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理论上分析计算了频扫阵列天线慢波线的幅相分布误差对天线方向图的影响,给出了凡组误差分布条件下频扫天线扫描波束指向偏离和副瓣电平变坏的结果,与试验小际的测试数据比较,两者吻合较好,这对频扫天线慢波线的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的分析方法也同样可用于相扫、频相扫以及相控阵天线的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温度影响频扫天线测角误差的消除方法,由于实验设备、条件的限制以及制作频扫天线等效慢波线的材料、形状有别,这些方法在工程应用中都难以采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工程上较易实现的慢波线膨胀系数测量修正法,该方法简单实用,且能满足雷达测角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研究随机误差对电扫阵列天线(包括频扫和相扫天线)方向性和副瓣电平的影响,根据频扫阵列天线实际存在的随机误差给出了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4.
研究随机误差对电扫阵列天线(包括频扫和相扫天线)方向性和副瓣电平的影响,根据频扫阵列天线实际存在的随机误差给出了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一种频相扫体制的阵列天线.天线采用空气带状线结构的馈电网络,结合宽带单元天线,实现了该阵列天线在一维上频扫、另一维相扫的特性.通过仿真、优化确定各部分尺寸,并对其进行了实物加工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1)空气带状线馈电网络的损耗相对较小,平均为2.5 dB;2)该阵列天线的相对带宽达到14.7%(在雷达领域属于宽带天线阵列),其二维扫描角度均大于60°,在全带宽范围内,副瓣电平优于-18.5 dB,实现了一种频相扫体制的阵列天线.  相似文献   

6.
大角度的两维相频扫阵列具有更广阔的空域覆盖能力。本文,通过对普通直波导的改进,设计了一种新型波导慢波线窄边缝隙线阵,大大增加了波导在固定频带内的频扫范围。该阵列在10%的带宽内,具有方位相扫±45°、俯仰频扫大于20°的扫描能力。通过理论仿真与实测结果可以验证,该低成本宽角相频扫阵列具备可实现性,具有很高的工程应用价值。改进后的波导缝隙阵为进一步提升雷达天线的空域覆盖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平面近场天线多任务测试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增加多功能天线测试控制器和远控微波开关对传统平面近场测试系统进行升级,使其具备对平面相控阵雷达天线多频点、多波位、多通道一次最多可测试35个天线方向图的测试能力。对新引入的幅相误差及扫描面截断误差进行了计算分析。大型相控阵天线的实测结果表明,在提高测试效率的同时,其测试精度亦能满足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8.
李知新 《天线技术》2002,(18):25-28
本文介绍了正交波导侧端壁双缝耦合多路功分器作为平面相控阵天线的馈电系统的设计方法,以及在一维相扫波导裂缝阵天线以及两维相扫波阵天线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频扫雷达天线中小驻波、低损耗慢波线设计的关键技术,着重描述了经过改型的小驻波、低损耗慢波线耦合单元、180°波导E面弯头的设计和性能,最后给出了研制出的两型慢波线与国内国外同型慢波线的性能比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采用频扫天线的雷达系统在频扫维的测角能力,本文重点讨论了频扫单脉冲天线的实现技术,分析了三种不同实现方法,并以带状线形式、脊波导宽边缝隙形式和窄边波导缝隙形式为具体实现形式,设计了三种基于不同实现原理的频扫单脉冲天线实例,仿真及实测结果表明,三种实现方法都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用自由空间天线系数对于产品辐射骚扰测试的原因,介绍了测量自由空间天线系数的几种方法,包括即将于2012年发布的CISPR 16-1-6 CD2中双锥天线的天线系数的最新测量方法,以及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ANSI C 63.5:2006中的方法。结合一系列实测数据总结了如何提高测量准确性的一些实用措施,如电缆的选用、衰减器的作用、测量仪器以及背景噪声抑制措施等。  相似文献   

12.
林岩 《现代雷达》2007,29(11):72-74
提出了四喇叭单脉冲抛物面天线和多波束抛物面天线共用一个抛物面来提高四喇叭单脉冲抛物面天线的搜索性能。计算了个实例,该多波束抛物面天线的波束扫描角达22.78°、口径直径为53.33λ(λ=0.03 m)、馈源方向图为cosθ、增益比原四喇叭和波束下降4 dB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一种微带准八木天线的改进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RamadanA.Alhalabi设计的准八木天线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设计,采取增加展宽天线带宽的两个寄生贴片和振子耦合枝节和提高天线增益的天线背面引向振子组,减小天线体积的馈线结构等改进措施,从而达到展宽天线相对带宽的目的.使用Ansoft HFSS软件对改进天线进行仿真实验和对实物天线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这种改进型天线结构设计合理,其相对带宽都大于20% (VSWR≤2),在2.4GHz处的增益都大于10dB,天线具有良好的性能,从而拓宽了该准八木天线的应用范围,而且紧凑的结构和较小的尺寸便于天线组阵.  相似文献   

14.
张延涛 《电子质量》2013,(2):76-77,81
介绍了一种基于蝴蝶结型天线形式的天线阵天线单元的设计,蝴蝶结型天线具有形式简单、频带宽、交叉极化低和增益高的优点。通过电磁仿真软件计算了天线的驻波比和方向图随频率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该文中的天线单元超宽带、全向,满足驻波比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Sierpinski分形天线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ierpinski分形天线的结构具有自相似性,从而天线具有良好的多频带特性。文中主要研究了Sierpinski分形天线频带位置随天线张角和比例因子变化的一般规律,并简要的分析了Sierpinski分形天线阵,绘出了其远场方向图,讨论了其低副瓣特性。  相似文献   

16.
用于天线RCS减缩的分形微带贴片天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英  龚书喜  郭晖  傅德民 《电子学报》2004,32(9):1530-1531
本文给出一种分形微带天线在天线雷达散射截面(RCS)减缩中应用的示例.分形结构具有独特的空间填充性能,利用该性能可以探索分形天线在天线RCS减缩中的应用.设计出的分形天线与常规天线的辐射性能进行了比较,可以看出分形天线基本保持了原辐射性能.同时比较了两者的散射性能,可以看出分形天线有一定的RCS减缩效果.本文的内容对天线隐身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煊  李欣冀彭云 《微波学报》2012,28(S1):167-170
本文对抗干扰天线及天线阵列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小型化的微带贴片天线,并使用该天线单元进行组阵。文中提出的立体天线阵列的主天线单元实现了宽波束和在低仰角方向上增益的改善,能够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卫星多波束天线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欧洲卫星多波束天线发展的新技术 ,对各种多波束反射面天线或阵列天线的反射面、馈源、波束成形网络、辐射贴片等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应用作了述评。  相似文献   

19.
短波天线的尺寸是其应用的主要障碍。论文分析了顶部加载对天线性能的影响,选取顶部加载单极天线作为研究和仿真的对象。通过改变顶线个数、张角、长度以及直径等参数值,仿真分析各参数变化对天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顶部加载可以有效降低天线的谐振频率,实现天线的小型化。  相似文献   

20.
Mechanical antennas based on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ize of long wave antennas down to 1/1000 of the wavelength (from km scale to mm level). However, the narrow bandwidth and weak field intensity seriously restrict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transmission distance and channel capacity. Here, a mechanical antenna-based electrostrictive effect of relaxor ferroelectric ceramic (PMN-PT) is proposed to improve radiation capacity and achieve ultra-wideband characteristics (10 kHz–1 MHz). Due to the ultra-high dielectric constant at working tempera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ain and applied field intensity, the proposed antenna gets rid of the dependence on the poled materials and exhibits excellent communication properties beyond traditional mechanical antennas, which are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d by a practi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Only using a single proposed mechanical antenna with 8 mm diameter and 3 mm thickness, th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with a transmission distance of 200 m can be realized. This design offers a promising way of constructing mechanical antennas for long-wave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