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看电视、看手机、玩平板电脑的时间与儿童的睡眠行为问题的相关性。方法整群抽取芜湖市9所幼儿园1 95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儿童视屏时间、睡眠习惯和睡眠情况及人口统计学信息等,分析不同视屏时间对各类不同睡眠行为问题的作用大小。结果儿童平均每日视屏时间为(2.07±1.18)h,42.4%的儿童平均每日视屏时间≥2 h。男童平均每日视屏时间为(2.16±1.22)h/d,高于女童的平均视屏时间[(1.94±1.11)h/d](t=3.98,P0.001)。儿童每日平均视屏时间与其寝习惯不良、异态睡眠、睡眠节律紊乱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呈正相关。不同视屏时间对儿童睡眠行为问题回归分析显示:视屏时间≥2 h/d相对于视屏时间2 h/d的儿童,就寝习惯不良(OR=1.29,95%CI=1.07~1.57)、异态睡眠(OR=1.33,95%CI=1.09~1.62)、睡眠节律紊乱(OR=1.27,95%CI=1.05~1.54)等睡眠问题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结论芜湖市学龄前儿童视屏暴露比例较高,每日视屏时间过长不仅影响儿童睡眠习惯,而且会导致异态睡眠、睡眠节律紊乱等睡眠问题。  相似文献   

2.
叶盛  杨月  刘辉  刘黎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7):1015-1018
  目的  了解南京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现况,探讨视屏时间、睡眠时间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预防青少年抑郁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选取南京市城区5所中学、郊县3所中学共2 010名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中学生视屏时间和睡眠时间,应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评价抑郁症状。  结果  27.71%(557名)的中学生存在抑郁症状(CES-D≥16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视屏时间>2 h/d(OR=1.90,95%CI=1.53~2.37)、睡眠时间 < 7 h/d(OR=2.54,95%CI=1.88~3.42)与抑郁症状发生风险增加有关。按视屏时间分层分析发现,睡眠时间 < 7 h/d与抑郁症状的关联在视屏时间>2 h/d组(OR=2.46,95%CI=1.64~3.71)高于视屏时间≤2 h/d组(OR=2.35,95%CI=1.51~3.65)。  结论  南京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视屏时间长、睡眠时间少与抑郁症状风险增加相关。应重点关注视屏行为和睡眠不足联合暴露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深圳市宝安区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和视屏时间与20 m往返跑成绩的关联,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与促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4—5月在深圳市宝安区6个街道选取14所学校的在校学生,使用自编问卷调查中小学生人口统计学特征、户外活动和视屏时间等信息;从每个学校每个年级抽取1个班级,共对3 192名一至十二年级中小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包括身高、体重测量及20 m往返跑成绩等体能指标。  结果  3 192名中小学生20 m往返跑成绩为优良的985人(30.9%),男生优良率(34.7%)高于女生(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3,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户外活动时间 < 2 h/d组相比,户外活动时间≥2 h/d组中小学生20 m往返跑成绩优良率更高(OR=1.38,95%CI=1.12~1.70);与视屏时间≥2 h/d组相比,视屏时间 < 2 h/d组中小学生20 m往返跑成绩优良率更高(OR=1.42,95%CI=1.17~1.71);与户外活动时间 < 2 h/d且视屏时间≥2 h/d的中小学生相比,户外活动时间≥2 h/d且视屏时间 < 2 h/d中小学生20 m往返跑成绩优良率更高(OR=1.97,95%CI=1.46~2.67)。  结论  增加户外活动、减少视屏时间有助于儿童青少年心肺适能的提升。促进体质健康应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2 h户外活动时间,严格控制视屏类电子产品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屏幕暴露和睡眠情况,探讨二者的关系,为促进儿童睡眠健康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2020年10—12月选取广州市3所幼儿园的166名在园幼儿为研究对象,利用父母问卷调查学龄前儿童屏幕暴露时间、户外活动时间和睡眠时间等。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学龄前儿童屏幕暴露时间与睡眠时间的关联性,并采用调节效应模型分析户外活动时间的调节作用。 结果 共调查学龄前儿童166例,其中有138例(83.1%)夜间睡眠持续时间不足10 h,86例(51.8%)每日总视屏时间≥1 h。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学龄前儿童移动电子(手机/平板电脑)屏幕暴露时间与睡眠时间显著相关(β=-0.298,95%CI:-0.603~-0.021);而看电视时间与睡眠时间无显著关联(β=-0.144, 95%CI :-0.382~0.089)。调节效应模型显示户外活动时间对不同类型屏幕暴露时间与睡眠时间的关系均无显著调节效应(P>0.05)。 结论 学龄前儿童屏幕暴露时间,尤其是移动电子视屏时间可能会影响其睡眠时间,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能并不降低屏幕暴露对睡眠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学生睡眠时间和视屏时间与肥胖之间的相关性,为防控小学生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3年9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于北京某城区12所小学选取三~五年级共1 889名学生并划分为肥胖及非肥胖组,问卷调查睡眠时间、视屏时间及其他肥胖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睡眠及视屏时间对学生肥胖的影响。结果 27.83%和77.08%的学生睡眠和视屏时间能达相应标准。每天睡眠时间≥9 h与<9 h、视屏时间<2 h与≥2 h的学生肥胖率分别为19.46%和25.88%、18.09%和2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3和23.35,P均<0.01)。根据睡眠时间9 h和视屏时间2 h两两组合进行分组,四组学生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1,P <0.01)。校正相关影响因素发现相较于睡眠时间<9 h和视屏时间≥2 h的学生,睡眠时间≥9 h和视屏时间<2 h的学生肥胖率更低[肥胖率37.25% vs 17.39%,OR=0.48(95%CI:0.28~0.81),P=0.011]。结论 仅27.83%的三~五年级小学生的睡眠时间达到国家卫生要求,每天睡眠时间≥9 h且视屏时间<2 h的学生更不容易肥胖。在学生肥胖干预项目中应加强对睡眠及视屏时间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随访数据探讨学龄前儿童园外户外活动不足、视屏时间过长及睡眠时间不充分的可变决定因素,为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9月—2021年9月对4所幼儿园的819名学龄前儿童(3~6岁)父母/监护人进行了1年随访调查,调查了学龄前儿童的园外户外活动时间、视屏时间、睡眠时长及母亲/家庭相关因素等,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当调整了相关因素之后,学龄前儿童随访户外活动、视屏时间及睡眠时间都与其自身的基线水平密切相关(χ2=4.68、19.74、8.74,P<0.05);并且,基线母亲视屏时间(OR=2.01,95%CI:1.36~2.99)、屏幕可及性好(OR=1.62,95%CI:1.14~2.31)与学龄前儿童随访视屏时间超标有关;基线母亲户外活动不足(OR=2.17,95%CI:1.48~3.18)、户外活动场所较少(OR=1.55,95%CI:1.11~2.17)与学龄前儿童随访户外活动不足有关;基线学龄前儿童户外活动不足(OR=1.42,95%CI:1.01~1.99)、非母亲照护者(OR=...  相似文献   

7.
潘传凤  侯淑娟  侍作胜 《中国校医》2020,34(12):909-912
目的 分析徐州市6~17岁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的流行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在徐州市参加健康体检的中小学校中抽取722名6~17岁的中小学生做体格和血脂测量。采用2009年“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判定血脂异常,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 6~17 岁儿童青少年高总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LDL-C血症、低HDL-C血症和血脂异常检出率分别为6.2%(45例)、17.5%(126例)、4.1%(30例)、15.1%(109例)和33.2%(240例)。含糖饮料≥1次/周(OR=1.19,95%CI:1.07~1.32)、睡眠时间<10 h/d (OR=1.65,95%CI:1.47~1.84)、缺乏体育锻炼(OR=1.85,95%CI:1.51~2.15)、超重(OR=1.45,95%CI:1.26~1.65)和肥胖(OR=2.77,95%CI:1.95~3.60)和儿童青少年患血脂异常相关。结论 徐州市6~17岁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检出率较高,含糖饮料≥1次/周、睡眠时间<10 h/d 、缺乏体育锻炼、超重和肥胖可能是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武汉市新洲区中小学生近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制订辖区视力健康管理干预措施和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年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市新洲区5所中小学的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并通过问卷调查其用眼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近视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1 002人,其中小学生385人,初中生432人,高中生185人。2020年武汉市新洲区中小学生总近视率为56.5%,其中小学生为43.4%,初中生为60.0%,高中生为75.7%,比较各学段近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49,P<0.001);按照性别分层,女生的近视率为62.4%,男生的近视率为51.6%,比较男女生近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7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近视可能性较大(OR=1.510,1.846,3.206;95%CI=1.150~1.923,1.261~2.703,1.878~5.472);近距离用眼时间≥1 h才休息、平均每天看电脑≥2 h是导致中小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OR=1.745,1.835;95%CI=1.315~2.315,1.271~2.649),每天户外运动时间≥2 h和睡眠时间≥8 h是防止中小学生近视的保护因素(OR=0.508,0.626;95%CI=0.371~0.695,0.431~0.910)。结论 武汉市新洲区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应重点关注女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加强健康教育指导中小学生保障睡眠、减少电子屏幕和近距离用眼的时间,并增加户外运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佛山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为预防中小学生近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年11—12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从佛山市抽取三个行政区共11 725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对象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佛山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人数为6 158人(5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住校(OR=1.13,95%CI:1.00~1.28),电子屏幕使用时间>2 h/d (OR=1.44,95%CI:1.33~1.56),体力活动≤2 h/d(OR=1.43,95%CI:1.28~1.59),父母近视(OR=1.76,95%CI:1.62~1.91)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读写时胸距桌距离一拳(OR=0.58,95%CI:0.53~0.63)为视力的保护因素。联合效应分析显示,体力活动>2 h/d 且电子屏幕时间≤2 h/d组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风险最低(OR=0.40,95%CI:0.35~0.47)。结论 佛山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较高。学校和家长应从运动、合理用眼等方面综合干预,加强青少年视力不良的防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马鞍山市市区婴幼电视、DVD/VCD、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视屏暴露状况,分析婴幼儿不当视屏暴露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开放式久坐行为问卷对进行4-2-1体检的12月龄和18月龄婴幼儿收集视屏暴露时间,同时收集其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带养者视屏暴露等信息。结果 12月龄和18月龄儿童总视屏暴露率分别为63.2%和89.4%,每天总视屏暴露时间分别为(15.0±25.3)min和(41.2±49.5)min。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长认为儿童看电视对婴儿认知发育有利、家庭电视经常播放、家长经常陪伴儿童看电视以及从不控制儿童看电视,是18月龄儿童发生不当视屏暴露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15、6.30、7.64和6.57,P<0.05)。结论 马鞍山市市区婴儿视屏暴露较普遍,家长的观念和行为以及家庭环境是儿童视屏暴露的影响因素。应该教育家长以身作则,减少家庭屏幕时间以减少婴幼儿视屏暴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中国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成年人闲暇时久坐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调查数据,对10274名成年人闲暇时久坐行为的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并建立有序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5年中国成年人闲暇时久坐时长平均为160min/d。其中≤120min/d有2 573人(25.05%),121~239min/d有4856人(47.26%),≥240min/d有2 845人(27.69%),主要是以看电视为主,上海市的成年人久坐平均时长高于其他地区。18~35岁(OR=1.86, 95%CI:1.56~2.21)、36~50岁(OR=1.19, 95%CI:1.05~1.35)、未婚(OR=1.76, 95%CI:1.41~2.20)、初中(OR=1.15, 95%CI:1.03~1.29)、高中及中专(OR=1.48, 95%CI:1.30~1.69)、大学及以上(OR=2.52, 95%CI:2.14~2.98)、失业(OR=1.26, 95%CI:1.16~1.37)、吸烟(OR=1.23, 95%CI:1.11~1.35)、喜欢看电视(OR=1.92, 95%CI:1.64~2.26)、对玩电脑游戏中立(OR=1.25, 95%CI:1.11~1.40)或喜欢(OR=2.71, 95%CI:2.39~3.06)、喜欢阅读(OR=1.37, 95%CI:1.22~1.54)的调查者久坐时间更长。结论 中国成年人闲暇时久坐水平较高,年龄偏低、未婚、失业、高学历的人群中,具有吸烟、平时喜欢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或游戏机、阅读的行为习惯者为高危人群,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闲暇时久坐行为。  相似文献   

12.
丁子尧  韩迪  海波  沈蕙  胡佳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2):1796-1800
  目的   了解2018—2021年苏州市中小学生用眼行为变化趋势,为该群体近视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8—2021年每年9—11月以苏州市四至十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问卷收集学生一般资料、用眼行为、户外活动及睡眠状况等,比较学生用眼行为的变化趋势。  结果   2018—2021年,平均每天看电视≥1 h、用电脑≥1 h学生检出率降低(χ趋势2值分别为192.25,95.39,P值均<0.05),2021年平均每天看电视≥1 h、用电脑≥1 h的男生比例分别为26.4%,19.2%,女生为21.1%,12.8%。2018—2021年每天用移动电子设备≥1 h的学生比例降低(χ趋势2=314.85,P<0.05),2021年男生低于女生,分别为29.2%,30.3%,且除职高外其他学段均有下降。平均每天放学后读写时间≥2 h的学生比例除职高外均下降,2021年小学、初中、高中、职高分别为22.1%,47.7%,65.1%和11.6%。天黑后看书使用台灯和屋顶灯、看电脑屏幕及看电视保持安全距离、近距离用眼<1 h休息一次等良好用眼习惯比例增加(χ趋势2值分别为34.19,62.21,47.25,457.50,P值均<0.05),2021年分别达72.2%,72.3%,78.6%和67.8%。每天户外活动≥2 h比例增加(2018年为27.1%,2021年为30.7%,χ趋势2=5.17,P<0.05),小学提升明显,其他学段无明显变化;男生高于女生。睡眠不足情况无明显改善,女生睡眠不足比例高于男生,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  结论   2018—2021年中小学生用眼行为有所改善,但睡眠不足、户外活动较少等问题仍存在,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健康教育,改善用眼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湖北省中小学生近视的流行现状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北省各地市(州)四年级至高三的中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和视力检查。结果 湖北省四年级及以上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65.1%,其中女生近视患病率(69.2%)高于男生(61.7%),且近视患病率随着学段的升高而增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女性、学段较高、父母近视是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而看电视时间较长、天黑后在家读书写字仅使用台灯或屋顶灯、课间休息场所为户外是近视的保护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与连续近距离工作<0.25 h休息一次眼睛的学生相比,连续近距离工作≥0.5 h休息一次眼睛的学生近视风险增加(0.5~<1 h:OR = 1.144;1 ~<2 h:OR = 1.272;2 ~<3 h:OR = 1.303;≥3 h:OR = 1.327);与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1 h的学生相比,户外活动时间≥3 h的学生近视风险较低(OR = 0.875)。结论 湖北省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较高,随着学段的升高而增长,增加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是预防及控制近视发生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疆农牧民静坐行为与心血管病风险的关系,为农牧民心血管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4月,完成新疆自然人群队列的基线调查,对其中农牧民的人口学信息、体力活动等进行分析,应用Framingham风险评分计算农牧民心血管病发生风险,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静坐行为与心血管病风险的关系;研究腰围和BMI的中介作用。结果 纳入农牧民12 528人,将静坐行为分为视屏静坐、阅读静坐和休闲娱乐静坐。经文化程度、地区、腹型肥胖、饮酒校正后,与总静坐时间<2h/d者相比,2~<3 h/d者和≥3 h/d者心血管病风险分别增加16.8%(OR=1.168,95%CI:1.003~1.359)和40.1%(OR=1.401,95%CI:1.201~1.634)。视屏静坐时间≥4 h/d者是心血管病风险的危险因素(OR=1.838,95%CI:1.346~2.509);阅读静坐时间≥2 h/d是心血管病风险的保护因素(OR=0.526,95%CI:0.420~0.660)。未发现休闲娱乐静坐时间与心血管病风险的相关性(χ2=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留守儿童行为生活方式因素与焦虑症状的关联强度,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对江西省上饶市B县1 188名13~18岁儿童(非留守617名,留守571名)进行评估,同时问卷调查留守儿童的体力活动、看电视时间、使用电脑时间、膳食行为、睡眠情况等行为生活方式因素.结果 留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家长参与和儿童良好用眼行为形成的相关性,为更精准的近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4—5月,选择温州市鹿城区3所学校2 726名小学生及其家长。通过眼部测量和问卷调查收集儿童眼部参数、儿童用眼行为、家长特征和家长参与情况。  结果  家庭经济水平、家长学历程度、家长是否近视与家长参与行为有关(P值均 < 0.05)。儿童近视风险较低与家长总是/经常参与睡眠和户外活动行为管理有关(P值均 < 0.01)。家长总是/经常参与儿童用眼行为管理对儿童平均每天视屏时间<2 h(OR=1.95,95%CI=1.31~2.90)、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 h(OR=0.78,95%CI=0.65~0.93)、每天睡眠时间>8 h(OR=0.52,95%CI=0.40~0.68)、每天持续读写时间<1 h(OR=1.33,95%CI=1.30~1.56)、读写时距离桌面距离>30 cm(OR=0.57,95%CI=0.34~0.95)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家长参与性高可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并降低近视患病率。自身患有近视的家长参与度更高,且家长参与度与家庭总收入和家长文化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长三角地区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 2021年9—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长三角地区的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对8 246名中学生进行脊柱弯曲检查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长三角地区中学生脊柱弯曲检出率为8.46%。女生(9.82%)高于男生(7.20%);城市(10.77%)高于郊区(4.94%);初中生(6.65%)低于高中生(1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25,86.75,36.26,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市(OR=2.58,95%CI=1.72~3.86)、电子设备使用时长≥3 h/d(OR=1.61,95%CI=1.14~2.29)、近距离用眼时的休息间隔≥1 h(OR=1.42,95%CI=1.01~1.97)、户外活动时长<2 h/d(OR=1.84,95%CI=1.26~2.69)与中学生脊柱弯曲的发生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长三角地区中学生脊柱弯曲检出率较高,与视屏时间、近距离用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河南城市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学龄前儿童保持合理睡眠时间和睡眠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5—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南对4 226名3~6岁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并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河南城市学龄前儿童平均睡眠时长为(9.46±1.98)h,睡眠不足的比例为56.60%。在体力活动时间、视屏时间、抚养者、父亲学历、母亲学历等方面睡眠不足的比例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6.853、48.424、27.763、19.654、20.063,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河南城市>4~4.5岁(OR = 1.313,95%CI:1.064~1.567)、>4.5~5岁(OR = 1.982,95%CI:1.627~2.355)、>5~5.5岁(OR = 2.052,95%CI:1.674~2.435)、>5.5~6岁(OR = 2.374,95%CI:1.812~2.944)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时间<60 min/d(OR = 1.745,95%CI:1.483~2.011)、体力活动时间60~120 min/d(OR = 1.481,95%CI:1.251~1.722)、外祖父母等抚养(OR = 1.222,95%CI:1.061~1.381)、母亲学历初中及以下(OR = 1.364,95%CI:1.147~1.595)、母亲学历高中(OR = 1.171,95%CI:1.024~1.321)者其学龄前儿童的睡眠不足发生率较高,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河南学龄前儿童睡眠不足问题凸显,年龄、体力活动、视屏时间、抚养者、母亲学历等是导致睡眠不足的影响因素,应针对影响因素给予干预和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