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养老PPP项目中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方的博弈过程,探讨抑制机会主义行为的措施和有效监管的方式。结果表明,社会资本方积极努力行为下的投机收益大小是影响机会主义行为的关键,强监管不能有效遏止机会主义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以期推动养老PPP项目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针对 PPP 项目中公共部门和社会资本间的博弈问题,引入 Fehr-Schmidt 行为模型刻画了社会资本的公平偏好,构建了 Stackelberg 动态博弈模型;通过逆向归纳法求解,得到纳什均衡下公共部门的最优股权分配比例和社会资本对项目最优特许价格;以广州市某 PPP 项目为例采用敏感性分析研究了相关参数变化对均衡解的影响,并得到管理学启示。结果表明:股权比例越高社会资本越倾向于提高特许价格,同时社会资本的公平偏好越高,政府部门应提高社会资本的股权比例。本研究可为解决现实 PPP 项目股权分配比例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抑制交通 PPP 再谈判的频繁发生,在 PPP 初始合同中引入柔性合同条款,并以交通量波动作为判断社会资本方是否发起再谈判的量化指标,对社会资本方再谈判行为演化规律展开研究。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资本方再谈判行为的演化规律,得到社会资本方再谈判行为的演化与交通量波动的关系;设计基于交通需求风险共担的柔性合同,对比分析有无柔性合同条款下交通 PPP 项目社会资本方再谈判行为的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柔性合同可以促使社会资本方在实际交通量低于预期时的策略选择朝着不发起再谈判演化,从而有效抑制交通 PPP 再谈判的发生。研究结论可以为 PPP 柔性合同的设计及社会资本方再谈判行为的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考虑到情绪因素对公众行为的影响,基于等级依赖期望效用理论构建了养老 PPP 项目参与方公众与私人部门的RDEU 博弈模型,分析了公众不同情绪状态下对博弈系统的演化均衡影响。结果表明:公众不同情绪状态下系统均存在演化稳定策略,乐观情绪能提高公众参与项目的积极性,有效缩短系统稳定演化时间,让系统向相对最优状态演化;完全理性状态使系统均衡向次优状态演化;但悲观情绪会使公众参与项目的积极性降低,系统均衡演化时间变长,更容易减少项目的运作效益。据此,从公众与私人部门角度提出建议,为提高养老 PPP 项目运作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当PPP项目中对于私营部门违约行为很难形成完全约束时,极易导致项目的负外部性,进而影响公共利益。以环境治理为例,引用强互惠理论,设置公私异质性偏好、私营部门机会主义倾向的双参照点对私营部门在PPP项目中的违约行为进行分析。得出在PPP项目中存在私营部门亲自我者的角色,以及政府部门亲社会者的角色,而且政府部门具有惩罚利他的强互惠行为。对PPP项目中强互惠行为进行初始博弈和动态博弈分析,指出政府部门对私营部门的违约行为实施严厉的惩罚会使双方处于合作区间,进而有效避免触发战略。最后引入环境治理PPP项目案例,验证了政府强互惠行为对于约束私营部门违约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
当前,由于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社会资本方在参与养老PPP项目的过程中,存在获取超额利润、降低养老服务质量等机会主义行为。针对上述问题,从政府视角出发,结合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理论,采用KMRW声誉模型构建养老PPP项目监管博弈模型,通过效用函数及概率分析判断社会资本方的各阶段行为。博弈结果显示,社会资本方会根据博弈阶段的特征决定是否继续合作,在此基础上,针对社会资本方行为提出合理的监管建议,为健全养老PPP项目监管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由于其复杂性往往具有较多的参与方,而各参与方风险分担的合理与否是PPP项目成败的关键所在。运用基于风险偏好的讨价还价博弈模型进行风险在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方之间的分担,并确定各风险在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方之间的分担比例。对于社会资本方承担的风险往往是通过多个参与方联合组建的项目公司来分摊,选取社会资本投资方、总承建方及运营方作为风险分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讨价还价博弈的基础上,运用三方博弈模型确定出社会资本方初步承担的风险中社会资本投资方、总承建方及运营方最后各自承担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政策鼓励政府与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进行合作,医疗卫生行业也开始加快促进PPP模式的发展。通过对医院PPP模式双方的参与度进行描述,构建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在医院PPP模式中参与度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该博弈的均衡点及演化路径,探讨了博弈模型中主要因素对演化路径的影响,得出在不同条件下双方参与度的大小,并据此提出了完善医院PPP模式的相关流程、明确运营协调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评估论证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PPP模式下特色小镇的公私合作机制,以演化博弈论为理论依据,构建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双方的演化均衡稳定策略。选取案例项目进行数值仿真,探究各相关变量对演化路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提高社会资本方的收益回报,降低积极合作成本,增加消极合作的惩罚力度,降低政府方扶持成本,提升特色小镇PPP项目的社会效益,能改变博弈收敛方向,实现稳定的合作共赢策略。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3)
我国PPP税收激励与多元监管一直备受关注,识别税收与监管对政社博弈的制约有助于政策机制的合理设计。鉴于此,文章拟在有限理性条件下,通过构建PPP博弈模型,分析政府监管与社会资本经营之间的策略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税收优惠政策在引导社会资本合规经营方面具有显著效果,随着税收政策优惠力度的加大,社会资本向着合规经营方向演化的速度明显加快,且政府监管力度会影响到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效果。政府处罚力度与社会资本方合规经营正相关,但力度不宜过大,公众监管力度对社会资本合规经营产生正向影响。最后提出对策建议:通过建立税收综合体系,完善优化税收政策,加强多元监管,引导PPP项目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PPP 模式逐渐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中。在项目的前期阶段,特许期是政府和项目公司决策的重要参数,特许期过短,社会资本方不能按期回收资金,造成投资积极性减退。特许期过长,项目社会资本获得过多的利润,增加用户的负担。本文通过分析充电基础设施 PPP 项目特许期影响因素及特征,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实际案例进行了模拟分析确定特许期,并通过调整相关参数,模拟因素变化的影响,得到不同因素对充电基础设施 PPP项目特许期的重要程度,可以为政府部门和项目公司确定充电基础设施 PPP 项目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风险管理是海绵城市 PPP 项目建设与运营的核心问题。以固原海绵城市 PPP 项目为例,通过座谈和问卷调查,识别并评估项目关键风险因素,从政府和社会资本双重视角探讨关键风险因素的异同。结果表明,固原海绵城市 PPP 项目中政府方注重项目层面风险,而社会资本方更注重政府或行政层面风险;同时,政府和社会资本对政府违约风险和审批延误风险的重要程度认知较一致,对运营服务费用支付风险存在认知错位。研究进一步为双方提供不同视角的见解,将有助于指导探索影响海绵城市 PPP 项目成败的关键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预测社会资本方的参与决策,对社会资本方成本超支承受能力进行量化研究,基于已识别的项目风险,提出资源补偿 PPP 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成本超支事件,构建政府和社会资本承担成本超支的博弈模型和不同成本超支情境下社会资本方的投资收益模型。结果表明,双方就成本超支事件博弈的纳什均衡是成本节约情境;社会资本方投资收益率受超支金额和股权比例的影响,其承受能力有一定范围。因此,在项目前期应充分识别成本超支事件,确定最优股权比例,以促进社会资本方积极参与资源补偿 PPP 项目。  相似文献   

14.
科学合理的政府补偿机制是实现养老 PPP 项目可持续运营的重要保障,补偿机制设计已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分析政府补偿决策思路和关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社会资本利益结构视角,构建政府补偿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模型仿真和敏感性分析,从公众利益、社会资本收益、政府财政支出等方面设计政府补偿机制。结果表明:政府需对项目进行补偿才能使社会资本获得基本投资回报,政府补偿机制设计应综合协调养老机构补偿和价格补偿,以满足政府、社会资本和公众三方利益  相似文献   

15.
政府、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在特许期与资本结构上存在利益冲突,如何决策这两项重要参数以满足三方利益诉求是科技孵化器PPP 项目成功的关键。针对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参与方地位不对称的PPP 项目特许期与资本结构决策研究,在PPP项目财务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项目净现值划分的讨价还价博弈模型,根据博弈结果及三方对特许期与股权水平的基本要求,得到满足三方要求的最优特许期与资本结构,分析了信息掌握程度及地位不对称程度对最优解的影响,并通过案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柯洪  赵鑫 《工程管理学报》2021,35(5):82-087
为明确政府监管强度对社会资本履约绩效影响的作用机理,通过识别政府监管内容,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不同PPP 项目类型下政府监管强度对于社会资本的履约绩效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监管中的准入监管、价格监管、信息监管、合同监管的加强对于社会资本履约绩效的提升有显著作用。其中准入监管中,经营性并不能对该路径效果起到调节作用;价格监管路径的效果随着经营性水平的提高起到明显的正作用调节;信息监管路径随着经营性水平的提高,对路径起到的是削弱的作用;合同监管路径调节效应也是随着经营水平提高而对路径效果削弱。研究结果为政府今后实施PPP监管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可为社会资本选择项目时衡量当地政府监管提供参考,更好地实现PPP 项目目标。  相似文献   

17.
鉴于公共文化 PPP 项目收益性弱、对私人部门吸引力不足的特点,将私人部门公平偏好引入公共文化 PPP 项目的政府补偿机制设计,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两阶段公私 Stackelberg 博弈模型。 以柳州某文化广场 PPP 项目为例分析了私人部门公平偏好对其初始投资决策、最优投资决策及政府补偿的影响。结果表明:博弈的第一阶段中政府初步许诺的运营期补偿力度较小,私人部门公平偏好与其初始决策投资呈正比;第二阶段确定补偿力度时,政府承诺收入率与私人部门期望收入率之差超过其参照点时,若私人部门公平偏好越高,要求政府最优运营期补偿力度越大,项目最优投资规模亦越大。研究结果可为公共文化 PPP 项目的补偿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补充政府部门关于如何选择社会资本方的理论解释,建立了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方的 stackelberg 博弈理论模型,分析效益最大化下政府选择何种特征的社会资本对其更有利。结果表明:不论政府方是风险中性还是风险规避,从政府补偿、激励支出及项目初始投资最优来看,风险规避度低、公平偏好度高的社会资本方是其最佳选择,能够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并针对提高民营企业参与 PPP 项目的积极性提出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