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我国生命早期1 000天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为后续开展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1993-2018年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我国生命早期1 000天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我国生命早期1 000天领域的发文量整体呈上升的趋势;研究作者较少、合作关系简单,发文量最多的是洪建国;研究机构分布较分散,研究机构之间缺乏学术交流与合作,发文量最多的是重庆医科大学及其附属机构;“生命早期”、“营养不良”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胰岛素抵抗”、“营养”、“营养不良”、“儿童”和“饥荒”是该领域的研究前沿;结合关键词共现图谱和聚类时间线图可将该领域的发展进程分为1993-2005、2006-2012、2013-2018年三个阶段。结论 我国生命早期1 000天领域的研究正繁荣发展,但研究力量薄弱,建议加强科研人员的投入和机构间的学术合作,围绕生命早期营养不良的相关研究还需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国内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为后期开展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 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 以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PubMed 、Web of Science 、FMR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录文献为研究对象, 从发文量的国家、学科分布、发文期刊及作者、机构及基金、高频关键词5个方面统计分析, 并构建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然后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共筛选出5 594篇文献, 分别发表于1 246种期刊, 其中影响因子超过5的期刊205种。2)发文量前3的国家依次是美国、中国和日本。3)美国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领域已经形成核心作者群, 拥有高质量期刊,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主导该领域研究。我国尚未形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研究的核心力量。4)国内发文量居前10的研究机构有8所来自于高等院校, 研究最多的机构来源于郑州大学, 而研究更深入的分布于上海。结论 我国目前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仍处于领先地位, 该领域的研究仍需进行多学科、多层次、多地区大样本的分析, 以更好地促进临床研究。开发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治疗的新药物、新靶点是一项亟待解决的工作, 而自噬在HIBD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探索或将可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国际上关于儿童性早熟的研究概况、热点及前沿进展,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思路。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0-2020年发表的相关期刊和综述论文;利用ISI Web of Knowledge自带的分析检索结果及创建引文报告功能,结合CiteSpace5.0.R1S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对该领域研究的发文量、引文数、主要研究国家/地区、主要研究机构、引用文献、研究热点及研究前沿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共纳入1 966篇文献。2010-2020年期间该领域发文量快速增长;美国、中国因发文量大而占据领先地位;参与该类研究的机构涉及了圣保罗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等多家机构;学科类别涉及遗传学、心理学、环境科学和公共健康等领域;近年来研究前沿包括基因突变、模拟治疗等。结论 伴随各国研究学者对性早熟关注度的上升,基因诊断,新治疗方法成为研究热点。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与国际前沿水平仍有差距,这需要我国学者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加强与国际专家的交流和合作,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CiteSpace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对国际上童年不良经历在脑功能领域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对相关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以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一定指导。方法 检索2012—2022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和PubMed数据库,以数据库中童年不良经历在脑功能科学领域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对文献发表数量、国家、作者、机构、共被引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文献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和突现词分析。结果 近10年来总体发文量仅有678篇,美国为发文量和中心度最高的国家。Poletti S为发文量最高的作者,其与相关研究者形成了一定的合作关系。发文量最高的机构为匹兹堡大学。关键词以创伤后应激障碍、虐待性脑损伤等频率最高。结论 童年不良经历在脑功能领域研究还不充分,主要热点集中于通过功能性核磁共振探索童年虐待与杏仁核、海马体及前额叶皮质等关键脑区和父母童年不良经历造成后代大脑生理结构改变等相关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长三角区域编辑学论文的发表情况,以反映该区域的编辑学研究水平。方法 统计分析长三角区域2013—2015年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和《编辑学报》发表论文的高发文机构、高发文作者、主要基金项目等内容,比较各地区研究热点的差异。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高发文机构和作者、基金项目、研究热点相对集中。结论 建议从加强长三角区域科技期刊的学术交流、依靠期刊集群以编辑学研究促期刊发展、加大对编辑学领域课题的扶持力度、开展编辑学论文写作培训班4个方面促进长三角区域编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国内外学术期刊的理论研究发展进行比较归纳,以期从学术研究层面对国内学术期刊的实践发展进行揭示。方法 以CSSC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98-2013年间有关“学术期刊”主题的核心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计量、可视化展示、内容分析和比较归纳法对国内外“学术期刊”主题领域有关发文数量随时间发展的趋势特征、核心研究作者和机构组成的特征、主题研究知识基础和研究热点演进的特征进行揭示和比较研究。结果 重点挖掘出有关国内外学术期刊出版事业实践中的相关差异性,如关于学术期刊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差异性、关于主要推进力量组成的差异性、关于各时期研究热点的差异性等,并从差异性中总结出影响国内学术期刊发展的诸多重要问题。结论 要想快速发展中国的学术期刊出版事业,国内学术期刊管理者和办刊人必须从办刊人才、学术出版环境、学术出版平台、集群传播模式、学术期刊资源服务水平等关键方面加倍努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1996—2019年医闹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为今后医闹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9月8日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检索1996—2019年与医闹相关的文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等的知识图谱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 221篇,1996—2004年文献数量相对较少,从2005年起文献数量呈缓慢增长趋势,自2012年文献数量不断增加于2016年达到高峰137篇。高频关键词为医闹、工作场所暴力、护士等。突变关键词及权重依次为医疗纠纷(7.000 6)、医院(3.869 4)、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3.2685)。发文量排名前3的研究者是樊立华(16篇)、蔡建政(10篇)、王海芳(9篇),排名前3的研究机构为哈尔滨医科大学(31篇)、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1篇)、山西医科大学(10篇)。结论 医闹领域近24年的研究热点主要有医闹现状研究、医务人员遭受暴力情况、医闹发生的原因与对策等,研究前沿及研究趋势集中于了解医闹发生情况以及从不同的角度剖析医闹问题。研究中存在研究作者之间缺乏交流,研究机构合作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揭示我国数字期刊研究的演进历程、研究水平和未来走向。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关于数字期刊的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年度发文量、作者、文献下载次数和被引频次、作者单位来源、文献来源期刊以及关键词出现频次等几个方面的数据,反映出当前我国数字期刊的研究日益深化,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结论 构建合理的研究队伍,平衡出版流程研究的着力点,加强研究视角的广阔性和前瞻性才能更好地促进数字期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母乳喂养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梳理研究发展脉络,以期为我国探索母乳喂养研究发展方向以及干预母乳喂养行为、提高母乳喂养率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从CNKI数据库中检索核心期刊母乳喂养文献,以母乳喂养为检索条件,共检索文献2 394篇,剔除不相关及与主题偏差较大的文献后,共检索文献597篇。利用Note Express 3.1.0和Cite SpaceⅢ对检索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关键词共线网络共有246个节点、315条连线。597篇母乳喂养文献统计中发现高频关键词为“母乳喂养”、“影响因素”、“母乳喂养率”、“新生儿”、“爱婴医院”、“健康教育”等。结论 顺应现代医学模式及健康管理的发展,研究范围转向医疗卫生与保健方面且研究对象更加具有针对性;促进母乳喂养行为干预措施逐渐成熟,但仍需采取措施提高其效用;母乳喂养逐渐考虑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以及相关理论等科学的测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中医药学期刊的学术深度和学术规范。方法 以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所收录之19种中医药学期刊2004–2012年的发文和引文数据作为统计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医药学期刊的四项指标——标注参考文献论文比、篇均引文量、期刊基金论文比和期刊作者地区分布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我国中医药学期刊的学术规范性在不断提高,总体状况良好,但是个别期刊在个别指标上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结论 中医药高校学报应打破地区囿限,进一步扩大论文作者来源的广度;刊载临床经验总结类论文占比较大的期刊要加强论文规范性的审核,提高研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人工智能(AI)在医学科技领域的研究情况及趋势.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获取研究数据,检索时间为1980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6日,检索方法为关键词含有"人工智能"或"AI",文献分类选择医学科技领域,共检索到2188篇关于"人工智能"的医学类文章.将文章来源类别进行设置,选择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使用文献计量学对国内外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推动未来国内该领域的发展。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检索得1986—2021年国内外大学艾滋病研究的相关文献,借助VOSviewer及R软件对纳入研究的发表时间、作者及单位分布、热点内容与前沿趋势进行剖析。结果 国外相较国内研究起步较早,国内外总体发文量均呈上升趋势,美国占据相关领域英文研究的主导地位。《中国艾滋病性病》(257篇)与J AM COLL HEALTH(46篇)分别是载文最多的中英文杂志,各研究团体间的合作尚不够紧密。中文研究侧重不同教育方式于艾滋病防控的探索,英文研究则更关注于该群体“酒精使用”、“物质滥用”与“心理”等话题,防艾生活技能及暴露前预防(PrEP)等或成为未来研究趋势。结论 刊载大学生艾滋病的期刊类型较多,而高发文量期刊数较少且作者及机构间的合作有待加强,国内应给予该群体物质滥用及心理等方面更多关注,同时今后要加强对艾滋病监测与防艾生活技能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全球视野下,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分析中国顶刊论文研究主题的特征及趋势。【方法】 基于1980—2020年Nature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型论文,利用对比分析法,从时间维度对我国顶刊论文不同层级的研究主题展开国际比较研究。【结果】 中国顶刊论文学科结构沿着与全球趋同的方向演进;中国顶刊论文覆盖的研究领域较少,一些增长型和衰减型研究领域呈现追随全球的显著趋势;中国顶刊论文研究主题多为追随型,起步晚、时滞长。【结论】 高水平研究的发展,不仅需要科研人员更加注重论文的内在质量,科技期刊也应充分发挥“把关人”作用,机构与国家应健全科研评价体系,为推动我国高水平研究提供良好的发展氛围与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WoS数据库中大量文献,为科技期刊编辑在选题策划时提供全局视角,制定更高效、精准的选题策划方案。 【方法】 利用InCites数据库新功能——Citation Topics(引文主题),对63种常见园艺作物近5年相关文献的发文国家(地区)、微观主题、研究人员、研究机构、高影响力期刊等进行分析。 【结果】 在园艺研究领域,中国的WoS论文数、总被引频次和高被引论文数均排名世界第一;多个微观主题如抗氧化活性、果实硬度和盐胁迫的WoS论文数、总被引频次和高被引论文数等评价指标名列前茅,说明这些微观主题是全球学者以园艺作物为研究对象时所关注的热点研究;WoS论文数和总被引频次全球排名Top15的学者中国有11位,Top15的科研机构中国有7个。 【结论】 InCites数据库新功能Citation Topics可以对研究主题、人员、组织机构、国家/地区等进行更精细的分析,有助于科技期刊编辑更高效地梳理热点研究并制定选题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科技期刊在高校等科研机构与基层单位之间搭建科研合作平台,实现编辑工作关口前移,更好地发挥科技期刊服务科研工作的职能。方法 介绍了《中国学校卫生》杂志搭建期刊与科研合作平台的背景、形式、方法、人力资源支撑及效果。结果 搭建期刊与科研合作平台保证了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基层学校卫生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水平,期刊编辑关口前移,组稿和约稿更有主动性和针对性,高被引论文增加。结论 搭建期刊与科研合作平台,使编辑工作关口前移,有利于高校、基层单位和科技期刊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卫生合作研究的重点内容,为未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在卫生领域的务实合作提供思路。方法:检索2013—2017年在中外文数据库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采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卫生合作研究的现状。结果:通过对116篇文献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主要关注7个方面:中医文化传播推动中医药国际合作;传染病防控需进一步加强国际机制建设;卫生服务和体制的建设要求国际经验的相互借鉴;健康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卫生应急合作面临协调机制不足与语言障碍;对卫生发展援助的研究更加深入;关注人才培养方式。结论:现有研究主题覆盖面广,对中医药关注度最高,人才培养关注较少;强调卫生各领域的合作应加强国际经验借鉴以及政府与民间力量的共同参与;但与卫生相关的合作机制、法律法规、国际惯例和不同国家的卫生合作需求等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相似文献   

17.
Behavioral microanalyses of early parent‐infant communication have revealed nonconscious adaptive behaviors in the parent which function as effective soothing interventions and may prevent excessive infant crying. Elicited by the infant's subtle non‐cry signals, parental nonconscious interventions facilitate the infant's postpartum physiological, affective, and integrative adaptation, and support non‐cry communication and speech acquisition.

Reciprocal interrelations between factors of infant crying and intuitive forms of parental interventions are represented in a psychobiological interactional model predicting twofold outcomes. In one direction, parental interventions may function as a protective buffer which mitigates the effects of factors causing irritability, unexplained fussiness, and abnormal crying in infants until compensatory improvements are gradually achieved. In the other direction, intuitive parental caregiving may fail due to primary unfavorable predispositions and#shor secondarily due to the effects of infant crying. Such failure may exacerbate infant crying and start a vicious circle of decompensation leading to syndromes of neglect or abuse. The model offers a basis for both further empirical studies, and clinical improvements of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therapy of interactional failures.  相似文献   

18.
1990--2009年中国主要慢性病研究文献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9.
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进一步推行,针对分级诊疗相关政策、实践的研究成为当前医改政策研究的一个热点。以“中国知网”数据库四大主要来源期刊库作为数据来源,以2012年-2018年发表的347篇文献作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并借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Ⅲ作为分析工具,绘制国内从事分级诊疗研究的机构、作者的现状与研究热点图谱。通过关键词聚类和关键词频度分析发现,双向转诊、医联体、社区卫生服务、医疗联合体、全科医生是分级诊疗研究的热点,同时发现机构、作者之间合作及研究议题的深度和广度富有广阔前景,为国家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