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空调精确下送风的原理,建立了精确下送风单机柜实验台,并通过3个工况的实验分析了机柜进风速度对其出风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机柜的进风速度约为1.0 m/s时,机柜上部出风温度比下部出风温度明显较高,随进风速度的增大,机柜上部出风温度与下部出风温度之间的差值逐渐减小;当机柜进风速度达到2.0 m/s时,机柜内部温度分布基本呈现下热上冷的现象;当机柜进风速度约为1.4 m/s时,机柜出风温度分布比较均匀,因此,建议机柜的进风速度在1.4 m/s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2.
在现在的通信核心机房中,为使机房内温度均匀,多采用风管上送风或防静电地板下送风的气流组织形式,文中主要讨论风管上送风的风口间距确定方法,使得空调上送风覆盖机柜进风口。  相似文献   

3.
通信机房具有发热量大且发热稳定的特点,需空调全天候不间断为其提供冷量。通信机房在空调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节能潜力。为了解决许多上送风通信机房气流组织差,容易产生"热点"的问题,介绍了精确送风的技术。简要的分析了精确送风改造工程应用的查勘与设计要点。最后通过一个改造工程实例阐明了精确送风技术在通信机房的改造上能达到节能效果,说明了精确送风技术的可行性与节能性。  相似文献   

4.
连载19:上送风机房机柜精确送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上送风机房机柜精确送风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特点和优势,提出了利用上送风机房机柜精确送风技术进行改造节能应用时应注意的事项和适用的条件和场合,并提供了实际使用的案例。  相似文献   

5.
以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作为工具,进行数据机柜的气流模拟,分析机房空调送风量、送风温度和机柜排风扇风量几个变量对机柜周围流场与温度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讨论了风管上送风的风口间距确定方法,使空调上送风能够覆盖通信机柜进风口,实现更合理的送风气流。  相似文献   

7.
早期的通信机房具有发热量大且发热不均匀的特点,需空调全天候不间断为其提供冷量,通信机房空调使用存在较大的节能空间。为了解决上送风机房气流组织差,容易产生“热点”的问题,通过介绍精确送风技术,简要分析了使用精确送风改造工程对通信机房设备寿命、安全运行和能耗降低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一个改造工程实例阐明了精确送风技术在通信机房的改造上达到的节能效果,说明了精确送风技术的可行性与节能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光纤测温的数据中心监控系统,能够实时感知数据中心中每个机柜的温度场,实现全面精确的机房环境感知,为实现精确送风,按需制冷打下基础,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文章提出了改变优化机房空调气流组织以解决局部热点和高能耗问题,某某枢纽楼二楼数据机房大多数空调为上送风制冷,由于机柜负荷分布均匀、机房布局、空调摆放位置等因素影响,致使空调冷量未充分发挥,存在局部热点问题。通过对上送分空调进行风管精确送风改造,优化现有气流组织,解决了现存的局部热点问题,减少4台空调主机运行,节约电耗。  相似文献   

10.
从InGaAsP单量子阱激光器热效应分析入手,采用自行设计的热封闭系统对808nm InGaAsP单量子阱激光器温度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23℃~70℃的温度范围内,器件的功率由1.12W降到0.37 W,斜率效率由1.06 W/A降到0.47 W/A.实验测得其特征温度T0为321 K.激射波长随温度的漂移为0.45 nm/℃.其芯片的热阻为2.44℃/W.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功率阵列LED车前灯的散热节能问题,以计算流体动力学为理论依据,采用Ansys-icepak建模,仿真时以模型几何参数为变量、模型最高温度和质量为约束函数、模型热阻为目标函数,分别对LED汽车前照灯的插片式鳍片、圆柱式鳍片两种被动散热结构单模组进行设计、仿真和优化,结果表明,在初始环境温度85 ℃的相同边界条件下,优化后的插片式鳍片模型重量0.2756 kg、最高温升12.52 ℃、热阻1.026 ℃/W,优于圆柱式鳍片模型,且符合LED车灯散热标准。整灯设计时,在车灯组前方底部设置进气格栅,在后上侧设置出气口,利用汽车向前行驶而产生的反方向风速加强内部对流,使车速在一档内的2 m/s时整体温升就低于10 ℃,有效提高了散热效率。  相似文献   

12.
闫光辉  杨立  范春利 《红外》2011,32(6):10-14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建立了电气控制柜内部元件发热故障的判断方法和标准.结合红外辐射理论分析了控制柜内部过热元件对壳体内表面的热辐射,得到了壳体内表面的辐射热流密度,并针对受热壳体建立了二维热传导模型.基于壳体表面的红外成像测温数据,运用L-M算法进行了导热反问题模拟研究,准确求解了控制柜内部元件在不同热缺陷程度时的发热温度...  相似文献   

13.
热容激光器冷却过程的热力学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胡浩  蔡震  蒋建锋  涂波  裴正平  周唐建  成渝  唐淳 《中国激光》2007,34(11):1507-1511
为了研究热容激光器冷却过程中激光介质的热力学特性,建立了激光介质热力学理论模型.该模型将介质表面的换热作为瞬态导热微分方程的热源,得到冷却过程中热传导模型.获得了激光介质在冷却过程中的瞬态温度场,进一步得到介质的热应力.利用数值模拟,得到了YAG介质和GGG介质在不同冷却条件下的冷却时间、温差和热应力.表面换热系数从0.1 W?cm-2?K-1增加到0.5 W?cm-2?K-1,冷却时间明显缩短;表面换热系数从0.5 W?cm-2?K-1增加到1 W?cm-2?K-1,冷却时间缩短不明显.对于相同体积、相同初始温度场的YAG介质和GGG介质,YAG介质的冷却时间少于GGG介质的冷却时间.在相同冷却条件下,YAG介质的温差小于GGG介质的温差,YAG介质的最大等效应力小于GGG介质的最大等效应力.  相似文献   

14.
太阳能溴化锂吸收式空调制冷是解决建筑节能降耗和太阳能建筑供能推广应用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太阳能热源系统、空调机组制冷系统的性能测试,确定了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的制冷能力和太阳能辐照、冷冻出水温度及水循环流量之间的关系。在太阳能辐照度为700 W/m2、热源供水温度在75℃以上的工况下,溴化锂吸收式空调机组的COP达到0.65左右。太阳能空调内的真空环境和溶液管理措施是影响机组制冷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近红外单光子探测器是量子保密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降低其工作温度是提高探测效率的关键。文章讨论了铝合金散热器和均温板的温差特性,研究了其启动速度随热流密度变化的关系,分析了热流密度对散热器件热阻值的影响,并搭建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均温板散热性能优于铝合金散热器,温差能控制在2℃以内,且均温板的启动速度更快。另外,散热器尺寸对散热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加载相同热流密度时大尺寸的均温板能耗散更多热量。因此,采用较大尺寸的均温板将有利于提升探测器的探测效率。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基于LT℃C(低温共烧陶瓷)的微通道散热模型,运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了热—流耦合仿真分析,并制作了试验样件.测试结果显示,在环境温度25℃、冷却水入口水温25℃、入口流量27 mL/min、热源功率30 W的工况下,系统平衡时的最高温度为79.3℃,与仿真结果的85.7℃较为吻合,等效散热通量达到120 W/...  相似文献   

17.
李岩  张艺轩  纳全鑫  高明伟  高春清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46(5):506001-0506001(6)
设计并研究了双晶四端泵浦的Tm:YLF激光器。利用Ansys软件中的稳态热分析模块计算了散热底板水通道在热交换系数分别为1000W/(m2℃)、4 000W/(m2℃)、8000W/(m2℃)和15000W/(m2℃)以及采用TEC制冷时对应的晶体夹具及散热底板的温度分布。根据计算结果,在采用水温16℃中等强制对流及以上时与TEC制冷控温18~20℃时对Tm:YLF晶体冷却效果近似,可近似等效于TEC制冷。根据模拟计算的结果,设计了可用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泵浦的U型腔结构Tm:YLF激光器。在采用16℃冷却水直接冷却晶体夹具时,单晶双端泵浦和双晶四端泵浦的Tm:YLF输出功率分别达到了25。9W和46W的激光输出,对应的斜效率分别为40。7%和37。1%。在实验过程中,晶体夹具未出现温度过高。实验结果说明设计的直接传导冷却系统可有效地冷却泵浦功率在140W时的双晶四端泵浦结构Tm:YLF晶体。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倒装陶瓷球栅阵列(flip chip ceramic ball grid array,FC-CBGA)封装的三维热模型。在5 W热负荷下,比较了裸芯片式、盖板式和盖板加装热沉三种情况下芯片的热性能,进而分析了有无热沉和不同空气流速下,盖板式封装的具体热流分配情况。结果表明:在自然对流下,与裸芯片式相比,采用盖板式能使芯片结点温度降低约16℃,盖板加装热沉能使芯片结温降低47℃。芯片产生的热量大部分向上流向盖板,且随着空气流速的增加比例增大;由芯片流向盖板的热量有相当大一部分经过侧面流向基板,且随着流速增大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19.
冯志伟  张红  许辉 《半导体光电》2012,33(2):225-229,234
开发了一种应用于大功率LED散热的排式热管散热器。在大空间自然对流冷却环境中,分别在0°、30°、60°、90°放置条件下对其启动性能、均温特性、散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散热器启动性能良好,启动时间约为67min;在输入功率为30~70W的范围内,热源表面中心点温度不超过75℃;各倾角下散热器均具有较低的总热阻及扩散热阻,0°放置时总热阻最小。基于试验所得结果,通过计算LED结温论证了排式热管散热器在各倾角条件下均可满足热输出70W以下大功率LED散热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