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南海北部二氧化碳气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南海北部海域在油气勘探中发现了CO2气,对油气有无影响?在借鉴世界、中国东部陆地CO2气成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分析研究区CO2气的分布入手,采用多种方法,在综合分析基础上,对本区CO2气藏进行分类。认为研究区CO2气藏为无机成因,其特征受各盆地或地区具体地质条件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指出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区天然气中的烃类气体(包括CO_2气藏中的少量烃类气体)都是有机成因。CO_2气体有有机成因、无机成因,也有混合成因。无机成因的CO_2气体是在上新世以后火山—岩浆CO_2气体通过深断裂向上运移,取代了早期形成的油气藏中的油气而形成的。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区钻探过程中,在3个构造发现了4个CO_2气藏。特别是阿纳达科合作区内28-2-1井的CO_2气藏,使油气勘探失利。因此,研究CO_2气藏的成因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对盆地内下一步油气勘探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成因及运聚规律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北部新生代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区域地质背景特殊、地球动力学条件复杂、油气地质现象丰富多彩,不同成因类型油气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油气勘探及研究程度,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迄今为止勘探所发现的烃类油气可划分为生物气及亚生物气、热成因正常成熟油气和高熟—过熟油气等3型7类;CO2等非烃气则可划分为3型4类;天然气水合物成因类型可划分为热解气(成熟—高熟)、生物气及亚生物气,但以后者为主。生物气及亚生物气在全区浅层及海底广泛分布;成熟陆源石蜡型油气主要分布于北部湾盆地及珠江口盆地北部裂陷带;成熟—高熟煤型凝析油气主要展布于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及珠江口盆地西部珠三坳陷陆架浅水区;煤型气及CO2等非烃气则主要富集于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浅层及琼东南盆地东部和珠江口盆地深大断裂发育区;深水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于琼东南盆地南部裂陷带及珠江口盆地南部裂陷带等陆坡深水区。因此,根据不同成因油气分布富集规律,可以确定最佳油气勘探方向,优选有利油气富集区带部署钻探,进而达到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江汉盆地气藏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盆地是在扬子准地台上发育起来的白垩系-古近系断陷盆地,也是我国陆相盆地中典型的含盐含油气盆地。长期以来,在该盆地的油气勘探一直以找油为主,近年来钻探的潭32井在新近系广华寺组发现了气藏,日产气13.53×104 m3,这是在该盆地白垩纪-新近纪地层中首次发现的天然气藏。为此,利用气体组成,碳、氢同位素等资料在分析已知油区油藏伴生气和潭32井区气藏天然气地化特征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其天然气成因,进而得出结论:江汉盆地所发现的气藏气和油藏伴生气都属于有机成因的油型气,迄今为止在该盆地内未发现无机气和有机成因的煤型气。  相似文献   

5.
西非海岸盆地群油气勘探成果及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西非海岸盆地群包括塔尔法亚、塞内加尔、尼日尔三角洲、杜阿拉、里奥姆尼、加蓬、下刚果、宽扎、奥兰治、科特迪瓦、贝宁等11个主要沉积盆地,它们是冈瓦纳大陆裂解和中大西洋、南大西洋及赤道大西洋张开和漂移的结果,包括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和转换边缘盆地两种类型沉积盆地。通过利用IHS数据库资料,在系统总结西非海岸盆地群油气勘探成果基础上,划分其为早期勘探(1953年前)、储量快速增长(1954~1973年)、储量缓慢增长(1974~1994年)和深水勘探(1995年至今)四个油气勘探阶段,认为研究区油气发现主要与盆地勘探程度、油气勘探技术进步、资源国政治形势和全球经济有关;尼日尔三角洲和下刚果等重点盆地大油气田的发现直接推动了西非海岸盆地群油气储量和产量的增长;深水区是西非海岸盆地群今后寻找大发现的潜力区,而大陆架和陆上则是重点挖潜地区。  相似文献   

6.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主要成因类型及运聚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处在欧亚、印—澳及太平洋三大板块交汇处,区域地质背景特殊,第三系沉积发育,油气地质现象丰富多彩,油气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复杂。根据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勘探及研究程度,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油气可以划分为生物气及生物—低熟过渡带气(亚生物气)、热成因正常成熟油气和高熟—过熟油气等3大类7亚类,CO2等非烃气可划分为3型4类,其中成熟陆源石蜡型油气主要分布于北部湾、珠江口盆地,成熟—高熟煤成凝析油气主要分布于琼东南盆地西部及珠江口盆地部分地区,煤成气及CO2等非烃气则主要运聚于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浅层、琼东南盆地东部和珠江口盆地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7.
金文 《石油知识》2013,(6):57-58
澳大利亚著名油气勘探公司澳大利亚全球勘探公司(AWE)于2010年11月9日称,该公司在珀斯盆地(PerthBasin)发现了储量巨大的潜在页岩气资源,这个新发现资源可能拥有13万亿至20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该公司表示将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确定这些在珀斯盆地发现的新页岩气资源的商业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莺歌海盆地CO_2分布、富集特征及初步预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14  
根据莺歌海盆地富CO_2天然气分布富集规律,采用地质综合分析类比方法,在综合分析各种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资料的基础上,对盆地高CO_2风险区进行了初步预测,指出了本区纵向上存在两个低CO_2富烃气带,平面上分布有三大低CO_2富烃气区,其中尤以超浅层含气模糊区带最佳,是近期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奥陶系天然气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油气分布特征、生储组合、室内成气模拟实验等实际资料,论证了奥陶系的天然气是属于热演化(降解-裂解)气。油气的产出,严格受有机质成熟阶段的制约。还应用牙形石色变指数将盆地内的奥陶系划分为成熟区(即CAI≤2的低值区)、高成熟区(即CAI为3~4.5的中值区)、过成熟区(即CAI为5~6的高值区)。盆地内已处于高成熟至过成熟早期阶段,因此勘探对象主要为天然气。但在川西北龙门山断褶带靠盆地一侧,可望钻获石油。最后,结合储集条件对勘探的有利地区进行了预测,认为应加强川东的高陡、高尖构造的勘探。  相似文献   

10.
学习找油哲学,展望21世纪中国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唯物辩证法和方法论的哲学思想,简要阐述了美国、前苏联及中国油气勘探的经历和认识,并对比出前苏联、美国和中国油气储量、产量阶段性发展的规律,指出中国21世纪油气勘探远景及接替的十大优选目标区:即柴达盆地、陕甘宁盆地北部、新疆三大盆地、松辽盆地深层、罗布泊—敦煌盆地与喀什坳陷、苏北坳陷和海洋大陆架。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流体包裹体的CO2成因及其与油气演化的关系,应用同位素分馏方程计算了奥陶系碳酸盐岩脉流体包裹体中CO2的碳同位素值和H2O的氧同位素值.结果表明,其碳、氧同位素值分别为-1.64‰~-11.15‰和-22.12‰~-33.06‰.该包裹体的CO2以无机成因为主,其碳同位素组成形成于100℃~160℃的条件下,对应于油气演化的成熟-高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2.
在东海盆地丽水凹陷的ZWSl3—1—1、SLS36—1—1和FLS—1井发现了天然气,而ZWS13—1—1井的三个产气层段的二氧化碳含量均超过94%,个别层段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99.87%,而FLS-1井天然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却很低。研究表明,该区的二氧化碳既有有机成因的又有无机成因的,ZWSl3—1—1井和SLS36—1—1井天然气中的二氧化碳为无机幔源成因,而FLS—1井天然气中的二氧化碳为有机成因。研究结果认为:ZWSl3—1—1井和FLS6—1—1井天然气为油型气,而FLS—1井天然气具有煤成气的特征,为煤成气。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取得重要进展,尤其是下古生界奥陶系风化壳连续高产工业气流的发现,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但大牛地下古生界天然气成因及气源研究相对薄弱,直接制约了下一步勘探部署,为此系统开展了大牛地古生界天然气组分、碳氢同位素、稀有气体组分和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分析。大牛地古生界天然气中甲烷占绝对优势,含有一定量的重烃,非烃气CO2和N2含量相对较高,既有典型的成熟阶段生成的湿气,也有高过成熟阶段生成的干气。大牛地上古生界天然气为典型煤型气,而下古生界天然气既有煤型气,也有油型气。古生界天然气中CO2主要为有机成因,少数为无机成因,无机成因CO2赋存于下古生界储层,可能主要由下古生界烃源岩中碳酸盐岩热解产生。综合运用烃源岩岩石脱附气碳同位素—天然气碳同位素—干酪根碳同位素、天然气甲烷氢同位素、稀有气体Ar同位素定年及混源模拟实验等综合地球化学手段,明确了大牛地上、下古生界煤型气均来源于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而下古生界油型气中混有0~45%的煤型气,主要来源于下古生界马家沟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4.
虽然近年来对川东北地区富含H2S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来源开展了广泛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但由于该地区特殊的地质环境和复杂的天然气形成演化条件,天然气成因与来源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并存有争议。川东北地区天然气中H2S含量与烃类组分组成、甲烷、乙烷和CO2碳同位素组成之间的关系表明,飞仙关组—长兴组富含H2S的天然气主要是原油在硫酸盐催化下裂解的产物,可能主要来源于下志留统烃源岩;高含H2S天然气中富集重碳同位素CO2的生成,与天然气中H2S含量的降低有关,是H2S溶蚀储层碳酸盐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CO2成因及充注驱油的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在获取大量地质、地球化学资料的基础上,对南海北部边缘盆地CO2的成因及充注驱油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北部边缘盆地CO2可划分为壳源型岩石化学成因、壳源型有机成因、壳幔混合型及火山幔源型成因4种成因类型;其中,莺歌海盆地壳源型及壳幔混合型CO2运聚成藏主要受控于泥底辟热流体晚期分层分块多期局部上侵活动与上新统—中新统海相含钙砂泥岩的物理化学综合作用;琼东南盆地东部及珠江口盆地火山幔源型CO2成藏主要受控于幔源型火山活动及沟通深部气源的基底深大断裂的展布;CO2运聚成藏中,其充注驱油过程主要受运聚输导条件及气源供给等诸多地质关键因素的制约和控制.由于CO2充注驱替往往导致油气藏中油气再分配或重新组合,并引起原来的油气产出及产状特征发生变化,故容易形成新的油藏或气藏.因此,可以将CO2充注驱油特征作为判识油气成藏动态过程的示踪标志,用于预测油气运聚状态,追踪油气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部无机成因的二氧化碳气藏及其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有机成因σ_(13)Cco_2值小于—10‰,无机成因σ_(13)Cco_2值则大于—8‰;天然气中CO_2含量大于60%是无机成因的,小于此值有机的、无机的和混合的成因均有。CO_2含量90%以上称C0_2气藏、90%~60%叫亚CO_2气藏、60%~15%为高含CO_2气藏、15%以下为含CO_2气藏。我国东部已发现万金塔气田、花沟气藏、黄桥气田和平方王气顶气藏等一批无机成因的CO_2气藏。其中黄桥和万金塔气田已开发。最后,研究了无机成因CO_2气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双城-太平川地区稀有气体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松辽盆地东部天然气中稀有气体及二氧化碳同位素组成的测试,探讨了天然气组分中氦和二氧化碳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并对该区天然气气源岩年龄进行了估算。研究表明,该区天然气中壳源氦占绝对优势,大部分天然气中氦的含量达到了工业开采价值,可以形成氦的气藏。天然气气源岩年龄分别为早白垩世和早-中侏罗世,大部分天然气中的二氧化碳为有机成因。另外,该区的大地热流值相对偏低,说明在松辽盆地下部上地幔整体隆起幅度较高,中、新生代构造活动强,岩浆活动强烈的情况下,该区的构造活动相对较弱,岩浆活动不强烈。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氧化碳混相驱油机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根据大庆榆树林油田原油组分变化、CO2与原油界面张力关系及CO2超临界性质,对CO2混相驱地层情况进行了模拟研究,建立了CO2混相驱驱替模型和方程。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状态的CO2可以降低所波及油水的界面张力;混相时混相带原油含碳组分中C20以下的含量达到了最高值;水气交替注入时,水对混相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物质平衡法计算生油气率及其地质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对各类型有机质生油气率的计算方法进行探讨。根据化学反应的物质守衡定律和油气的有机成因学说,干酪根生成的油气和与之伴生的水、二氧化碳、氮气等产物以及残余干酪根的总和,应与原始干酪根的总量相等。研究结果表明,物质平衡法计算的生油气率与模拟实验资料基本吻合,其误差不超过5%,完全可以满足科研和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The Fang-48 fault block oil reservoir is an extremely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and it is difficult to produce such a reservoir by waterflooding. Laboratory analysis of reservoir oil shows that the minimum miscibility pressure for CO2 drive in Fang-48 fault block oil reservoir is 29 MPa, lower than the formation fracture pressure of 34 MPa, so the displacement mechanism is miscible drive. The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 for gas injection is less than that for waterflooding, and the recovery by gas drive is higher than waterflooding. Furthermore, the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 for carbon dioxide injection is smaller than that for hydrocarbon gas, and the oil recovery by carbon dioxide drive is higher than that by hydrocarbon gas displacement, so carbon dioxide drive is recommend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ang-48 fault block oil reservoi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