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鹿乘  洪文霞  李涵  赵德凤 《混凝土》2023,(7):145-150+160
基于装配式建筑较其他建筑成本突出的特点,加强装配式建筑项目成本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重大。首先建立了成本风险指标体系,通过组合赋权法确定风险权重,引入云模型理论对项目综合成本风险进行计算,确定综合成本风险等级。最后引入实例验证模型在成本风险评价方面的科学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将云模型理论引入装配式建筑成本风险评价中,可以有效地计算成本风险综合评价值进而确定风险等级,丰富了装配式建筑成本风险评价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雷志华 《砖瓦》2022,(10):63-65
对于当前装配式建筑成本比其他建筑项目更高,且存在资源过度消耗和不符合绿色可持续建筑建设要求的问题,开展对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控制研究。在明确装配式建筑工程基本概况的基础上,通过引入BIM技术实现对装配式建筑成本的算量,在此基础上引入神经网络实现对装配式建筑成本的测算,最后针对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采购阶段和施工阶段实现成本控制。通过实例分析证明,新的成本控制思路在实际应用中可降低甚至避免资源的浪费,建筑建设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要求,可进一步提升装配式建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简要分析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方式成本管理的差异,并针对装配式建筑成本管理的问题,运用AHP法研究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影响因素,最后基于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从企业角度分阶段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已成为推动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而装配式建筑成本过高阻碍着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成本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影响因素,各个因素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从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的角度出发,把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相关因素进行分类,并构建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ISM)。模型表明,材料价格、设备花费、税费、人工费、运输距离是表层直接因素;安全检测、生产规模、构件产量、产业组织工业化程度是中间层动力因素;装配面积、场地规划和方案选择是深层导向因素。该研究结果为装配式建筑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提供了参考,为装配式建筑经济效益的实现提供了路径。  相似文献   

5.
罗祥  黄喜兵 《建筑经济》2021,42(11):73-77
高成本已成为阻碍装配式建筑发展或推广的主要因素,加强对装配式建筑的成本管控,对其发展有重要意义.整理筛选出13个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构建基于ISM的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指标体系,分析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得出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表明,构件价格、产业链完整性、预制率与装配率、项目管理经验及体系对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较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合理的成本管控措施及建议,为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建筑业工业化4.0的阶段,装配式建筑具有低碳、环保、工期短的优势,但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过高仍是阻碍部分地区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对装配式建筑费用效益进行系统性经济评价,从影响因素选取、指标体系构建、费用效益模型建立三个方面,应用费用效益理论,对装配式建筑经济成本进行评价,结合其特点,建立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指标体系,构建装配式建筑增量效益经济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机械费、材料费、运输费是影响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的根本因素;管理费、税金是影响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的直接因素。研究对推动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实现绿色低碳的建设目标具有实际意义,为国家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的碳交易份额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装配式建筑成本进行有效管理,从设计因素、管理因素、技术因素和政策因素四个方面分析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影响因素,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与分析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因素的权重。最后基于计算结果,提出加强装配式建筑成本管理的建议,为有关单位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EPC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企业为研究对象,将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视为工业化产品,总结归纳装配式建筑构件采购阶段和构件安装阶段影响建造成本的可量化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采集示范项目大量数据,有针对性地对各动态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建立各指标评价标准,为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影响因素设定评价标准值,为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影响因素的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企业的根本目的是创造利润。在以装配式建筑为动力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推行的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成本过高阻碍了建筑企业发展。为控制装配式建筑成本,从交易成本、管理、技术三个维度,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建立影响因素模型,确定因素间相互关系与层级关系,为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提出对策与建议,对降低装配式建筑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已成为未来建筑业的发展趋势,而装配式建筑成本过高大大降低了开发商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的主动性。从开发商角度出发,首先通过文献和案例分析装配式建筑成本问题,找出影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成本的因素;其次比较装配式与现浇建筑的成本差异,找出成本增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根据不同项目数据和市场情况建立增量成本模型,将模型应用到工程实例中进行前期方案评选。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识别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瓶颈,构建了装配式建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利用建立的评价模型对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合不安全因素搜索分析法,对影响因素风险高低进行排序,从而得出制约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瓶颈因素。研究表明: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外部环境、战略计划、组织关系、科研力量、采购、制造、装配、运输与交付;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产业链成熟度、新材料、建筑规范及行业标准、部品集成化程度、构件制造成本是影响着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但实践中推广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建筑企业对装配式建筑接受意愿不高。因此,在对UTAUT 和IDT 模型整合的基础上,从企业和技术扩散的双重视角构建企业接受意愿及行为的理论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探究装配式建筑企业接受意愿与接受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兼容扩展性、社会影响、绩效期望、努力期望均对接受意愿存在正向显著影响;感知成本对接受意愿存在负向影响;接受意愿与促成因素对装配式建筑企业接受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对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劳动力减少对建筑业的直接影响要求加快建筑产业升级。装配式建造方式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施工建造水平的同时还具有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的特点,但装配式建筑的环境效益并没有充分被社会所认识,增量成本高导致开发商积极性低,公众也未充分认识装配式的环境优势。通过 DPSIR 模型探究装配式建筑环境效益的影响因素,结合 DEMATEL-ISM 分析建筑环境效益形成逻辑,寻找影响环境效益形成的重要因素和关键路径,发现通过政府、企业等各方的主动“响应”可以不断促进装配式建筑将其理论环境优势转化为现实环境效益,希望这些发现能帮助装配式建筑发挥出更大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查阅、相关政策及问卷调查,从设计阶段、采购阶段、制造阶段、装配阶段及外部因素等 5 个方面构建影响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的指标体系。将三角模糊数引入到 AHP 中,提出了基于 FAHP-DEMATEL 的装配式建筑供应链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模型, 并以甘肃省某装配式建筑供应链为例验证所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甘肃省装配式建筑供应链关键影响因素为利益分配制度、构配件生产成本、政策激励程度、运输成本、参与方战略协同度及构配件的质量。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甘肃省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面对智能建造时代的需求、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政策、劳动力人口减少等社会因素,发展绿色可持续的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可成本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为有效管控装配式建筑成本, 分析了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管理模式的内涵与优势,提出了承包商视角的全产业链管理模式, 调研识别了各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 并通过 AHP 法,找出关键影响因素, 从全产业链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相应措施,为相关企业降本增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农村住房普遍采用的是砖混结构,其建造成本高、质量差、资源浪费严重,而装配式建筑恰好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优点,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农村住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我国农村住房建设的现状以及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农村的发展概况,运用 SWOT 分析方法,分析了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农村发展的自身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村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装配式建筑建设管理过程中面临的设计信息缺乏互操作性、信息传递缺乏时效性、装配过程缺乏精准性以及大数据管理等难题,提出将建筑信息模型、P-BIM、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北斗定位技术、云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建设管理中。以期实现装配式建筑设计信息无缝对接,设计、生产、运输、装配全过程实时信息的可视化和实时监控管理,预制构件装配精准化,城市大规模装配式建筑群大数据的互通与管理,从而提升装配式建筑的建设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装配式建筑项目供应链上返工行为层出不穷的问题, 从供应链脆弱性视角出发, 基于暴露度、敏感度、适应度 3 个维度,建立装配式建筑供应链脆弱性与其返工行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运用 Vensim PLE 软件,根据供应链特性从构配件模块化程度、信息沟通积极程度等 5 个方面进行单一因素仿真分析, 结合多因素分析综合情景仿真, 证明供应链脆弱性对返工行为的显著影响。 并围绕仿真结果提出了针对返工行为的预防策略,提高装配式建筑供应链上各节点工作效率,以期降低装配式建筑返工行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装配式建筑供应链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装配式建筑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建造成本过高是推行的主要阻碍.为降低装配式建筑成本,从设计、生产、运输、施工等方面识别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因素,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和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建立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确定关键因素,分析影响因素的层级关系.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控制装配式建筑成本,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