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彩色超声征象(CDU)、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淋巴结细针穿刺洗脱液中甲状腺球蛋白含量(FNA-Tg)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颈部淋巴结CDU、FNA-C、FNA-Tg、术前血清Tg、术后病理结果,并分析其特异性和阳性预测率。确定FNA-Tg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最佳诊断阈值。然后分析术前血清Tg、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Tg抗体(TGAB)与淋巴结FNA-Tg的相关性。  结果  CDU典型转移超声征象的淋巴结中,FNA-Tg的准确率为100%;CDU非典型转移超声征象(淋巴结皮质厚度不均匀,皮质厚度≥2 mm)的淋巴结,FNA-Tg准确率为88.9%,优于CDU和FNA-C;淋巴结FNA-Tg诊断PTC颈淋巴结转移的阈值为2.57 ng/mL;淋巴结FNA-Tg与血清Tg、TGAB无相关性(P > 0.05),而与TSH有相关性(P < 0.05)。  结论  CDU显示颈部淋巴结典型转移征象PTC患者结合CDU征象、淋巴结FNA-C、FNA-Tg,可准确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CDU显示颈部淋巴结非典型转移征象(皮质厚度不均匀≥2 mm)的PTC患者应引起注意,淋巴结检查FNA-C和FNA-Tg可明显提高诊断率,形成临床治疗PTC患者颈淋巴转移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超声造影(CEUS)联合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西安凤城医院诊治的145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CEUS联合FNAC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将其分为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组(n=87)和颈淋巴结转移阴性组(n=58)。评估CEUS、FNAC及两者联合对PT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颈淋巴结转移阴性组患者在造影增强方向、造影增强均匀度、造影增强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灌注缺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5例PTC患者中,CEUS正确诊断73例发生颈淋巴结转移,FNAC正确诊断62例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两者联合正确诊断85例发生颈淋巴结转移;CEUS联合FNAC诊断PT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7.70%、特异度为62.07%、准确率为83.45%、阳性预测值为79.44%、阴性预测值为94.74%,且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联合常规超声(conventional ultrasound,US)在舌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判定中的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舌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US及SWE检查,对比US与SWE对舌鳞癌颈部淋巴结的诊断结果,并分析舌鳞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常规声像图表现及SWE弹性模量平均值。结果:病理检查证实80例共224枚淋巴结,其中转移性淋巴结116枚,良性淋巴结108枚,US确诊53例157枚淋巴结,SWE确诊67例201枚淋巴结。US诊断舌鳞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56.03%、85.19%和70.09%,颈部正常淋巴结的弹性模量平均值为(17.38 ± 2.46)kPa,恶性淋巴结弹性模量平均值为(27.22 ± 5.40)kPa,应用SWE颈部淋巴结弹性模量平均值诊断恶性淋巴结,ROC曲线下面积为0.957,以21.58 kPa为诊断界值时,灵敏度为83.00%、特异度为97.50%、准确度为89.73%。结论:舌鳞癌的颈部转移性淋巴结US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点;SWE弹性模量平均值对判断舌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ultrasound,US)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特征和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在解放军总医院因超声可疑的单发性甲状腺结节而手术的患者,术前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灶的超声、CEUS特征,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按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对PTC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比较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在两组结节之间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293个结节,所有结节手术病理均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LNM组134个,非LNM组159个;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常规超声指标中肿瘤最大径、结节回声、纵横比、肿瘤血流信号(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二维被膜外侵犯、超声可见可疑淋巴结,超声造影指标中增强程度、消退速度、造影被膜连续性等在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P<0.001)、年龄较小(P=0.008),常规超声指标中较大直径的肿瘤(P=0.017)、肿瘤彩色血流丰富(P=0.034),超声造影指标中被膜连续性中断(P=0.033)是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的部分特征和PTC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可能在预测淋巴结的转移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维 《现代实用医学》2013,(9):1022-1024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 15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前均行乳腺及腋窝超声检查,然后行乳腺癌切除术及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计算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率,并比较不同个数腋窝淋巴结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结果 超声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性为59.1%(39/39+27),特异性为81.8% (45/45+10),阳性预测值为79.6% (39/49),阴性预测值为62.5%(45/72),准确率为69.4%(84/121).超声诊断转移性淋巴结1个和≥2个的敏感性分别为37.5%(9/24)和71.4% (3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情况作出较为正确的评价,为临床乳腺癌的分期及手术方式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征区别,评价术前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的63例甲状腺癌患者共计164枚淋巴结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超声检查,应用灰阶超声评估淋巴结大小、形态、边界、边缘、晕圈、内部结构、内部回声、回声均质性、有无钙化,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记录血流分布及血流丰富程度,应用频谱多普勒超声测量收缩期最高流速(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术前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相比,纵横比≥1、有丰富血供、淋巴结内有微小钙化、RI较高者常见于转移组。转移性淋巴结以Ⅵ区、Ⅲ区、Ⅳ区分布为主,转移率分别为52.2%、43.5%、43.5%。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61.6%,特异度为92.3%。结论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具有一定的超声特征,综合多个指标判断可提高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率,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超声造影与普通超声对不同分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超声造影( -enhanced ultrasound, CEUS)及普通超声(ultrasound, US)在不同分期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探讨超声造影在宫颈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优越性。【方法】对临床拟为宫颈癌患者采用普通超声(US)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对48例经病理确诊患者的临床和超声造影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者对不同分期的宫颈癌的诊断价值。【结果】48例患者中,普通超声诊断26例,符合率为54.12%,CEUS诊断40例,符合率为83.33%,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EUS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普通US,可为临床诊断和分期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有助于宫颈癌治疗方式的选择和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征,旨在提高早期检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采用高频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对65例确诊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前腋窝淋巴结检查,先用二维超声观察腋窝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结构、内部回声,再运用CDFI观察其血流情况。结果65例乳腺癌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对切除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证实其中39例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26例无淋巴结转移。二维超声显示转移性淋巴结发生形态及内部回声的改变,长短比(US)≤2,皮质增厚,髓质减少甚至消失;非转移性淋巴结皮质呈窄带状,与髓质界限清晰,呈皮质狭窄型。CDFI显示转移性淋巴结血流信号丰富,大多位于周边;非转移性淋巴结仅显示少量血流,且多位于中央。结论转移性淋巴结在二维灰阶超声与CDFI上有特征性表现,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较准确地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CEUS)鉴别诊断腹膜后区域淋巴瘤和转移性淋巴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2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72例腹膜后区域淋巴结患者的常规超声及CEUS图像,根据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淋巴瘤组21例,转移性淋巴结组51例,评估常规超声中腹膜后区域淋巴瘤和转移性淋巴结声像特征;使用CEUS对异常淋巴结进行检查,分析其增强强度、增强方式、达峰时增强均匀度及有无坏死情况;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超声、CEUS联合检测对腹膜后区域淋巴瘤和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72例患者中,检测出淋巴瘤、转移性淋巴结分别为21、51例,检出率为分别为29.17%、70.83%;两组L/S、内部回声、淋巴门髓质形态、淋巴结融合现象等声像特征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网格/条索样结构显现、最大皮质醇厚度、淋巴结血流形式的超声特征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灌注强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增强方式、增强均匀度、坏死区声像特征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联合CEU...  相似文献   

10.
周易  梁蕾  郭君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9):157-160,167
目的 分析不同大小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实时超声造影(CEUS)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98例甲状腺可疑结节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对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进行超声造影特征的分析,并分别对结节周边与中心感兴趣区进行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进一步比较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与未转移组CEUS特征的差异。结果 不同大小甲状腺乳头状癌CEUS特征(包括灌注强度、灌注均匀性及灌注缺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颈部淋巴结转移组PTC结节CEUS定量参数(包括结节周边峰值强度、周边曲线下面积)均高于未转移组(P < 0.05),结节大小、结节内钙化类型、与被膜的关系在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不同大小甲状腺乳头状癌CEUS特征不同,CEUS定量分析技术对于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收集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基因资料并整理分析,探究PTC基因突变与其侵袭性的相关性,并探讨BRAF V600E单基因突变与中央区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相关性,以期细化PTC的精准治疗。  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符合入组标准且同意入组的PTC患者,收集入组患者临床病理及基因资料并整理分析:(1)各基因突变作观察组、野生型作对照,对比各基因型突变与野生型的差异;(2)多基因突变作观察组,单基因突变作对照,对比多基因突变与单基因突变的差异; (3)cN0患者中:BRAF V600E单基因突变作观察组,无基因突变作对照,分析BRAF V600E突变与中央区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相关性。  结果  (1)BRAFV600E突变: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CLNM)、N1占比大,转移淋巴结数目多,TPO-Ab降低(P < 0.05);TERT突变:高龄、男性、侧颈淋巴结转移占比大,侧颈淋巴结转移数目多,T分期晚(P < 0.05);RET突变:侧颈淋巴结转移占比大、侧颈转移淋巴结数目多,T分期晚(P < 0.05),NTRK3与ETV6均融合突变,结果一致:突变组侵犯甲状腺包膜占比大(P < 0.05);RAS突变:Tg-Ab水平低(P < 0.05);TP53,CCDC6:突变组与野生型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2)多基因突变组侵犯包膜、侧颈淋巴结转移占比大、侧颈转移淋巴结数量多,M分期晚(P < 0.05);3.cN0患者中:BRAF V600E单基因突变组CLNM占比大,中央区转移淋巴结数目较多(P < 0.05)。  结论  (1)PTC中,BRAF V600E突变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2)多基因突变较单基因突变表现出更强的侧颈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能力;(3)cN0 PTC患者中,BRAF V600E单基因突变与隐匿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淋巴管超声造影(CEUS)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怀疑为甲状腺癌并拟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患者行常规超声检查及经淋巴管CEUS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颈部淋巴结的超声及CEUS特征在转移组与未转移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20例甲状腺癌中,1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8例未转移。经淋巴管CEUS诊断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灵敏度(91.7%比75.0%)及准确度(90.0% 比80.0%)均高于常规超声。正常淋巴结经淋巴管CEUS表现为均匀增强,转移淋巴结表现为不均匀增强及无增强。结论 经淋巴管CEUS可有效诊断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弥补常规超声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超声造影(CEUS)定量分析诊断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效能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PTC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是否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将其分为转移组(40例)和无转移组(50例),比较2组患者癌结节大小,CEUS特征(灌注强度、均匀强度、灌注缺损及灌注模式),CEUS定量参数[上升时间(RT)、峰值强度(PI)、平均渡越时间(MTT)、曲线下面积(AUC)、峰值降半时间(TPH)、上升斜率(WIS)及达峰时间(TTP)],应用ROC曲线分析CEUS相关指标取不同cut-off值的诊断价值。 结果 100个癌结节中76.00%(76/100)表现为低增强,89.00%(89/100)表现为灌注强度不均匀,转移组癌结节大小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02);2组患者癌结节边缘区PI、AUC和WIS显著高于中央区(均P<0.05),转移组边缘区PI、边缘区AUC显著高于无转移组(均P<0.001);ROC曲线显示,癌结节边缘AUC、边缘PI和结节大小的AUC分别为0.866、0.869和0.720,其中边缘AUC和边缘PI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均高于癌结节大小(P=0.026、0.018);Youden指数提示癌结节边缘AUC、边缘PI和结节大小位于最佳截点时,边缘AUC和边缘PI的准确率、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的诊断价值显著高于结节大小(PAUC=0.042、0.001、0.019,PPI=0.018、0.003、0.022)。 结论 在PTC患者颈部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的诊断中,癌结节边缘区CEUS定量参数PI和AUC准确率和灵敏度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超声结合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在甲状腺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32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148枚淋巴结行超声检查,同时对淋巴结在超声引导下行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分析甲状腺癌术后颈部淋巴结的超声特征表现.结果 148枚淋巴结中有119枚淋巴结为转移性.占穿刺淋巴结的80.4%,非转移性淋巴结29枚,占19.6%.转移性淋巴结中有34.5%出现在Ⅲ组,有40.3%出现在Ⅳ组.转移性淋巴结表现为类圆形,呈等回声或偏高回声结节,回声分布不均匀,淋巴结内部有钙化,血流信号2~3级.若根据超声表现为短轴/长轴〉0.5,回声分布不均,淋巴结内部有钙化,淋巴结内血流信号2~3级其病理诊断为转移性和非转移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甲状腺癌术后颈部转移淋巴结在形态、内部回声结构及血流分布等方面有较为特征性表现,同时结合超声引导下的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可对颈部淋巴结的病理性质作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癌灶的双能量CT能谱曲线,预测颈部中央区隐匿性淋巴结转移(OLM)的概率,为临床手术方式的制定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收集术前行双能量CT扫描,且术后病理证实为PTC的患者。由放射医师分析CT图像,未检出颈部淋巴结转移者共140例。其中病理证实有中央组淋巴结隐匿性转移者(OLM+)88例、无转移者(OLM?)52例。测量PTC癌灶各单能量图像上的CT值并计算能谱曲线斜率k,分析2组间各参数的差异。   结果  (1)动静脉期OLM+组与OLM?组之间PTC癌灶的karterial、40 keVarterial、40 keVvenous、160 keVvenous、180 keVveno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0);(2)比较40 keVarterial、karterial、40 keVvenous、160 keVvenous、180 keVvenous的诊断效能,AUC分别为0.590、0.622、0.590、0.429、0.424,当karterial = 2.563时,诊断PTC肿瘤伴中央组OLM的敏感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3.2%、69.3%;当40 keVvenous = 370.25时,诊断PTC肿瘤伴中央组OLM的特异度为86.5%。  结论   PTC癌灶的能谱曲线预测颈部中央区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karterial诊断的敏感度最高、40 keVvenous诊断的特异度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2011年6月1日至2018年5月30日收治的PT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41例病例。术后常规病理证实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73.44%(177/241)。与颈侧区淋巴结无转移的PTC患者相比,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年龄偏小,多为女性,癌肿直径较大,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多,超声及CT检查积分更高。而BMI指数、桥本氏甲状腺炎病史及甲亢病史对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患者为年轻女性、超声及CT检查积分≥4,并术中病理提示癌灶直径≥2.0cm,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大于等于5枚时,应高度怀疑PTC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建议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VI区淋巴结清扫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行VI区淋巴结清扫治疗的cN0期PTC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其颈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操作要点。结果全组无永久性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隐性VI区淋巴结转移14例(36.84%);经5年以上随访,生活质量均良好,3例发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7.89%),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随访2年以上无复发、转移。结论cN0期PTC行VI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应用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的最佳形态学标准。方法纳入2009年1月~2012年8月于眉山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的原发宫颈癌患者100例。使用64排MSCT行全盆腔增强扫描测量患者局域淋巴结的最大短轴、最大长轴以及轴径比(最大短轴/最大长轴)。采用不同形态学标准进行MSCT术前N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分期比较,分析各形态学标准的诊断价值。结果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在影像学特点上没有统计学差异。采用短轴直径6 mm的ROC曲线面积大于其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轴径比=0.9的ROC曲线面积大于其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最大短轴≥6 mm诊断为转移性淋巴结时,敏感度为63.6%,特异度为66.7%,准确度为65.0%,阳性预测值为70.0%,阴性预测值为62.3%;以轴径比=0.9为分界点时,敏感度为16.5%,特异度为79.8%,准确度为41.0%,阳性预测值为57.6%,阴性预测值为36.6%。结论推荐短轴≥6 mm作为转移性淋巴结的最佳诊断标准,并可结合轴径比(0.9)对转移性淋巴结肿大进行鉴别诊断以提高特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