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肝脏微循环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及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微循环状态。对141例慢乙肝、12例肝硬化患者和2例正常人的肝组织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并对其中53例慢乙肝和2例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正常人的肝窦腔通畅,无狭窄和闭塞,无红细胞聚集现象。慢乙肝患者86.52%有肝窦腔狭窄,60.28%肝窦腔内见红细胞聚集,34.04%肝窦腔内有血栓形成;电镜观察见94.34%的患者肝窦内皮细胞窗孔减小减少,33.96%有基底膜形成,24.53%狄氏腔内出现胶原纤维。肝硬化患者肝组织结构紊乱,肝腺泡消失,假小叶形成。提示慢乙肝患者存在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硬化时肝脏微循环结构丧失。  相似文献   

2.
《山东医药》2001,41(15):3-5
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及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微循环状态.对141例慢乙肝、12例肝硬化患者和2例正常人的肝组织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并对其中53例慢乙肝和2例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正常人的肝窦腔通畅,无狭窄或闭塞,无红细胞聚集现象.慢乙肝患者86.52%有肝窦腔狭窄,60.28%肝窦腔内见红细胞聚集,34.04%肝窦腔内有血栓形成;电镜观察见94.34%的患者肝窦内皮细胞窗孔减小减少,33.96%有基底膜形成,24.53%狄氏腔内出现胶原纤维.肝硬化患者肝组织结构紊乱,肝腺泡消失,假小叶形成.提示慢乙肝患者存在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硬化时肝脏微循环结构丧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172例,其中病理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28例,非肝硬化的患者144例.血清免疫球蛋白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统计分析采用SPSS 12.0软件.肝硬化与非肝硬化患者之间血清IgG、IgA和IgM水平的比较采用两独市样本t检验;血清IgG、IgA和IgM水平诊断肝硬化的评价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荇血清IgG和IgA水平显著高于非肝硬化患者(t=4.702和3.034,P=0.000和0.003),血清IgM水平相近于非肝硬化患者(t=0.132,P=0.895).血清免疫球蛋白中,只有IgG符合Logistic回归分析纳入自变量标准(P<0.05).基于血清IgG建立的Logistic同归模型预测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度、阻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0.107、0.986,0.600、0.850、0.843.结论 血清IgG可作为预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西藏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肝脏硬度检测(LSM)值的变化与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门诊就诊的CHB患者70例,LC患者30例,使用肝脏瞬时弹性探测仪检测LSM,常规行彩超检查和血生化指标检测,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建立多元逐步回归方程行多因素分析影响LSM的因素。结果 CHB患者LSM为(7.17±12.19) kPa,显著低于LC患者【(14.92±14.01)kPa,P<0.05】, CAP值为(210.70±66.22) db/m,与LC患者的(212.00±69.20) db/m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PTT、AST、ALP、GGT、GLOB、TBIL和TBA与LSM呈正相关(P<0.05),WBC、PLT、HGB、PTA、FIB、ALB、GFR和LDL-C与LSM呈负相关(P<0.05),而体质量、ALT、UREA、CREA、UA、TG、HDL-C、GLU、AMY和CAP值与LSM无显著性相关(P>0.05);肝脏表面光滑情况、肝脏实质回声情况、肝脏血管走形清晰情况、脾脏大小情况等因素与LSM显著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3)、肝脏回声增强(P=0.020)、肝脏回声结节(P=0.000)、凝血酶原时间(P=0.007)和总胆汁酸(P=0.004)是影响LSM值的独立因素。结论 了解影响慢性HBV感染患者接受Fibroscan检测的LSM值的因素将有助于帮助临床医生尽早对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给予合适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尽管有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和肝病学会联合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可做依据,但具体到一个病人的诊断,不同的医师在认识上还会有分歧,这不全是医师理论水平问题,而更多的是临床诊断的不准确性造成的。《实用肝脏病杂志》愿为医学继续教育提供一个园地,欢迎全国的肝病专家积极地提供病历资料,也更欢迎广大的临床医师踊跃参与临床病历讨论并将您的高见直接寄到本刊编辑部或通过E—mail发至jclinhep@mail.hf.ah.cn,我们将在以后各期杂志上不定期刊登答案的统计结果,并对优秀答案全文予以刊登,供大家参考、讨论,最后公布病例的确切诊断。  相似文献   

6.
陈传杰  王艳巧  游旭东 《肝脏》2012,17(7):530-531
近年来乙型肝炎疫苗的广泛接种使得HBV的发病率逐渐降低。抗病毒药物的开发与应用减少了慢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的机会;与此同时,酒精性肝硬化(ALC)则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各国或地区的酒精消耗量与肝硬化的发病率呈显著的线性相关。病毒性肝炎是我国肝硬化的主要病因,而欧美国家以酒精性肝硬化为主。目前由于人们社会经济条件的好转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加快,社会交往增多,酒文化盛行,过量饮酒使一部分人嗜酒,同时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更加重了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硬化的转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酒精性肝损害可增加机体对HBV、HCV的易感性;反之,慢性病毒性肝炎也会使患者对酒精的敏感性增高,易患酒精中毒和使慢性肝炎加重。本研究观察临床30例嗜酒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 目前HBV慢性感染是导致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原因,也是全球重要的健康问题。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生、疾病进展、预后情况与血清HBV DNA水平密切相关,且有多项研究表明有效抑制HBV复制可以改善甚至逆转肝纤维化,降低肝硬化患者长期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改善预后,降低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因而有效地抗病毒治疗对肝硬化患者尤为重要。目前主要抗病毒治疗药物为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药物,且近年来在安全性及方案选择方面有了较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实现再代偿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1年9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初次失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3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包括抗病毒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根据随访结束时患者的结局分为再代偿组和持续失代偿组,分析再代偿的独立影响因素。比较不同代偿状态的患者长期生存率方面的差异。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再代偿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生存曲线。结果 438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经过抗病毒治疗后最终有199例实现再代偿(45.4%),与持续失代偿患者比较,持续病毒学应答(χ2=72.093,P<0.001)、单个或多个并发症(χ2=9.834,P=0.002)、是否消化道出血(χ2=6.346,P=0.012)、血清肌酐(Z=-1.035,P=0.011)、血钠浓度(Z=-1.6...  相似文献   

9.
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我们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89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血清定量PCR法测定HBV DNA均阳性,年龄16-65岁,Child-pugh分级在A、B级。排除标准: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血清胆红素>85 μmol/L、Ⅲ型腹水和肾功能不全者、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或丁型肝炎病毒阳性、血小板计数<80 ×109/L或粒细胞计数<1.5 ×109/L酗酒者和不稳定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拉米夫定治疗组49例,其中HBeAg阳性29例,阴性20例;Child A级13例,B级36例。对照组4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分型分布情况。方法 2015年6月~2018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6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0例,肝细胞癌4例,采用测序法检测血清HBV基因型。结果 在295例HBV感染者中,有132例(44.7%)为B型感染,161例(54.6%)为C型感染,2例(0.7%)为D型感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肝硬化患者血清TBIL、ALT和AS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P<0.05)、血清HBV DNA载量(P<0.05)和血清HBeAg阳性率(x2=5.798,P<0.05)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肝细胞癌患者C型感染比例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HBV感染以B基因型和C基因型为主,而肝硬化患者以C型感染居多,提示C型感染患者可能比B型患者更容易出现严重的肝损伤,并产生严重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的新血浆标志物,为开发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提供新型检测分子. 方法 收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并根据肝活组织病理学诊断肝纤维化的分期进行分组,包括S0~1组40例,S2 ~3组20例和S4组20例.血浆样品去除血浆中的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后,通过二维凝胶电泳进行分离,采用ImageMaster软件分析获得的电泳图谱,找到与疗效相关的差异蛋白质.差异蛋白质点经过胰酶酶切后,通过在线纳升级反向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分析进行鉴定.结果 通过比较不同组血浆蛋白质的二维凝胶电泳图谱,共发现了14个在S0~1组、S2~3组和S4组血浆样品中表达差异的蛋白质点.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鉴定差异蛋白质点,包括人纤维蛋白原Y链、接联球蛋白、补体蛋白C3、免疫球蛋白κ链C区和载脂蛋白A-I.结论 通过对不同肝纤维化程度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和鉴定了5种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浆中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进程相关的差异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能是评价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清差异蛋白质表达的临床意义,为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经肝活体组织检查证实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0例,建模组83例,验证组27例.肝纤维化按Ishak分期F≥3期为明显肝纤维化,建模组明显肝纤维化(F≥3)55例,无-轻度肝纤维化(F0~F2)28例,验证组明显肝纤维化15例,无-轻度肝纤维化12例.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高分辨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检测标本的血清蛋白质,得到每个样品的质谱图,应用FlexAnalsis3.0分析软件得到差异蛋白质图谱,并与临床病理诊断进行比较,建立遗传算法的诊断模型,并对模型的诊断效能进行验证.结果 明显肝纤维化组(F≥3)与无-轻度肝纤维化组(F0~F2)患者蛋白质图谱比较,得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的差异蛋白质15个,其中最显著的蛋白质为2081.73 m/z和1944.41 m/z,以这两个差异最显著的蛋白峰建立坐标系的样品分布,建立6个特征蛋白峰组成的遗传算法模型,采用该模型对12例无-轻度肝纤维化组患者、15例明显肝纤维化组患者进行验证,结果识别率为100%,预测能力为94.14%,准确率为100%.结论 检测血清差异蛋白质表达可早期判断患者肝纤维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0种无创诊断肝纤维化指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行肝穿刺活检术诊断的1362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计算不同的指数得分。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评价各指数的准确性,采用DeLong法对各指数诊断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本组资料显示,诊断显著肝纤维化(≥S2)的AUROC依次为:S指数(0.745)、GPRI (0.736)和APRI (0.681);诊断肝硬化(S4)的AUROC依次为:S指数(0.716)、FIB-4(0.708)和GPRI (0.707);S指数诊断肝硬化时,其截断点为0.03,敏感度为98.8%,阴性预测值为97.0%,阴性似然比为0.14;截断点为1.5的特异度为99.5%,阳性预测值为70.0%,阳性似然比为10.1;S指数诊断显著肝纤维化时,其截断点为0.89,特异度为99.5%,阳性预测值为98.5%,阳性似然比为11.5;截断点为0.02的敏感度为97.7%,阴性预测值为40.0%,阴性似然比为0.26。结论在10个无创诊断指数中,S指数的诊断性能相对最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There are approximately 240 milli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worldwide. Up to 40% of HBV-infected patients can progress to liver cirrhosi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or chronic end-stage liver disease during their lifetime. This, in turn, is responsible for around 650000 deaths annually worldwide. Repeated hepatitis flares may increase the progression of liver fibrosis, making the accurate diagnosis of the stage of liver fibrosis critical in order to make antiviral therapeutic decisions for HBV-infected patients. Liver biopsy remains the “gold standard” for diagnosing liver fibrosis. However, this technique has recently been challeng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several novel noninvasive tests to evaluate liver fibrosis, including serum markers, combined models and imaging techniques. In addition, the cost and accessibility of imaging techniques have been suggested as additional limitations for invasive assessment of liver fibrosi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refore, a noninvasive assessment model has been suggested to evaluate liver fibrosis, specifically in HBV-infected patients, owing to its high applicability, inter-laboratory reproducibility, wide availability for repeated assays and reasonable cost. The current review aims to present the status of knowledge in this new and exciting field, and to highlight the key points in HBV-infected patients for clinician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检测肝脏和脾脏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94例,使用超声检测肝脏和脾脏VTQ值。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其曲线下面积(AUC)判断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 在36例肝纤维化S0期、28例S1期、48例S2期、39例S3期和43例S4期,肝脏VTQ水平分别为(1.2±0.2)、(1.5±0.2)、(1.8±0.3)、(2.5±0.4)和(2.9±0.6),脾脏VTQ水平分别为(1.2±0.3)、(1.3±0.4)、(1.4±0.5)、(1.5±0.4)和(1.9±0.6);脾脏VTQ诊断>S2期显著肝纤维化的正确率为85.1%,而肝脏VTQ诊断的正确率为95.1%(P<0.05)。结论 超声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和脾脏VTQ值随肝纤维化分期的增加而升高,对于诊断显著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学纤维化程度与临床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89例人院诊断为CHB的患者行肝穿刺.同时检测血清HA、LN、PCⅢ、ⅣC、肝功能和血常规,并按组织学的不同纤维化分期(S)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 从肝纤维化So至S4期,PC Ⅲ、γ-GT、TBil、γ-球蛋白和PT渐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325、6.218、2.958、10.160和7.028,P<0.05);胆碱酯酶(CHE)、总蛋白(TP)、Alb、PLT值渐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5.984、3.786、14.919和4.737,P<0.01);LN、ⅣC、ALT和AST值在S各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618、2.795、2.649和3.199,P<0.05).S分期与LN、PCⅢ、ALT、AST、TBil、γ-GT、γ-球蛋白、PT呈正相关(rs值为0.200、0.306、0.1 72、0.273、0.153、0.402、0.415、0.269),与CHE、TP、Alb、PLT呈负相关(rs值为-0.502、-0.208、-0.413、-0.390);LN、ALT、CHE、PLT、γ-球蛋白为肝纤维化分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肝组织学纤维化分期与血清肝纤维化、肝功能、血常规指标有不同程度相关.综合多项临床资料可早期无创性诊断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无创检测模型建立及应用价值验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无创检测模型,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验证.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190例,模型组(110例)以肝组织学分期为标准,建立纤维化预测模型,在验证组(80例)评价其应用价值.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20项指标,在模型组经过logistic分析,建立了结合珠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和血小板计数3项指标构成的模型(FibroScore).FibroScore判别显著纤维化(S≥2)、严重纤维化(S≥3)、肝硬化(S=4)和任何程度纤维化(S≥1)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5、0.820、0.843、0.832,准确率分别为75.5%、69.1%、78.2%和75.0%.验证组与模型组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broScore对HBeAg阳性或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UC为0.755~0.857).以0.18作为除外显著纤维化的界值,阴性预测值为90.0%;以0.70作为诊断显著纤维化的界值,阳性预测值为82.7%.如果对<0.18和≥0.70的病例不行肝活检,可减少58.4%(111/190)的肝活检,准确率为84.7%(94/111).结论 FibroScore可较准确预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是否存在显著纤维化,而且对HBeAg阳性或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评价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的诊断价值,为其在临床诊疗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131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进行肝活检的病理学分级、分期,并检测血清指标以计算S指数、SI,FG模型、Hepascore、Forns指数和APRI指数等诊断模型。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等方法验证和比较各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各指标组合模型对肝纤维化程度都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其中由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小板(PI。T)和白蛋白(Alb)三个常规指标组成的s指数在验证组中表现最佳[S指数:1000×GGT/(PLT×Alb^2)]。其判断有无明显肝纤维化、有无重度肝纤维化和有无早期肝硬化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达0.797、0.880和0.881。以S指数〈0.1预测无明显肝纤维化,S指数≥0.5预测存在明显肝纤维化,验证组中40.5%病例可被正确预测。以S指数〈0.3预测无早期肝硬化,S指数≥1.5预测存在早期肝硬化,验证组中68.7%病例可被正确预测。结论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能较好地区分存在明显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其中以S指数最为简便有效,它的应用可以减少一部分慢性HBV感染患者肝活检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造影评价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及健康对照人群10例,经肘静脉团注超声造影剂SonoVue,记录造影剂到达肝动脉时间(HAAT)、到达门静脉时间(PVAT)及到达肝静脉时间(HVAT),计算造影剂到达肝动脉与到达肝静脉间隔时间(HAVTT)。结果 S3和S4期肝纤维化组HVAT和HAVTT均较对照组、S1期组缩短(P<0.05);以肝纤维化达到S4期为阳性判断标准,HVAT和HAVT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和0.89(P<0.01);以HVAT≤21s为诊断S4期肝纤维化的截断点,其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95%;以HAVTT≤10s为诊断S4期的截断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和97%;联合两项指标评估S4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和100%。结论超声造影对S3和S4期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定量诊断价值,但对诊断≤S2期的肝纤维化在准确性方面仍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肝脏瞬时弹性检测仪(Fibroscan)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10例,其中包括23例慢性重型肝炎及65例肝硬化患者,使用Fibroscan检测肝脏硬度值,同时检测乙肝标志物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结果: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硬度值显著高于非肝硬化患者.肝脏重度炎症如重型肝炎,也可导致肝脏硬度值增大.年龄和性别因素可能对肝脏硬度值有影响.结论:Fibfroscan是评价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和诊断肝硬化的有效方法.在对个体病例进行分析时,需要考虑年龄和性别、肝脏炎症因素对肝脏硬度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