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水平套管内进行了空气—水体系气液两相流传热的研究。结果表明,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流传热的传热系数明显高于液体单相流传热的传热系数,且存在着K—ΔP关系的最经济区域。  相似文献   

2.
沈光林 《化学工程》1989,17(3):64-69
本文根据传质传热类比,用LDCT法研究了多孔管外气液两相流传热。实验结果和Shah的传热关联图进行比较表明:在低气、液速比条件下,气体在多孔换热面处与液体混合时的传热系数比一般垂直管内的高。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获得如下无因次准数关联式:  相似文献   

3.
总结气液两相流流量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节流法、直接法、速度法和分离法的测量原理,并指出对两相流的物性进行全面、详细的实验研究和理论计算将是后续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利用Minami的液塞模型对Barua计算模型球前液塞的计算进行修正,编制清管计算程序。程序可以计算清管过程中清管球的运动特性参数和两相流流动特性参数,如清管球的位置和速度、液塞的长度和速度、清管时间、管线的压力分布等。比较模型计算结果和Barua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本文采用的模拟方法有一定的精度。模拟计算得到了清管过程中气液两相流的一些流动规律。  相似文献   

5.
垂直上升气液两相弹状流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等效弹单元思想,改进了预测垂直上升管中充分发展气液弹状流流动特性的模型。 模型中考虑了界面切应力对液膜运动的影响;并在液弹空隙度预测中引入临界气体夹带速度的概念,以此来描述弹状流中大气泡尾部的混合特性。本文提出的模型还考虑了管径对液弹空隙度的影响。弹状流模型的计算结果得到本文及其他作者实验数据的验证。  相似文献   

6.
周云龙  刘博  李书芳 《现代化工》2012,32(12):104-107
回顾了气液两相流在T形处相分离研究的起因,阐述了对其研究的意义。从实验研究方面着重介绍了不同因素对T型通道内气液两相流相分离的影响。在模型研究方面,介绍了目前为止的3种模型化方法,简单阐述利用数值模拟(CFD)方法研究气液两相流相分离的情况,指出了T型通道内气液两相流相分离的研究难点,并且对该领域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张春梅  孔祥玲  王宗勇  吴剑华 《当代化工》2011,40(5):490-493,516
以气-液两相流动的均相流模型为前提,运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对SMV静态混合器中的气液两相流的压力场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其压降的规律,并与水平直圆管内压降和混合器内单液相流压降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气液两相流流经SMV混合器的沿程压降及局部压降均随着雷诺数的增大呈现明显增大趋势,且管路总压降与元件数成正比;静态混合器两相流...  相似文献   

8.
对甘油水溶液-空气两相混合物在TEMA-F型换热器壳侧的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较系统地考察了气相折算速度、液相折算速度及流型对换热的影响.用加强模型对分层流、间歇流和环状流各流型区拟合了实验数据,得到了相应的关联式,可供此类换热器参考.  相似文献   

9.
表面活性剂添加对气液两相流摩阻压降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添加对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流摩阻压降特性的影响.实验中选用了环境友好的纯度为95%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减阻添加剂,浓度为100 mg•kg-1.结果表明阻力减小率与流型有关,分层流型的阻力减小率可达83.3%、塞状流型和弹状流型的阻力减小率可达83.2%、环状流型的阻力减小率可达31.2%.表面活性剂可以通过改变液体物性和改变流型两个方面来影响气液两相流摩擦压降.  相似文献   

10.
安纲  王东 《天津化工》1997,(3):34-36,41
本文对气液两相流在振动筛板鼓泡塔中作垂直并流流动时的压降做了较系统的测定,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从中得到了关于压降的经验方程式。  相似文献   

11.
在垂直受热通道中气液两相流的传热是一种从单相流、泡状流、弹状流、搅拌流直至环状流的各种流型的气、液两相复杂传热。本文采用了特制的实验研究设备,以水及其蒸汽为介质,研究了各种流型的传热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料质量流速、热通量以及干度等),探讨了成膜条件,并用J.C.Chen双机理传热模型计算、分析了在不同情况下各机理对传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武  刘湘云  陆涛 《广东化工》2014,(7):27-28,16
基于CFD流体动力学计算软件FLUENT模拟了微小通道中气液两相流流动与换热,分析了截面方管与截面圆管内不同含气率下两相流的换热特性;对比微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的温度及含气率变化,分析得出同等条件下方管的换热特性更好。  相似文献   

13.
《化工机械》2016,(3):357-364
采用Eulerian模型对矩形截面螺旋通道内气液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螺旋通道内不同轴向位置气液两相流动的速度分布、相分布和温度分布特性,并分析无量纲螺距对速度分布、温度分布、单位长度压降和换热系数的影响。对水动力模型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传热模型数值结果与实验关联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无量纲螺距的增加使得速度场、温度场变化梯度增大,同时壁面换热系数稍有增大;超过无量纲螺距临界值,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变化梯度随无量纲螺距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无量纲螺距的增加,单位长度平均压降稍有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无量纲螺距对相分布特性几乎无影响;随着入口截面含气率的增加,单位长度平均压降和换热效果提高。  相似文献   

14.
王武  刘湘云  何斌 《广东化工》2014,(11):17-19
利用ANSYS FLUENT软件,采用混合(Mixture)多相流模型对当量直径均为0.6 mm,高宽比分别为0.67、1、1.5的三种不同微小非圆截面通道内两相流流动与传热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不同截面管道内两相流温度、截面含气率及摩擦系数等变化分布情况,分析得出三种管道中高宽比为1.5时的矩形截面管道内两相流动及传热特性最优。  相似文献   

15.
两相闭式热虹吸管的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相闭式热管内的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段建立热管内的流动与传热方程,通过编写程序对控制方程进行求解.采用离散液膜下降高度方法,联合利用复合辛普森数值积分和四阶龙格库塔数值微分方法成功地实现模型求解过程.将热管内充液量、饱和蒸汽温度和加热段热流密度作为影响因素进行数值计算.在分析中考虑下降液膜和上升蒸汽之间界面剪切力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发现,尽管界面剪切力有时对传热过程的影响不大,但冷凝段和蒸发段的液膜都有所增厚,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测量值吻合程度有所改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综合考虑热管内界面剪切力和总体充液量对热管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影响是有必要的,由此获得的传热特性关联式更符合实际情况,可以为热管换热器的性能计算和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气液两相流流型预测是微流动系统设计和控制的基础.实验在带有“十”字形和“T”字形的矩形微通道(主通道水力直径0.29 mm)内,以氮气作为气相,分别以乙醇-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或丙酮-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为互溶混合液相,对气液两相流型及转换边界进行了研究.气相表观速度和混合液相表观速度分别在0.012~22.391 m·s-1...  相似文献   

17.
基于小波分析的气液两相流流型模糊辨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析进行气液两相流流型模糊辨识的新方法。通过对测试管段的管程压降ΔP的波动信号的基于Haar基的小波变换结果的分析,根据不同流型能量分布的定量指标确定了流型模糊判别规则。  相似文献   

18.
陈听宽  杨志华  王芊 《化工学报》1985,36(4):426-434
对垂直U型管弯管段空气-水同向流动时气液两相流在不同速度范围内流型间转变进行了试验,试验用内径21.5mm有机玻璃管,弯管半径分别为694、500和320mm.流型采用直接观察法及电导探针法确定.所得数据与Mandbane等人及Weiman等人的水平管转变关系式作了比较.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以折算气体和液体速度V_(SG)及V_(SL)为座标的总流型图,提出了计算流型转变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19.
The prediction of slug frequenc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n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A hydrody-namic modei was put forward to evaluate slug frequency for horizontal two-phase flow, based on the dependence of slug frequency on the frequency of unstable interfacial wave. Using air and water,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the modei was carried out in a large range of flow parameters. Six electrical probes were installed at different positions of a horizontal plexiglass pipe to detect slug frequency development. The pipe is 30m long and its inner diameter is 24 mm. It is observed experimentally that the interfacial wave frequency at the inlet is about l to 3 times the frequency of stable slug. The slug frequencies predicted by the modei fit well with Tronconi (1990) modei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combination of the hydrodynamic modei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results in a conclusion that the frequency of equilibrium liquid slug is approximately half the miniraum frequency of interfacial wave.  相似文献   

20.
水平管气液两相弹状流液弹频率的水动力学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prediction of slug frequenc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n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A hydrodynamic model was put forward to evaluate slug frequency for horizontal two-phase flow, based on the dependence of slug frequency on the frequency of unstable interfacial wave. Using air and water,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the model was carried out in a large range of flow parameters. Six electrical probes were installed at different positions of a horizontal plexiglass pipe to detect slug frequency development. The pipe is 30 m long and its inner diameter is 24 ram. It is observed experimentally that the interracial wave frequency at the inlet is about i to 3 times the frequency of stable slug. The slug frequencies predicted by the model fit well with Tronconi (1990) model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combination of the hydrodynamic model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results in a conclusion that the frequency of equilibrium liquid slug is approximately half the minimum frequency of interfacial wa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