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现场监测的强夯振动测试数据,分析了在不同场地条件、不同能级强夯作用对土体的振动 衰减规律、影响距离及振动主频等特征。同时进行了有、无隔震沟对振动波速峰值的影响性试验。试验 结果表明,在3000kN·m夯击能下,质点随振源距离的增大,振动速度逐渐减小,衰减速率也随之减小, 质点的振动速度在50m范围内变化较大,超过这一距离趋于稳定;试验场地范围内最佳单击夯击数为5 击;开挖隔振沟对振动波速的衰减效果明显,开口的隔振沟能够起到隔振减震的作用。隔振沟的深度越 深,对振动波带阻隔的效果越好,为后续临近场地的设计、施工提出指导性的处理方案。并为类似地层 的强夯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2.
在某公益性水库工程坝基强夯施工过程中,通过试验对比确定了夯击次数、夯击振动能量的均一性,以及减震沟对振动能量的衰减作用;监测夯击产生的地面振动,给出地表振动峰值速度与夯击距离的关系,依据国家标准评价了振动对周围地表构筑物产生结构性破坏的影响距离,分析了振动能量衰减规律与减震沟的隔振效果,提出了强夯施工的安全距离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超高能级增湿强夯在低含水率、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在兰州市某工业建筑场地平整工程的填方区开展了 25000kN·m能级的增湿强夯试验,分析了注水增湿效果及施工参数、地基土含水率对强夯处理效果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场地存在上部虚填土、下部原地基土的二元结构时,在注水增湿过程中易在二元分界面形成溶洞,造成含水率局部过高或过低;当土体含水率向最优含水率逐步接近时,强夯对减小湿陷系数、降低孔隙比和提高干密度的效果逐渐增强;单击夯沉量与夯击次数之间近似呈指数函数关系,利用该关系可预估达到某一夯沉量控制值时所需的夯击次数。  相似文献   

4.
武汉港花山码头工程陆域堆场位于铁路专用线通过区域。为研究陆域堆场强夯对邻近铁路桥的影响,合理确定强夯工艺,结合强夯试验成果分析了夯能、夯击数、夯击距离与铁路桥振动之间的关系。现场测试采取4 500 kN·m夯能时,强夯击数>5击后铁路桥桥面振动速度收敛至3.5 cm/s。采取6 000 kN·m夯能时,40 m以外的铁路桥桥面振动速度<4.0 cm/s,振动频率<10 Hz,满足《建筑工程容许振动标准》要求。依据试验成果推导出了黏土地基强夯引起的建筑物振动速度衰减规律方程,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工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描述夯锤对夯点土体的动力作用的基础上,阐明了夯锤自一定高度下落到与地面接触时开始的减速运动过程中的一系列动力过程和效应,阐述了强夯振动传播和衰减规律,系统介绍了强夯振动频域分析的理论,建立了夯点锤土复合体的振动模型,分析了夯点土体振动特征与夯点土体加固状态之间的物理联系,实现了地基强夯加固状态的实时振动监控。  相似文献   

6.
在概述湿陷性黄土性能缺陷的基础上,以某拟建场地工程为例,进行了该场地湿陷性黄土路基注水增湿+高能级强夯施工过程的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湿陷性黄土在浸水后会迅速发生湿陷变形,而注水增湿强夯技术通过对湿陷性黄土土体注水,使其实际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后再进行高能级强夯施工,工艺简单,加固速度快,夯实效果好,造价低廉。注水增湿+高能级强夯施工技术为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加固处理提供了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软黏土路基强夯施工参数,本文依托实际工程,对某公路软黏土地基进行强夯试验分析,并采用路基加固检测方法对强夯前后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本工程拟定的强夯施工参数为单夯能量第一遍为800 k N·m、第二遍为1 400 k N·m,夯击次数第一遍为夯击5次,第二遍为夯击6次。拟定的各夯实参数最终的夯实结果满足设计要求,能对本工程7 m深度的软黏土进行有效夯实。研究结果可为类似软黏土强夯置换工程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针对人工回填料——高炉渣粉煤灰,研究其各主要施工参数对强夯效果的影响,为强夯施工参数设计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参考标准,实现方案的合理性和成本的经济性。以高炉渣粉煤灰回填地基为研究对象,对强夯法加固地基的设计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依托包头钢铁集团新体系高炉矿渣地基处理项目,在FLAC~(3D)软件的基础上,选定夯击能、夯击次数,夯锤直径、夯点间距作为强夯施工研究参数,通过控制单一变量对不同施工参数下的强夯法加固地基的位移和应力变化进行探究。分析得出了夯击参数对强夯加固的影响规律,并对加固效果进行了详细的评价。结果表明:选取的夯击能越大,夯锤中心的土体产生的竖向位移越大;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土体的影响深度逐渐增大,当超过最佳夯击次数后,就显得毫无意义;夯锤直径越大,作用面积越大,土体变形范围越大。因此,合理的选取强夯间距可以增强地基的整体强夯效果。  相似文献   

9.
强夯置换法是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存在置换墩不着底、工后沉降大、施工效率低等缺点。针对强夯置换法的上述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预成孔置换强夯法。该方法通过将高能级强夯法与预先成孔填料相结合,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工后沉降的目的。通过开展试验区(24 m×24 m)试验,在夯后进行平板载荷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及充水预压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最终将该技术成功应用于整个软土地基场地。试验结果表明:夯后动力触探击数提高了260%以上,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280 kPa,储罐基础沉降最大值、相邻测点沉降差均远小于规范要求。该方法的成功应用对于今后类似地基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湿陷性黄土地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对地基处理深度及防渗有较高要求时,超高能级强夯在消除深厚地基湿陷性,增强地基抗渗透能力方面有着非常好的性价比。在中石油庆阳石化公司搬迁改造项目中,我国首次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引进了15 000 kN.m超高能级强夯。本文介绍了超高能级强夯处理中的强夯参数、施工要求,并通过夯前夯后室内试验,现场静载试验、静探试验的对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期为超高能级强夯在黄土地区推广提供经验和为地基处理规范中强夯部分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能级强夯加固机理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有限差分法,在不同土性参数、锤重、落距、底面半径等情况下进行能级为10 000 kN.m的强夯数值模拟,分析地基土土性参数、夯锤底面积、锤重等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对高能级强夯进行系统全面的加固机理研究。得出:以首击夯沉量为指标,土体参数对强夯加固效果的影响顺序为φ,ρ,ν,Es,c;在能级为10 000 kN.m时,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单击夯沉量逐渐减小;在能级一定的条件下,夯锤半径越小,单击和累计夯沉量越大;在第1击作用下,锤重越重,单击夯沉量越大,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不同锤重单击夯沉量的差别越来越小,而累计夯沉量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2.
申明平 《人民长江》2017,48(6):62-65
为客观评价强夯法处理湿陷性坝基的真实效果,结合杜窑沟水库湿陷性坝基的工程处理实例,对强夯后初检和终检的湿陷系数、干密度和孔隙比检测值与强夯前的检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强夯能够消除坝基湿陷性,提高土体干密度,减小孔隙比;验证了强夯后应延迟检测,待干密度和孔隙比逐步恢复提高的结论;强夯不能对特定深度的土体产生最优的压实效果,夯后干密度没有呈现分层特征。实例表明,8 000kN·m夯击能可以消除Ⅱ级非自重~Ⅲ级(严重)自重湿陷性壤土的湿陷性。同时指出需要通过更多的工程实践,进一步研究强夯的作用机理和内在规律,并探讨强夯质量检验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3.
某核电厂循环水排水管位于电厂回填区,故须对回填层进行强夯加固处理.考虑到强夯振动可能对附近防渗墙安全产生不利影响,设计单位开展了现场强夯试验.通过声波测试和压水试验,分析了强夯施工对防渗墙及其连接处完整性的影响;通过动力反应监测,提出了防渗墙的振动控制标准和预警值.  相似文献   

14.
杨明 《吉林水利》2021,(6):58-62
引水隧洞爆破施工时,由于爆破产生的振动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发生安全问题.为了尽量降低爆破施工对周围环境产生的振动效应,运用有限元软件和实测数据进行拟合,分析了远场振动的振速变化规律和断层弹性模量对远场振动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隧洞爆破施工对地表土体影响较大,隧洞正上方地表处竖向最大振速明显,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沿着隧洞轴线方向上的最大振速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隧洞横向方向上,观测点振动速度呈线性衰减;实践中若通过合理控制爆破炸药量及钻孔布置深度,可将爆破产生的振动影响控制在地表保护对象承受标准之内,防止隧洞爆破产生的剧烈振动对地表周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董俊 《人民长江》2016,47(18):56
依托广西钦州港区某大型工程地基处理实践,基于强夯前后多道瞬态面波测试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及夯后静载荷试验,对不同能级强夯加固处理软弱地基效果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现场检测结果表明:强夯加固处理后软弱区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压缩模量仍不满足设计要求;软弱区外各能级区经过强夯处理后,地基承载力和土体工程特性得到明显改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压缩模量基本满足设计要求;2 000,3 000,6 000,8 000,10 000,12 000 k N·m能级有效加固深度分别约为2.5,4.0~6.0,6.0~8.0,7.0~10.0,8.0~11.0,8.0~13.0 m;建议对软弱区域根据基坑开挖深度采取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结论以期为类似工程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粗放的"土方回填→整平→强夯"施工工艺以及传统的"手动挂钩"起锤方式严重制约着高填方路基强夯的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石济客专项目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经试夯试验及实践论证了"上下层夯点对照"式强夯工艺,对高填方强夯施工进行了合理的分层、分区,引进"自动挂钩器",达到了提高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节约人力及机械设备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水布垭地下厂房地质条件复杂,厂房中上部需对软岩进行混凝土置换,在厂房顶部还布置有大量的张拉锚杆和150t级的锚索。施工不可避免出现混凝土浇筑、开挖与支护、锚索同步进行的局面。爆破振动会对主厂房已施工混凝土、支护工程产生一定影响。作者通过现场多次爆破震动试验,分析与总结了控制爆破质点振速的途径以指导施工,较好地控制了爆破振动对围岩和已施工支护工程及已浇筑混凝土的影响,对地下厂房永久建筑物的安全起到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路基作为道路的主体和路面的基础,承受着岩土自重及交通荷载的反复作用,其施工质量尤为重要,尤其是针对软弱地基部位更应采取加固措施。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采用强夯置换法加固软弱地基的现场试验,对实测夯沉量、夯击次数、填料量等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运用动力触探测试及室内土工试脸等手段对夯后地基的加固效果进行了检测分析。试验及检测结果表明:针对深厚杂填土软弱地基,应用强夯置换法处理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地基承载力,具有较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50cm,≤80cm粒径级配的块碎石进行强夯地基处理,在国内尚属首例,其优点是适合大型机械化作业,加快施工速度,降低工程造价。本文通过对强夯施工及施工后的地基土的孔隙水压力的观测、分析及研究,确定了最佳的施工参数,同时对影响地基固结因素以及施工时孔隙水压与强夯对应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作出了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黄福德 《西北水电》1995,(4):46-55,60
在李家峡水电下游消能区左岸高边坡上部510m^2范围内进行的群锚试验,集中布置了600kN级预应力锚杆、1 000kN级和3 000kN级预应力锚索16根。依不同张拉加载方式和张拉阶段及长期观测为主线,配备八项测试手段,在干扰多、难度大、标准高的情况下,开展了大规模、系统地群错试验。在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水电四局李家峡施工局及岩锚处和黄河上游建设局等22个单位150多人员,历时13个月的艰苦努力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