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揿针联合恢刺法治疗肾虚型腰肌劳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肾虚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运用普通针刺法治疗;观察组采取揿针联合恢刺法治疗。比较两组各指标。结果:(1)临床疗效,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良反应: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ODI评分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揿针联合恢刺法相比普通针刺法,治疗肾虚型腰肌劳损应用价值更高,加速炎症反应消退,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沈丽芬 《新中医》2019,51(12):231-234
简版:目的:观察揿针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发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发便秘的肺脾气虚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连续6天。观察组采用揿针联合腹部按摩治疗,连续6天。记录治疗前7天、治疗期间(6天)及治疗结束后1周的周排便次数。治疗前后评价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和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分。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1周的排便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揿针围刺配合悬灸与揿针围刺配合麦粒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揿针围刺配合悬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揿针围刺配合麦粒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停疹、结痂、愈合时间、疼痛缓解程度、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及疼痛持续时间,并进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停疹、结痂、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及疼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围刺配合悬灸与揿针围刺配合麦粒灸治疗带状疱疹均安全有效,揿针围刺配合麦粒灸相对起效快、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朱杰  张云松  姜璐  曹志群 《光明中医》2023,(7):1226-1229+1290
目的 剖析《景岳全书》和剂治疗脾胃系疾病处方中各种药物的运用规律及其内在联系。方法 筛选《景岳全书》和阵所载治疗脾胃系疾病的方剂,构建方剂数据库。选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软件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分析所纳入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 从《景岳全书》和阵中共筛选出129首治疗脾胃系疾病方剂,共使用中药120味,对方剂进行组合分析,发现药物模式24个,从中得到关联规则14个。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所得结果并结合张景岳论著中对和法与脾胃系疾病辨治的阐述,探索和法治疗脾胃系疾病的内在规律与选方用药原则,为临床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脾胃是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气升清,胃气降浊.生理状态下,脾胃脏腑之气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始终保持协调通畅,故而人体能够升清降浊,摄取精微,排泄废物,完成机体的新陈代谢.若气机失调,升已不降,降已无升,升降混乱,则易致人体发病.故治疗脾胃疾病重在调理脾胃气机,俟脾气得运,胃气得降,则气血生化有源,疾病自愈.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622-2623
"治未病"是中医防治系统的精髓,"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治未病"是历代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因此脾胃功能旺盛,才可以保持人体正气强盛,防止疾病入侵。文章将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方面来论述针灸从脾论治"治未病"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发病原因错综复杂,笔者总结全国名老中医陈宝贵教授临床经验,认为脾胃病的发生与诊治与肝有密切关系。对脾胃病的治疗,注意从肝木调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付艾妮  全国芳 《河南中医》2010,30(2):130-131
本文从中医升降理论出发,论述了脾胃阴阳升降运动在全身气机升降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其理论在脾胃病证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医调理脾胃在老年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爱红 《陕西中医》2004,25(1):79-80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诊治老年病 ,以西医西药治疗急重症 ,以中医中药调理脾胃 ,相辅相成 ,收到良好的效果。调理脾胃之法有益气健脾法、理气健脾法、燥湿健脾法、温阳健脾法、滋阴健脾法 ,辨证施治。脾胃为后天之本。早在 80 0多年前 ,李东垣就创立了脾胃学说 ,提出“人以脾胃中  相似文献   

10.
周斌 《河南中医》2004,24(9):15-16
《小儿药证直诀》(以下称“《直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儿科专著,作者钱乙,字仲阳,是宋代著名儿科专家。该书系统地反映了钱氏重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总结了钱氏临床经验及调制方剂特点,是一部理论结合实践、突出儿科疾病和整体观念的专著,但其学术思想已远远超出了儿科范围。笔者仅对《直诀》中注重脾胃学术思想作一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11.
项燕  李瑞 《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0):59-63
本研究总结了李瑞教授20余年的针灸临床经验和特点,主要临床指导思想之一是注重脾胃的诊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是后天之本,李师在临床上根据脾胃的生理功能和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脾胃气机入手,对于纳运、升降和燥湿三方面,采用升脾阳、益脾气和强调通畅气机、调和脾胃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研究总结和论述了李瑞教授在临床上以针灸论治脾胃的经验,体现了在针灸临床中从《内经》到后世历代诸家均重视脾胃在发病及辨证论治中的重要作用,以供广大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医脾胃病研究思路、发展方向分析,研究脾胃学说。中医内科研究应朝着规范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把临床微观、病因等治疗相联系,并且开发专病、专方研制,从而改善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3.
脾胃为后天之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居中央属土以灌四旁,调理脾胃以通调五脏,用于胸痹、黄疸、咳嗽、黄疸、水肿等分布于不同五脏体系之病证,五脏安,血脉和,诸病消。脾与心密切相关,心属火,脾属土,心火可温养脾土;脾胃与肺脏关系密切,脾胃腐熟水谷,散精于肺,脾土生肺金,脾胃虚弱可导致肺虚;黄疸与湿邪有关,脾喜燥而恶湿,脾运化失常,可使湿邪内生,饮食所伤,脾胃瘀热内生,脾之本色外露,发为黄疸;脾主运化,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泛于肌肤而成水肿。脾胃虚弱,可致水液运化失常。辨证论治,固护调理脾胃,诸病得健。  相似文献   

14.
上下交病治其中--随魏长春老中医侍诊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长春老中医治疗复杂疑难顽症,属真元衰败上下交痛者,强调“治其中”的原则,例举魏老治疗肺心病、肝硬化、慢性肝炎、食道癌转移等为上下交病验案,分别采用培中土、运大气、保远真、救气阻等法,皆立足于顾护脾胃之气,巩固后天之本的治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