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测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肠道中目标细菌的数量,探讨肠道菌群在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随机选取150例NAFLD患者,6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粪便中目标细菌DNA的表达量。  结果  NAFLD患者粪便中的乳酸杆菌、直肠真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 = 0.00、P = 0.007),双歧杆菌、多形拟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 = 0.00、P = 0.022)。  结论  NAFLD患者肠道中存在乳酸杆菌、直肠真杆菌、双歧杆菌、多形拟杆菌的结构失衡,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改善肠道菌群失衡对NAFLD具有一定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以目标导向方式输注胶体液对行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近期恢复和改善免疫功能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月—2020年8月在衢州市人民医院行结直肠癌切除术的16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全麻诱导后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是否输注胶体液进行分组,观察组(86例)外周静脉输注胶体液,对照组(78例)外周静脉输注晶体液;比较2组围术期各项信息、不同时间点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乳酸(Lac)和血糖(Glu)浓度、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体液免疫指标水平。  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半流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 < 0.05);2组手术结束时ScvO2、Lac和Glu浓度均较术前增大,手术结束时,2组间ScvO2、Lac和Glu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8.14%,低于对照组的20.51%(P < 0.05)。2组术后体液免疫指标均较术前降低,术后3 d,观察组血清IgG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结直肠癌切除术中以目标导向方式输注胶体液较输注晶体液,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恶心呕吐发生,保护免疫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近7年肺外结核患者送检的结核培养标本的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情况,为结核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肺外来源的结核培养标本10 003份,对肺外来源标本培养的阳性率、人口学特征、科室分布、肺外结核的部位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0 003份肺外来源的结核标本中,培养阳性382份,阳性率3.8%,占我院结核培养阳性的26.6%(382/1 438);以15~24岁的青少年占比最多(20.2%,77/382),年龄中位数为39岁;在各类型标本中,占比前3位的标本类型依次为脓汁(19.1%,73/382)、脑脊液(16.2%,62/382)、关节液(15.7%,60/382);培养阳性率最高的为分泌物标本(33.3%,3/9),其次为脓汁(16.0%,73/456),脑脊液阳性率最低(1.0%,62/6 096);在各科室的分布中,阳性占比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骨科(24.3%,93/382)、结核科(10.2%,39/382)、神经内科(7.3%,28/382);住院患者肺外结核常见部位为骨关节(包括脊椎和关节)(41.5%,113/272)、脑膜(16.2%,44/272)、胸膜腔(13.2%,36/272);住院患者中合并肺部改变的肺外结核占60.3%(158/262),不同部位合并肺部改变比例最高为皮肤结核(84.6%,11/13),其次是腹膜腔结核(84.0%,21/25)、胸膜腔结核(83.3%,30/36),骨关节结核中关节结核合并肺部改变比例最少(26.0%,20/77),较脊椎结核合并肺部改变的比例(50.0%,17/34)低(P<0.05)。  结论  肺外结核在我院的占比较高,发病人群年轻化,肺外结核标本培养的阳性率较低,尤其是脑脊液标本。应重视提高结核培养的阳性率和结核的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影响口腔正畸患者发生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订相关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在诸暨市人民医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且出现交叉感染的患者68例作为感染组,并选取同期接受治疗且未发生交叉感染的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感染组病原学分布,统计患者一般资料、疾病资料及治疗相关资料中可能导致患者交叉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  结果  感染组患者共检出革兰氏阴性菌134株(79.3%),以伴放线放线杆菌、福赛坦氏菌及牙龈卟啉单胞菌居多,革兰氏阳性菌35株(20.7%),以口腔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居多。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年龄、合并糖尿病、未使用一次性器械、器械消毒不合格、医师操作不规范、医护人员防护意识水平较低及空气和环境消毒不达标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合并糖尿病、未使用一次性器械、器械消毒不合格、医师操作不规范、医护人员防护意识水平较低及空气和环境消毒不达标是导致口腔正畸患者发生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 < 0.05)。  结论  口腔正畸患者交叉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做好预见性护理干预,提高预防意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宏基因组测序检测重症患者感染病原体,了解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对寻找感染病原体的帮助。  方法  对1例表现为腹痛、逐渐进展至意识障碍合并严重感染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用传统方法检测病原体的同时应用宏基因组测序。传统方法包括:常规涂片、培养,VitekII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载量,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等病理检查。宏基因组测序则采用基于BGISEQ-100高通量测序平台的二代测序,剔除人类宿主序列后,将保留下来的序列与包含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基因组序列的微生物基因组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标本中所有的病原体。  结果  传统检验发现该患者感染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和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宏基因组测序结果不仅检出了前述病原体,还检查出了加重疾病恶化的巨细胞病毒(CMV),耗时约5 d。实时荧光定量PCR补充病毒载量检测证实其CMV载量为189 000 copies/mL。  结论  在本例重症患者中,宏基因组测序一次性快速准确检出了3种病原菌和1种病毒,可辅助重症患者感染病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与营养管理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的疗效。  方法  对47例营养不良的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为期48周的营养管理以及有氧运动干预,干预前后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蛋白质和热量摄入、相关营养指标进行自身对照。  结果  有氧运动与营养管理干预后与管理干预前比较,患者营养状况明显好转(P < 0.05);蛋白质、热量摄入、无内瘘侧上臂肌围、同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白蛋白较干预前均增加(P < 0.05)。  结论  合理有效的营养管理和有氧运动可明显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阶段延伸的个性化心脏康复运动方案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衰患者心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的心脏康复运动,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再住院率。  结果  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6MWT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ADL量表的躯体生活自理和工具性生活自理维度得分比干预前明显下降,且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组6个月内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分阶段延伸的个性化心脏康复运动方案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衰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耐量,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原菌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颅内感染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颅内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分析颅内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  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23例,革兰阳性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占25.00%,革兰阴性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占32.14%。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85.71%、100.00%、85.71%、0.00%、0.00%、0.00%,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88.89%、100.00%、44.44%、55.56%、66.67%、0.00%。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手术时间、ASA评分和是否合并糖尿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前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 GCS)评分、引流管时间和是否留置脑室引流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GCS评分和是否留置脑室引流管为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  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且具有多重耐药的特点,术前GCS评分和是否留置脑室引流管为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程序化护理实施健康教育对改善肺癌患者围术期焦虑并提高治疗依从性的作用。  方法  将86例拟手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而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通过焦虑自评表(SAS)评估围术期肺癌患者焦虑情况;通过治疗依从性优良率比较评估依从性水平。  结果  健康教育前,2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健康教育后,无论在术前1d还是术后3d,实验组患者焦虑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程序化护理实施健康教育不仅能有效缓解肺癌患者围术期焦虑,还能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胸外科及康复科联合干预对单孔胸腔镜肺术后快速康复外科中的优势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单孔胸腔镜下肺手术(包括肺楔形切除、肺段切除术及肺叶切除术)患者分为2组, 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的105例患者为对照组(术后常规胸外科处理组),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125例患者为研究组(术后胸外科联合康复科处理组),收集患者的手术数据、住院资料以及护理相关数据。比较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scales,VAS)评分、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别。  结果  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24 h、术后48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72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胸外科及康复科联合干预对单孔胸腔镜肺术后,能进一步减轻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用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胸外科及康复科联合干预对单孔胸腔镜肺术后显著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孕妇和婴儿不同类型标本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的检出情况,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2021年5月至2021年10月收集到在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HCMV-DNA检测的临床标本共2403份,对不同标本来源人群、不同类型标本的HCMV-DNA检出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03份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某三甲医院胸痛中心成立前后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为胸痛中心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调查该院胸痛中心成立前后10 a间收治的4 44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分为成立前组(852例)及成立后组(3 593例),对其病案首页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胸痛中心成立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年均收治AMI患者较成立前增加超过3倍。3个显著增加:通过急诊入院的患者显著增加(P < 0.001);手术病例,特别是PCI病例占比显著提高,66.5%的患者植入一个及以上的血管支架(P < 0.001);医保病人占比显著增加(P < 0.001)。3个显著下降,死亡率显著下降(P < 0.01);术前住院日显著下降(P < 0.05);住院费用显著下降(P < 0.001)。  结论  胸痛中心的建设,极大提高了医院对AMI患者救治的效率和质量。在对AMI患者救治中,应针对其流行病学特征,采取预防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安宁地区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体阳性检测结果。  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2年2月安宁地区住院患儿1 7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 < 6月龄组、6月龄~4岁组、4~14岁组;根据新冠疫情防控,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前为公众防护前,2020年2月后公众防护后;采集所有患儿鼻咽拭子标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甲型流感病毒抗原、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腺病毒抗原、副流感病毒Ⅰ型抗原、副流感病毒Ⅱ型抗原、副流感病毒Ⅲ型抗原7种呼吸道病原体,统计分析患儿呼吸道病原体检出情况。  结果  1 766例患儿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检出阳性584例,阳性率为33.07%,呼吸道病毒病原体中检出主要以呼吸道合胞病毒(316例/17.89%)、腺病毒(90例/5.10%)、副流感病毒Ⅲ型(82例/4.64%)为主;患儿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体阳性主要集中在 < 6月龄组、6月龄~4岁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11例(34.69%)、327例(34.31%),不同年龄段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392,P = 0.031);公众防护后甲型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0.29%低于公众防护前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公众防护前后乙型流感病毒抗原、腺病毒抗原、副流感病毒Ⅰ型、副流感病毒Ⅱ型、副流感病毒Ⅱ型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安宁地区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检出率较高,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主要病原体,公众防护后甲型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明显下降,故继续做好公众防护对防范甲型流感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学生居家上课期间子女网游游戏使用状况调查,以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  方法  2020年8月6—27日选取蚌埠医学院从大一到大五的大学生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父母问卷由子女转发给父母填写。子女问卷采取整班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和网络游戏成瘾问卷调查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采用网络游戏的认知状况问卷分别调查父母和子女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认知状况。  结果  疫情期间,网络游戏是大学生主要的在线娱乐活动,且其中有42%的人认为自己的网络游戏行为比疫情以前有所增加;父母关爱和控制程度越高,子女网络游戏成瘾总分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父母教养方式中权威型、专制型和放任型的网络游戏成瘾总分明显高于普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权威型P < 0.001,专制型和放任型均P < 0.05);父母和子女在对子女的网络游戏使用、引导和是否成瘾等方面存在认知偏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父母高关爱和高控制与子女网络游戏成瘾具有正相关性,原因可能是父母与子女在对子女的网络游戏使用、引导和是否成瘾等方面存在的认知偏差所导致的,因此在引导子女正确使用网络游戏时,家长需要客观的认识网络游戏,并与子女沟通寻找双方都能够接受且有效的方法,这可能有利于改善亲子关系,减轻子女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云南省无菌体液标本(不含血液)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至2021年云南省9家三级综合医院无菌体液标本,排除同一患者重复株,使用WHONET5.6软件对药物敏感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腹水是菌株分离率最高的标本类型,占32.7%。所有标本中共分离出5 305株菌,革兰阳性菌占53.3%,分离率第一为表皮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占46.7%,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情况二者相当。屎肠球菌对于常用抗菌药耐药率呈下降的趋势。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5.6%、40.3%,均高于2021年我国CHINET水平,且耐药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鲍曼不动杆菌仍保持耐多药的形式,尤其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高达82%。结论 监测无菌体液病原菌来源广泛,不同菌属间碳青霉烯耐药形势严峻。仍需重点监测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肠杆菌和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安徽省皖北地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影响因素,了解该地区幽门螺杆菌耐药谱,为指导该地区选择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并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或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及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的患者120例。采用微需氧培养技术分离培养和鉴别HP。应用幽门螺杆菌药敏检测试剂盒法检测HP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的耐药情况,进一步比较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疾病类别患者中分离出的幽门螺杆菌对以上抗生素的耐药状况。  结果  从120例患者中培养出55株幽门螺杆菌,培养阳性率为45.83%。不同性别、年龄患者间HP的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消化性溃疡患者中HP的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胃炎和胃癌患者(均P < 0.017)。HP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和呋喃唑酮的耐药率分别为3.64%、27.27%、65.45%、30.91%和1.82%。不同性别、年龄和疾病种类患者的HP耐药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安徽省皖北地区HP菌株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对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耐药率低,已有多重耐药菌株出现,选用抗生素根除HP时尽量选用敏感抗生素用于经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施明美  郭普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9):1542-1544
  目的  对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以及常见细菌耐药态势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诊疗血流感染提供参考与支撑。  方法  将马鞍山十七冶医院2016年7月—2019年7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纳入研究,将同一患者的重复菌株剔除,将已确认的污染菌剔除,依据统一方案分离血流感染病原菌,对血培养标本进行培养鉴定与药敏分析。  结果  经统计,收集非重复性病原菌合计708份,其中包含革兰阳性菌326株,占比为46.05%,革兰阴性菌373株,占比为52.68%,真菌9株,占比为1.27%。前5种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药敏分析结果显示,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100%敏感,对红霉素耐药率>7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7.02%和30.15%,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30%~50%,铜绿假单胞菌对测试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 < 30%,所有分离的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 < 5%。  结论  血培养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菌谱广,耐药差异显著,临床医生应及早形成血培养检测意识,加强对血培养病原菌分布以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监测,对患者施以“因人而异”的个体化诊疗方案,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监测耐药态势变化,亟待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效控制血流感染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筛查者地贫基因阳性率和基因突变类型及分布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地贫基因筛查者2376例,对地贫基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2 376例地贫基因筛查中检出地贫基因阳性样本817例,阳性率为34.39%;其中检出α地贫基因阳性样本392例,占总阳性样本的47.98%;β地贫基因阳性样本398例,占总阳性样本的48.71%;αβ复合型地贫基因阳性27例,占总阳性样本的3.30%;(2)392例α地贫基因阳性样本中以αα/--SEA、αα/-α3.7、αα/ααCS、αα/-α4.2和-α3.7/--SEA基因型为主,分别占α地贫的50.51%、32.91%、4.34%、3.57%和2.55%;398例β地贫基因阳性样本中以CD26、CD41-42、CD17、IVS II-654、nt28基因型为主,分别占β地贫的25.38%、23.37%、20.60%、20.60%和3.27%。  结论  云南地区地贫基因携带率仍较高,其中β地贫中CD26最多,与国内其它省市人群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评价干式荧光发光法在HBV感染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6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就诊患者血清样本397例,其中360例样本采用干式荧光发光法、酶联免疫法进行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五项检测,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为HBsAg阳性HBeAg血清学转换期的37例样本采用干式荧光发光法、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3种检测技术进行HBsAg、HBeAg和HBeAb 3项检测,对比分析干式荧光发光法在HBV感染诊疗中各检测项目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总符合率等指标.结果 酶联免疫法S/C值与干式荧光发光法S/C值趋势基本一致,呈正相关(γ=0.819,0.913,0.906,0.732,0.842,P<0.001).2种检测技术HBV5项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总符合率均>90%,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949,0.944,0.955,0.842,0.949).37例HBsAg阳性HBeAg血清学转换期的血清样本检测结果显示干式荧光发光法与罗氏电化学发光HBeAb阳性符合率100%(37/37)远远高于酶联免疫法18.92%(7/37)和胶体金法5.40%(2/37),差异统计学意义(=13.714,22.752,P<0.001).结论 干式荧光发光法能有效的反映出HBeAg血清学转换期,常规HBV筛查试验与酶联免疫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同时具备检测时长短、无频繁手工操作、操作简便等优点,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本院2016?2020年间血液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变迁,为临床血流感染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使用Bruker MALDI-TOF质谱仪进行细菌鉴定,VITEK 2 Compact细菌鉴定药敏仪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部分采用纸片扩散法,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6?2020年本院临床血液标本来源分离菌株共893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502株(50.4%),革兰阴性菌4429株(49.6%)。肠杆菌目细菌大肠埃希菌(1773株,19.9%)居首位,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1067株,11.9%),非发酵菌以鲍曼不动杆菌(293株,3.3%)和铜绿假单胞菌(238株,2.7%)为主,葡萄球菌菌种前三位分布为表皮葡萄球菌(970株,10.9%)、人葡萄球菌(713株,8.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41株,6.1%)。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多粘菌素B、替加环素及碳青霉烯类药敏的体外活性较高,敏感率均在90%以上,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有缓慢上升的趋势,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2.2%~3.4%。肺炎克雷伯菌对常见抗生素体外耐药率高于大肠埃希菌,仅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B的敏感率大于90%,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逐年升高。铜绿假单胞菌自2017年起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有下降(25.6%~18.6%),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73.7%~91.3%和73.0%~91.3%。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属细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性均较低。  结论  本院临床血液标本常见病原菌菌种分布无明显改变,但多重耐药菌的耐药形势日趋严峻,特别是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