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误诊特点及如何提高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收治儿童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8例,其中3例误诊,其中本组误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1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1例,单纯性甲状腺肿1例。结论儿童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FNAB),结合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查可作为儿童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较可靠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转外院治愈,其余14例均最后确诊并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诊断化脓性扁桃体炎要注意淋巴细胞计数情况,对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率〉50%的患者应加人工镜检找异型细胞,早期明确诊断可减少不必要的检查与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儿童常见传染病。本病临床症状多种多样,除发热、咽痛、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为其主要特征,嗜异凝集试验反应及EB—DNA阳性对本病的诊断有价值[1]。现将我院1997~2001年明确诊断IM的2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11例,女9例,年龄1.6~12岁,其中<4岁5例,~7岁6例,~12岁9例。1.2 IM的诊断标准[2] ①发热;②扁桃体炎;③淋巴结肿大(主要为后颈部);④肝功能异常;⑤血液学的特异所见,即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50%,异型淋巴细胞≥10%,异种血球凝集试验阳性(Paul-Bunnell反应在112倍以上或Monspot试验阳性);⑥可有肝脾肿大、皮疹、血沉增快、EBV—VC抗体(胞浆抗体)>1:160,凡具备以上5项者,IM诊断成立。  相似文献   

4.
分析8例少见的脾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资料和临床表现特点,7例为B淋巴细胞性,1例为组织细胞性。并对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VDLP方案治疗B淋巴细胞白血病与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20例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4例设为B淋巴组,而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6例设为T淋巴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并评价患者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 B淋巴组患者临床缓解率为92.9%显著高于T淋巴组33.3%,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淋巴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为15.4%显著低于T淋巴组10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VDLP方案治疗B淋巴细胞白血病较T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显著,其对B淋巴细胞白血病具有较高的临床缓解率,治疗后复发率低,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鼻咽癌组织表达血管粘附分子-1(VCAM-1)与局部浸润淋巴细胞的关系。方法:收集51例鼻咽癌和22例慢性鼻咽炎石蜡标本和临床资料,观察癌巢间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计数癌巢内淋巴细胞数量;用VCAM-1、CD3、CD4、CD8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判断鼻咽癌表达VCAM-1程度,计数CD3+和CD4+、CD8+T细胞。结果:(1)癌细胞表达VCAM-1的鼻咽癌病例达92.16%。(2)鼻咽癌细胞表达VCAM-1与淋巴结转移与否、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3)鼻咽癌细胞表达VCAM-1与巢间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巢内淋巴细胞数量、CD4+、CD8+T细胞数量均无关(P>0.05)。(4)鼻咽癌细胞轻度表达VCAM-1时组织中CD3+T淋巴细胞明显增多(P=0.009),但不显示强度依赖性作用。结论:(1)VCAM-1在鼻咽癌细胞表达率很高,其表达强度与转移和临床分期无关。(2)鼻咽癌细胞表达VCAM-1与正常细胞表达VCAM-1的生理作用有所不同,不显示明确地吸引淋巴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LL)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例PLL患者的临床表现、骨髓细胞形态学及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分型、染色体检查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患者初诊时均白细胞总数升高,且脾肿大,1例经CHOP方案化疗后达完全缓解,另1例因经济原因未做治疗。结论 PLL发病率很低,诊断中外周血及骨髓涂片发现幼淋巴细胞、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疾病的诊断以及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异型淋巴细胞的鉴别诊断,减少误诊率,分析2例细胞形态提示异型淋巴细胞的病历资料,其中1例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诊断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本文旨在强调仅凭细胞形态学判读的异型淋巴细胞可能有误,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细胞免疫表型、疾病转归等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9.
应用一些日常指标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病情和预后作出判断,是临床医师经常面临的问题。文献报道血液淋巴细胞比例对此有一定帮助,我们对177例CHF患者血液淋巴细胞计数进行分析,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1 临床资料 收集因心力衰竭的患者共207例,排除感染、急性心肌梗塞、创伤和应用激素等各种应激因素有关的病例后,余175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86例;平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的认识。方法对3例以头痛、恶心、乏力为主要症状,临床诊断淋巴细胞性垂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为青年女性,例1为孕后期起病,例2和例3为产后起病。影像学特点:病变广泛,不仅局限于鞍区及垂体柄,并向下丘脑扩展,呈”舌状“改变,侵犯海绵窦及视交叉。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压迫症状及垂体功能受损。3例患者经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结论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多发生于妊娠及产后的年轻妇女,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能有效缩小病变并改善垂体功能。  相似文献   

11.
曲国庆  李婕  李骏 《海南医学》2005,16(6):49-50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如何提高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5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儿临床资料。结果45例中男10例,女35例。中位年龄9岁4个月,中位病程11个月。全部病例均有甲状腺弥漫性肿大,43例患儿TGAb升高.38例患儿TMAb升高.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44例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并明确分型,1例误诊为Grave’s病。临床诊断和FNAB诊断结合,确诊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44例,确诊率98.2%。全部患儿予以对症处理.临床转归良好。结论儿童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FNAB结合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查可作为儿童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较可靠诊断手段;儿童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近期预后良好,预后可能与细胞学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12.
淋巴细胞性乳腺炎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冬梅 《四川医学》2009,30(1):98-99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了10例淋巴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组10例患者均表现为单侧乳房边界欠清的单发包块,5例表现为短期内发现包块并迅速增大,5例伴血糖值偏高,3例术前误诊为浆细胞性乳腺炎,2例误诊为乳腺癌;10例均行包块或腺叶部分切除,1例术后复发。结论淋巴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不常见的乳腺疾病,临床表现相对复杂,在临床上容易漏诊和误诊,确诊主要依据病理活检.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术后有一定的复发。  相似文献   

13.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极易误诊,本文分析15例误诊病例,供提高诊断参考。一、临床资料:见表1。  相似文献   

14.
康小瑜 《吉林医学》2011,(29):6299-6299
<正>输血反应对医护人员来说并不陌生,但在输血结束几小时后引发的输血反应临床并不多见,笔者将最近在临床上遇到的1例严重输血反应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65岁,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型糖尿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患者激素疗效与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 ,我们测定 37例PNS患者激素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并与 15例健康人对照比较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7例PNS患者均为我院 1999年 7月— 2 0 0 1年 12月住院患者 ,均行肾活检经光镜免疫荧光确诊 ,符合第二届全国肾脏会议“修订肾小球疾病临床分型意见”标准。男 2 5例 ,女 12例 ,年龄 14~ 6 1岁。其中微小病变 17例 ,轻、中度系膜增生 12例 (含IgA肾病 ) ,重度系膜增生 5例 (含IgA肾病 ) ,膜型肾病 3例。全部病例只接受泼尼松 4…  相似文献   

16.
张崇林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0):1415-1417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周血B1细胞水平变化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我院就诊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体内B淋巴细胞总数、CD5+淋巴细胞、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并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TP患者外周血中PLT计数明显少于健康者、B1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初治组ITP患者中有效者在治疗后PLT计数明显升高、B1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难治组ITP患者经过抗H.pylori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有一定程度升高、B1淋巴细胞百分比略有降低(P<0.05)。结论:B1淋巴细胞水平的升高和ITP的发生密切相关,特别是pylori感染引起的B1淋巴细胞水平升高会导致难治性IT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1.1病例选取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引起的多发病,临床治疗较为棘手,且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我们根据前人经验,并结合自身心得,病例来源均为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病人。其中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者63  相似文献   

18.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多见于中年妇女 ,极少数可恶变发展成恶性淋巴瘤。我院 1990年 3月 - 2 0 0 1年 10月收治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5 0例 ,其中 8例并发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例均为女性 ,年龄 2 0~ 70岁 ,以颈部发现肿块就诊。临床诊断甲状腺肿 5例 ,甲状腺瘤 3例 ,术后病理证实为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伴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滤泡非典型增生。查体 :甲状腺明显肿大 ,3例可触及肿大的颈部淋巴结 ;5例测血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增高。 5例患者行甲状腺粗针穿刺 ,病理诊断为甲…  相似文献   

19.
<正>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又名腺热病,是一种急性的网状内皮系统增生性疾病。病程常具自限性。临床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咽喉炎、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血清中可测得嗜异性凝集素及EB病毒抗体。1.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 患者系1989—1999年间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均在12—35岁,均有发  相似文献   

20.
Zhou P  Wang X  Tang X 《中华医学杂志》1999,79(4):257-259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活化基因的表达特征,及其对排斥反应发生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61例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通路共刺激后的免疫活化基因表达状况进行敢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作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