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应用德尔菲法评估营养支持疗法的药学监护模式指标。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结合该专业临床药师工作实践,初步形成营养支持疗法药学监护模式。采用德尔菲法的专家函询方式进行研究,从而完善该模式的指标体系。结果:两轮专家函询积极系数分别为65%和100%;权威程度分别为0.731和0.789;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是0.279和0.198。最终形成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的营养支持疗法药学监护模式。结论:评估后的营养支持疗法药学监护模式设计指标科学、合理,有效地为临床营养药师开展规范化实践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医院药师人文关怀需求的指标体系,提升药师的幸福感,促使药师为全民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方法:基于Watson关怀理论,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建医院药师人文关怀需求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调查问卷法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本研究遴选药学专家25名,专家的平均年龄为(36.7±5.51)岁,专家的工作年限为(11.9±7.24)年。专家函询的熟悉程度为0.763,判断系数为0.926,权威系数为0.845。各级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均在0.305~0.587之间,χ2检验P值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专家咨询的协调系数较好;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后,最终确定了医院药师人文关怀需求的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31个,且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结论:所构建的医院药师人文关怀需求的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为医疗机构和社会群体进一步加强药师的人文关怀,完善药师发展路径,创造温馨关爱的执业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临床药学服务在贵州省医疗救治体系中的开展现状,为未来在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最大化发挥临床药学服务效能提供相关建议。方法:通过三甲医院药学部门负责人个人深入访谈及10家三甲医院的药师、医师和住院患者实地问卷调查,对贵州省临床药学服务的开展现状进行调研。结果:本次调查的药师主要以大专/本科学历、拥有初级职称的青年女性为主;药师对临床药学服务的了解度与药师的学历(P=0.002)以及是否参与过临床药学服务培训(P=0.004)之间密切相关;医师对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了解度高于药师(P=0.024);参与过重大突发事件的药师比未参与过的在日常药学服务上涉及更多的用药监测(P=0.027)和治疗方案制定(P=0.014)服务;参与过重大突发事件的药师比未参与过的更肯定自我地位(P=0.032)和临床药学服务能力(P=0.031);62.7%的医师表示与药师的整体合作情况较好,78.0%的患者表示对临床药学服务不太了解,89.0%的患者对药师提供的临床药学服务表示满意但对其信任度较低。结论:三甲医院药师在自我认识、相关知识能力水平、临床药学服务种类提供和公众认知度方面有待提升;建议完善药学教育结构,丰富药事咨询服务形式,健全药品供应协调机制,加强安全用药与不良反应监测以及应急科普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编制医院药学管理者管理能力测评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为医院药学管理者管理能力评价提供测评工具。方法:应用德尔菲法对医院药学管理者应具备的管理能力进行三轮函询,并确定各指标权重值;编制医院药学管理者管理能力问卷,对318名医院药学管理者和药师进行调查以检验其信效度。结果:参与函询的专家积极性较高,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5,三轮函询后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为0.39~0.55,医院药学管理者应具备的管理能力包括管理知识、管理技能、领导力和职业态度4个一级指标(权重值分别为0.200 9,0.246 3,0.206 3,0.346 5),12个二级指标,58个三级指标,管理能力问卷的内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989,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均可靠。结论:编制的医院药学管理者管理能力测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为医院药学管理者的选拔、培训及考核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旨在探索基于信息化手段的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新型教学模式。方法: 本文针对传统工作站应用于临床药师培训的缺陷,提出了"医药护"一体化移动工作站的概念。通过构建基于一体化移动工作站的教学查房及药学监护步骤,对132名临床药师培训学员进行了教学实践。结果: 在连续3届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中,"医药护"一体化移动工作站赢得了培训药师的肯定。培训学员对工作站的总体满意率(包含满意和非常满意)分别达到了92.7%、96.7%、94.3%。结论: 该平台的推广应用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为临床药学培训的信息化转型做出积极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医院药学服务型领导理论框架,明确服务型领导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具体特征,为医院药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文献分析法、质性研究和专家讨论法筛选医院药学服务型领导行为评价指标,利用德尔菲法对20名医院药学管理专家进行三轮函询,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值。结果:专家的积极程度高,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6,各级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32~0.46,P值均小于0.05,最终建立了包括7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的医院药学服务型领导理论框架,并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结论:专家的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及协调程度均较高,构建的医院药学服务型领导理论框架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医院药学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提供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和行为依据,为评价医院药学管理者服务型领导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介绍临床药师炎症性肠病多学科(IBD-MDT)会诊的药学实践,为临床药师开展IBD-MDT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海南省人民医院IBD-MDT会诊的概况和工作流程;结合实践案例,总结分析IBD-MDT会诊的药学服务内容和工作模式。结果:临床药师可通过药物重整、治疗药物监测、药物治疗方案评估与制订、依从性评估及用药教育等方面发挥药学专业优势,参与IBD患者的诊治。结论:通过IBD-MDT会诊,临床药师可与临床形成专业合作、优势互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慢病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新版贵州省药事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20)的实施现状。方法:贵州省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中心采用问卷形式调查全省各医疗机构各项药事管理质量控制指标的执行情况。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t检验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探讨医疗机构级别及临床药师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共调查全省66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我省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均数:3.82%)以及临床药师(中位数:0.42人/100床)的数量短缺。只有少数几家医院能够开展处方医嘱前置审核(n=8)以及静脉用药集中调配(n=5)工作,而能够统计报告住院患者药学监护率、用药错误报告率、住院患者中药静脉输液使用率、急诊患者糖皮质激素静脉输液使用率以及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静脉使用率这5项指标的医院不足50%。结论:贵州省各项药事管理工作的开展不能达到新指标体系要求,而药学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人力资源不足是制约这些工作开展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临床药师主导、基于远程的慢病药学服务实践模式,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药学服务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老年高血压出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出院后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临床药师不同周期及监护级别的随访:干预组前3个月每2周随访1次,后3个月每4周随访1次,由临床药师进行远程用药指导和药学服务;对照组每3个月随访1次,进行一般慢病管理建议。两组随访时间均为6个月。随访方式包括远程药学服务平台、电话及微信,具体选择方式根据患者需求决定。结果: 研究共纳入109例符合纳排标准的老年高血压出院患者,有93例患者完成6个月随访,其中干预组48例,对照组45例。出院6个月时,干预组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30%vs.63.89%,P<0.05);药物了解程度评分干预组优于对照组[(1.44±0.65)分vs.(2.17±0.66)分,P<0.05];用药依从性评分干预组优于对照组[(1.41±0.69)分vs.(2.17±0.82)分,P<0.05];不良反应的错误处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0%vs.61.53%,P<0.05);体质指数(BMI)改善干预组优于对照组(87.80%vs.32.43%,P<0.05)。结论: 临床药师主导的远程慢病药学服务可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对药物的了解程度、用药依从性、不良反应的错误处置率及BMI。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药学监护技能评分标准并探索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基于药物治疗管理工作步骤,建立课程教学的评分标准,并采用专家咨询法对评分标准进行修订。对62名临床药学专业学生进行药学监护相关案例演练,按照评分标准对学生药学监护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从采集信息、药物治疗问题、拟定和执行药物监护计划、执业记录4个方面建立了评分标准。案例演练结果显示学生在药物治疗问题部分表现最佳(得分率为75.91%±12.76%),其次是采集信息和拟定和执行药学监护计划部分(得分率分别为72.45%±10.70%,71.02%±9.80%),在执业记录部分表现最差(62.50%±6.57%)。各部分的难度系数为0.63~0.76。结论: 评分标准能切实反映学生药学监护能力的具体情况,有助于改进教学手段,可作为药学监护教学的重要教学工具,并为其他高校药学监护教育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计划(P)、执行(D)、检查(C)和处理(A)(PDCA)循环法构建标准化药学会诊模式。方法: 制订计划,通过回顾性分析、问卷调研、根因分析、医-药联合研讨、制度修订和标准化模板建立等初步构建会诊模板,通过效果评估,定期召开药学会诊交流研讨会,明确重点难点和持续改进方向。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0年药学会诊总量为327例,全部采纳292例(89.30%)。根因分析提示,标准化药学会诊流程、思路与模板的建立是关键因素。项目组开展了"药学会诊持续改进研讨会",并制订了3项改进措施,修订了药学会诊制度与流程,建立了10个标准化药学会诊模板。改进干预后,临床药师对药学会诊的书写规范进一步明确(P=0.029),且对会诊流程"非常明确"的构成比有增加趋势,药师对会诊的信心有所增加。结论: 基于PDCA循环法构建的标准化药学会诊模式,为同级别医疗机构药学会诊制度的优化和建立提供了模式探索和实践经验,也为付费药学服务的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层综合性医院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的内容、形式,促进合理用药水平,提高医疗质量。方法:通过对某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内容与模式的总结,结合基层综合性医院的实际情况,提出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思路方法。结果:通过开展药师参与查房与会诊、处方评价、用药咨询等工作,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结论:临床药学服务工作能有效地指导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介绍本院临床药学工作开展情况和展望。从临床药师查房、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药物咨询和合理用药宣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监控、参与医院临床会诊、带教工作等方面,叙述了临床药学具体的工作内容。进一步开展上市药物的再评价、临床药学科研、临床中药师的培养工作。本院临床药学已经有了较好的开端,但是还要进一步努力。临床药学工作应该进一步与临床紧密结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我国临床药学专业药学硕士(下称"临药专硕")培养模式,为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将循证医学方法学理论与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总结实践经验,提出了以"临床药物治疗真实案例"为切入点,基于循证思维解决临床药物治疗实际矛盾的临药专硕与临床药师一体化培养新模式。结果:临药专硕培养新模式有利于培养临药专硕临床药学科研思维,增强其主观能动性,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整合应用能力。结论:基于EBM-PICOS方法的临药专硕与临床药师一体化培养新模式,为临药专硕既满足针对临床用药问题的研究能力培养,又满足临床药学服务实践技能培养的"双需求"提供了示范,为我国临床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对卫生保健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药学部门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查房、会诊;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开展合理用药监测;定期开展药学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建立药品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儿童退热药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儿童退热药临床综合评价科学、规范、系统化进行。方法:参照《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2021年版试行)》,采用文献研究法、头脑风暴法、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构建儿童退热药布洛芬制剂多维度、多准则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在课题组制定的基本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基础上,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后,最终确定儿童退热药布洛芬制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以及24个三级指标。专家函询的熟悉程度为4.375,判断系数为1.657,权威系数为0.8504;专家意见的变异系数为0.14±0.06。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儿童退热药布洛芬制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可为医疗机构药品遴选及合理用药提供可信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药物重整过程中药物差异分类工具(Medication Discrepancy Taxonomy,MedTax),推动药物重整实施标准化。方法:翻译MedTax,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从分类的代表性、唯一性、分类名称的明确性和分类定义的清晰性四个方面对MedTax的每个二、三级分类指标进行评分。在分析专家协调系数、权威系数、内容效度和专家意见集中度的基础上,构建中文版药物差异分类工具,使用虚拟案例应用多自由边际Kappa检验可靠性。结果:经过11名专家两轮修改,构建了包含药物不匹配和药物部分匹配2个一级指标,遗漏药物、添加药物、药物重复等11个二级指标和23个三级指标的中文版药物差异分类工具。两轮专家咨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5,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51和0.61,经χ2检验,P<0.01。第二轮专家咨询各指标均数为4.0~4.45分,变异系数为0.12~0.27,内容有效性指数为0.82~1.0,经可靠性测试,总体一致性评分为0.76。结论:该研究专家权威性可靠,专家意见集中度高,协调性好,结果可信。构建的中文版药物差异分类工具内部一致性高,可用于药物重整过程中药物差异的分类和测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临床药师知识体系标准,为临床药师的培养和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梳理出若干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依据按Likert5级评分法设计咨询问卷;运用德尔菲法对35名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咨询。结果:建立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33个二级指标的临床药师知识体系标准。两轮咨询中,专家咨询积极系数分别为100%和92.9%,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04 3和0.907 7,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268和0.565。结论:专业核心知识是临床药师最应具备的知识,是临床药师培养的重中之重;临床药师的知识结构要由"以化学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医学知识为主";临床药师自身需要注重知识的再生,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本研究专家积极性和权威程度高,意见协调程度好,建立的知识体系标准能够对临床药师的培养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临床药师培训目标、培训模式以及培训方案,分析人才培养的局限性及不足,为各医院中药临床药师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梳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具体内容,细化综合能力、药学及临床基本知识、临床药学技能培训和中药科研技能培训的方案及内容,强化中医基础知识在中药临床药学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完善中药临床药师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结果:明确了学员的报名条件和培训目标,突出了药学、中药学和中医基础知识与临床的重要相互作用关系,并分析讨论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局限性和不足。结论:中药临床药师是执行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主体,优化基地的培训体系和内容,丰富人才培养方案,解决问题与不足,本基地的工作内容可为中药临床药师的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