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应用Pfirrmann分级及Modic分级法对腰椎间盘退变(IVDD)进行评价,研究2型糖尿病与IVDD程度的相关性,并对IVDD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就诊的单节段腰椎间盘退变的患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椎间盘退变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15例患者,平均年龄58.68±14.43岁,其中62例(53.91%)为男性。糖尿病组33例,非糖尿病组8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95%CI:1.02~1.09,P=0.005)、体重指数(OR=1.27,95%CI:1.09~1.49,P=0.003)、高血压(OR=2.60,95%CI:1.01~6.67,P=0.048)、2型糖尿病(OR=3.61,95%CI:1.27~10.22,P=0.016)、Modic改变Ⅲ级(OR=9.55,95%CI:1.91~47.68,P=0.020)是椎间盘退变程度加剧的独立危险因素;平均椎间隙高度是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加剧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无动脉粥样硬化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采用R(R3.5.3)建立预测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列线图模型。结果 218例2型糖尿病中有56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25.6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60岁、高血压、吸烟史、肥胖及高血脂是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男性、年龄≥60岁、高血压、吸烟史、肥胖及高血脂是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OR=3.076,95%CI 1.485~6.373;OR=2.200,95%CI 1.087~4.453;OR=4.373,95%CI 1.759~10.871;OR=2.351,95%CI 1.053~5.250;OR=3.302,95%CI 1.193~9.142;OR=3.056,95%C...  相似文献   

3.
目的 筛选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为早期预防和减缓进展提供依据。方法∶基于京津冀社区自然人群慢性病队列,选取基线(2017—2019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报患病时间先后顺序判定是否发生心血管并发症作为结局指标。按7Lasso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筛选危险因素,将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进行可视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和绘制校准曲线评估校准度,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和验证。结果 共纳入813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为(62.6±10.4)岁,其中训练集569例,测试集244例,两组患者除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具有差异(P=0.028)外,其他基本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1.040,95%CI(1.010,1.073),P=0.010]、高血压[OR=2.211,95%CI(1.263,3.975),P=0.006]、糖尿病病程[OR=1.063,9...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郑州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患病率和遗传度的分析,探讨遗传因素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抽取郑州市3所医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256例作为病例组,抽取同期河南省军区医院部分体检健康的人群(129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2型糖尿病发病的一级亲属病史,并用Falconer法计算遗传度。结果:病例组一级亲属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2.1%,高于对照组的5.5%(χ2=101.807,P<0.001),一级亲属遗传度为39.10%。父母亲糖尿病病史(父:OR=1.501,95%CI=1.088~2.071;母:OR=4.095,95%CI=3.120~5.375),兄弟姐妹脑卒中病史(OR=9.860,95%CI=2.933~33.139)、糖尿病病史(OR=7.029,95%CI=3.952~12.504)为危险因素;而父母亲高血压(父:OR=0.494,95%CI=0.386~0.634;母:OR=0.594,95%CI=0.465~0.759)、父母亲高血脂(父:OR=0.395,95%CI=0.228~0.684;母:OR=0.367,95%CI=0.187~0.722)、母亲冠心病(OR=0.495,95%CI=0.319~0.769)、母亲肥胖(OR=0.385,95%CI=0.191~0.773)、兄弟姐妹肥胖(OR=0.423,95%CI=0.183~0.980)为保护因素。结论:遗传因素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 近年来糖尿病肾脏疾病(DKD)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健康焦点,早期评估、干预相关危险因素可以预防或延缓DKD的发生。目的 系统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KD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筛选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KD危险因素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4月。由两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3项队列研究,9项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标准化均数差(SMD)=0.34,95%CI(0.23,0.46)〕、男性〔比值比(OR)=1.51,95%CI(1.20,1.90)〕、吸烟〔OR=1.64,95%CI(1.30,2.07)〕、高血压〔OR=2.01,95%CI(1.73,2.34)〕、收缩压升高〔SMD=0.37,95%CI(0.12,0.63)〕、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SMD=0.41,95%CI(0.02,0.80)〕、总胆固醇水平升高〔SMD=0.14,95%CI(0.06,0.22)〕、血肌酐水平升高〔SMD=0.73,95%CI(0.39,1.07)〕、维生素D缺乏〔OR=4.06,95%CI(2.11,7.78)〕、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OR=2.15,95%CI(1.39,3.32)〕、合并视网膜病变〔OR=2.16,95%CI(1.55,3.01)〕及胰岛素治疗〔OR=2.63,95%CI(1.79,3.85)〕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KD的危险因素(P<0.05)。糖尿病病程延长〔SMD=-0.44,95%CI(-0.54,-0.34)〕、HDL-C水平升高〔SMD=-0.20,95%CI(-0.30,-0.10)〕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KD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男性、高龄、吸烟、合并视网膜病变、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躯体因素(升高的总胆固醇、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维生素D缺乏)及胰岛素治疗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KD的危险因素,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尚待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为其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50例非糖尿病患者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50岁(OR=1.59,95%C10.319~1.096),糖尿病家族史(OR=1.98,95%C10.954~4.134),腰臀比〉0.9(OR=1.18,95%CI0.623~2.264)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50岁,有家族糖尿病史的,腰臀比〉0.9的人群是2型糖尿病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7.
背景 综合管理对降低2型糖尿病人群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发病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危险因素,便于社区全科医师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患者。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影响因素,为社区全科医师综合管理糖尿病患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3-8月在嘉定区江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既往病史中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人群(n=1 627)的体检资料。依据《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临床指南》中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1.732)-1〕和糖尿病肾脏疾病组〔eGFR<60 ml•min-1•(1.732)-1〕。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血压、体质指数(BMI)、腰围、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SUA)、尿蛋白定量(UP)。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1 627例患者中,糖尿病肾脏疾病104例(糖尿病肾脏疾病组),占6.39%。糖尿病肾脏疾病组患者年龄、腰围大于单纯糖尿病组,收缩压(SBP)、BMI及高血压史发生率、高脂血症史发生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舒张压(DBP)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肾脏疾病组患者LDL-C、HDL-C低于单纯糖尿病组,SUA、UP阳性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年龄〔OR=1.171,95%CI(1.133,1.211)〕、高血压史〔OR=1.892,95%CI(1.070,3.344)〕、高脂血症史〔OR=1.719,95%CI(1.077,2.742)〕、SUA〔OR=8.962,95%CI(5.490,14.629)〕、UP〔OR=8.087,95%CI(4.145,15.779)〕、中心型肥胖〔OR=2.457,95%CI(1.616,3.736)〕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龄、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SUA、UP、中心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要加强对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同时建议将UP检测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监测指标体系中,及时发现和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卒中相关性肺炎组114例,卒中未合并肺炎组205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伴随疾病、生命体征、血液学指标、卒中严重程度、球麻痹程度等方面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3.310,95%CI为2.016~7.549),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OR=3.624,95%CI为1.574~9.236),糖尿病(OR=3.781,95%CI为1.305~6.842),饮水试验失败(OR=3.625,95%CI为1.604~8.386),卒中体积大(OR=14.784,95%CI为3.737~38.588),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6分(OR=2.913,95%CI为1.029~7.985),简明智力测验(AMT)<8分(OR=4.229,95%CI为2.215~9.368)是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是年龄>65岁,合并有COPD,糖尿病,饮水试验失败,卒中体积大,NIHSS>6分,AMT<8分。  相似文献   

9.
背景 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P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常被忽略或误诊,如果对糖尿病并发疼痛的危险因素缺乏认知,则易造成延误治疗。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积极预防提供对策。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安庆市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符合研究标准的T2DM患者273例,根据其有无PDN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PDN组,n=185)及T2DM并发PDN组(PDN组,n=88)。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结果 PDN组患者年龄大于NPDN组,T2DM病程长于NPDN组,体质指数(BMI)、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率、糖尿病肾病(DKD)发生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于NPDN组,餐后1 hC肽(1 hCP)、餐后2 hC肽(2 hCP)低于NPDN组(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OR=1.079,95%CI(1.003,1.160)〕、DR〔OR=7.524,95%CI(1.363,41.541)〕、DKD〔OR=3.547,95%CI(1.134,11.095)〕、FPG〔OR=1.831,95%CI(1.384,2.422)〕、HbA1c〔OR=2.468,95%CI(1.694,3.596)〕是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T2DM病程、DR、DKD、FPG、HbA1c是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临床应注意积极预防、早期干预存在上述影响因素的T2DM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83例2型糖尿病患者病历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UAER<20μg/min)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UAER20~200μg/min),并对两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SDM组与EDN组各指标的单因素分析中,患者病程(t=5.56)、BM(It=3.05)、HDL-C(t=7.25)、LDL-C(t=11.36)、HbA1(ct=14.12)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多因素分析中则有四个因素进入多因素回归模型,分别为病程(OR=1.110,95%CI1.033~1.178)、BM(IOR=1.103,95%CI1.023~1.324)、HDL-C(OR=1.203,95%CI1.027~1.279)及LDL-C(OR=1.873,95%CI1.194~3.210)。结论病程、肥胖、高血脂是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危险因素,应早期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和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等数据库,收集1997年至2014年公开发表的有关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2型糖尿病危 险因素的文献,并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6篇文献,6 373例研究对象,其中病例组957 例,对照组5 41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以下因素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有关:女性(OR=1.28,95%CI: 1.09~1.50)、年龄(≥40岁) (OR=6.02,95%CI:4.48~8.09)、超重(BMI≥25) (OR=2.32,95%CI:1.52,2.88)、糖尿 病家族史(OR=6.12,95%CI:3.16~11.86)、精神分裂症总病程(>10年) (OR=3.60,95%CI:2.39~5.41)、血三酰甘油 (MD=0.38,95%CI:0.05~0.71)。结论:女性、年龄大、超重、有糖尿病家族史、精神分裂症病程长、高血三酰甘油 是服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空巢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FOH)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8月至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空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93例,采用一般资料、中文版低血糖恐惧量表15、社会支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空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得分为(21.82±10.41)分,FOH发生率为19.2%。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 =3.453,95%CI =1.250~9.537,P =0.017)、小学文化(OR =3.972,95%CI =1.170~13.483,P =0.027)、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方案(OR =4.701,95%CI =1.339~16.507,P =0.016)、低血糖发作频繁(OR =4.336,95%CI =1.582~11.883,P =0.004)、焦虑(OR =1.095,95%CI =1.029~1.164,P =0.004)是FOH的危险因素。结论:医护人员应注重对空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FOH评估与干预,以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不同血尿酸水平的糖尿病患者病情进展情况,探讨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为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EpiData 3.0建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数据库,纳入完整病例资料1 411例,按血尿酸水平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高尿酸(HUA)组和正常尿酸(NUA)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HUA组患者中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NUA组(P<0.05),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清门冬酰胺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酰胺基转移酶(ALT) 、谷氨酰转肽酶(GGT) 、胆碱酯酶(CHE)、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女性、高HbA1c、高HDL-C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保护性因素(女性:OR=0.705,95%CI=0.501~0.993,P<0.05; HbA1c:OR=0.912,95%CI=0.840~0.991,P<0.05;HDL-C:OR=0.539,95%CI=0.335~0.868,P<0.05),BMI≥25 kg·m-2、高SBP和高TG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危险性因素(BMI:OR=2.107,95%CI=1.473~3.014,P<0.05;SBP:OR=1.767,95%CI=1.210~2.581,P<0.05;TG:OR=1.111,95%CI=1.057~1.168,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应重点筛查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控制体质量,同时将血压和TG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王红霞  刘欣  王丽娟  吕娜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7):3319-3322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经颅脑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的急性脑桥梗死患者86例,根据是否患有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n=38)和非糖尿病组(n=48)。比较两组影像学特征,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 糖尿病组脑桥前内侧梗死、梗死灶由脑桥深部延伸至脑桥腹侧表面、基底动脉狭窄发生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史〔OR(95%CI)=7.139(2.069,24.641),P=0.002〕与基底动脉狭窄〔OR(95%CI)=5.730(1.017,32.289),P=0.048〕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具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脑桥前内侧梗死、梗死灶由脑桥深部延伸至脑桥腹侧表面、基底动脉狭窄发生率高;脑卒中史与基底动脉狭窄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hysterectomy,LTH)结合圆韧带悬吊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并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预防效果。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112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5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LTH治疗,其中观察组联合圆韧带悬吊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PFD的情况。根据是否发生PFD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并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术后并发PFD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共有38例患者发生PFD,其中观察组尿频尿急、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排气时间、PFIQ-7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2.208,95%CI:1.457~3.345)、孕产次(OR=1.592,95%CI:1.059~2.393)、子宫肌瘤直径(OR=2.545,95%CI:1.076 ~6.016)以及年龄(OR=2.358,95%CI:1.275~4.364)是术后发生PFD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糖尿病、孕产次、子宫肌瘤直径以及年龄型是子宫肌瘤患者LTH术后发生PFD的危险因素,LTH术结合圆韧带悬吊术可降低术后PFD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技术 (ART)助孕妊娠后患者发生晚期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阐明引起晚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收集310例行ART助孕后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妊娠结局不同分为足月产组(248例)和晚期流产组(62例)。记录2组患者一般情况、不孕症发病主要原因及相关因素、临床情况和妊娠结局情况,并将单因素回归分析中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进一步分析患者晚期流产的危险因素。 结果 2组患者既往晚期流产或早产次数、既往宫颈LEEP或锥切史、既往宫腔镜下电切史、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史、体质量指数(BMI)、周期类型、内膜厚度、是否双胎妊娠和排卵障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 BMI(OR=1.194,95%CI:1.088-1.311,P<0.01)、既往有晚期流产或早产史(OR=5.673,95%CI:1.189-27.069,P=0.029)、宫颈LEEP或锥切史(OR=5.113,95%CI:1.025-25.496,P=0.047)和双胎妊娠(OR=5.129,95%CI:2.377-11.067,P<0.01)是晚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与新鲜移植周期比较,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OR=0.422,95%CI:0.219-0.814,P=0.010)是晚期流产的保护因素。 结论 既往早产或晚期流产史、宫颈手术、高BMI和双胎妊娠是ART助孕妊娠后晚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而FET是晚期自然流产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新疆阿合奇县柯尔克孜族居民主要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居民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给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2020年参与全民健康体检的≥18 岁柯尔克孜族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新疆全民健康体检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21 935人,有10 602人患慢性病,慢性病患病率为48.33%,其中高血压4 929例、患病率22.47%,肥胖4 238例、患病率19.32%,血脂异常3 610例、患病率16.46%,贫血1 632例、患病率7.44%,2型糖尿病1 236例、患病率5.63%。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和2型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贫血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均P<0.01)。高血压、血脂异常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肥胖和贫血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0~<40岁(OR=1.836,95%CI:1.565~2.034),40~<50岁(OR=2.916,95%CI:2.613~3.255),50~<60岁(OR=5.244,95%CI:4.651~5.913),≥60岁(OR=10.866,95%CI:9.533~12.385),政府机关人员(OR=1.789,95%CI:1.405~2.279),专业技术人员(OR=1.774,95%CI:1.372~2.295),办公人员(OR=1.923,95%CI:1.418~2.607),偶尔饮酒(OR=1.157,95%CI:1.055~1.270),偶尔锻炼(OR=1.498,95%CI:1.238~1.812)均是患慢性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新疆阿合奇县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处于较低水平,当地相关健康机构加大对多发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和中青年女性贫血的防控。  相似文献   

18.
背景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脑卒中重要的病理基础,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免疫、炎性反应等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影响,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使卒中防治工作日趋严峻。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CAS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 048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资料收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颈动脉超声。将颈动脉斑块形成和狭窄定义为CAS,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CAS的影响因素。结果 入组人群中平均年龄(64.8±11.3)岁,其中男2 506例(61.91%)、女1 542例(38.09%),颈动脉正常169例(4.17%)、内膜中层厚度增厚577例(14.25%),斑块形成2 362例(58.35%)、颈动脉狭窄940例(23.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95%CI)=2.785(1.790,4.333)〕、年龄〔OR(95%CI)=1.129(1.108,1.150)〕、文化程度〔OR(95%CI)=0.632(0.425,0.942)〕、糖尿病史〔OR(95%CI)=2.443(1.467,4.069)〕、脑卒中史〔OR(95%CI)=2.136(1.371,3.328)〕、吸烟〔OR(95%CI)=1.603(1.057,2.431)〕、TC〔OR(95%CI)=1.545(1.304,1.830)〕、LDL-C〔OR(95%CI)=1.893(1.365,2.596)〕、脂蛋白a〔OR(95%CI)=1.001(1.000,1.002)〕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CA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吸烟、收缩压、舒张压、LDL-C、脂蛋白a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CAS重要的可干预的危险因素,积极控制卒中危险因素,可延缓CAS病变,减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的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本横断面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15年 10月于南方医科大学体检中心及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共934例,其中糖尿病患者425例,糖尿病前期患者243例,血糖正常 人群266例,收集其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等数据。CKD诊断标准采用: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 m2和/ 或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30 mg/g,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糖尿病前期与CKD的关系。结果血糖正常 组、糖尿病前期组和糖尿病组的CKD患病率分别为10.2%,26.3%,32.5%。糖尿病前期患者的CKD患病率较血糖正常组升高 (P<0.001,OR=3.17,95% CI 1.94-5.17),糖尿病患者的CKD患病率较血糖正常组升高(P<0.001,OR=4.27,95% CI 2.72-6.65), 糖尿病前期患者与糖尿病患者相比,CKD患病率无明显差异(P=0.115,OR=1.35,95% CI 0.95-1.91)。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 示,校正性别、年龄、血压、高血压病史、血尿酸等混杂因素后,糖尿病前期(OR=2.03,95% CI 1.02-4.03,P=0.044)、糖尿病(OR= 2.22,95% CI 1.16-4.25,P=0.016)分别与CKD独立相关。结论糖尿病前期与CKD独立相关,因此提高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检出 率和管理水平、积极从糖尿病前期就采取干预措施防治CKD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