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市城乡居民经济状况、卫生条件及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情况。方法:采取国家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所设计的统一问卷进行调查,获取资料。结果:城市经济、卫生条件均好于农村,农村绝大多数住户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结论:城乡之间存在卫生条件差异,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正在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河北省城乡居民经济和生活环境情况。方法采取多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确定5998户的20529城乡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用统一规格的调查表进行询问调查家庭经济、生活环境和就医可及性情况。结果城市居民年人均收入为5585元,农村为2197元;城市年人均消费总支出为4060元,其中药品、医疗服务及用品支出9.51%;农村人均消费总支出1709元,其中药品、医疗服务及用品支出占13.08%。;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为19.67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为28.24平方米;城市贫困户占5.51%,农村占2.31%;农村住户致贫原因主要为劳动力少、因疾病或损伤和自然条件差或灾害,城市贫困是其它原因,如下岗和无业等。结论河北省城乡居民的收支增加,但食物、衣着和日用品支出比例下降,文化娱乐、医疗费用支出明显上升;人均住房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3.
唐立健  沈其君  邹鸣飞  白瑞  林杰 《医学争鸣》2005,26(23):2195-2197
目的:定量评价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村家庭对合作医疗的支付能力.方法:数据来源于宁波市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资料,采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结果:农村居民的基本消费需求为2692元,其中食品的基本消费需求为1554元,由此可得出:5%的家庭对合作医疗完全无支付能力,约12%的家庭经调整消费结构后,对合作医疗可有一定的支付能力,83%左右的家庭完全具有对合作医疗的支付能力.结论:适当提高合作医疗中农村居民的个人筹资标准;政府要加大合作医疗的宣传力度,增加对特困人群的经费支持;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以满足农村居民对医疗保障的多元化需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医疗保障人群卫生服务利用的特点,为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提供政策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南京市4 873户城乡居民进行入户询问调查?结果:南京市现行医疗保障制度对居民住院服务利用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对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则不明显;城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引导居民就医流向的作用不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表现明显?结论:政府应加快建立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提高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居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徐海英 《中国病案》2006,7(5):39-40
目的评估手术并发症对医疗患者费用支付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主要从患者来源,参加医疗保险情况,年龄分布,住院费用四方面进行统计。结果在142个手术并发症患者中,有75%来自农村;无论是农村人口或是市区人口,其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均在半数以下;无支付能力或支付能力不足的人数占其总数的38%;在医疗费用中,药品费占40%,诊疗费占34%,化验费占10%,10000元以上医疗费用的人数占47%,根据1999年东部人均收入标准[1],按照一个标准三口之家的家庭来看,农村家庭只能支付10000元以下的医疗费用,城镇家庭只能支付20000元以下的医疗费用,无论农村家庭或是城镇家庭,基本上无能力支付30000元以上的医疗费用。结论一方面,医院要重视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缩短住院天数,降低药品费、诊疗费和化验费,提高患者的支付能力;另一方面,社会应积极呼吁居民参加医疗保险或合作医疗,进一步加强人群的医疗保障。  相似文献   

6.
阅读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新型医疗保障制度下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河北省城乡居民对住院服务的反应性、满意度。方法采取多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确定5998户的20529城乡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用统一规格的调查表进行询问调查出院病人住院情况。结果住院费平均为4597.58元,农村地区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城市;没有向医生送礼或递红包的占94.9%,递红包的占4.1%,送礼品的占0.6%,递过红包又送过礼的占0.4%;对医院满意度调查中,满意的占42.2%,不满意的占57.8%,其中,认为服务态度差的占2.8%,技术水平低的占2.0%,设备环境差的2.9%,提供不必要服务的(包括药品和检查)占2.4%,收费不合理的占3.5%,医疗费用高的占37.9%。结论与1993年的第一次和1998年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相比,河北省城乡居民的住院率轻微上升,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上涨,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患儿的住院医疗费用,分析不同支付方式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为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唐山市滦县2011年度住院的0~14岁参保患儿(n=387)和参合住院患儿(n=3134),收集患儿的个体情况和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元回归统计学方法分析住院医疗费用及不同支付方式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参保儿童平均住院费用为1632.12元,显著高于参合儿童的932.8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保和参合患儿的药费分别占住院医疗费用的57.5%和59.8%;统筹支付费用分别占61.6%和59.5%,个人支付费用分别占38.4%和40.5%。个人因素(年龄、住院日、入院情况)和社会因素(医院级别、收入水平、医保类型)是患儿住院医疗费用及不同支付费用的共同影响因素。结论降低医疗费用主要应控制社会因素,逐步完善不同级别医院的统筹支付比例,以建立城乡统筹的全民医疗保障。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旨在解决农民自己基本医疗保健和健康保障的医疗保障制度.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举办的合作医疗的实践证明,合作医疗是农村行之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80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建立在集体经济基础上的农村合作医疗没有及时调整,合作医疗不能适应当时的经济环境而大部分逐步解体.80年代后期,我国再度兴起农村合作医疗.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确定了"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方向.新型合作医疗与过去合作医疗相比有了很大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构成的中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从制度上实现了对城乡居民的全覆盖。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人口结构快速变化,职业身份频繁转变,全国统一人力资源市场逐步形成。嵌入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医疗保障制度在城乡、人群、职业和地区之间,迫切需要制度整合和政策衔接,需要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在筹资、管理、支付、服务和环境方面的统筹衔接和路径设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河北省城乡居民因病伤住院出院情况。方法采取多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确定5998户的20529城乡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用统一规格的调查表进行询问调查出院病人住院情况。结果调查人群的总住院率为2.56%,农村高于城市;住院的主要原因是疾病(67.4%)、正常分娩(19.5%)和损伤中毒(10.2%);住乡镇街道卫生院或卫生服务中心的占11.4%,住县(市、区)医院的占38.2%,住市/地医院的占26.6%;平均住院1.18次;因病愈医生要求出院的占45.4%,因病未愈医生要求出院的占9.4%,自己要求出院的占42.3%;结论与1993年的第一次和1998年第二次调查相比,河北省城乡居民的住院率轻微上升,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上涨。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安徽省城乡居民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分析医疗服务可及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城乡居民新医改政策绩效评价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在安徽省多个市县选取城乡3 038位居民进行一对一入户调查。结果:我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率达86.1%;居所与社区医院距离在5km以内的居民占75%;看病平均候诊时间在30min以内者占67.3%;86.4%的居民认为目前看病依然贵,但相较医改前有所下降,看病贵主要体现在药品价格(86.1%)和各项技术检查费用(86.7%)上;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服务人员数量、便利性和居民对医疗费用的承担能力有所提高;而医疗费用和候诊时间均有所下降。结论:新医改以来我省初步实现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全面覆盖,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较前提高,人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得以缓解,医疗服务可及性方面呈现积极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城乡居民生活基本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河南省城乡居民生活的基本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和卫生系统反应性》量表,对3000名河南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城乡居民最高文化程度的分布不同,城市居民上学时间明显长于农村(P<0.001);城市家庭年收入为17233元,农村为4374元;城市家庭月伙食费支出为451,农村为127元;城市家庭年医疗费为1003元,农村为405元;城乡居民做饭、取暖等居住条件不同(P<0.001)。结论:目前我省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有待改善,医疗保险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上海县从1969年起先后举办了合作医疗。全县40万农业人口中,36万人参加了合作医疗,占90%。不参加合作医疗者主要是享受公社集体劳保或享受半劳保、半公费的职工家属。 合作医疗是农村人民公社社员依靠集体力量,在自愿互助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医疗制度,实质上是一种为群众服务的社会健康保险事业。它的优越性是方便群众防病治病,减轻社员医疗经济负担。 上海县合作医疗经费调查 合作医疗经费由社员个人和集体共同承担。1979年合作医疗基金收入186万元(不包括诊疗费等收入),平均每人5.29元。社员个人一般每年付1—2元,集体支付一般每人每年2~4元。部分大队是从总收入中提取0.5—1.5%作为合作医疗基金,社员不需再支付费用。部分集体收入较高的大队,由集体付出的经费可高于每人每年4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如何将贫困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地结合起来,解决支付能力差、消费低的农民的健康问题,并提出适合山西省贫困农民医疗救助的有效运转模式.方法 通过现场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用SPSS10.0分析数据.结果 在调查地区贫困农民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原因中,想参加但交不起费用的贫困家庭所占比例最高,为41.5%;政府一年需要为榆社和娄烦被调查的449个贫困农民共额外补助4 490.00元,才能使其参加合作医疗.结论 在贫困医疗救助制度的资助下,使得占农村5%或更多的贫困农民能够参加合作医疗,并结合大病统筹、住院补助和特困救济等方式,切实减轻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的现状,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农村合作医疗是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健康,有效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随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从以往的农村合作医疗逐渐发展成当今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种创新的制度,并在全国试点中不断的完善。其基本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已经成型,并逐渐转入全面推广阶段。本文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范畴和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未来展望,以便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促进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爱琴  苏虹  沈爱宗 《安徽医学》2016,37(2):220-223
目的 比较某三甲医院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简称居民医保)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及住院医疗费用,分析其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该医院2013年所有住院的城乡居民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科室分布、住院费用构成、医疗费用。结果 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住院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科室分布各有特点;新农合患者平均住院总医疗费13855.25元、平均统筹支付费用6086.17元及平均个人支付费用7769.08元均较居民医保的11676.42元、5394.95元及6216.06元要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费、材料及其他费用均占两类患者总住院费用的70%。结论 居民医保患者住院费用较新农合患者低。降低住院费用要控制药费、材料和其他费用尤其高值耗材使用,完善城乡统一医疗保障、实施分级诊疗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宁波市农村居民医疗保障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宁波农村居民的现场调查和访谈,了解宁波农村医疗保障状况。调查发现宁波农村居民健康意识有待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救助医疗能力有待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保障程度有待提升。同时,对如何提高宁波农村医疗保障水平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滕世助  蒋诚者 《当代医学》2007,(12):107-108
目的 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探讨适宜农村老年人健康的社会服务体系.方法 选择在义乌市13个街道(乡镇)内有户籍,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每个街道(乡镇)至少调查二个村,有边远山区村的乡镇必定设立调查点.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内容为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经济状况、家庭情况、医疗情况及负担方式等项目,现场填答并回收.结果 以调查的52个村共计人口433310名内统计,老龄人共7259人,老龄化程度为16.76%;空巢老人共475人,占老年人总数的6.2%;有村卫生室25个,占48.67%,在属于山区的16个村中却有11个村无卫生室,占68.75%;有乡村医生26人,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60岁以上者7人,占25.93%;在51个村共43310人中,参加小额医疗保险者有35965人,占83.04%.结论 农村老龄化日趋严重,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农村空巢老人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重视农村老龄化问题,关注农村空巢老人,建立适应于新形势变化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滕世助  蒋诚者 《当代医学》2007,(23):107-108
目的 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探讨适宜农村老年人健康的社会服务体系.方法 选择在义乌市13个街道(乡镇)内有户籍,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每个街道(乡镇)至少调查二个村,有边远山区村的乡镇必定设立调查点.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内容为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经济状况、家庭情况、医疗情况及负担方式等项目,现场填答并回收.结果 以调查的52个村共计人口433310名内统计,老龄人共7259人,老龄化程度为16.76%;空巢老人共475人,占老年人总数的6.2%;有村卫生室25个,占48.67%,在属于山区的16个村中却有11个村无卫生室,占68.75%;有乡村医生26人,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60岁以上者7人,占25.93%;在51个村共43310人中,参加小额医疗保险者有35965人,占83.04%.结论 农村老龄化日趋严重,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农村空巢老人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重视农村老龄化问题,关注农村空巢老人,建立适应于新形势变化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