辨证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41例,疗程3个月,总有效率97.56%,治疗后血清透明质酸酶(HA)、腺苷脱氨酶(ADA)显著下降,肝功能及B超肝纤维化图象明显改善,说明中医辩证治疗本病具有良好的作用。此外,HA和ADA水平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提示HA和ADA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本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隐匿性肾炎的中医辨证与肾病理的关系。方法:选择隐匿性肾炎肾活检患者81例,辨证分型为肾气不足、肾阴不足、气阴两虚3型,进行病理观察。结果:中医诊断“尿血”者IgAN的发病率最高,无兼夹证患者病理表现最轻;风湿热证患者总体病理表现不重,但细胞性新月体发生最高;血瘀及湿瘀证的病理则重,急慢性指标均重于无兼夹证患者。结论:中医辨证与肾脏病理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强直性脊柱炎(AS)属中医骨痹范畴,中医治疗原则是以辨证施治为主,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活血化瘀,解毒消肿,补肾健骨,调节整体。AS早期以实证为主,以湿热风寒、瘀血相挟杂为主,晚期则以虚实夹杂,虚证为主,肾虚为本,治疗应以滋补肝肾为本,兼顾清热、活血、祛寒、止痛。 1.辨证施治临床常见证候可分五型:①寒湿痹阻,腰骶部疼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T细胞亚群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8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按中医辨证分型,采用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以免疫酶桥联法(APAAP)进行T细胞亚群测定。结果,虚证组CD4+、CD8+均显著低于实证组(P<0.05),而实证和虚证组CD4+、CD8+与虚实夹杂证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CD3+在各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提示虚证时可能存在辅助性T细胞功能低下,实证时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占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中医证型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500例51-80岁BPH患者,根据《中医症诊断疗效标准》分为血瘀下焦、膀胱湿热、肾阴亏虚、肾阳不足和肺热气闭等5种证型,并对患者的证型与病程、病情轻重、前列腺体积、病理学表现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BPH的中医证型以血瘀下焦证和肾阴亏虚证多见;BPH患者如病程较短、病情轻、前列腺体积小,同时组织学上以间质增生为主的往往有利于血瘀下焦证的诊断;当病程较长、病情重、前列腺体积较大,组织学上以腺体增生为主的往往有助于肾阴亏虚证的诊断。疾病初期以实证多见,久病则易出现虚实夹杂。实证患者前列腺体积偏小,但排尿梗阻症状较明显,在组织学上以问质增生为主,可伴有炎细胞浸渭;虚证患者前列腺体积偏大,排尿常表现为无力,在组织学上以腺体增生为主。结论 临床相关因素将有助于提高BPH中医辨证的准确性,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同时还为中医证型的量化和客观化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刁雅静  宋鲁成 《中医学报》2019,34(12):2521-2524
动脉粥样硬化可归于中医"脉痈"范畴,治疗上可采用类似于中医痈病的治则,即清热解毒、疏通气血。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条纹期,中医辨证属实证,治宜消法为主。化痰消浊、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均为消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期,中医辨证属虚实夹杂证,治宜消中兼托。在消痰浊、瘀血、热毒的基础上补益气血,培补肝、脾、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期,中医辨证属虚实夹杂证,治宜消补兼施,酌情加重清热解毒之品,同时辅以活血化瘀之品,以疏通气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修复期,中医辨证以虚证为主,治宜扶正祛邪,补益气血,促进血管修复新生。  相似文献   

11.
李建生  李素云  谢洋 《中医学报》2020,35(3):453-457
根据我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调查资料,结合临床救治实践经验,从病因病机、辨证与治法、分期辨证治疗三个方面,阐释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思路与方法。一是病因病机:病邪属性为湿邪、湿邪疫毒首先犯肺,并随疾病的分期/分型发生转化。二是辨证与治法:根据疾病的轻重分型,提出了4期9证(初期的湿遏肺卫、寒湿犯肺、邪热犯肺,进展期的湿阻肺胃、湿热蕴肺、疫毒闭肺,危重期的内闭外脱,恢复期的气阴两虚、肺脾气虚)的证候规律,重点强调截断扭转、逐秽解毒、疏理气机、通降胃肠、固扶正气5种治则治法。三是分期辨证治疗:根据4期9证进行辨证治疗,分析了常用方药、中成药等,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急性期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急性期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137例,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中医证候要素分为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分别于入院时、发病第7天、14天、28天,4个时点进行证候采集和评价,进行两组比较。结果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证候演变规律为阴虚风动证→痰火证→痰瘀证→气虚血瘀证。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证候演变规律为风痰证→痰火证→痰瘀证→痰瘀证。结论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与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存在不同的证候演变规律,为中风不同时期的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现代医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和分期分级非常明确。中医虽无此病名,但与"眩晕""头痛""肝风"等病的范畴十分密切,而中医对此病的分期分型至今尚无统一定论,其发生与气郁—血郁—痰湿—痰阻—血瘀—瘀血的病理过程关系十分密切,其"郁"在早期,"瘀"在"郁"后。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分析认为其病机可归于早期气郁—血郁期和中、晚期血瘀—瘀血期。通过对此病进行中西医分期,可以从不同侧面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进行中西医早期干预有助于高血压病的一级预防,同时通过中西医结合药物疗法对已出现的高血压病可以达到帮助性治疗的目的,并有助于二级预防以防止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证候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的远期预后差别。方法收集自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于广安门医院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心衰患者191例,采集其住院时的中医证候特征及相关数据,出院后进行长期门诊或电话随访,获取终点事件(全因死亡率)的发生及时间。结果5种证候要素慢性心衰患者的远期预后比较,从优排序依次为痰阻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阳虚证(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中痰阻证者预后优于非痰阻证者(P=0.017);气虚证预后优于非气虚证(P=0.011);阴虚证预后与非阴虚证差异不显著(P=0.633);血瘀证总体预后与非血瘀证差异不明显(P=0.182),但在500 d后预后差于非血瘀证;阳虚证预后差于非阳虚证( P=0.002)。结论慢性心衰患者远期预后较差,不同中医证候预后差异显著,其中气虚、痰阻可能为其早期常见证型。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阴虚可能贯穿于CHF的发展过程,血瘀在病程早期可能作用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进展,血瘀证者预后较差,且晚期常表现为阳虚。  相似文献   

15.
388例原发性肺癌中医证候分布状况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评价肺癌患者中医证型的发病情况及分布与演变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及进一步构建适合当代临床的肺癌辨证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制定原发性肺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并开展肺癌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调查表资料采用数据库系统管理,采用辨单证法进行统一辨证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癌患者388例。从症状体征的分布情况看,肺阴虚是肺癌的主证,脾气虚、肺气虚是肺癌的常见证,瘀阻肺络是肺癌的常见病机,而痰湿亦是肺癌的常见证候;按脏腑辨证统计,其发病率较高的基本证型依次为:肺阴虚证、肺气虚证、脾气虚证、瘀阻肺络证、肺阴虚火旺证。在肺癌的不同分期中肺阴虚始终排于首位,且Ⅳ期的发病率明显低于I期(P〈0.05);而常见证型中不同病理类型的分布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但随着病情逐渐加重,Ⅲ、Ⅳ期患者兼证证型数在增加。结论:临床治疗肺癌应注重健脾补气和滋阴润肺;目前一些辨证标准笼统地命名为气阴两虚、气虚痰湿等,无法以脏腑辨证来分类,也难以客观反映病情变化,因此有待通过进一步的数据挖掘研究提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复合证型。  相似文献   

16.
中医认为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先天禀赋不足、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逸失调等密切相关。本虚标实是基本病机,不同患者在本病的不同阶段病机各不相同。本虚包括气血阴阳的亏虚,标实包括气滞、水湿、痰浊、血瘀等。中医辨证可将代谢综合征分为气滞湿阻、痰瘀互结、气阴两虚及脾肾气虚4种证型。总结代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型与临床常用理化指标水平高低的关系,明确其在现代医学常用检测指标上的差异性,可为各证候判定提供可能的客观化临床检测参考依据,为早期防治提供预测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病证结合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的分布与组合情况,以初步了解其分布特点和组合规律,为指导临床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课题组统一制订的《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进行全国多中心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收集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症状、舌象、脉象等信息,结合现行多个诊疗共识以及前期文献回顾,并经过2轮专家论证,最后制订《肝炎肝硬化常见证候要素辨识标准》,依此判定患者的病性类证候要素类型。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及频数、频率等描述性分析的方法。结果 801例患者有7种病性类证候要素,其中气虚517例,血瘀503例,水停462例,阴虚448例,气滞438例,阳虚428例,湿热257例,且气虚、血瘀、水停、阳虚在失代偿期的分布频率高于代偿期(P0.05)。314例代偿期患者中,单一病性类证候要素以血瘀最为常见(36.36%),2~5种病性类证候要素组合分别以气虚+气滞(20.00%)、气虚+阴虚+血瘀(11.32%)、气虚+阳虚+阴虚+气滞(16.13%)、气虚+阳虚+阴虚+气滞+血瘀(45.1%)最为常见;487例失代偿期患者中,单一病性类证候要素以水停最为常见(90.91%),2~5种病性类证候要素组合分别以气虚+水停(57.45%)、气虚+血瘀+水停(26.44%)、气虚+阳虚+血瘀+水停(23.40%)、气虚+阳虚+气滞+血瘀+水停(25.00%)最为常见。属于6种病性类证候要素组合的代偿期患者常见组合中有60.00%的患者未合并水停;失代偿期患者常见组合中有59.81%的患者未合并湿热。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以气虚、血瘀最多见;在代偿期以单一与2~5种组合多见,多合并气虚、血瘀、气滞;失代偿期则以3~7种组合多见,多合并气虚、水停。2期均有气虚、血瘀等基本病机,也有各期病机侧重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戒毒康复期女性月经不调中医症状进行调查分析,明确常见的中医基本证候,为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对100例戒毒康复期女性的月经不调情况进行调查,对相关中医症状的出现情况和证型进行分析。结果有28个中医基本症状出现比例超过20.0%,其中健忘、眩晕、腰酸等5个症状出现比例超过50.0%。月经不调症状中,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量少出现比例超过50.0%。中医辨证分型为肝肾阴虚、气滞血瘀、气血两虚、肾虚夹瘀。结论戒毒康复期女性月经不调中医基本证候为肝肾阴虚、气滞血瘀、气血两虚、肾虚夹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疲劳的基本证候及证候类型分布特点,并探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评分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根据中医临床证候信息采集表收集信息,对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2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FSS评分以分析中医证候分型。结果脑卒中后疲劳基本证候以气虚证、血瘀证占绝大多数,均超过总数73%;中医证候类型以气虚血瘀、气虚痰瘀、气阴两虚挟瘀三证最常见,且患者FSS评分明显高于风痰火亢、风痰瘀血、阴虚风动三证的FSS评分(P〈0.05)。结论脑卒中后疲劳中医证候类型以本虚标实证多见,以气虚血瘀、气虚痰瘀、气阴两虚挟瘀三证最常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胃癌术后患者实施FOLFOX方案化疗不同阶段证候演变规律。方法收集150例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并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在对以上患者实施FOLFOX方案化疗的过程中,观察不同化疗阶段中医证型分布的情况。结果①150例胃癌患者性别统计结果显示,男性89例,女性61例;年龄统计结果,60-69岁患者比例最高,占38.67%,其次是50-59岁,占29.33%,30-49岁最少,仅占6%.②中医证候的出现频率南高到低依次为瘀阻胃络证(28.67%)、脾胃虚寒证(24.67%)、脾虚痰湿证(19.33%)、气m两虚证(12.66%)、肝胃不和汪(8.67%)、胃热阴虚证(6.00%)。③胃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型与术前相比,P〈0.05;化疗1次后与术后相比,P〉O.05;化疗3次后与化疗1次后相比,P〈O.05;化疗6次后与化疗3次后相比,P〉O.05。结论①胃癌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以50-69岁居多;②胃癌患者术前中医证候的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瘀阻胃络证、脾胃虚寒证、脾虚痰湿证、气血两虚证、肝胃不和证、胃热阴虚证。③胃癌患者的中医证型瘀阻胃络证、脾虚痰湿证,在手术后明显减少,而胃热阴虚证、气血两虚证明显增多;实施FOLFOX方案化疗后,胃热阴虚、气血两虚证所占的比值呈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