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发展迅速,预制构件作为建筑物核心构成要素,决定着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水平,因此,做好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供应商的选择至关重要。以业主采购视角建立了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通过C-OWA算子对指标进行赋权,并将犹豫模糊集和前景理论相结合构建了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供应商选择模型,在考虑采购方心理行为特征因素影响的基础上,以犹豫模糊集为描述语言构造决策矩阵,解决了决策环境的犹豫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然后通过计算指标前景价值和心理权重来确定综合前景值,以此对备选供应商进行优劣排序,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最后通过算例进行演算,检验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建筑部品是装配式建筑的主要构成要素,其选配质量决定了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质量与性能。装配式建筑部品供应商的科学抉择对高水平建设装配式建筑至关重要。立足于装配式建筑部品的业主采购视角,对影响供应商选择的关键因素进行梳理分析,建立了装配式建筑部品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将被向量夹角余弦距离改进的TOPSIS法与ANP法相结合,并计算相应的贴进度进而将供应商排序择优,在考虑指标关联性的同时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王红春  郭循帆  刘帅 《建筑经济》2021,42(9):100-104
高效选择优质PC构件供应商是传统建筑模式向装配式建筑供应链模式转型中的重要一环.基于装配式建筑的特点、PC构件的特性,建立装配式建筑PC构件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AHP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前景理论将决策者的有限理性和心理因素考虑在内对TOPSIS评价法改进,构建供应商选择评价模型;通过算例分析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希望为装配式建筑PC构件供应商的选择提供科学的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4.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建造方式的革新,是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PC构件供应商的优选是装配式建筑顺利建造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以绿色供应链为视角,通过文献资料梳理,结合专家访谈法和德尔菲法,全面考虑各影响因素,从产品、环境、预制过程、运输和服务5个方面构建装配式建筑PC构件供应商优选指标体系。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和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赋予权重,以模糊综合评价法为依据,构建装配式建筑PC构件供应商优选模型,对备选供应商进行综合优选。通过实证分析验证该模型的科学合理性和可行性,可为绿色供应链下装配式建筑PC构件供应商的优选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趋势,其中构件运输关系到装配式建筑的质量。为便于选择合适的装配式构件承运商,借鉴现代物流能力评价的指标维度,结合装配式构件的特殊性指标,从运作管理能力、物流服务能力、人员配置水平、运输工具配置、物流信息化水平和绿色物流水平六个维度,提出了构件承运商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粗糙集与改进的灰色局势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抽取关键影响指标和灰色决策思想,构建了构件承运商选择的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例分析,归纳出评价承运商的11个关键指标并获取指标权重,计算出4家承运商的综合效果测度,从而得出选择方案,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建筑构件供应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深基坑施工需要,设计了一种成本低、可灵活应对不同施工工况的深基坑入坑装配式梯笼。详细介绍了装配式梯笼的组成、构配件及标识标化做法,并对装配式梯笼的主梁、下撑杆等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均能够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最后对装配式梯笼的安拆和验收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进行了经济效益的对比。  相似文献   

7.
从建筑构件角度,利用《房屋建筑和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和新实施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套用材料的市场价或信息价,在现行的清单计价模式下,从人、材、机三方面对比分析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构配件的成本,得出装配式建筑构配件的选择顺序为:空调板、楼梯、阳台、承重墙、板、柱、梁、外墙、隔墙,为业主和施工方选择装配式建筑构配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陶伟  李会山  张大鹏 《建造师》2010,(8):275-276
在简单介绍主成分分析法的基础上,结合8家建材供应商的实际指标数据,通过原始数据标准化。计算主成分特殊值和贡献率,得到了评价函数并对8家各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为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提供了有效的决策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潜在影响因素,从产品质量、产品费用、生产交货能力、财务状况、综合能力5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预制构件供应商进行评价和选择,通过案例验证该方法的科学性与适用性,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要实现建筑部品与构配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需同时满足2个标准化:一是部品与构配件自身尺寸的标准化,二是接口尺寸的标准化。结合建筑部品和构配件的分类与编码标准GB/T 51269—2017《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和《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分类和编码标准》(报批稿),以及接口研究需要,建立了对建筑部品与构配件接口分类和编码方法与原则,并从中选取装配式建筑4大系统内及系统间的数个典型接口,聚焦接口尺寸的标准化问题进行接口尺寸研究。  相似文献   

11.
装配式建筑 PC 构件质量的科学评价对把控装配式建筑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立足于质量检测需求方视角,在分析装配式建筑生产方式特点基础上,提出“需求—生产—性能”这一选取评价指标的指导思想,并依此构建了 PC 构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 ANP 法确定指标权重,使指标体系更符合工程实践又解决了指标关联性问题;并运用向量夹角余弦法实现对 PC 构件的质量评价,通过数—形转换,规避了由于多重赋权造成的评价结果失真问题,使评价结果更趋客观准确。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简便易行,具有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装配式建筑是各种建筑部品经由一定的连接方式进行现场的装配而成的绿色建筑。由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价指标推 及装配式建筑,从全寿命周期出发分 5 个阶段分析其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客观权重确定组合权重,模糊综合计算得到绿色 性能矩阵。应用价值工程,通过绿色性能矩阵、全寿命周期成本矩阵,探讨五阶段装配式建筑绿色性能与成本均衡关系,在 功能与成本上寻求价值的最优,为推广和建设装配式建筑提供最优配置的模型。  相似文献   

13.
随着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多种类、多数量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进度优化问题随之产生,并且日益成为行业市场提升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对比分析预制构件生产与一般制造业区别的基础上提出预制构件厂生产参数的量化途径,采用基于多层编码遗传算法解决预制构件的生产调度优化问题;提出两阶段的优化模式从而实现优化算法准确性的提升,使得预制构件生产企业有效优化生产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从而实现增效降本。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识别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瓶颈,构建了装配式建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利用建立的评价模型对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合不安全因素搜索分析法,对影响因素风险高低进行排序,从而得出制约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瓶颈因素。研究表明: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外部环境、战略计划、组织关系、科研力量、采购、制造、装配、运输与交付;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产业链成熟度、新材料、建筑规范及行业标准、部品集成化程度、构件制造成本是影响着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合理建立装配式建筑方案评价体系,解决评价中的信息模糊性和专家偏好差异问题,从经济性、技术性和环境性3 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与装配式建筑特点相适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一种基于二元语义和最大共识法的改进 AHP-TOPSIS评价方法。结合具体装配式建筑实例,验证了所建立的装配式建筑方案评价体系与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分析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关键建造质量风险因素,提高相关方质量管理水平,对建造质量风险因素进行收 集归纳,建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质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模糊 TOPSIS 和变权法改进的 FMEA 风险评价模型。 考虑装配式混凝建筑风险指标评价要素状态值的多变性,将惩罚型变权法引入评价要素客观权重确定中,建立各风险指标 评价要素的加权规范化矩阵,再利用 TOPSIS 逼近理想解的原理进行风险排序,得到风险优先等级,并结合实例验证该方 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为装配式混凝土建造质量风险管理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装配式建筑是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装配式建筑的主要形式之一是 PC 结构。与传统的现浇建筑模式相比,预制构件现场装配是装配式建筑建造模式的独有特点,因此装配式建筑中 PC 构件的吊装效率是影响项目整体进度的关键因素。从外部环境、构件、机械设施、方法、工人 5 个方面分析影响装配式建筑构件吊装效率的因素,采用 DEMATEL 分析方法确定每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得出了关键影响因素,如工人工作时间较长,施工效率低下、构件安装顺序错乱等,进而对于指导装配式建筑吊装方案的制定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由于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风险目标不明确、质量控制措施储备不足而导致质量风险问题频发的问题, 对装配式建筑质量风险相关概念进行梳理, 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实际案例,按照风险类型提炼出装配式建筑质量存在的四类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 建立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的装配式建筑质量风险评价模型,对装配式建筑从设计到完工过程中各方面的多种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应用该方法对工程实例进行分析,验证该方法切实可行,并制定相应的装配式建筑质量风险管理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增强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力,保障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采用文献梳理与实际调研结合法,贯穿全生命周期时空链,阐释装配式建筑产业企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内涵及相互关系,进而构建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力评价体系,采用COWA-DEMATEL法分析其自主可控力影响因素的综合中心度及其原因、结果效用,并从科技自主性、组织安全性与产业脆弱性3个方面提出了改善建议。结果表明:装配式建筑企业链属结构单元层面,价值链属结构目标层面,供应链属结构运行层面,三者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关系; 核心技术水平、外部环境波动、信息可控能力、合作协同程度、组织应急能力对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力提升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外部环境波动、资金自主水平、人员综合素质为影响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力水平的主要原因因素,而产品安全水平为影响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力水平的主要结果因素。  相似文献   

20.
针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碳排放计算中活动数据收集繁琐、不具代表性问题,提出基于定额数据的社会平均碳排放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预制构件标准化成果,依据数据的可获取性提出3 种计算方法,形成标准预制构件碳排放数据库,将预制构件设计标准化拓展到碳排放计算标准化。通过计算及分析得到预制构件含钢率分别与钢筋混凝土碳排放占比和单位体积碳排放的方程。提出的碳排放计算方法更加简便、普适,分析结果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