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体外原代培养人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应用不同细胞数量接种裸鼠脑内建立颅内胶质瘤实验动物模型,观察其生长特性。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原代培养4例人脑多形性胶质细胞瘤,分别取生长状态良好的胶质瘤细胞悬液20μL,按1.0×105个/10μL,1.0×106个/10μL,1.0×107个/10μL立体定向接种于裸鼠脑右侧尾状核区。在整体、组织和细胞水平观察并记录肿瘤生长情况,于成瘤后第5wk处死荷瘤鼠检测是否存在肿瘤远处转移,同时对肿瘤组织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胶质瘤的病理学特征。结果:细胞悬液接种可成功获得多形性胶质细胞瘤模型,成功率较高,但潜伏期延长,各种接种量的实验组成瘤率均为100%,未见颅外转移病灶,在组织病理学上接近人脑胶质瘤。结论:多形性胶质细胞瘤细胞接种裸鼠建立脑胶质瘤动物模型,成瘤率高,颅内生长稳定,肿瘤组织病理学及形态学特性与人脑胶质瘤相似,可作为临床胶质瘤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2.
刘国华  沈冰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2):104-105,F0003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颅内胶质瘤动物模型及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肿瘤中的表达。方法在体外培养C6细胞,借用立体定向仪将C6细胞接种于大鼠右侧尾状核区,观察大鼠生存状态,分别在接种后9、15及21天处死,解剖各组荷瘤大鼠,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检测不同时期胶质瘤PCNA的表达。结果此模型胶质瘤生长特性及组织学特征与人类极为相似,不同时期胶质瘤中PCNA均呈高表达,接种后9天组尤其明显。结论该方法建立的胶质瘤模型成瘤率高、重复性好,PCNA在各期均高表达说明胶质瘤增殖活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 125I治疗人脑胶质瘤的可行性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胶质瘤细胞(SHG-44),采用MTT法检测 125I粒子对 SHG-44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采用立体定向的方法建立大鼠脑内人胶质瘤模型,接种1周后经MRI检测脑内形成实体瘤。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n=30)与对照组(n=10)。实验组大鼠在当天肿瘤区域植入 125I粒子1粒,植入粒子1周后复查MRI,2周后处死大鼠,取对照组、实验组肿瘤周边组织及肿瘤组织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检测。结果:MTT法检测SHG-44细胞经125I粒子照射后,增殖受到明显抑制,接种1周后脑内形成实体瘤;125I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延长荷瘤鼠生存期,PCNA基因表达受抑制。结论:125I抑制体外培养的SHG-44细胞生长和颅内接种的脑胶质瘤生长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CNA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SD大鼠与Wistar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利用SD大鼠、Wistar大鼠建立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不同,为研究脑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操作平台。方法利用立体定向仪建立SD大鼠、Wistar大鼠大脑皮层接种C6细胞(2.5×105个细胞/只),建立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利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以及核磁共振成像等技术,比较两种动物模型在成瘤率、肿瘤生长状况、死亡率以及动物一般情况等方面的异同。结果SD大鼠组、Wistar大鼠组的成瘤率均为100%,两组均未见转移;但SD大鼠组肿瘤成瘤时间较长,且部分肿瘤有自愈倾向,而Wistar大鼠组则未出现类似情况。结论Wistar大鼠大脑皮层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肿瘤性状更接近于人的脑胶质瘤,因此更适合探索和研究脑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而SD大鼠的肿瘤由于性状类似转移瘤,且有自愈倾向,不适合作为上述相关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人脑胶质瘤裸鼠脑内原位移植动物模型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瘤细胞悬液接种法,将人脑CHG-5胶质瘤细胞接种于裸鼠大脑实质内。分别于接种后8、14、19、24和30d处死动物并行病理检查、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体核型分析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肿瘤移植成瘤率为100%,肿瘤生长稳定,肿瘤病理学检查符合人脑胶质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结论 本移植瘤模型能作为研究胶质瘤发生、生物学特性以及治疗研究的可靠动物模型。接种后14d左右是利用该模型进行实验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细胞裸鼠原位移植动物模型建立的技术方法。方法:借助动物立体定向仪的引导,采用微注射方法将体外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U87MG(悬浮于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中,细胞数为108/ml)接种于裸鼠(BALB/c)额叶白质区。接种后观察不同实验鼠的生存情况,分别于接种后1h至63d的不同时间进行裸鼠脑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裸鼠脑内注射体外培养的人脑胶质瘤细胞U87MG的合适速率为0.05μl/min=1μl/20min,细胞悬液体积1ul,细胞数105,注射时间20min。按此方案注射U87MG细胞无沿针道返流,恰好在尾状核区形成近圆球形肿瘤体,成瘤率高(100%),肿瘤颅内生长稳定,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人脑胶质瘤形态特征,未见脑外转移。结论:本研究的人脑胶质瘤细胞裸鼠原位移植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精确可靠,重复性好,该模型可作为研究人脑胶质瘤发生、生物学特性以及治疗研究的可靠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便于开骨窗及肿瘤切除的近皮层大鼠C6胶质瘤模型.方法:立体定向下将C6细胞接种于大鼠脑皮层、白质交界处.建立近皮层荷瘤鼠模型.取7只模型鼠,分别于接种的第7、11、15天行头颅MRI检查,了解肿瘤的生长情况.行病理HE切片观察、流式细胞DNA细胞周期分析及GFAP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了解肿瘤的生长特性和病理特征.5只荷瘤鼠及2只正常大鼠经尾静脉注入5-ALA后,取肿瘤组织及脑组织制成细胞悬液行荧光分光光度分析,探讨血脑屏障的破坏情况.取29只荷瘤大鼠,分成开骨窗组、开骨窗加取瘤组及对照组,观察生存期.结果:用本法建立近皮层C6胶质瘤模型54只,52只成功建立模型,成功率96.3%.病理、流式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大鼠C6胶质瘤生长特性和病理特征与人脑胶质瘤相似;对照组、开骨窗组及开骨窗加肿瘤切除组生存期分别为(32.000 0±8.981 5)、(41.888 9±6.461 8)、(59.400 0±14.416 0)d.行组间单向方差分析,生存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该方法建立的胶质瘤模型稳定,生长特性和病理特征与人脑胶质瘤相似,便于开骨窗及切除肿瘤,是进行胶质瘤研究的较好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稳定的9L/Wistar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方法24只近交系雄性Wistar大鼠,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在大鼠右尾状核接种1×105个9L细胞,观察大鼠生存状态;接种后8天行MRI检查,观测颅内肿瘤生长情况.大鼠死亡后,取脑制作病理切片,行HE染色后观察肿瘤组织形态。结果大鼠接种肿瘤细胞30天内全部死亡,平均生存时间23.38±1.60天.脑内均见肿瘤形成,未见肿瘤颅外生长.肿瘤周边界线明显,未见包膜.瘤内新生血管丰富,可见出血坏死。结论该方法建立的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稳定可靠,符合恶性胶质肉瘤生物学特性.该模型是理想的脑胶质瘤实验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β干扰素(Interferon-β,IFN-β)基因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以及能否导致胶质瘤细胞Fas表达上调,并探讨了细胞凋亡及Fas表达上调之间的相关联系.方法:建立裸鼠SHG44胶质瘤模型,用脂质体包埋法将IFN-β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SV2IFNβ注入裸鼠皮下SHG44脑胶质瘤,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计算肿瘤体积,通过免疫组化、TUNEL染色,了解IFN-β基因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胶质瘤细胞Fas表达情况.结果:IFN-β在荷瘤裸鼠瘤体内获得表达,裸鼠皮下胶质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并诱导SHG44胶质瘤细胞凋亡,胶质瘤细胞Fas表达显高于对照组.结论:IFN-β基因能够抑制人脑胶质瘤生长,并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IFN-β基因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促使Fas表达上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反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质粒(pcEP4-IGF-1A)治疗大鼠C6脑胶质瘤。方法 RT-PCR扩增300bpIGF-1 cDNA,测序,构建反义IGF-1表达质粒,体外转染C6细胞,观察其体外增殖速率及对C6胶质瘤的治疗作用。结果 反义IGF-1序列正确,反义IGF-1A转染的C6细胞生长明显受抑,体内成瘤性消失,荷瘤鼠肿瘤全部消失,6个月观察期内肿瘤无复发。结论 反义IGF-1表达质粒能抑制C6细胞体外生长,体内杀伤肿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鼠C6脑胶质瘤磁共振成像(MRI)所测某些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与细胞密度和血管生成等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对照研究.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方法在30只雌性Wistar大鼠右侧尾状核接种C6细胞,于接种7,14,21 d行磁共振(MR)平扫及增强扫描.大鼠处死后取脑组织HE染色.在各序列图像上测算肿瘤体积、肿瘤强化程度以及水肿指数(EI),与其病理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4只大鼠荷瘤成功,其MR表现与文献报道相似.肿瘤生长(肿瘤体积增大)伴随着细胞密度增加、血管生成增多和瘤周围组织水肿程度加重,肿瘤体积、强化程度和EI之间呈正相关.结论:MRI能够显示大鼠脑胶质瘤的生长状态,所测肿瘤体积、强化程度和EI之间的相关性是肿瘤病理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C6胶质瘤模型,对模型动物脑瘤体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动态观察及病理形态学观察,为抗脑胶质瘤药效学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选择1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用立体定向将20 μL含有1×106个C6胶质瘤细胞的悬液缓慢接种于大鼠左侧尾状核区;接种后对10只大鼠进行一般状况观察,并分别于接种后第2、3和4周进行MRI影像动态学观察,同时对自然死亡荷瘤大鼠脑组织进行大体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计算荷瘤大鼠生存期。结果:大鼠术后2周出现活动和进食量减少、皮毛污秽及结膜充血等表现;3周后,有的大鼠出现肢体抽搐、偏瘫、身体扭曲和自身旋转等神经系统症状,10只荷瘤大鼠分别于8~30 d自然死亡。本组荷瘤大鼠中位生存期为18 d,平均生存期为(18.3±7.3) d。荷瘤大鼠脑瘤体随着瘤龄的增加而增大,病理学检查显示肿瘤细胞排列混乱致密,核分裂相易见,肿瘤内可见有血管组织增生,肿瘤浸润性生长呈指状突入周边正常组织。肿瘤细胞胶质酸性纤维蛋白(GFAP)表达呈阳性。结论: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成功建立大鼠C6胶质瘤动物模型,MRI动态及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为选择适当的时间窗进行抗胶质瘤药物药效学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的反义c-myb寡核苷酸(LipoAON)对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48只,行脑内C6胶质瘤接种,术后6天,将携瘤大鼠随机分成LiPoAON组,反义c-myb寡核苷酸组(AON组),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组(Lipo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每组各12只,经大鼠右股静脉给药,间隔1天后,再次用同法经大鼠左股静脉等量给药,给药后严密观察各组大鼠饮食,四肢活动及体重变化情况,并于给药后第4天和第10天每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进行肿瘤的生长情况的大体形态学观察。结果:LipoAON组在静脉给药期间及停药后的短期内其肿瘤生长被明显抑制,c-myb表达下调,而AON组,Lipo组与NS组相比,其肿瘤生长未见抑制现象,c-myb表达亦未见下调,但随着停药时间的延长,LipoAON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下降,结论:(1)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作为c-myb AON转移载体,使水溶性c-myb AON容易透过BBTB进入瘤内发挥治疗作用,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转染率高等特点;(2)LipoAON对C6胶质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用反义技术抑制c-myb的表达在胶质瘤的治疗中具有研究前景,(3)LipoAON对胶质瘤生长的抑制作用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如何让c-myb AON在瘤内高效,持久,稳定地表达和发挥治疗作用,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Wistar大鼠C6胶质瘤模型,采用MRI、CT灌注(CT perfusion, CTP)成像观测肿瘤体积的动态变化,探讨大鼠C6脑胶质瘤的生长规律.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40只,采用立体定向仪进行C6细胞脑内接种,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每次随机抽取10只接种鼠分别对应于5~9 d、10~14 d、15~19 d 3个时间段行CTP、MRI及病理学检查,观测大鼠C6脑胶质瘤的生长规律,并评价影像学与病理学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5~19 d时间段CTP、MRI观测结果分别与病理学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3.131, P<0.01;t=2.566, P<0.05),但CTP与MRI观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9 d和10~14 d时间段3种技术观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表明CTP、MRI与病理学三者测量结果间均有显著正相关,病理学与CTP、病理学与MRI、CTP与MRI的r=0.998, 0.998, 1.000(P<0.01).回归分析表明,肿瘤体积随时间呈指数规律增长(rpatho=0.990, rCTP=0.987, rMRI=0.990, P<0.01).结论 影像学活体观测的准确性高,更真实反映肿瘤的实际大小,适于对肿瘤动物模型的生长观测和试验性治疗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G1→S调控点中cyclinD1、pl6及pRB基因在胶质瘤中表达情况 ,分析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 ,探讨肿瘤发生的原因。方法 :37例人脑胶质瘤标本按WHO分类标准 (1990 )分为 :星形细胞瘤 (2 5例 ,纤维型 7例 ,原浆型 6例 ,间变型 12例 ) ,胶质母细胞瘤 (12例 ,包括GBM4例 )。正常对照脑组织 10例。cyclinD1、pl6和Ki 6 7的表达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凋亡细胞通过TUNEL进行检测 ,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评估分别用Ki 6 7LI和凋亡指数 (AI)。结果 :3种因子在胶质瘤中都存在着异常 ,其中cyclinD1表现为过度表达 (2 8 37,75 .7% ) ,pl6、pRB表现为缺失 (2 0 37,5 6 .8%和12 37,32 .4 % ) ,且都与肿瘤分型有关 ,在恶性肿瘤中更加明显 ;pRB路径的异常在胶质瘤中更是频发事件 ,与肿瘤恶化有关 ;pRB路径异常时 ,Ki 6 7LI和AI均明显增高 ;细胞瘤 :0 .0 5 7± 0 .0 16 ) ,与肿瘤分型有关。结论 :cyclinD1 pl6 pRB路径的异常与胶质瘤的发生和生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热籽对荷瘤大鼠肿瘤加温治疗的杀伤效果。方法:将接种Walker-256肿瘤细胞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C组(空白对照组)、M组(磁场对照组)、T组(热籽对照组)、H组(加温治疗,H1组:瘤内植入2颗居里点57℃热籽,持续30min;H2组:2颗居里点70℃热籽,持续6min)。在加温治疗后即刻和24h取H组及C组肿瘤组织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治疗后第9天测5组肿瘤体积及质量。结果:加热后热籽周围肿瘤组织呈现凝固性坏死,热休克蛋白70表达较C组增加,24h后表达明显减少。H1组、H2组热疗后肿瘤体积与C组、M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肿瘤质量与C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热籽加温治疗对荷瘤大鼠肿瘤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人脑胶质细胞瘤中细胞周期素B1(cyclin B1)的表达水平。及其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2例人脑胶质瘤和14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eyclin B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观察并对比各病理等级中表达水平。结果cyclin B1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率为7.1%(1/14),其阳性率和平均标记指数随着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增高而明显升高(P〈0.05)。双元相关性分析发现cyclin B1与PC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576,P〈0.01)。结论人脑胶质瘤中cyclin B1的表达与病理学分级和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关系密切,可能是肿瘤恶性增殖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IL-18基因转染对C6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用流式细胞仪观察C6/IL-18细胞周期、增殖指数的变化;用RT-PCR,蛋白印迹、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析C6/IL-18细胞cyclin D1,cyclin B1,Bcl-2 mRNA及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亲代C6细胞相比,C6/IL-18细胞表现为G0/G1期细胞增多、G2/M期细胞减少,细胞增殖指数(PI)降低. C6/IL-18细胞的cyclin D1和cyclin B1,Bcl-2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 结论: 外源性IL-18基因可降低C6细胞的增殖活性,其机制可能与Bcl-2,cyclin B1和cyclin D1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雌激素和多巴胺对大鼠垂体组织表达Pit-1的影响,探讨雌激素诱发大鼠泌乳素瘤的机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摘除卵巢后随机分三组。E组(n=5):皮下植入含有乙菧酚(DES)的硅胶管;以空白硅胶管做对照(C组n=5);D组(n=5):在植入DES硅胶管的同时用多巴胺2型受体激动剂(诺果宁)灌胃。8周后,处死动物,取出垂体称重,做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用放免法测定血清泌乳素水平,用反转录—PCR方法分析垂体组织中Pit-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E组Pit-1 mRNA水平分别高于C组和D组(P<0.001和P<0.05),D、C两组Pit-1 mRNA水平无统计学差别。大鼠血清PRL值与垂体Pit-1 mRNA水平呈明显正相关(γ=0.9045,P<0.01)。结论:雌激素刺激Pit—1基因的表达,多巴胺2型受体激动剂则可逆转这种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