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癫痫的发作会给患者的身体和精神造成极大的创伤,对癫痫发作的准确预测可以及时协助医生对患者采取治疗措施.为了准确预测癫痫发作,提出脑电特征和多通道脑电交互特征相融合的癫痫发作预测方法.首先,提出多尺度符号化排列传递熵对多通道脑电信号交互信息进行分析,生成同步矩阵,并通过显著性分析筛选与癫痫发作相关的重要脑电通道,减少不必要特征对分类的干扰;然后,对筛选通道后的脑电信号生成表征脑电信号特征的功率谱密度能量图(PSDED)和描述脑通道交互特征的同步矩阵图(SMD),将两个特征图融合,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对癫痫患者脑电信号进行分类识别,提高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分类准确率可达到96.825%;最后,在分类的基础上采用预测评价系统对癫痫发作预测性能进行评估,癫痫发作预测范围(SPH)为10 min和发作发生期(SOP)为10 min时,预测敏感性达到96.66%,误检率可达到0.03/h;当SPH为30min,SOP为10 min时,预测敏感性达到93.17%,误检率可达到0.05/h.与现有研究结果相比较,所提出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测敏感度和较低的误检率.  相似文献   

2.
脑电检测是癫痫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但基于脑电信号特征的人工标记方法,对癫痫发作状态识别的准确度较低。将脑功能网络与TSK模糊系统相结合,提出一种癫痫脑电信号识别的新方法。通过分析多通道脑电信号之间的同步性,构建癫痫患者的脑功能网络,采用复杂网络方法提取特征参数;以脑网络参数为输入特征建立TSK模糊系统模型,通过监督式学习训练分类器,用于识别癫痫发作期的脑电波形。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模糊分类器对癫痫发作状态识别的准确度达到98.36%,99.48%敏感度和97.24%特异度。该方法将复杂网络与机器学习算法相融合,为通过脑电检测识别癫痫疾病状态提供了新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集癫痫小鼠模型在常态与致癫状态下的脑电信号以研究其癫痫脑电的自动分类。对经过噪声和伪迹消除预处理的脑电信号进行小波变换,获得不同频率子带的小波系数,对脑电信号及与癫痫特征波相关的小波系数提取相应的线性特征(标准差)和非线性特征(样本熵);基于这些特征及其组合使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实现分类。实验发现基于小鼠脑电本身的标准差和样本熵的分类正确率分别为59.10%和58.00%;而融合各相关小波系数的标准差或样本熵,分类正确率分别达到86.60%和88.60%;融合全部相关小波系数的线性和非线性特征后分类正确率为99.80%。这些结果说明基于小波系数特征融合的分类算法性能有显著提升,能有效实现小鼠癫痫脑电的自动分类。  相似文献   

4.
有效地分析处理癫痫脑电信号并对其准确分类可以进一步完善癫痫检测问题。因此,各种深度学习方法逐渐应用到该问题中,如使用BiLSTM模型对癫痫脑电的一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处理。为进一步提高癫痫脑电分类的准确率,本文将癫痫脑电的一维时间序列数据转换为二维图像,使用EfficientNetV2模型来实现癫痫检测的二分类。同时,引入梯度加权类激活映射(Gradient-weighted class activation mapping, Grad-CAM)对二维图像分类进行可视化分析。对德国伯恩大学脑电癫痫脑电信号数据集的预处理版本进行分类实验,EfficientNetV2模型的准确率达到了98.69%,优于BiLSTM模型。结果表明,EfficientNetV2模型可以有效通过二维脑电图像实现癫痫脑电分类,而且分类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特征互补性对脑电情绪分类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脑电情绪分类新方法。对预处理后的脑电信号进行DE、MST和SampEn特征提取,采用双样本T检验去除冗余筛选出最优特征并融合,采用SVM分类模型来识别不同的情绪状态。在SEED-Ⅳ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单一特征中DE的平均分类准确率最高(77.86%),而融合非线性SampEn特征与功能连接MST属性后平均分类准确率得到进一步提升(84.58%),不同时间段采集的数据上重测实验则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表征情感信息的脑电信号的非线性特征提取不完善的问题,将相空间重构技术引入情感脑电的识别中,提取了在相空间重构下基于轨迹的描述轮廓的三种非线性几何特征作为新的情感脑电特征。结合脑电信号的功率谱熵以及非线性属性特征(近似熵、最大Lyapunov指数、Hurst指数),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非线性全局特征(非线性几何特征+非线性属性特征)和功率谱熵的融合算法,以支持向量机(SVM)为分类器进行情感识别。结果显示,非线性全局特征能更有效地实现情感识别,二分类情感识别率约90%左右。基于PCA的融合情感特征相比单一特征能达到更佳的情感识别性能,四分类实验中平均识别率可达86.42%。结果表明,非线性全局特征相比非线性属性特征情感识别率有所提高,非线性全局特征以及功率谱熵的结合可以构造出更佳的情感脑电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7.
大脑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而且脑电信号噪声背景强,信号微弱,传统的脑电信号特征提取方法不能全面反应脑电信号的特征信息,因此,提出一种与复杂网络理论的相结合,以时间序列为基础构造复杂网络的癫痫脑电分类方法。首先将癫痫脑电信号的时间序列分段处理,每一段作为网络的一个节点,通过Pearson相关计算节点之间的关系来构造网络的连接矩阵,然后通过连接矩阵计算网络特征参数,并对特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构造特征向量,最后,使用SVM、逻辑回归和K-NN等分类器进行分类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对数据集A-E、AB-CDE和ABCD-E的分类准确率分别达到96.67%、94.00%和94.33%。实验结果表明,作为传统时间、频率分析的替代方法,该方法是可用于对脑电信号进行模式识别分类的,能够有效对癫痫脑电信号分类识别。  相似文献   

8.
脑电信号具有动态、非线性和数值高度随机的特点, 针对传统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识别脑电信号时在特征提取和识别精度方面表现出的局限性,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识别方法, 使用KIV模型对脑电信号进行识别. 首先, 通过仿真实验, 分析了KIV模型不同的刺激下表现出的动力学特性. 接着, 使用KIV模型分别对癫痫脑电信号和情感脑电信号进行识别, 在实验过程中不进行特征提取, 直接将多通道原始脑电信号输入到KIV模型中, 在BONN和GAMEEMO数据集上分别获得了99.50%和90.83%的识别准确率. 研究结果表明, 与现有的模型相比, KIV模型具有较好的识别脑电信号的能力, 可为脑电识别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脑电信号智能识别是癫痫病检测的重要手段,为更加准确地预测癫痫发作,针对目前的深度学习方法特别是卷积神经网络在脑电信号分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算法复杂度过高、样本量太少导致分类效果差等,提出基于傅里叶同步压缩变换和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的癫痫脑电信号检测方法。首先同步压缩方法将短时傅里叶变换处理后的信号时频能量进行压缩,使得频谱图像精度更高;其次构建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来提取特征;最后实现癫痫发作预测。实验在CHB-MIT脑电数据集上进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97.9%的检测准确率。使用生成对抗网络有效解决了样本量不足的问题,结合同步压缩处理方法后,具有良好的识别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癫痫检测的新算法,创新地使用新型能量算子和多尺度熵,不仅能够实时跟踪脑电信号能量,而且可以在脑电信号未知情况下提取其有效的特征信息。对脑电信号进行一定尺度的小波变换;利用新型Teager能量算子和多尺度熵提取脑电信号的非线性特征,将特征信号输入到极限学习机中,用来识别正常脑电信号与癫痫脑电信号。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高分类精度,可达到98.89%,优于文献中所报道的多种检测方法,可以应用于癫痫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准确地进行癫痫预测,提出基于特征融合的脑电通道选择算法。将样本熵、排列熵和方差特征根据脑电电极位置进行特征融合,融合特征作为脑电通道选择算法的输入进行癫痫预测。结果表明,融合特征在使用9个脑电通道的情况下得到96.74%的准确率和0.93的适应度函数值,远高于其他特征组合。  相似文献   

12.
癫痫发作检测可以实现脑电分类和病灶定位,对癫痫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大数据量、高特征值空间长程脑电的快速和准确分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大相关和最小冗余准则及极限学习机的癫痫发作检测方法。对脑电信号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并选取能量时频分布为特征,利用基于最大相关和最小冗余准则的方法进行特征选择,并使用极限学习机、支持向量机和反向传播算法对癫痫不同状态进行分类和判别。实验结果表明,极限学习机的分类准确率和训练速度两方面性能优于支持向量机和反向传播算法,发作间期和发作期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8%以上,训练时间仅为0.8s,所提方法能够实时准确地检测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13.
提出基于无阈值递归图和深度残差网络相结合的脑电信号情感识别方法。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将脑电信号转化为无阈值递归图,克服了传统递归图分析中阈值选取的问题,同时脑电信号非线性特征被映射到二维平面。通过深度残差网络实现特征图非线性特征的自动提取,建立情感脑电分类模型,实现了单导联脑电信号情感识别。为进一步提高识别精度,联合四个单导联识别结果,采用“投票法”完成多导联脑电信号情感状态的联合识别。仿真结果表明,对Fp1、Fp2、F3、F4单导联脑电信号情感识别,平均准确率分别为93.82%、93.62%、94.54%、92.92%;多导联平均准确率为94.95%,提高了识别的准确率,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特征提取单一,分类识别准确率低等现象,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分类器,提出了一种多维度特征加权融合的特征融合算法来提高运动想象脑电识别率。对预处理后的脑电信号进行小波包变换,提取其共空间特征、能量特征、边际谱熵特征以及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然后加权融合,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分类器分类。为验证算法的合理性,使用BCI-IV Dataset 2a数据集对提出的特征融合算法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加权特征融合算法结合CNN分类器可以有效提高运动想象识别准确率。实验中,9位志愿者平均分类准确率达到75.88%,平均Kappa系数为0.70。  相似文献   

15.
基于小波包分解和遗传神经网络对正常脑电和癫痫脑电进行识别。通过分析脑电数据找出信号特征;利用一维离散小波包分解提取含有识别特征的脑电信号频率段,并以脑电各频段的相对能量作为信号特征;然后建立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网络,用于对癫痫脑电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取信号特征,并且对信号进行准确的识别。  相似文献   

16.
癫痫是一种危及生命且具有挑战性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基于脑电图(EEG)的癫痫检测方法依然存在很多挑战,脑电图信号是不稳定的,不同的病人表现出的癫痫发作模式不同,检测脑电信号耗时费力,不仅会给医务人员带来沉重的负担,还容易造成误检情况的发生。因此,研究高效的跨多患者的癫痫自动检测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头自注意力机制神经网络的癫痫脑电检测方法(CABLNet),利用卷积层捕获脑电时序信号的短期时间模式和各通道之间的局部依赖关系,使用多头自注意力机制进一步捕获具有时序关系的短期时间模式特征向量的长距离依赖关系和时间动态相关性,将上下文表示送入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提取前后方向的信息,用logsoftmax函数进行训练和分类。实验使用CHB-MIT头皮脑电数据库数据,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F1-score分别为96.18%、97.04%、96.61%、96.59%,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优于现有方法,在癫痫检测性能方面有显著提高,对癫痫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脑电信号由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具有很高的真实性,但存在数据量少和数据复杂等问题.为提高脑电信号情感识别准确率,在脑电信号功率谱密度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脑电位置信息重建的方法,使神经网络模型可以直接获取脑电信号中不易学习的位置信息.运用融合网络从原始的脑电信号中分别抽取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根据频域信息重建脑电信号的位置信息,将时频域信息及位置信息进行融合,以获得更高的脑电信号情感分类准确率.在公开数据集DEAP上的实验结果表明,Valence和Arousal的二分类准确率分别达到86.31%和85.57%,与传统脑电信号情感识别方法相比,该方法分类准确率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8.
脑电信号由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具有很高的真实性,但存在数据量少和数据复杂等问题.为提高脑电信号情感识别准确率,在脑电信号功率谱密度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脑电位置信息重建的方法,使神经网络模型可以直接获取脑电信号中不易学习的位置信息.运用融合网络从原始的脑电信号中分别抽取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根据频域信息重建脑电信号的位置信息,将时频域信息及位置信息进行融合,以获得更高的脑电信号情感分类准确率.在公开数据集DEAP上的实验结果表明,Valence和Arousal的二分类准确率分别达到86.31%和85.57%,与传统脑电信号情感识别方法相比,该方法分类准确率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传统神经网络内存需求大,运算量大,在移动端或嵌入式设备上运行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了小波包变换的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用于癫痫脑电信号识别的研究。根据癫痫脑电信号的特性,首先采用小波包变换将脑电信号分成三个频段,然后运用改进的一维MobileNet训练、分类。同时引入超参数宽度因子α,通过改变宽度因子的大小以调整模型的深度。实验结果表明,当一维MobileNet模型的宽度因子α选取为0.75时,最终准确率达到100%,其模型的计算量和参数量分别为56.1M和1.24M。与现有的癫痫EEG信号识别方法比较,此模型在准确率、参数量、计算量方面均有不错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现有癫痫发作预测方法存在精度较低、错误报警率较高、癫痫患者睡眠脑电特异性、致痫灶位置和类型不同导致脑电信号存在差异的问题.文中提出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个性化睡眠癫痫发作预测方法,帮助医生和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患者患并发症和猝死的概率.对原始脑电信号滤波和分段以去除噪声,保证短时间内触发警报,利用离散小波变换分解信号并提取统计特征表征脑电信号时频特征.再应用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挖掘最具鉴别能力的特征并结合留一法分类,经过决策过程优化得到预测结果.在不同频带限制条件下的实验表明,与睡眠癫痫相关的δ频带信号是影响发作预测性能的重要因素.相比现有睡眠癫痫预测方法,文中方法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